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移动单元筛查和急诊救治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兴安盟人民医院中心采用5G移动单元进行义诊筛查和急诊救治的结果。对于义诊筛查出的中高危患者酌情予以对症治疗和健康宣教,并嘱其监测血压等,定期行影像学随访;对于急诊救治的患者即刻实时远程会诊,并制定抢救策略,急性脑梗死可就地实施溶栓治疗,治疗后均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预后。结果义诊筛查共筛出173例患者,其中低危患者98例(56.6%),中高危患者75例(43.4%)。共急诊救治44例患者,其中缺血性25例,出血性11例,其他7例,1例死亡患者未行头颅CT检查。患者自呼救至5G移动救护车的位时间为71 min(9~167 min);患者进入救护车至开始头颅CT扫描的位时间为5 min(1~31 min)。其中5例缺血性患者在救护车上进行溶栓治疗。43例急诊救治的患者3个月随访显示,25例缺血性患者5例溶栓者的GOS均为Ⅴ级,头颅CT显示脑梗死区明显缩小或消失;20例未行溶栓治疗的患者,有效随访18例,其中GOSⅠ级1例、Ⅲ级9例、Ⅳ级3例、Ⅴ级5例,头颅CT显示脑梗死区软化灶无明显变化。11例出血性患者,GOSⅠ级2例、Ⅲ级3例、Ⅳ级4例、Ⅴ级2例,头颅CT显示出血区形成软化灶。结论5G移动单元应用于义诊时,较易筛查出中高危患者;在急诊救治时,可缩短的救治时间,确保患者在时间窗内得到有效救治。

  • 标签: 卒中 远程医学 诊断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移动单元筛查和急诊救治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兴安盟人民医院中心采用5G移动单元进行义诊筛查和急诊救治的结果。对于义诊筛查出的中高危患者酌情予以对症治疗和健康宣教,并嘱其监测血压等,定期行影像学随访;对于急诊救治的患者即刻实时远程会诊,并制定抢救策略,急性脑梗死可就地实施溶栓治疗,治疗后均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预后。结果义诊筛查共筛出173例患者,其中低危患者98例(56.6%),中高危患者75例(43.4%)。共急诊救治44例患者,其中缺血性25例,出血性11例,其他7例,1例死亡患者未行头颅CT检查。患者自呼救至5G移动救护车的位时间为71 min(9~167 min);患者进入救护车至开始头颅CT扫描的位时间为5 min(1~31 min)。其中5例缺血性患者在救护车上进行溶栓治疗。43例急诊救治的患者3个月随访显示,25例缺血性患者5例溶栓者的GOS均为Ⅴ级,头颅CT显示脑梗死区明显缩小或消失;20例未行溶栓治疗的患者,有效随访18例,其中GOSⅠ级1例、Ⅲ级9例、Ⅳ级3例、Ⅴ级5例,头颅CT显示脑梗死区软化灶无明显变化。11例出血性患者,GOSⅠ级2例、Ⅲ级3例、Ⅳ级4例、Ⅴ级2例,头颅CT显示出血区形成软化灶。结论5G移动单元应用于义诊时,较易筛查出中高危患者;在急诊救治时,可缩短的救治时间,确保患者在时间窗内得到有效救治。

