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胶质发难癫痫持续状态并发呼吸遗忘患者的护理。方法:纳入我院2021年3月-2022年1月20例神经胶质发难癫痫持续状态并发呼吸遗忘患者,给予患者临床全面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经过4~100小时的昏迷,护理后 2~72小时的控制病人的病情,全部痊愈,没有出现任何死亡和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神经胶质发难癫痫持续状态并发呼吸遗忘患者,需要采取综合、有效的护理,并与临床医师进行积极的合作,以保证患者的生存。临床需要控制抽搐,及时抢救,严密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并发症,精心护理是神经胶质发难癫痫持续状态并发呼吸遗忘早期恢复的重要措施。

  • 标签: 神经胶质瘤继发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 呼吸遗忘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新发难癫痫持续状态是一种罕见且高病死率的特殊临床表现,约一半以上的患者无法明确病因。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不清楚,治疗方案仍存在争议。近年研究发现机体炎及免疫性反应可能参与致病过程,并基于发病机制角度将其称为“炎-免疫介导的癫痫脑病”。也有研究尝试基于炎及免疫机制的治疗方法,部分取得满意疗效,但多基于小样本病例回顾,目前仍缺乏相关指南。文中就目前对新发难癫痫持续状态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作一综述。

  • 标签: 癫痫持续状态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 诊断 治疗学
  • 简介:临床上胶质相关癫痫较常见。随着胶质患者生存期的延长,癫痫成为影响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多种因素促进胶质相关癫痫的发生,了解其发生机制有助于控制癫痫。治疗胶质相关癫痫,必须基于肿瘤学和癫痫病学制订全方位策略。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癫痫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胶质合并癫痫的诊疗体会。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42例胶质合并癫痫患者为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后采用手术联合放化疗、抗癫痫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次数的变化。结果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治疗后患者癫痫发作次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质合并癫痫可通过颅脑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经手术切除病灶联合放化疗、抗癫痫治疗后可有效控制癫痫发作。

  • 标签: 胶质瘤 癫痫 诊疗体会
  • 简介:目的探讨脑胶质癫痫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137例脑胶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37例脑胶质中51例(37.23%)伴发癫痫。肿瘤主体位于额叶、颞叶部位者癫痫发病率高,具有钙化、肿瘤累及皮层和没有明显占位效应的胶质容易引发癫痫,低级别胶质患者癫痫发病率明显高于高级别胶质患者(P〈0.05)。结论胶质伴发癫痫与其病理类型、肿瘤生长部位及特征有关;癫痫发作类型与肿瘤所在部位密切相关。

  • 标签: 癫痫 胶质瘤 水肿 占位效应 钙化
  • 简介:目的总结伊藤氏色素减少症发难癫痫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例9岁伊藤氏色素减少症发难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该患儿在术前全面评估后接受了左侧额叶癫痫病灶局限性切除术,术后癫痫发作得到了良好的控制,生活质量得以很大的提高。结论伊藤色素减少症发难癫痫病变范围往往较大,但是在现有的神经影像和神经电生理的支持下能较好的将致痫病灶局限化,通过手术治疗,在不损伤患者重要神经功能的情况下可很好地控制癫痫发作,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伊藤氏色素减少症 继发性癫痫 手术治疗
  • 简介:神经胶质临床少见,约占脑部肿瘤的0.5%,以儿童期发病为多见,大部分视神经胶质发生于20岁内[1].本文收集山东省肿瘤医院自1994年1月至2004年4月期间病理及临床资料完整的10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视神经胶质瘤 CT MR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难治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8例重症难治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临床护理,总结出急救护理要点。结果经严密观察,精心护理,8例患者康复出院。结论正确控制抽搐、及时抢救、严密病情观察、积极预防并发症、精心护理是重症难治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及早康复的关键。

  • 标签: 重症 癫痫持续状态 护理
  • 简介:目的结合文献研究12例难治全面癫痫持续状态(RSE)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病因、临床资料、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2例RSE患者控制6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3.3%,死亡3例,病死率25%.结论RSE是神经系统危急症,积极有效的治疗可减少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改善患者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硫贲妥钠、异丙酚、利多卡因等是治疗RSE的有效药物.

  • 标签: 难治性全面性癫痫持续状态 病因 治疗 预后 硫贲妥钠 异丙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胺酮治疗儿童难治癫痫持续状态(RSE)和超级难治癫痫持续状态(SRSE)的有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氯胺酮治疗的18例RSE及SRSE患儿的病例资料、治疗及预后情况。按氯胺酮用药方式分为首剂负荷推注+静脉泵维持注射(泵维)组(7例)和单纯泵维组(11例);按癫痫持续状态临床控制情况分控制组(11例)和无反应组(7例)。组间比较用Wilcoxon秩和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18例患儿中男9例、女9例,年龄6.7(4.5,9.0)岁;7例RSE,11例SRSE。4例于住院期间死亡。11例使用氯胺酮后RSE或SRSE控制,7例无反应。氯胺酮持续应用时间4(2,11)d。18例氯胺酮泵维剂量为2.2(1.2,5.3)mg/(kg·h)。控制组氯胺酮泵维剂量为2.4(1.3,6.0) mg/(kg·h),无反应组泵维剂量2.0(1.0,4.0) mg/(kg·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72,P=0.791)。7例负荷+泵维给药的患儿,RSE或SRSE均终止,负荷量1.5(0.3,1.6) mg/kg;11例泵维组患儿中4例RSE或SRSE终止。氯胺酮负荷+泵维组RSE或SRSE控制率优于泵维组(P=0.01)。氯胺酮用药期间8例唾液分泌增多,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氯胺酮治疗儿童RSE及SRSE有一定效果,负荷量联合泵维给药的方式可能具有一定优势。

