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3种碳青霉烯酶检测方法——改良hodge试验、CarbaNP试验、碳青霉烯类失活法(mCIM)筛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差异。方法:对23例待测菌株分别用3种方法进行检测并记录,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改良hodge试验17株阳性,阳性率为73.9%;CarbaNP试验19株阳性,阳性率为82.7%;mCIM试验20株阳性,阳性率为87.0%。结论:改良hodge试验步骤简单易行,结果稳定,阳性率高,但用时较长,可用于试验结果的再次验证,也可用于大量临床住院标本。CarbaNP试验前期准备及步骤复杂,对操作者技术要求高,但它最短30min内出现结果,颜色对比显著,可用于实验初期的快速检验。mCIM试验操作简单,符合率和特异性高,结果易于观察,可用于常规实验室碳青霉烯类的检测。

  • 标签: 改良HODGE试验 CARBA NP试验 mCIM试验 碳青霉烯酶
  • 简介:随着我国在安全输血管理方面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人们法制观念的不断增强,安全输血已倍受人们的关注。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血站都实现了站内微机网络信息化管理,实现了从血源招募、献血者体检、血液采集、成分血制备、血液出库等采供血全过程微机网络信息化管理,更好地保证了血液的安全

  • 标签: 血站 Znternet 信息共享
  • 简介:目的:探讨新鲜全血在血液分析仪比对及传递的临床应用。方法:用HST-302流水线1号机血细胞分析仪作为参比检测系统,对非血液系统疾病门诊患者新鲜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和血细胞比容(HCT)进行定值,再用该血对HST-302流水线2号机进行比对校准,最后利用该定值新鲜全血在HST-302流水线1、2号机进行传递,Sysmex软件IPU有Cumulative累计功能,可保存检测结果,我们通过Cumulative即可随时监测仪器是否存在随机误差或系统误差。结果:通过新鲜全血对HST-302流水线1、2号机的比对,发现2台仪器一致良好;新鲜全血传递可帮助我们及时发现仪器状态是否在控。结论:采用健康人新鲜全血比对校准后,提高了不同血液分析仪之间检测结果的一致;同时利用新鲜全血在不同血液分析仪进行传递是一种经济、实用和有效的措施,具有一定的临床可行

  • 标签: 血液分析仪 比对 新鲜全血传递
  • 简介:目的:比较骨科不同疾病患者的术前血栓弹力图(TEG)各参数值,分析术前TEG与高凝状态和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关系,探讨骨科疾病患者术前TEG检测的必要。方法:选取骨科2015-09-2016-06收治患者266例,按疾病种类不同分为关节炎组60例、骨折组47例、坏死组79例和腰颈椎组80例共4组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各组术前TEG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前TEG结果异常率均增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术前TEG参数均值比较,关节炎组的K值降低,Angle角、MA值、G值增高(均P〈0.05);骨折组和坏死组的R值和K值降低,Angle角、MA值、G值增高(均P〈0.05)。关节炎组与骨折组的DVT发生率均比对照组、坏死组、腰颈椎组高(均P〈0.05)。骨折组术前DVT患者比术后DVT患者的Angle角增大、MA延长、G增强(均P〈0.05)。结论:创伤性骨折患者、骨关节炎患者和缺血性骨坏死患者在术前处于高凝状态的比例较高,前两者围手术期DVT的发生率及其术前TEG结果异常率均增高;该3种骨科疾病患者的术前TEG检测非常必要。

