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术(NBI)与放大内镜在结直肠息肉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2月常规结肠镜发现106例138个结直肠息肉样病变,应用窄带成像技术及放大内镜观察其腺管开口类型,研究其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结果NBI放大内镜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准确度为91.3%,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91.8%,准确度优于普通内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NBI放大内镜,通过观察息肉的腺管开口类型,能比较准确的鉴别结直肠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病变,接近病理诊断。

  • 标签: 窄带成像技术 放大内镜 结直肠息肉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窄带成像技术与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常规内镜诊断为食管黏膜病变的患者80例,分别使用窄带成像技术和碘染色技术对患者的病变形态、范围和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在食管病变程度和范围方面,窄带成像技术和碘染色技术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和碘染色技术对于食管病灶的检出率都非常高,两种检测方式在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进行诊断时,窄带成像技术与碘染色技术均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都非常高,可以使用窄带成像技术代替碘染色内镜对食管病变患者进行诊断。

  • 标签: 窄带成像技术 碘染色 早期食管癌 癌前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目前.白光照明已不再是内镜的唯一照明方式。内镜下对病灶精细结构的判断、黏膜凹窝的分型及肿瘤新生血管等的研究,给常规白光内镜检查技术带来了巨大挑战.色素内镜因操作费时费力应用亦受限制。近年各种新技术相继建立.包括窄带显像技术(narrowbandimaging.NBI)、固有荧光光谱技术(IFS)、共聚焦显微技术、细胞学内镜技术等,其中成本最低、临床最易推广者当属内镜NBI

  • 标签: 内镜 窄带显像 分光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数字X线全景成像技术的进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查阅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其中采用DR成像技术拍片检查的患者有,4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传统X线片检查的患者有,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拍片质量。结果观察组优质片率为95%,对照组优质片率为77.5%,观察组优质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X线全景成像技术操作方便,诊断准确率高,图片质量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数字X线全景成像 进展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超微血管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乳腺肿瘤患者39例作为样本。分别采用病理、超微血管成像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方法诊断。观察3种诊断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提示,乳腺肿瘤患者良性率25.64%、恶性率74.36%;超微血管成像结果提示,乳腺肿瘤患者良性率23.08%、恶性率74.36%;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结果提示,乳腺肿瘤患者良性率23.08%、恶性率71.79%。结论超微血管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在乳腺肿瘤诊断方面,检出率均较高,两者具有互补性。临床可视患者需求,对不同的诊断方法进行合理选择。

  • 标签: 超微血管成像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乳腺肿瘤
  • 简介:摘要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nicelastography)技术诊断儿童慢性肾病及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在儿童慢性肾病程度判定中的应用价值。以肾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依据收集40例儿童慢性肾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首先采集其二维超声图像,记录肾脏位置、大小、形态、回声、边界、有否血流信号。启动弹性成像模式,然后在进行左肾皮质部的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对得出的杨氏模量数值其进行定量分析处理后比较是否存在差异(在感兴趣区取直径7mm内测量其杨氏模量值)。经病理活检确诊为慢性肾病的儿童的肾皮质杨氏模量值为5.81±2.13kPa,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肾皮质的杨氏模量值为3.56±1.42kpa。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 标签: 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后处理技术显示内耳解剖结构中,内耳磁共振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六十二例一百二十四个耳耳朵进行TSE、3D-CISS、SE的序列扫描,运用仿真内窥镜、多平面重组、容积重组、最大密度投影等方法进行处理,观察内听道神经和内耳膜迷路等耳内结构在图像上的显示。结果MPR能够让一百二十二例耳内结构得到清晰展示,相比较MIP,能够较好的显示神经。MIP能够对一百二十例耳膜迷路、内听道等细小部位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观察。而MRVR能够对一百二十四例耳的表面形态和其中相互作用的立体解剖关系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展示。结论在显示内耳、内听道的解剖结构等方面,MRI的效果比较好,在实际运用中有十分优秀的表现。

