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2015年10月以来,“伊斯兰国”(TheIslamicState,以下简称IS)犯下多起暴恐大案,从埃及西奈半岛的俄罗斯客机坠毁到黎巴嫩贝鲁特南郊爆炸案,再到法国首都巴黎的恐怖袭击案等。而“基地”组织及其分支近来也频频出手,从马里首都巴马科的丽笙酒店人质劫持事件到炸死6名IS高层。这两大极端恐怖组织轮番上场,且相互攻击,竞争意味颇足。众所周知,“基地”组织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阿富汗抗苏“圣战”运动,2001年的“9·11事件”将它推上了国际舞台的风口浪尖,吸引了众多的伊斯兰极端分子与组织的加人与合作。

  • 标签: “基地”组织 伊斯兰 竞争 合作 20世纪80年代 人质劫持事件
  • 简介:东盟计划2015年建成涉及经济、安全、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的东盟共同体,旅游业可为东盟深度融合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有效提升东盟区域旅游竞争力是东盟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导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旅游竞争力指数",分析东盟国家在旅游竞争力各"支柱"中的地位,探讨东盟区域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从顶层设计、旅游产品整合、世界遗产申报、旅游营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签证便利化等视角提出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 标签: 东盟 区域旅游竞争力 提升策略
  • 简介:在过去10年里,尽管东亚地区是互联网发展速度最为瞩目的地区之一,但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也日趋高涨。在地区框架下探讨网络安全合作有着现实的紧迫性和可行性。东亚各国围绕网络安全展开的交流对话显著增多,并在具体的技术层面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展开了有限的合作,这些交流与合作构成了东亚地区网络安全机制的基本架构。但现有的合作机制也面临合作层次较低、机制碎片化严重等显著缺陷。

  • 标签: 东亚地区 网络安全 国际机制 国际合作
  • 简介:南海及其邻接周边是海上安全机制云集之地。对印度尼西亚而言,后冷战时期南海争端的凸显时值其谋求并巩固区域大国地位的关键时期。此间印尼逐渐在东南亚安全区域主义中发挥核心作用,即通过安全机制建设通联区域安全秩序内外建构,调处南海争端并建构相应安全机制成为印尼塑造区域安全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印尼独立主持的“处理南中国海潜在冲突研讨会”的案例分析,指出该安全机制对南海争端具有针对性;其形成与运作综合了印尼的国家与区域安全观,是印尼实践安全战略与政策、协调区域主义与大国角色的工具,对南海海上安全机制以及印尼建构区域安全机制起到了协同补充作用。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海上安全机制 南海争端 处理南中国海潜在冲突研讨会 区域大国
  • 简介:为了应对海上航道安全威胁,南海各方经过努力形成了航道安全保障法律机制。该机制具有一定有效性,但也存在许多局限性,如合作机制的软法性导致遵约和履约行为的非拘束性、合作机制固有的妥协性与弱惩戒性损害其权威性、合作机制的原则性影响权利义务的确定性、合作机制的独立性受限于国际势力干预性,以及合作机制的公共物品属性影响其实效性。这些局限需要南海各方协同以破解制度困境:构建软硬法有机联系的合作法律机制;完善航道安全保障法律机制的内在构成要素;协同努力确保合作法律机制的独立性;强化南海各方有效合作的“选择性诱因”机制

  • 标签: 南海 航道安全 法律机制
  • 简介:随着南海区域周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源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南海海洋环境面临沿海栖息地退化、过度捕鱼和陆源污染等巨大风险。台湾在南海问题上与大陆有着同样的根本立场和面临着同样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挑战,因此两岸在南海区域进行合作具有必然性。在合作机制上应确立基本原则、完善公众参与制度;进一步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及执法合作等方面的研究。以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所环绕的南海北部区域是两岸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两岸南海合作的核心区域及发展平台,在国内一体化进程中尝试将包括台湾在内的南海北部区域进行"一体化"构建,并对该过程中各单元立法协调机制进行研究,为两岸合作及整个南海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机制提供一个新思路。

  • 标签: 南海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海峡两岸 合作机制
  • 简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结合广西实际并借鉴相关评价模型对波特"钻石模型"加以改进,运用改进后的模型对西南地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区域经济竞争力主要来源于急需培育发展高级生产要素、专业性生产要素以及政府的强力推进等因素。因而,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要按照改进后的"钻石模型"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各种积极因素,着眼产业要素提升的驱动力、强化内生要素发展的推动力、增强外在要素发展的带动力,从根本上实现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

  • 标签: 钻石模型 区域经济 竞争力 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