  • 标签: 术前血栓弹力图 围手术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 骨科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启动子区-308基因多态与湖北汉族人类风湿关节炎(R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的方法对113例RA患者及126例健康人进行TNF-α的-308位点多态分析。结果:RA组与对照组TNF-α的-308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G/G、G/A、A/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TNF-α的-308位点的基因多态与RA活动期指标ESR和CRP高低无关。结论:TNF-α启动子区-308基因多态不是类风湿关节炎易感性和严重程度的一个风险因子。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 类风湿性关节炎 基因多态性
  • 简介:目的:了解血浆置换治疗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癜(TTP)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2013年确诊为TTP的10例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每日1次,用新鲜冰冻血浆为置换液,每次2000~3000ml,治疗2~5次,记录治疗前后血液检验相关指标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0例患者中2例死亡,8例存活。存活患者在经过3~5次血浆置换后,血小板、血红蛋白逐渐上升,尿素氮、间接胆红素、乳酸脱氢酶逐渐降低,治疗前后血液检验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置换是TTP的首选疗法,对TTP患者尽早的进行血浆置换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血浆置换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基层输血科现有资源配制输血相容检测试验室内质控品,建立符合本实验室的质控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5-06-2016-06配制的输血相容检测室内质控品(ABO血型鉴定、RhD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的稳定性和均一,并与商品化室内质控品结果比较,评价自制室内质控品的临床可行。结果:自制输血相容检测室内质控品与商品化质控品在批内稳定性及重复性检测、批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输血相容检测室内质控品批差小,抗原抗体反应稳定性好,可以满足输血相容检测室内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 标签: 输血相容性检测 室内质量控制 质控品 均一性 稳定性
  • 简介:目的:评估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对输血前感染指标检测结果的重复性,并制定合理的复查策略。方法:对2010-05-2011-11送检标本中低浓度HBsAg或属于乙肝少见指标组合模式的HBsAg436例、HBsAb194例、HBeAg147例、HBeAb161例、HBcAb85例,以及756例HCV阳性、707例Syphilis阳性和94例HIV初筛阳性的标本进行复查,评估两者之间的重复性。结果:HBsAg复查前后符合率为63.07%,HBsAg在浓度≤0.1U/mL、0.1~1.0U/mL、1~10U/mL和〉10U/mL的符合率分别为38.25%、66.07%、84.21%、96.11%,各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分组后在0.05~0.15U/mL与0.15~1.00U/mL两组中复查前后符合率在统计学上有差异(均P〈0.05);HBsAb、HBeAg、HBeAb、HBcAb、HCV、Syphilis和HIV复查前后符合率分别为96.39%、91.16%、96.27%、96.47%、97.35%、98.73%、91.49%。HCV在S/CO值为0.90~1.09与1.10~1.59,两组复查前后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MIA检测HBsAb、HBeAg、HBeAb、HBcAb、HCV、Syphilis和HIV重复性好,但HBsAg重复性较差。当HCVS/CO值在0.90~1.09以及HBsAg浓度≤0.15U/mL时,必须通过高速离心复查以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

  • 标签: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 复查 输血前检查 感染性指标
  • 简介:1病例资料例1男,31岁,因下腹胀痛14d人院。患者近1年来因进食不当反复出现腹泻,大便形状为黄色稀水样便,服用盐酸小檗碱片、吡哌酸等药物后症状缓解。患者14d前食用水产品后出现脐周痉挛疼痛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自服盐酸小檗碱片、吡哌酸、胃复安等药物,症状无减轻,腹泻次数增多,每日4~6次,为黄色稀水样便入院治疗。

  • 标签: 嗜酸粒细胞性肠胃炎 嗜酸粒细胞 腹痛 腹泻
  • 简介:目的:分析各种治疗单采术对患者血液中的相应成分分离和去除效果。方法:对19例治疗单采患者采集前后血常规检测数据进行分类统计,比较采集效果、患者主观感受和临床诊断资料。结果:治疗红细胞单采能使患者体内红细胞计数平均降低22.1%,血红蛋白平均降低25.0%;治疗血小板单采患者体内血小板计数平均下降44%;治疗白细胞单采患者体内白细胞计数下降33.1%。结论:治疗单采能够快速改变患者血常规检测值异常升高的状况,安全可靠,患者主观感觉好,是一种有效的临床对症治疗手段。

