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脂质体包裹胞嘧啶(CytosineC)鸟嘌呤(GuanineG)含量低离启动子位置较近的99Tcm–HYNIC(联肼尼克酰胺)–survivinASODN(Antisenseoligodeoxynucleotide反义寡脱氧核苷酸),行荷人肝癌SMMC-7721裸鼠体内分布研究,探讨此反义药物制备过程及动物内的分布,筛选出最佳反义制剂碱基序列,提高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以survivin为靶序列制备G、C含量均为10%的20个碱基单链ASODN和SODN,偶联HYNIC,99Tcm标记后经CellufineGH-25纯化后脂质体包裹。对荷瘤裸鼠行生物学分布,ASODN和SODN两组计量资料比较均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所有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用两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此反义药物经优化筛选序列,HYNIC耦联,99Tcm标记-脂质体包裹-cellufineGH-25纯化后稳定性较好,在血清中培育前后标记率无明显变化,放化纯均可高达95%。在4h时荷瘤鼠内肝、肾%ID/g值分布相对较低分别为肝内ASODN,2.470.02;SODN,2.050.04;肾内ASODN,1.500.06;SODN,1.960.03;T/NT值ASODN较高为4.730.02;SODN为1.480.0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2p<0.05)。结论反义序列的选择是反义药物制备的关键,该研究使用全长基因寻靶技术并使G、C含量少、离启动子位置近的碱基序列制备出的反义药物具有肿瘤聚集率高,副作用少的优点,可进一步指导临床,提高诊断与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 标签: 锝标记 反义药物 制备 动物实验
  • 简介:摘要:激素作为动物内的重要调节物质,通过影响神经系统和靶器官,进而调控动物的行为和生理过程。本文综述了动物内激素对行为和生理过程的影响,包括性激素、应激激素和其他激素的作用机制及研究现状。通过深入理解激素的作用,有助于揭示动物行为的内在机制,为动物行为学和生理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 标签: 激素 动物行为 生理过程
  • 简介:摘要:激素作为动物内的重要调节物质,通过影响神经系统和靶器官,进而调控动物的行为和生理过程。本文综述了动物内激素对行为和生理过程的影响,包括性激素、应激激素和其他激素的作用机制及研究现状。通过深入理解激素的作用,有助于揭示动物行为的内在机制,为动物行为学和生理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 标签: 激素 动物行为 生理过程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过程中连续监测肌松状态的肌松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方法根据对桡神经施加刺激时,内收肌收缩时的肌力大小可以反映肌肉的松弛程度,借此可以用拇指运动加速度来表示肌松状态设计此仪器.BME-802A肌松监测信号处理部分采用了嵌入式与51单片机兼容的ADUC812(美国ANALOG公司),外围电路采用低功耗的COMS芯片,增益调整采用高位A/D.输出三种刺激脉冲为单脉冲刺激、四成串刺激和强直后计数刺激.将设计的肌松监测器与丹麦Biometer公司加速度比较,并对40例手术病人进行测量.结果BME-802A肌松监测具有自动定标、趋势图显示、内置记录器、灵敏度、刺激方式、掉电保护存储等功能,一次定标时间缩短为2min,加速度传感器灵敏度达到了600MV/G,而丹麦Biometer公司加速度无自动定标、趋势图显示、内置记录器.临床试验分别观察琥珀胆碱、卡肌宁、潘龙三种肌松药首次剂量的作用时效,得到的数据与文献报道和临床经验一致.结论BME-802A肌松监测在传感器设计方面采用了最新集成封装技术,增加了自动定标、趋势图显示、内置记录器和掉电保护存储功能,提高了整机的实用和易用,可实时显示2h的当前趋势.仪器设计的三种刺激脉冲输出,可以实现肌松状况的多种评价方式,既能保证清醒状态下的定标,也能完成深度肌松状态下的实时监测.

  • 标签: 肌肉松弛度 加速度 传感器 刺激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生存素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成员中分子量最小而抗凋亡作用最强的成员,应用RNA干扰技术可以阻断转录后的基因表达,靶向Survivin-shRNA对肿瘤有多重的抑制作用,使其成为新的靶向治疗的方法。

  • 标签: Survivin-shRNA 肿瘤 动物
  • 简介:为研究γ-SaK的药代动力学规律,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和生物测定法进行体液和组织中药物浓度测定。用氯胺T法标记125I-γ-SaK,放化纯度>98%,给大鼠静注三种剂量后进行药代动力学试验。数据采用3P87程序按二室模型计算药代参数。结果1/2α约为0.913-1.336分钟,T1/2β约为22.51-23.89分钟,5分钟后各组织有较高放射量。尿胆汁在3小时内可显

  • 标签: 药代动力学 动物体内 基础药理 药物浓度测定 生物测定法 同位素标记法
  • 简介:哺乳动物日节律及其产生的形态学基础欧可群华西医科大学610041一、哺乳动物的日节律:哺乳动物生理活动及行为的日节律Circadianrhythm(生物体24小时昼夜节律)使机体内环境很好地、最大限度地适应于外环境并与之保持同步。因此,被认为是机...

