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神经单元是由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外基质、周细胞、小胶质细胞等组成的一个概念性结构。炎症反应与神经单元的缺血损伤密切相关。本文以神经单元为框架,从炎性细胞、粘附分子、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等方面综述脑缺血后急性炎症反应的损伤机制。

  • 标签: 神经血管单元 脑缺血 炎症
  • 简介:神经单元是由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外基质、周细胞及其他支持细胞如小胶质细胞等组成的一个概念性结构。炎症反应与神经单元的缺血损伤密切相关。本文以神经单元为框架综述脑缺血和炎症的关系。

  • 标签: 神经血管单元 脑缺血 炎症
  • 简介:【摘要】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脑卒中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由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涉及到神经血管多个病理环节的复杂参与,传统药物的研究只针对神经血管病理过程中的某个环节进行。对神经 -血管单元的研究,使得脑缺血的保护治疗从单一靶点的保护转变为对神经单元各组分的多靶点治疗。

  • 标签: 脑卒中,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血管单元
  • 简介:摘要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脑卒中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由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涉及到神经血管多个病理环节的复杂参与,传统药物的研究只针对神经血管病理过程中的某个环节进行。对神经-血管单元的研究,使得脑缺血的保护治疗从单一靶点的保护转变为对神经单元各组分的多靶点治疗。

  • 标签: 脑卒中,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血管单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3D-slicer软件对神经进行三维同步重建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合并面肌痉挛(HFS)患者术前诊断神经关系和责任血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一科自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行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的42例VBD合并HFS患者,术前将患者头颅三维时间飞跃法MRI血管成像(3D-TOF MRA)、三维稳态进动平衡序列(3D-FIESTA)MRI检查数据导入3D-slicer软件,对患者的血管、脑干、面听神经进行三维建模,比较3D-TOF MRA联合3D-FIESTA MRI检查、三维模型诊断患者神经关系和责任血管与术中所见的差异。结果术中所见与三维模型显示的神经关系、责任血管一致性均较好(Kappa=0.889,P=0.000;Kappa=0.869,P=0.000)。3D-TOF MRA联合3D-FIESTA MRI检查与三维模型显示的神经关系一致性较好(Kappa=0.809,P=0.000),二者诊断神经关系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N-B=5.000,P=0.082)。3D-TOF MRA联合3D-FIESTA MRI检查与三维模型显示的责任血管一致性差(Kappa=0.336,P=0.000),二者诊断责任血管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N-B=23.000,P=0.000)。结论应用3D-slicer软件对VBD合并HFS患者桥小脑角(CPA)区血管神经及脑干进行三维重建,结果与术中所见高度一致。与3D-TOF MRA联合3D-FIESTA MRI检查比较,其对患者责任血管的确认、手术风险评估和手术策略的制定更有帮助。

  • 标签: 面肌痉挛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 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脑小血管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缓慢进展性脑血管病,其病理机制涉及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脑屏障破坏、神经元凋亡、神经胶质细胞激活以及炎症反应等。神经单元是脑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病理学改变与多种脑血管病密切相关。目前,脑小血管病的神经单元损伤机制日益受到关注。文章对脑小血管病的神经单元受损机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脑小血管疾病 脑血管循环 血脑屏障
  • 简介:摘要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其起病隐匿且临床表现多样。研究表明,神经单元(neurovascular unit, NVU)功能失衡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胶质细胞活化等病理生理学过程存在多向作用和反复激活现象,在炎症和免疫等因素作用下共同推动CSVD的进展。文章就NVU在CSVD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脑小血管疾病 神经元 神经血管耦合 血脑屏障
  • 简介:摘要:神经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强调了神经系统的交互性,将损伤保护从单靶点扩充为多靶点研究,从整体角度为脑部疾病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损伤及保护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介绍了神经单元各组件及其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对此疾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神经血管单元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元 胶质细胞 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拇指指腹缺损4种皮瓣修复方法的选择及疗效。方法采用局部神经岛状皮瓣、手指桡侧岛状皮瓣、食指背侧岛状皮瓣、拇趾游离趾腹皮瓣等四种修复方法,治疗拇指指腹缺损45例。创面面积(0.6-2.5)cm×(1.6-4.1)cm。结果45例拇指指腹缺损修复的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皮瓣的血运、弹性、质地均良好。结论4种皮瓣的皮肤结构与拇指相近,是拇指指腹缺损的理想修复材料,手术效果好。根据拇指指腹缺损的不同类型,选择合适的皮瓣进行修复,可最大限度的恢复拇指的外观及感觉运动功能。