  • 标签: 血细胞分离机 血液成分 单采术 治疗 血常规
  • 简介:目的:探讨TAFI编码区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心肌梗死(MI)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技术(PCR-RFLP)检测100例MI患者和90例正常对照者的CPB2基因2个位点G505A和C1040T的多态。结果:CPB2基因G505A位点的3种基因型(G505G、G505A、A505A)频率在MI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5(35%)、54(54%)、11(11%)和32(35.6%)、46(51.1%)、22(24.4%),等位基因G、A频率在MI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24(62.0%)、76(38.0%)和110(61.1%)、70(38.9%);C1040T位点的3种基因型(C1040C、C1040T、T1040T)频率在MI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2(32%)、53(53%)、15(15%)和31(31.4%)、49(54.4%)、10(11.2%),等位基因C、T频率在MI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17(58.5%)、83(41.5%)和111(61.7%)、69(38.3%),2组之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505A位点:χ^2=1.6757,P=0.8524;χ^2=0.7881,P=0.6973;C1040T位点:χ^2=0.6482,P=0.3958;χ^2=0.7231,P=0.5291)。结论:编码TAFI的CPB2基因2个位点G505A和C1040T的基因多态与MI没有明显关系。

  • 标签: 纤溶抑制物 凝血酶激活 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本文旨在对行剖宫产术的孕产妇进行等容稀释自体输血(ANH)初期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异体输血及ANH对行剖宫产术的孕产妇免疫功能的影响差异。方法:选择待进行剖宫产术分娩的孕产妇50例,随机分为2组。ANH组(Ⅰ组):于麻醉后手术切皮前经桡动脉放血400~600ml,同时经静脉输入等容量的扩容液,产后或产程即将结束时将自体血回输。异体输血组(Ⅱ组):剖宫产术中据情况给予异体悬浮红细胞2~3单位。分别于产前、产后第1、5天抽取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自然杀伤细胞(NK)、巨噬细胞、IL系列因子、IgG、IgM、CD3+、CD4+、CD4+/CD8+的变化情况。结果:12组产后1天CD3+、CD4+、CD4+/CD8+较产前显著减少,其中Ⅱ组较Ⅰ组减少更明显,NK细胞升高,P〈0.05。产后5天Ⅱ组CD3+、CD4+、CD4+/CD8+仍较产前显著减少,而Ⅰ组均基本恢复正常,且Ⅰ组CD3+、CD4+、高于Ⅱ组,P〈0.05。2产后1天IgA、lgG2组均减少,IL-6、IL-8、TNF-a2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5天Ⅰ组均基本恢复正常,Ⅱ组与产前相比,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2组变化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组产后1天CD3+、CD4+、CD4+/CD8+较产前显著减少,其中Ⅱ组较Ⅰ组减少更明显,NK细胞升高,P〈0.05。产后5天Ⅱ组CD3+、CD4+、CD4+/CD8+仍较产前显著减少,而Ⅰ组均基本恢复正常,且Ⅰ组CD3+、CD4+、高于Ⅱ组,P〈0.05。2产后1天IgA、lgG2组均减少,IL-6、IL-8、TNF-a2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5天Ⅰ组均基本恢复正常,Ⅱ组与产前相比,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2组变化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等容稀释 自体输血 孕产妇 免疫功能
  • 简介:在临床输血实践中,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以有效减少因同种免疫抗体而导致的输血不良反应,提高输血的安全。然而,当患者体内已经存在的抗体随着时间推移效价逐渐减弱或者消失时,不规则抗体筛查易造成漏检,若患者输注了含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后则会导致红细胞输注无效甚至发生溶血反应。现就1例低效价抗-C致回忆迟发型溶血反应的案例报告如下。

  • 标签: 低效价抗体 抗-C 回忆性溶血反应
  • 简介:目的:明确两种不同检测系统凝血酶原时间-区域国际敏感度指数(PT-localISI),并观察localISI对不同检测系统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PT-INR)可比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贝克曼-库尔特ACL-9000和赛科希德SF-8000检测PT,使用国际标准化比率标准血浆对2种检测系统的ISI进行标定,确定其localISI,并分别利用localISI和厂家提供的ISI计算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PT-INR。结果:ACL-9000检测系统的PT-localISI为1.18,SF8000检测系统的PT-localISI为1.11,与厂家提供的ISI存在差异;对口服抗凝剂患者,使用厂家提供的ISI,ACL-9000检测系统和SF-8000检测系统报告的PT-I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使用PT-localISI,则PT-I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了保证不同检测系统PT-INR的可比,必须确定不同检测系统的PT-localISI。