  • 标签: 哺乳动物 日节律 形态学基础
  • 简介:目的借鉴现有的放射口腔黏膜炎(RTOM)动物模型,探讨放射舌炎(RTG)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自行设计和制作锥形铅质罩装置及附件,在SD大鼠舌背舌尖部位形成1cm×1cm的照射区域,实施单次、单剂量(30Gy)X射线,吸收剂量率为100.75cGy/min,每次照射6只的方法,制作RTG大鼠模型。观测RTG大鼠的体重、口腔黏膜炎指数、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照射后3~4d,舌黏膜上皮层完整;5~6d,肉眼可见受照射的舌背、舌腹黏膜出现红色斑点和成片变红(黏膜下出现充血),镜下见上皮变薄,部分黏膜上皮坏死脱落;7~8d,出现肉眼可辨的散在点状溃疡;镜下见鳞状上皮脱落形成溃疡,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充血;9~12d,点状溃疡逐渐融合,上皮剥脱;12~14d,溃疡面有纤维渗出,形成连贯一致的溃疡,镜下见上皮完全脱落,纤维渗出覆盖溃疡表面,其内有大量炎症细胞,固有层胶原纤维断裂;21d,溃疡的周边开始出现愈合;镜下见溃疡底出现肉芽组织,炎症细胞较照射后5d时明显减少,可见少量胶原纤维组织及大量新生毛细血管;28~35d,受照射的1cm×1cm范围的溃疡由周边向内收缩愈合。镜下可见上皮结构重新出现,但上皮层明显变薄,黏膜下层仍有炎症细胞浸润,黏膜下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基底细胞呈梭状,排列紧密成栅栏状。结论成功建立了大鼠RTG模型,为研究RTOM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

  • 标签: 放射治疗 口腔黏膜炎 舌炎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一种新型的硅酸盐可吸收骨水泥的生物相容、生物降解和成骨特性。方法选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在双侧股骨髁部钻取直径5mm、高10mm圆柱形骨缺损,分别置入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s,CPC,对照组)和磷酸钙-硅酸三钙复合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s-calciumsilicate,CPC-CS,材料组),术后4、8、12周分别处死8只动物,行X线检查和HE染色观察材料在体内的降解和新骨形成情况。结果4周时材料组和对照组材料无降解,HE染色观察材料-骨组织之间均形成纤维层,8周时材料组材料降解变软,对照组材料降解不明显,对照组和材料组材料-骨之间纤维组织逐渐被新骨取代,材料组材料-骨之间结合面积明显较大,有较多新生骨;12周时,材料组材料降解明显,内部明显发生碎裂,有新生骨长入,对照组材料仅部分降解,对照组材料降解率为32.4%,材料组为45.4%,材料组降解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磷酸钙-硅酸三钙复合骨水泥具备单纯磷酸钙类似的生物相容,并且在力学强度、表面成骨活性和降解方面有一定改善,通过进一步的优化有可能成为一种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的新型生物活性骨修复材料。

  • 标签: 骨水泥 磷酸钙 硅酸三钙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s,VSD)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以往外科开胸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随着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以导管介入治疗VSD技术逐渐成熟并成功应用于临床。作为长期植入体内的封堵器产品在体内使用的安全就尤为重要。笔者研究利用V79细胞,HGPRT位点正向突变实验对封堵器的诱变性进行研究,为该产品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体外基因突变 哺乳动物体外 基因突变实验
  • 简介:目的探讨动物置入“全置入式人造排便控制装置”(简称控制装置)后控制粪便排泄的效果。方法采取类似于Miles手术方式,切除猪的直肠、肛管、肛门括约肌,将全置式人造排便装置置入猪的体内,将末段结肠与会阴部皮肤创口吻合,测试12头实验猪的术后排便控制效果。分别进行装置功能测试、控制装置的安装调控与更换试验。结果11头实验猪在术后2wk,1头猪在测试后3wk达到了理想排便控制效果,且无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控制装置能简捷有效地控制粪便的排泄:控制装置具有使用寿命长、对机体无明显不良反应的特点。

