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佛教产生之初,释迦牟尼佛宣说法教完全出于因机施教,而无“大、小乘”之别。至于后世落入大、小之争,实是后代修行者自执所修学的方法而排斥他宗。综观佛教的本怀,实应含自利与利他,也就是大乘与小乘融通才是佛陀出世的本意。因此,佛法的实践可先小后大或大中圆小(利他中完成自利),本无矛盾,只怕行小乘后无法发大乘心,故佛陀屡屡劝行者要发大乘利他之心以成就佛道。

  • 标签: 大乘 菩萨 释迦牟尼佛 小乘 利他 佛教
  • 简介:道教精神刍议尹志华道教与儒、释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儒家正统观念的影响,在学术研究中,道教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一些人的眼中,道士们只会装神弄鬼、画符念咒,因而道教不过是一种近乎...

  • 标签: 道教 《太平经》 《云笈七签》 《太上感应篇》 黄老之学 《墉城集仙录》
  • 简介:道教碑文包括碑传、碑记、碑铭、题辞、摩崖等等,既有史传征实之强,又兼文辞精美之善。目前对道教碑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拓片的整理与研究、源流考辨、版本校勘等方面。对碑文中富有鲜明道教语体功能的修辞套式,以及道教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叙事结构上的修辞模式等缺乏必要的研究。本文运用修辞结构理论和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分析构成或制约道教碑文语体特征实现的修辞模式。

  • 标签: 道教碑文 修辞结构 语体
  • 简介:“自由”一词在禅宗典籍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这一事实表明了禅宗对自由的高度重视。禅宗的根本精神就是自由,即建立人的真正主体性,实现人的本然性存在。禅宗的自由精神既表现在它的根本理念和原初追求上,也表现在它的求道方式和生活风范上。弘扬禅宗的自由精神对中华民族的自由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禅宗 自由 自性 主体性
  • 简介:我常在想一个问题,当代人为什么又想起赵紫宸、研究赵紫宸?是他的文章写得好、文笔漂亮吗?是他的神学思想系统完备,值得称道吗?是他的国际地位高,值得尊敬吗?是他的遭遇坎坷、多变,令人扼腕吗?……在我看来这些都不完全。我们怀念赵先生。因为他的思想有生命、有关切,是切合于社会脉动的,

  • 标签: 教会 神学思想 当代人 坎坷 怀念
  • 简介:王丽宏在2008年第1期《回族研究》上发表文章《阿訇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世俗功能研究——以宁夏吴忠市为例》。文章认为,宗教具有三个不同层次结构的功能,即宗教的实体性功能、宗教神圣性的基本功能和宗教世俗性的一般功能。宗教世俗性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宗教职业者和宗教信徒,其中宗教职业者的引导和号召能力是宗教发挥世俗作用的核心和关键。阿甸作为伊斯兰教的教职人员,

  • 标签: 社会建构 世俗性 和谐 阿訇 宗教信徒 《回族研究》
  • 简介:邪恶曾经附身于宗教,但宗教自身不是邪恶。我们应当在这一立足点上反思,调整我们的宗教政策,从积极方面评价宗教的社会效益。宗教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下述几个方面的辅助作用。一、以经济冲动、经济狂热为特征的非理性的经济第一主义,在我国势头未减,并带来了道德和社会秩序的诸多问题。对此,宗教可以产生良好的疏导作用。宗教信仰无疑可以淡化热昏的经济意识。而在一个不唯金钱是问,不唯高消费是图,有着多元价值取向的社会里,易于建立起一种较少摩擦和抵牾的秩序。

  • 标签: 社会秩序 多元价值取向 非理性 社会环境 反社会型人格 犯罪行为
  • 简介: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首先考虑的多半是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之急需。煤气、面粉完了要买,车子房子烂了要修……但在养家糊口的基本条件具备之后,又会在吃饭穿衣上讲究质量、花样,在住房和交通工具上追求时尚潮流。而且还会“未雨绸缪”,为日后、为子孙后代积累财富,营造舒适环境;还会随着经济实力不断改善而膨胀虚荣,增多贪欲,因此也会为了满足新的欲望,为了攫取更多钱财、名利、权势而朝思暮想精心谋划,甚或不择手段……

  • 标签: 精神财富 生活方式 人生价值观 物质财富
  • 简介:宗教本土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外来宗教与本土文化之间通过某种妥协、让步而达到的一种新的合并和认同。世界宗教史一再告诉我们,外来宗教在其传播过程中必须进行自我调适,与本土文化形成交融互摄的关系从而得以传播。事实上,只有那些本色化较为成功的宗教才得以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力。