  • 标签: 核磁共振 内耳,内听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诊断中联合应用灰阶超声和弹性成像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我院3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分别进行灰阶超声和弹性成像检查。结果灰阶超声检查结果提示甲状腺结节良性患者196例,恶性患者104例;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提示良性结节患者201例,恶性患者99例;联合检查方式中,良性结节患者214例,恶性患者86例;联合检查方式的准确率、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9.07%、97.22%、98.81%。结论联合应用灰阶超声与超声弹性检查在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良恶性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为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治疗方案确定提供良好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灰阶超声 弹性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脉CT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17年4月~2018年8月期间选取7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患者分别接受64层螺旋CT检查与冠脉造影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结果所有患者的冠脉CT成像都非常满意,能够清晰显示出在主要的冠脉分支。两种诊断方法显示的冠脉狭窄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冠脉CT成像检出的钙化斑块明显多于冠脉造影(P<0.05);非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的检出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中,冠脉CT成像的应用价值要高于冠脉造影,具有突出的微创优势,而且操作方便、安全,检查费用低,可作为首选诊断方式予以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冠脉CT成像 冠脉造影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应用诊断急性期脑梗死诊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4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头颅CT、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基础上进行DWI和MRA联合检查,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分型,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结果13例超急性期脑梗死和41例急性脑梗死,DWI上均可显示相应部位脑实质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在MRA中,8例正常,46例发现血管异常,表现为动脉闭塞、狭窄和硬化,其中12例表现为主支血管及其分支重度狭窄或闭塞,32例表现为脑血管局限性轻中度狭窄、分支稀疏,呈枯枝状,并伴有主血管粗细不均匀及狭窄。结论联合应用DWI和MRA能及时准确的诊断出早期脑梗死范围及供血动脉血管情况,为脑梗死的分型、早期溶栓及介入治疗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评价资料。

  • 标签: 急性期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应用诊断急性期脑梗死诊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4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头颅CT、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基础上进行DWI和MRA联合检查,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分型,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结果13例超急性期脑梗死和41例急性脑梗死,DWI上均可显示相应部位脑实质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在MRA中,8例正常,46例发现血管异常,表现为动脉闭塞、狭窄和硬化,其中12例表现为主支血管及其分支重度狭窄或闭塞,32例表现为脑血管局限性轻中度狭窄、分支稀疏,呈枯枝状,并伴有主血管粗细不均匀及狭窄。结论联合应用DWI和MRA能及时准确的诊断出早期脑梗死范围及供血动脉血管情况,为脑梗死的分型、早期溶栓及介入治疗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评价资料。

  • 标签: 急性期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 简介:目的:评价高分辨率扩散加权成像(readoutsegmentationoflongvariableecho-trainsdiffusionweightedimaging,RESOLVE-DWI)颅脑MRI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其对脑组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测量的影响,并与常规颅脑扩散加权成像(DWI)进行比较。方法:采用SiemensMAGNETOMAera1.5T超导MRI扫描仪,分别采集43例因头痛、头晕接受头颅MRI检查者的头颅RESOLVE-DWI和常规DWI图像,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主观评价共分为5级,客观评价为测量脑组织的信噪比及ADC值,比较2组结果。结果:对于43例受检者,RESOLVE-DWI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明显优于常规DW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ESOLVEDWI组脑实质的平均信噪比值明显高于常规DW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组图像所测得的脑实质平均ADC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SOLVE技术应用于扩散加权成像序列能改善图像质量,提高信噪比,对脑白质ADC值的测量没有影响,可常规用于头颅扫描。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高分辨率 信噪比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用于头颈部放疗前后血管弹性检测的相关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42例接受放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分别于放疗前、放疗时间2.5-3周(放射剂量26-30Gy)、放疗结束时(放射剂量50-60Gy)、放疗后3月接受颈动脉常规超声检测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测,统计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变化率(△D)、血液与颈动脉壁应变率比值(A/B)。分析A/B、IMT、△D变化情况。结果A/B在放疗期间随放疗剂量增加而增加,△D在放疗期间放射剂量的增加而减少,放疗后3月均保持与放疗结束时相对稳定。结论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颈动脉弹性在早期下降,随放射剂量的增加,下降程度越明显,且该变化至术后3月未见明显改善。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头颈部肿瘤 放疗 颈动脉 血管弹性
  • 简介: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vectorimaging,VVI)技术评价急性及慢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心肌扭转运动。方法:对24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25例慢性心肌缺血患者(心肌缺血组)及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存储VVI二维动态灰阶图像,脱机分析左心室短轴观中基底部及心尖部各节段的收缩期旋转角度及速度、舒张期旋转速度。结果:①3组受检者的心肌扭转运动方向相同;②心肌梗死组梗死节段收缩期旋转角度及速度、舒张期旋转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③心肌缺血组部分缺血节段的舒张期旋转速度显著降低,但收缩期旋转角度及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VVI技术定量分析心肌扭转运动可能有助于检出和鉴别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为评价局部心肌运动提供更多信息。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速度向量成像 左心室心肌扭转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对恶性肿瘤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患者40例进行比对研究。结果常规彩超检查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检测到高信号病灶,核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办法更有使用优势,核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所得的诊断结果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彩超检查。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可提供核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检查。

