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1975年年初至1976年年初,胡乔木因邓小平的关照曾有过短暂复出,任国务院政治研究室负责人。后又因"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受到批判。胡乔木上纲上线地写了十八条揭发邓小平的材料,"想挽回毛泽东对他的信任"。注1无奈形势瞬息万变……参与1975年整顿1973年,邓小平复出任国务院副总理。1975年1月,邓小平出任中共中央副主席、

  • 标签: 胡乔木 国务院副总理 1975年 文革 政治研究室 中央副主席
  • 简介:<正>一二九运动发展到1937年抗战爆发以后,发生了青年学生运动向何处去的方向之争。这场争论曾在当时参加救亡运动的广大青年学生和运动的领导干部中进行得相当激烈,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在有关一二九运动的回忆和研究工作中,大家都回避或抹煞这场争论,甚至说争论的双方“都是正确的”。本文试图弄清这场争论的历史真相,

  • 标签: 游击战争 国民党军队 青年学生 学生运动 八路军 刘少奇
  • 简介:本文讨论大体断代至乌鲁克末期的一组印章资料,特别是乌鲁克城市滚印(ArchaicCitySeal)、乌鲁克城市封印(UrukCitySealing)和乌尔一号封印(UrCitySealing,No.1),将它们放在历史时空内来认识。此前学界忽略了乌鲁克城市封印和乌尔一号封印彼此之间的一个重要对照,即前者之中没有乌尔(Ur)城名而后者之中没有乌鲁克(Uruk)城名。在分析基本资料并对相关理论问题做出澄清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这个对照不是偶然的,其实佐证了乌鲁克末期南部巴比伦尼亚的分裂,尤其是地理位置极为接近的乌鲁克(Uruk)和乌尔(Ur)城之间的冲突。这可以为认识这一时期的两河流域区域政治提供一条新的证据,甚至可以作为一条线索来理解乌鲁克末期及之后一段时间的巴比伦尼亚地区。

  • 标签: 乌鲁克 巴比伦尼亚 乌尔 城名 施坦 拉尔萨
  • 简介:在先秦时代末期,在"中国"文明向四方辐射影响下,大中华区域轮廓逐渐清晰,并通过这一时期的古籍(如《山海经》《禹贡》《淮南子》等)完成了初步的构建。从古籍中,我们可以重建出一个西到青藏高原东麓,北到茫茫西伯利亚,东到东方诸岛,南到台湾、海南的大中华区域。随着儒家对经典的解释逐渐为官方接受并定为标准,一个异于现代民族国家国际秩序的以华夷关系为基础的亚洲特色的国际秩序逐渐形成。

  • 标签: 先秦时代末期 大中华区域边缘 华夷观念 少数族裔 四方五位
  • 简介:1689年,噶尔丹死后,准噶尔部进入策妄阿拉布坦的统治时期。随着统治地位的巩固和实力的增强,策妄阿拉布坦积极向青藏高原发展势力,与清朝的摩擦增多,最终酿成军事战争。如何解决准噶尔问题,康熙帝则提出以汉代赵充国治羌方略平定准噶尔。清朝一方面是屯田筑城,以待时机战胜对手;另一方面是进军西征,实现以兵相逼、遣使招降的策略。康熙帝的准噶尔方略无疑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其部分政策也被继承下来。

  • 标签: 准噶尔部 康熙帝 清朝 政策 统治地位 青藏高原
  • 简介:以1853年的黑船事件为发端,日本进入了思想转换的幕末维新期。这一时期的日本思想界以回应“西力东渐”的挑战为己任,在“锁国攘夷”与“开国攘夷”、“尊王攘夷”与“倒幕攘夷”的思想纠缠中,寻找适合日本的发展之路。其中,幕末思想家横井小楠的“开国论”与“攘夷论”对后世影响很大,今天看来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标签: 幕末 “外夷” 横井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