  • 标签: 卒中 远程医学 诊断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危急重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高度重视AIS的移动单元院前诊疗管理能力提升,缩短CT检查、诊断及溶栓治疗时间,以提高溶栓效率,改善临床结局。2019年,国家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等制定了《移动单元中国专家共识2019》和《移动单元技术规范中国专家共识2019》。近3年,国内外在移动单元院前诊疗管理领域进一步融合了5G信息和人工智能(AI)技术,在中院前诊疗管理理念和治疗方法上取得了显著进步,为了更好地适应其发展,指导临床实践,本指南编辑委员会在中国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5G移动单元院前诊疗管理指南。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移动卒中单元 院前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5G移动单元利用先进的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5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将在脑卒中急救过程的医生、救护车、医院连接起来并实现信息共享,可保证患者的到及时救治 。目前5G移动单元主要用于重大事件或突发紧急状态下移动医院的构建与保障应用,第二类是筛查防控类的应用,5G移动单元深入基层社区或边远地区的常态化巡诊与高危筛查、体检,对高危群体开展一级、二级预防,对普通群众的健康教育与科普应用 。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现场跟踪以及质性访谈研究方法,构建了5G移动单元筛查宣传模式流程优化草案,通过专家论证,形成5G移动单元筛查宣传模式救治流程优化方案。将参照采用常规医护配合流程加以宣传救治方案,观察予以标准化5G移动单元筛查模式流程优化方案实施前后两组患者院内救治时间和救治效果,以评价筛查宣传救治方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流程优化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主要评价指标:流程环节时间、治疗前后2小时、治疗后1周NIHSS评分,次要评价指标:患者满意度、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流程进行评价。将弥补国内研究空白,符合国家卫健委对中心建设的要求,通过专家会议论证流程方案,并将方案应用于临床实践,构建信息化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 标签: 5G移动卒中单元 卒中筛查模式 缺血性脑卒中宣传 缺血性脑卒中防治
  • 简介:患者男,79岁,因"左侧肢体无力2.5h"于2017年8月1日17时入住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二病区。8月1日14时06分,患者因左侧肢体无力30min呼叫郑州市紧急救援中心,14时26分移动单元(mobilestrokeunit,MSU,北京建优成业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救护人员接到郑州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调度科呼叫电话,14时30分出车。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移动卒中单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开展单元护理模式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住院患者106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3例。两组均接受同样的药物治疗,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个性化的单元护理模式;比较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FMA评分、HAMD评分。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FMA评分、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实验组Barthel指数、FMA评分、HAMD评分分别为(55.49±8.96)分、(57.22±9.13)分、(8 .89±4.55)分,均优于对照组(44.65±7.78)分、(45.76±8.02)分、(16.56±5.6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患者介入单元护理模式,可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卒中患者 卒中单元 护理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元急性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单元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探讨SAP的危险因素、防治对策。结果对符合入组标准的2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89例并发SAP作为观察组,201例未出现SAP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死亡例数均高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1)。结论患者的年龄、吸烟史、肺基础疾病、糖尿病、意识障碍、吞咽障碍、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鼻饲治疗是SAP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防治策略。

  • 标签: 卒中单元 卒中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单元急性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 SAP)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单元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探讨 SAP的危险因素、防治对策。结果 对符合入组标准的 2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 89例并发 SAP作为观察组, 201例未出现 SAP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死亡例数均高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P< 0.1)。结论 患者的年龄、吸烟史、肺基础疾病、糖尿病、意识障碍、吞咽障碍、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鼻饲治疗是 SAP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防治策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单元急性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 SAP)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单元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探讨 SAP的危险因素、防治对策。结果 对符合入组标准的 2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 89例并发 SAP作为观察组, 201例未出现 SAP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死亡例数均高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P< 0.1)。结论 患者的年龄、吸烟史、肺基础疾病、糖尿病、意识障碍、吞咽障碍、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鼻饲治疗是 SAP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防治策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元治疗脑卒中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2007年,我院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比较。结果单元治疗脑卒中具有明显效果。结论单元治疗脑卒中是有效的、效果优于内科常规治疗,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卒中单元 基层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脑干梗死引入单元管理的护理体会。方法对42例脑干梗死病人行单元管理,积极实施气管切开术、亚低温疗法、脱水剂并兼顾肾脏保护、脑保护剂的早期应用、较早应用活血化瘀中药、多学科协作及完善的护理与康复训练。结果42例病人中,37例好转出院,3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2例死亡。结论脑干梗死引入单元管理有利于改善病人预后。

  • 标签: 脑干梗死 卒中单元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单元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医单元治疗组50例和普通病房对照组4O例,观察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变化、血脂、纤维蛋白元、D一二聚体等。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10例(20%),显效20例(40%),好转12例(24%),总有效率84%;对照组临床痊愈4例(10%),显效8例(2O.O%),好转10例(25%),总有效率5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血脂、纤维蛋白元、D一二聚体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单元治疗中风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中医卒中单元 中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元管理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单元组和非单元组进行管理治疗,观察两组的住院病死率、总有效率、平均住院时间和神经功能评价(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生活能力评价(Barthelindex,BI)、社会功能评价(Oxfordhandicapscale,OHS)。结果单元组和非单元组的住院病死率分别为5.00%,8.75%,总有效率分别为88.61%、79.7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7.50±7.35)d和(16.89±7.20)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入院HIHSS、BI及OHS平均差值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元组优于非单元组。结论单元管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明显优于普通住院治疗模式。

  • 标签: 脑梗死 卒中单元 疗效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