  • 标签: 全置入式人造排便控制装置 动物 手术方式 肿瘤 不良反应
  • 简介:本文重点就国境卫生检疫放射监测现行方法进行了分析评述,指出这种方法已不能适应皇岗口岸车辆监测的实际要求;提出研制开发一套适合卫生检疫需要的国境卫生检疫放射自动检测系统的初步设想,并对该系统的原理、构成、参数作了描述,同时作了现场实地考察和模拟试验,为进一步研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国境检疫 卫生检疫 放射性监测 皇岗口岸 车辆流通状况
  • 简介:目的调查镇江口岸鼠形动物表寄生虫的情况,研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计算4类生态环境中不同种类鼠形动物表蚤类、蜱类、螨类和吸虱类的染虫率及染虫指数,分析鼠形动物的种类、性别、年龄及所处生态环境等因素对其体表寄生虫的影响,分析鼠密度、染虫率、染虫指数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码头区的鼠形动物染虫率最高,主要鼠种中褐家鼠的染虫率最高,寄生虫的优势种是鼠句鼠青赫刺螨,雌性鼠形动物的染虫指数高于雄性,成年鼠形动物的染虫指数高于幼鼠.鼠密度、染虫率、染虫指数三者之间有正相关关系.结论体表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与鼠形动物的种类、性别、年龄有密切关系,鼠密度、染虫率和染虫指数之间有正相关关系.

  • 标签: 鼠形动物 体表寄生虫 染虫率 染虫指数
  • 简介:以往的血糖测量方法(毛细血糖、静脉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测试)只能做到通过仪器测量到某一时间段的血糖变化,而无法了解全天的血糖波动情况。对糖尿病的治疗不能提供一个非常完整的血糖监测。因此会对部分患者的无感知的低血糖和不明原因的血糖升高等现象的治疗和预防感到非常棘手。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仪 临床应用 糖化血红蛋白测试 血糖测量 静脉血糖 血糖变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Wistar大鼠急性放射食管炎动物模型,观察造模后不同时间点组织病理变化。方法分别用不同剂量的6 MV X射线局部照射Wistar大鼠,照射后第3、5、7、14天处死大鼠,取全长食管组织做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进行病理学分析。观察25、30 Gy照射后第3、5、7、14天大鼠食管的病理变化。观察不同照射组放射射线照射后大鼠1~2周内每日进食量的变化。结果两组大鼠经25、30 Gy射线照射均未出现死亡,30 Gy组大鼠全部出现食管损伤,第7天时损伤程度最重,病理评分5.00±0.75、进食量为0 g,第14天时损伤程度减轻,进食量恢复至接近照射前。结论Wistar大鼠经6 MV X射线30 Gy剂量单次照射食管可建立大鼠急性放射食管炎模型,照射后第7天为急性损伤期理想观察时间,之后损伤逐渐减轻,第7~14天可选择时间作为愈合修复阶段的观测点。

  • 标签: 大鼠,Wistar 放射性食管炎,急性 模型,动物
  • 简介:放射脑病(radiationencephalopathy,REP)是脑肿瘤或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引起的一种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临床及影像学诊断比较困难,常误诊为肿瘤复发或转移。我院收治1例鼻咽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3年,发现右颞叶占位,影像诊断不明确,手术后病理证实为放射脑病。本文就此病例的诊断及治疗过程进行讨论。

  • 标签: 放射性脑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放射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放射肺炎和放射肺纤维化两部分组成。放射肺炎一般属于急性反应,常发生在放疗后1~3个月。主要表现为干咳、程度不一的呼吸困难,有时有发热,影像学表现为放射区的不均匀密度增高及纵隔密度增高。放射区外也有密度改变,但较少发生。放射肺纤维化为放射肺损伤慢性阶段,常发生在放疗结束后2~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以后,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衰竭,影像学表现为较原照射区收缩的高密度影,周围可见代偿肺气肿呈现低密度。

  • 标签: 胸部肿瘤 放射治疗 肺损伤
  • 作者: 白石柱 任楠 冯志宏 谢瑞 董岩 李志文 赵铱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数字化口腔医学中心 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口腔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陕西省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西安 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科 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口腔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陕西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32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自主式口腔种植机器人手术系统(Autonomous Dental Implant Robotic System, ADIR)在动物口内进行种植手术的准确。方法选择9只中华田园犬(3岁,性别不限),拔除下颌双侧前磨牙,制作牙列缺损模型。每只犬下颌骨每侧缺牙区各植入2枚种植体,分别由ADIR(机器人组)和1名有丰富种植手术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使用数字化全程导板(导板组)完成,每组18枚。术后评价种植体实际植入位置与规划位置的偏差,包括颈部、根部和角度偏差;测量种植体初期稳定性,比较机器人组与导板组差异。结果ADIR能顺利在全身麻醉动物口内完成种植体植入。机器人组种植体颈部偏差[M(Q)]为0.269(0.152) mm、根部偏差为0.254(0.218) mm、角度偏差为0.989°(0.517°),均显著小于导板组[颈部偏差为0.910(0.872) mm、根部偏差为1.179(1.176) mm、角度偏差为4.209°(5.208°)](P<0.05)。两组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课题组研发的ADIR在动物口内进行种植体手术的准确优于数字化全程导板。

  • 标签: 牙种植 机器人 动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