  • 标签: 凝血酶原时间 国际标准化比率 区域性ISI
  • 简介:目的:分析济南市2007—2011年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染检测指标检测情况。方法:按国家规定要求对无偿献血者血行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指标检测,统计分析检测结果。结果:5项指标总体不合格率为4.06%,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不合格率分别为2.12‰、0.54%、0.65%、0.21%、0.45%。ALT阳性是构成检测结果不合格的最主要因素,抗HIV阳性率及确认率逐年增加。结论:应加强献血前咨询和高危献血者的屏蔽,规范献血前筛查,提高检测的灵敏和准确

  • 标签: 无偿献血 血液检测 血液安全
  • 简介:目的:确保血液检测试剂盒在运输、储存及使用过程中的质量,使检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方法:2011年所购进的部分试剂批号变更时对外观、精密、板底模式等项目进行质量抽检。结果:夏季室外温度较高,经物流运输时间过长,包装箱内冰块融化冷链失控导致2011年6月16日所购进的A厂抗-HCV试剂盒(批号2)和2011年6月7日所购进的B厂抗-TP试剂盒(批号3)精密CV值均超出国家规定(CV≤15%)。同时抗~HCV试剂盒(批号2)板底不均一。均作退货处理。结论:我们在选择ELISA检验试剂时,不可以忽视使用前的质量抽检,要对每一批购进的试剂进行抽样检查,建立科学的接收标准,并及时和厂家进行沟通,以促进试剂质量的改进和提高。

  • 标签: 检验试剂 质量抽检 冷链 精密度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等容稀释自体输血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的安全和有效。方法:以行急性等容稀释自体输血的56例剖宫产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ANH组),对照组为随机抽取同期住院行剖宫产术的孕妇51例。记录手术前后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等血液指标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术中出血量、自体血采集及回输过程中不良反应、新生儿产后情况等。结果:1术后2d对照组RBC、Hb及HCT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NH组RBC、Hb及HCT稍有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ANH组患者自体血采集及回输过程中均无不适,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术中未输注异体血。新生儿Apgar评分9~10分,随访新生儿产后情况良好。结论:急性等容稀释自体输血应用于剖宫产手术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能减少异体血输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

  • 标签: 急性等容稀释 自体输血 剖宫产术
  • 简介:2006年随着新的《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颁布及实施,我站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为主框架,将两个规范的要素和条款整合融汇到体系内,完善血站ISO9000质量体系文件;并建立以常态核查、内

  • 标签: 血站 质量管理体系 常态核查
  • 简介:输血治疗是现代临床医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可以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预后,但是在实施输血治疗同时,可能引起输血不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寒颤、发热,斑疹,呼吸困难等。为了解非传染输血不良反应特点,有效防范和减少其发生,笔者对我市2011-2015年临床输血过程中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

  • 标签: 输血品种 输血次数 非传染性 输血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控制降压(CH)对异位妊娠手术患者异体输血及安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01-2016-08妇产科异位妊娠破裂伴出血性休克患者72例,按照数字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NH+CH组和ANH组,每组36例。ANH组行术中ANH,ANH+CH组在ANH基础上行CH。观察2组ANH前、后,手术开始后30min及术毕时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等。记录2组术中失血量、异体输血量及尿量。结果:与ANH组比较,ANH+CH组MAP在ANH后即刻、ANH后30min及术毕时降低(P〈0.05),而HR在ANH后即刻、ANH后30min升高(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2组不同时间节点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H+CH组术中出血量和异体输血量均明显少于A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H与CH联合应用于异位妊娠手术,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异体输血,具有更有效的血液保护效应和安全

  • 标签: 异位妊娠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 控制性降压 异体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