  • 标签: 拇指 指腹缺损 皮瓣 修复
  • 简介:摘要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的病理过程在急性期过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在继续演变,常出现神经变性和神经退行性后遗症。神经单元(NVU)功能障碍导致的微循环血管功能障碍和血脑屏障功能障碍,与众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针对NVU功能障碍病理机制的研究是TBI相关性神经变性的热点研究领域。本文围绕上述内容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TBI后神经变性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颅脑损伤 神经血管单元 血脑屏障 微循环血管 神经变性
  • 简介:血管内治疗对于多种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成熟的微侵袭治疗手段。过去的几十年见证了神经内治疗领域的巨大进步,这些技术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等,技术日趋完善。近年来神经介入治疗技术日新月异,2003年国际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试验(internationalsubarachnoidaneurysmtrial,ISAT)和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国际研究(internationalstudyofunrupturedintracranialaneurysms,ISUIA)的结果影响了世界,已经在治疗动脉瘤的医生中产生热烈辩论。

  • 标签: 经血管介入治疗 微创神经外科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 神经血管内治疗 颈动脉海绵窦瘘 蛛网膜下腔出血
  • 简介:在全球范围内,脑卒中的发生是增加国家病死率的三大疾病之一,根据发病原因,脑卒中又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1]。缺血性脑卒中在中国占脑卒中患者总发病数量近70%,且呈持续上升趋势^[2]。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原因可由血栓形成,脑血管闭塞后导致血液供应中断,能量衰竭、酸中毒、兴奋性氨基酸释放、细胞内钙超载、自由基生成,最终导致脑实质坏死、凋亡、自噬^[3]。

  • 标签: 卒中 血栓形成 血脑屏障 再灌注损伤 周细胞 细胞外基质
  • 简介:摘要目的制作人体精囊腺的标本,观察其毗邻的神经,临床医生临床手术操作以及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解剖成年男性骨盆标本,观察骨盆周围神经的走行和分支,并结合临床应用提出合理的定位方法,并突出显露定位关系和结构。结果制作出10个完整的精囊腺及其周围神经的标本,较清晰的表现出精囊腺的形态以及周围神经的走行,并为临床手术提供较系统解剖学定位技巧及比邻关系,从而对临床手术操作中减少术后并发症有一定基础指导意义。

  • 标签: 精囊腺 血管神经 临床解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跨面神经-带神经股薄肌游离移植分期治疗晚期面瘫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二科应用跨面神经-带神经股薄肌游离移植分期治疗晚期面瘫的临床资料。一期行跨面神经移植术,二期行带神经股薄肌游离移植术。术后随访手术效果,评估患者双侧中下面部对称性变化。应用改良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估患者术前、后口角运动程度,通过Adobe Photoshop 2021测量患者术前、后静态和动态双侧口角连线与面中线的夹角(口角动度客观测量),并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26例晚期面瘫患者,男10例,女16例,年龄(24.8±3.5)岁(16~28岁)。分期手术间隔时间为6~12个月。术后随访(34.9±11.7)个月(1~3年),所有游离移植物均成活,没有严重并发症,其中2例患者二期术后1年因患侧面部臃肿行移植肌肉修薄术,1例患者二期术后1年因股薄肌固定止点位置不佳进行了肌肉止点位置调整术,1例患者二期术后2年因口角动度不足行咬肌神经跨面神经端侧吻合术。所有患者术后面部对称性改善,患侧全部出现口角上提运动。改良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估口角动度:优秀15例,良好9例,一般2例。口角动度客观测量结果显示,患者术后静态角度较术前提升(86.4°±3.3° vs. 82.3°±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7,P=0.017);术后动态角度较术前提升(86.9°±2.8° vs. 80.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5,P<0.001)。结论跨面神经-带神经股薄肌游离移植分期治疗晚期面瘫效果良好。

