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合并心动对胃癌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于近期我科室内接受手术的胃癌病例,依照其是否合并心动而划分为合并组和未合并组,两组均行择期胃癌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各类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合并组术后的心肺、胃肠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未合并组(P<0.05)。合并组手术时间较未合并组更长,SAS、SDS评分高于未合并组(均P<0.01)。结论胃癌合并心动的手术患者手术时间较为延长,各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应于围术期加以适当干预。

  • 标签: 胃癌 合并症 心动过缓 手术时间 并发症
  • 简介:心动速消融组中有1例出现了III度的房室传导阻滞,①心动速消融组,心动速消融组 

  • 标签: 临床观察 室性 导管消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阵发性心动速使用普罗帕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的80例阵发性心动速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为患者提供吸氧、心脏监护、普罗帕酮口服治疗,对患者的用药剂量以及见效时间进行统计,观察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为患者使用了口服普罗帕酮治疗后,有21例40分钟内起效,占26.25%,45例40至60分钟起效,占56.25%,有14例60分钟后起效,占17.5%。结论阵发性心动速患者接受普罗帕酮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使用安全性比较高,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普罗帕酮 治疗 阵发性 心动过速 疗效
  • 简介:该例伴房扑、房颤的AT患者,11例患者中9例AT能被心房电剌激反复诱发及终止,11例AT中有9例能被食管调搏诱发和终止

  • 标签: 导管消融 射频导管 心动过速电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重症护理应用于心动速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本院在 2017 年 1 月 ~2019 年 2 月收治 心动速患者 68 例,将 68 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 34 例与对照组 34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开展重症护理干预,比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 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 P < 0.05) ; 研究组 患者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重症护理在心动速患者中应用,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可推广。

  • 标签: 重症护理 应用 心动过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衰合并室上性心动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衰合并室上性心动速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45),对照组应用常规抗心衰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胺碘酮治疗,经过1周治疗后,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率(80±12)次/min,对照组心率(100±13)次/min,观察组心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衰合并室上性心动速临床治疗应用效果理想,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胺碘酮 治疗 急性心衰 室上性心动过速 应用效果
  • 作者: 孙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5-15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5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孙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指起源和传导不局限于心室内的心动过速,发病率约0.25%川[1],是急诊科及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病。PSTV可反复发作,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大部分由折返机制引起⋯。患者症状轻重取决于发作时心室率快速程度及持续时间及原发病的严重程度。该病在临床可通过心电图检查确诊,主要应用药物或射频消融进行治疗,但在急诊抢救过程中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因此选择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少的抗PSVT药物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对目前临床常用抗PSTV急救药物进行疗效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PSTV的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速急诊治疗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2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速患者为本次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转率成功率(93.33%)、转率时间(0.97±0.45)等指标与对照组转率成功率(65.00%)、转率时间(21.34±11.03)等指标对比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2(3.33%)例患者出现胸闷,2(3.33%)例患者出现咳嗽,1(1.67%)例患者出现呕吐,1(1.67%)例患者出现低血压;对照组4(6.67%)例患者出现胸闷,4(6.67%)例患者出现咳嗽,2(3.33%)例患者出现呕吐,3(5.00%)例患者出现低血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67%)对比明显较低;观察组48(80.00%)例患者治疗显效,9(15.00%)例患者治疗有效,3(5.00%)例患者治疗无效;对照组44(73.33%)例患者治疗显效,7(11.67%)例患者治疗有效,9(15.00%)例患者治疗无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5.00%)对比明显较高。讨论普罗帕酮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速的治疗中效果显著,且能够有效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急诊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所以消融IVT时主要在左心室间隔部或右心室流出道进行仔细标测,本文11例IVT中有3例VT分别持续3~5天,右心室IVT的标测主要在右心室流出道进行起搏标测

  • 标签: 型特发性 室性 导管射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地尔硫卓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3年 8月至 2014年 10月收治的 6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速患者,给予地尔硫卓静脉注射治疗,并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56例静脉注射地尔硫卓后 5-10分钟内转复为窦性心律, 2例静脉注射第 2剂地尔硫卓后 10-20分钟转复为窦性心律,其中 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 96.66%。使用地尔硫卓后,发生可耐受的低血压 2例,患者在持续 10分钟之后自行缓解,出现面部潮红、恶心的有 3例, 10分钟之后自行缓解。 结论:针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速采用静脉注射地尔硫卓治疗,能够有效的控制快速心室率,治疗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地尔硫卓 阵发性 室上性心动过速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衰合并室上性心动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衰合并室上性心动速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45),对照组应用常规抗心衰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胺碘酮治疗,经过1周治疗后,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率(80±12)次/min,对照组心率(100±13)次/min,观察组心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衰合并室上性心动速临床治疗应用效果理想,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胺碘酮 治疗 急性心衰 室上性心动过速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对本院收治的1例三度AVB合并室性心动速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重点分析了急救的准备、安全转运的整个过程以及急救措施中的护理方法,对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阿斯综合症 室性心动过速 急救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右室基底段心室拖带时刺激心房(SA)间期与原心动速时心室心房(VA)间期的差值,即SA-VA间期对房室折返性心动速(atrioventricularreentranttachycardia,AVRT)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速(atrioventricularnodalreentranttachycardia,AVNRT)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67例体表心电图无明显预激波的窄QRS心动速患者,在右室基底段拖带心动速。测量SA-VA间期、拖带后校正回归间期(即校正的起搏后间期与心动速周长的差值)等电生理参数,并比较其鉴别阵发性室上性心动速机制的有效性。结果旁道介导AVRT共19例,其中游离壁旁道13例,间隔旁道6例;AVNRT共48例,其中典型35例,不典型13例。校正回归间期>95ms诊断AVNRT和AVR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0%、96%和78%;而SA-VA间期>80ms诊断二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84%、94%和85%。其中SA-VA间期≤50ms鉴别间隔旁道介导AVRT和不典型AVNRT的敏感性、特异性均能达到100%。结论在右室基底段心室拖带下,SA-VA间期能够简便、有效地鉴别AVRT与AVNRT。

  • 标签: 室房间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室拖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速(PSVT)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7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速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n=38)接受常规基础治疗,急诊综合组(n=38)给予急诊综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改善状况进行评估与比较。结果急诊综合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较常规护理组的71.1%相比明显提升,P<0.05。用药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急诊综合组的心功能较常规护理组显著改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速患者应用急诊综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治疗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在本市某三甲医院接受治疗的4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速患者进行本次临床治疗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对照组21例,给予观察组患者普罗帕酮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5.13%,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2.14%,对照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82.63%,患者满意度为85.34%,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速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运用普罗帕酮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增加患者治疗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普罗帕酮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治疗效果
  • 简介:1966年,法国心脏病学家Dessertenne对室性心动速的心电图表现进行了描述,并将其中一种命名为“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速(TdP)”,其ECG特点为“尖端”围绕基线反复扭转。他同时指出此种室性心动速与显著延长的QT间期间的关系。TdP通常可以自我终止,但也可进展为心室纤颤(室颤),进而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可能。起初的病例均为各种心律失常的住院患者,人们将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速定义为一种相对罕见的心律失常症状,主要由延长QT间期的药物引起,如奎尼丁、丙吡胺、普鲁卡因胺等。20世纪90年代,人们发现数百万患者服用的非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特非那丁等抗组胺药,同样也可诱发TdP,医学界对于TdP的态度发生了巨大改变。服用其他药物而发生TdP的报道开始涌现,许多药物都有诱发TdP的潜在可能[1]。

  • 标签: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非抗心律失常药物 危险因素 长QT间期 住院患者 T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