  • 标签: 核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 恶性肿瘤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定量评价分析瞬时弹性成像(Fibrotouch)技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2月来我院体检确诊的12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临床资料并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院进行体检的9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实验室指标检测、腹部肝脏超声影像检查及Fibrotouch技术测量CAPTM值。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不明显,但观察组患者的BMI及各实验室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ibrotouch技术检查提示NAFLD患者114例,诊断准确率89.1%明显高于腹部彩超检查结果的78.9%(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CAPTM值与实验室检查值中的TG、FBG、HDL-C、硬度E值呈明显正相关(r=0.056、0.160、0.265、0.887,P均<0.05),而其于BMI、ALT、AST、TC、LDL-C、HbA1c则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瞬时弹性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无痛检测手段,在脂肪定量检测中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准确度,可以作为临床脂肪肝诊断、评估与定期监测的量化工具,在临床中具有较高价值。

  • 标签: 瞬时弹性成像 非酒精性脂肪肝 定量评价 应用分析
  • 简介:目的:总结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胰腺分裂的诊断价值和影像表现.方法:回顾108例行MRCP病例,分析总结胰腺分裂MRCP的表现.结果:108例中12例(11.1%)诊断为胰腺分裂,包括5例不完全性胰腺分裂.其中1例因胰腺分裂合并有反复发作性腹痛,1例合并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结论: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MRCP对胰腺分裂可作出明确诊断,对胰腺分裂合并不明原因反复发作性腹痛或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病例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胰腺分裂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影像表现 诊断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与扩散加权成像对良恶性椎体骨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的40例良恶性椎体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采用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进行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漏诊率、误诊率。结果采用扩散加权成像进行诊断的诊断符合率为90.00%,高于采用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进行诊断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散加权成像的漏诊率及误诊低于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扩散加权成像对良恶性椎体骨折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能够降低临床误诊及漏诊率,值得研究。

  • 标签: 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良恶性椎体骨折
  • 简介: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血氧水平依赖法(b1oodoxygenationleveldependent,BOLD)对比技术的发现和利用,BOLD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已广泛应用于脑功能的研究,且由于其具较高的空间、时间分辨率、无辐射损伤以及可在活体上重复进行检测等优势,成为当今脑功能研究的热点.

  • 标签: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 原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超声新技术血流向量成像(VFM)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30例健康自愿者为对照组,利用VFM技术采集所有患者基本数据及血流参数,并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心段十二点长轴速度峰值差值(Ts-6D-12)、间隔后壁达峰时间差值(SPWMD)、左心室十五节段至收缩血量最小值(Tmsv16-SD)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体力学上观察组各指标均比对照组差(P<0.05)。结论超声新技术VFM可直观显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流体力学变化,这为患者及时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超声新技术 血流向量成像技术 充血性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