  • 标签: 神经移植术 腓肠神经 股薄肌 面瘫 组织移植
  • 简介:重症监护室(IntensiveCareUnit,ICU)的监护种类繁多,然而许多监测大多都是有创监测,研究表明有创监测可能会增加患者出现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的风险,因此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发展非侵入性的、连续的智能监控技术势在必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可能引起严重发病率,常见于住院患者,尤其是术后人群。休克可能导致急性血流量减少,代谢异常,无氧代谢,细胞和器官功能障碍,如果时间延长,可能导致不可逆转的损害和死亡。ICU的患者基本都是危急重症,生命体体征不稳定,随时都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需要医护人员24小时全天候监护,因此对ICU中医护人员进行疲劳监测很有必要。我们采用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Spectroscopy,NIRS)这种非侵入性的、有效的、以及非电离测量的实时技术开发了一系列设备对DVT、休克、疲劳以及水分、深部组织温度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监测。与此同时,心电(EEG)、光学体积描记术(PPG)、压力脉搏波(PPW)等参数也是ICU监护中必不可少的,我们设计了一种无创、低成本监测系统,对系统中信号的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并验证了设备的可靠性。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近红外光谱 血栓诊断 休克监测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文章旨在探讨抑郁症神经单元稳态失衡的中医药干预思路。通过对抑郁症神经单元(NVU)稳态变化的发病机制分析,将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相结合,提出气血并治,神经血管兼顾;培元开郁,靶向神经单元的总体思路。重点论述了抑郁症神经单元稳态变化的关键环节,从而提出益气化痰解郁,调血脑屏障,维护NVU微环境;培元活血治郁,建神经耦联,复NVU基本结构;固本解毒开郁,抗神经炎症反应,保护NVU组成元件。总之,靶向神经单元,应充分体现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原则。

  • 标签: 抑郁症 神经血管单元 中医治法
  • 简介:患者崔××,女性,35岁,服装个体户,主因右手及前臂尺侧麻木、发凉,无力3月来院就诊。近3月来,患者渐感右手无力、易疲劳、沉重感、怕冷,右手环、小指及前臂内侧麻木,手部精细动作不准确(如做针线活)。体检:三角肌、肱二、三头肌肌力均为Ⅱ级,环、小指指深屈肌肌力Ⅲ级,小鱼际肌及骨间肌明显萎缩,手指内收外展受限,Froment’s(+),前臂内侧及尺神经支配区皮肤刺痛觉减退。Adsons试验及Wrights试验均为右

  • 标签: 臂丛神经血管受压征 锁骨下动脉 晋中地区 前臂内侧皮神经 尺神经 服装个体户
  • 简介:摘要带神经蒂的股薄肌游离肌瓣已广泛应用于治疗晚期面瘫,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选择合适的供体神经,选定的运动神经必须能提供足够强度的神经支配,以产生强有力的肌肉收缩,使患者能够自主控制肌肉的运动。为了实现面部对称和自发的活动,跨面神经移植被认为是理想的选择;在没有面神经的情况下,咬肌神经是较好的替代选择,可以提供高动力神经输入;近年来,有学者试图结合两种供体神经的优势进行双运动神经吻合,术后具有强大而协调的面部动态效果。该文对股薄肌游离肌瓣治疗晚期面瘫中供体神经的选择进行总结,认为每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

  • 标签: 外科皮瓣 股薄肌 面神经麻痹 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从治疗开始建立门诊档案,定期了解头痛情况及有无复发,随访1年,根据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及复发情况判断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87%,对照组77%,两组比较观察组有效率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对于神经性头痛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是一件切实可行的事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症状,提高了临床疗效。

  • 标签: 血管性头痛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