  • 标签: 本土化 建构路径 伊斯兰教 外来宗教 美国 本土文化
  • 简介:陈致虚在《金丹大要》中将其所承道派系属于丹阳子马钰,本文通过详细比对相关文献,认为此乃陈氏伪托。在南方内丹道派融入全真道的潮流中,陈致虚建构马钰形象并认其为本派祖师,无非是为自己传承的丹道赢得合理性,为自己的道派谋取正统性。

  • 标签: 金丹大要 陈致虚 马钰 孙不二
  • 简介:谦卑精神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带有规范化的文明现象,一种潜在的、在人生生活中不可忽视的精神力量,它反映着人的思想深度和生活态度。中国不少这样的古语:“三人行必有我师”,“满遭损、谦受益”等就是一种谦卑的表达方法,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涵容着这种传统文化底蕴。谦卑,一直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土地上延伸,但在面对时代变迁的同时,

  • 标签: 中国 受益 精神文明建设 土地 会所 规范化
  • 简介:“清真”一词是阿拉伯语“伊斯兰”的汉译。广义的“清真”与“伊斯兰”的概念完全一致,泛指伊斯兰教的信仰体系、伦理道德、宗教功修和生活方式;而狭义的“清真”,指符合伊斯兰教律法的生活资料和饮食文化。

  • 标签: 清真 精神内涵 伊斯兰教 阿拉伯语 信仰体系 伦理道德
  • 简介:古代的丝绸之路已成为历史,新丝绸之路在文明交往的全球化时代以积极的姿态充当着全新的角色,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在中国连接中亚、沟通欧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继承丝绸之路物质遗产的同时,我们应该注重挖掘和弘扬丝绸之路给人类留下的精神资源,以便为新丝绸之路以及当代全球范围内的文明交往提供历史的借鉴。总体上看,丝绸之路的精神资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标签: 精神资源 物质遗产 文化区 经济带建设 接壤地带 高昌古城
  • 简介:本文首先确认马祖道一的思想之后,由于它跟北宗、荷泽神会比较起来,把马祖置于禅思想的完成者。然后,由于注视当时的围绕三阶教的动向,阐明当时的人们对佛教的需要是什么。最后,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关于马祖禅的爆炸性扩大和时代精神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考察。

  • 标签: 马祖道一 荷泽神会 飞锡 念佛三昧 宝王论
  • 简介: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正悲痛欲绝地为死去的敬虔举行葬礼;有人正闭上眼睛为敬虔谱写哀歌;也有人张开乐音般的喉咙,为不敬虔大肆歌颂;但只有少部分人正在呼唤上帝——用他们颤抖的双膝……(一)自白——我信上帝!无论是敬虔主义者、禁欲主义者、神秘主义者、经验主义者,还是普通的平民信众、教会领袖、神职人员,甚至是所谓有资格称为人(或愿意自命为人)的人,除却他们本性中久已泯灭的自我和良知、狂妄和傲慢外,倘若他们有一天在空寂悲愁或在软弱错误或在难堪苦楚

  • 标签: 上帝 基督教 信仰 精神 基督徒 十字架
  • 简介:《周易》之"十翼",传于孔子及其弟子。孔子在《系辞下》一篇中说过:《易》之兴(兴作)也,其于中古(商周之间)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易》之为书……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变故)。《易》之兴也,其当殷(殷商)之末世,周之盛德(兴盛,荣美)邪(耶)?当文王与纣之事邪(耶)?是故其辞危(忧惧)。危者使平(平安),易(轻忽大意)者使倾(倾覆)……惧以终始(始终),其要(大概、大略)无咎(无祸)。此之谓《易》之道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

  • 标签: 忧患意识 以色列 周易 先知书 上帝 历史教训
  • 简介:根据组织安排,我有幸参加了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第三期副厅局级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这次培训,我深受教育,收获很大,对延安精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 标签: 延安精神 优良作风 中国共产党人 中国革命 毛泽东同志 组织安排
  • 简介:庄子作为老子哲学的继承者与发展者,延续了老子于天地万物中悟道的思维方式,并在自然山水中体悟到天地大美的境界。《庄子》一书中记载了庄子经常出没于山水之间:“庄子钓于濮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秋水》)“庄子游乎雕陵之樊”。

  • 标签: 《庄子》 自然山水 生命精神 悟道 场域 老子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