  • 标签: 氯胺酮 儿童 癫痫持续状态
  • 简介:摘要视神经胶质(ONGs)是视路胶质(OPGs)的一种,其发病率较低,仅占儿童颅内肿瘤的1%,既可散在单发也可与Ⅰ型神经纤维病(NF1)并发。ONGs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病程多变且难以预测,准确的诊断及合理的治疗方式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围绕ONGs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该病的治疗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视神经胶质瘤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儿童 治疗方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与目的:视神经胶质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原发于视神经的肿瘤,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占颅内胶质的1%左右。由于其易侵犯视交叉及下丘脑,在临床上该病容易与鞍区占位如颅咽管等相混淆,误诊率较高。本文目的在于更好地和全面地帮助对该疾病过程的认识,改善视神经胶质患者的治疗结果和预后。方法:对自1979年~2002年我科手术治疗的6例视神经胶质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和疗效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不同程度地出现单侧或双侧视力下降或丧失,有2例患者以眼球突出为首发症状。影像学检查显示患侧视神经明显梭形增粗,同侧视神经孔扩大,有的患者肿瘤已侵犯视交叉,并向后向上累及下丘脑。4例患者术前误诊为鞍区占位。所有患者接受手术行肿瘤全部或大部切除,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视神经胶质。随访1年零2个月~7年零6个月,5例患者存活,MRI扫描复查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早期视力下降和眼球突出,影像学发现视神经梭形增粗是明确视神经胶质诊断的关键。积极手术治疗,配合术后放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视神经 胶质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超难治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了2009年10月收治的1例癫痫持续状态的患者,先后静脉给予地西泮、氯硝西泮和咪达唑仑等常规药物治疗,其癫痫发作才逐渐得到控制。检索复习癫痫持续状态的相关文献。结果目前国内外未见大宗样本报道。诊断尚存在争议,但治疗原则较为一致,采用渐进贯序疗法。结论癫痫持续状态多由于严重的脑损伤导致,但某些患者没有明确病因也可能出现难治癫痫持续状态。治疗多采用阶梯式治疗方法,预后较差。

  • 标签: 癫痫持续状态 超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低级别胶质患者与癫痫的发生密切相关,但是机制不明。目前研究发现不同肿瘤类型,不同病理级别,不同部位及功能区与非功能区癫痫发生率却有显著的差别。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原发性肿瘤包括手术,放化疗及生物治疗等措施均能够较好的控制癫痫发作。本文就低级别胶质癫痫的关系及低级别胶质患者中癫痫的控制作一综述。

  • 标签: 胶质瘤 癫痫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丙戊酸钠 联合拉莫三嗪治疗脑胶质癫痫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自 2016 年 10 月份至 2017 年 10 月份我科室收治的 脑胶质癫痫的患者 48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24 例。治疗组患者给予丙戊酸钠 20mg/kg , 1 次 /d ;拉莫三嗪 25mg/ 次, 1 次 /d ,连续服用 14 天后改为 50mg/ 次, 1 次 /d 。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 20mg/kg , 1 次 /d ;卡马西平 5mg/kg , 1 次 /d , 1 周后改为 10mg/kg , 1 次 /d 。连续治疗 2 个月并跟踪随访一年,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癫痫发作 ( 次数、持续时间 ) 情况,治疗用药的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发作次数为 (3.12±0.56) 次 / 年,与对照组 (3.14±0.52) 次 / 年, (P > 0.05) 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发作次数为 (0.72±0.34) 次 / 年,对照组发作次数为 (1.21±0.45) 次 / 年, P <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发作持续为 (4.32±0.15)min/ 次,与对照组 (4.41±0.18)min/ 次, (P > 0.05) 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发作持续为 (2.13±0.09)min/ 次,对照组发作次数为 (3.94±0.12)min/ 次, t=26.4545 , P <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6.67%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5.83% , P <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丙戊酸钠 联合拉莫三嗪治疗脑胶质癫痫,能明显减少癫痫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相对卡马西平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丙戊酸钠 拉莫三嗪 脑胶质瘤继发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脑胶质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年10月份至2017年10月份我科室收治的脑胶质癫痫的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患者给予丙戊酸钠20mg/kg,1次/d;拉莫三嗪25mg/次,1次/d,连续服用14天后改为50mg/次,1次/d。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20mg/kg,1次/d;卡马西平5mg/kg,1次/d,1周后改为10mg/kg,1次/d。连续治疗2个月并跟踪随访一年,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情况,治疗用药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发作次数为(3.12±0.56)次/年,与对照组(3.14±0.52)次/年,(P>0.05)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发作次数为(0.72±0.34)次/年,对照组发作次数为(1.21±0.45)次/年,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发作持续为(4.32±0.15)min/次,与对照组(4.41±0.18)min/次,(P>0.05)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发作持续为(2.13±0.09)min/次,对照组发作次数为(3.94±0.12)min/次,t=26.454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8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脑胶质癫痫,能明显减少癫痫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相对卡马西平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丙戊酸钠 拉莫三嗪 脑胶质瘤继发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