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对饲料混合法,体重抑制率法,浸叶接虫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饲料混合法比较稳定,比较适宜作为抗性测定的方法。用饲料混合法测定比较不同龄期幼虫的测定结果,确定2龄作供试幼虫为宜,比较不同处理天数下的生测结果,确定Bt粉剂对2龄幼虫的适宜处理时间为5d,CrylAc为14d,用改进稀饲料隔离饲养供试幼虫的方法后,得到理想的生测数据,生测时间延长到14d,对照死亡率也能控制在20%以下,从我们1998年对棉铃虫的抗性监测结果说明,尽管田间棉铃虫对BtICP末达抗性水平,但对CrylAc型蛋白敏感性已有降低,值得引起重视。

  • 标签: 棉铃虫 苏云金杆菌 杀虫蛋白 抗性 测定方法 饲料混合法
  • 简介:为探明病毒侵染对烟草细胞膜的损伤作用,采用圆二色波谱仪(CD)分析了被TMV侵染的烟草细胞膜蛋白结构的变化,以及右旋紫草素对感病烟草细胞膜的作用,结果发现,被TMV侵染的烟草细胞膜蛋白分子二级结构发生变化,表现为α-螺旋的减少和β-转角的增加,用右旋紫草素处理的感病烟草细胞膜蛋白分子二级结构的变化,表现为药剂作用比感病样品的细胞膜蛋白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成分比较增加,而β转角比例相应减少。

  • 标签: 烟草花叶病毒 TMV 膜蛋白 蛋白二级结构 病毒侵染 烟草细胞膜
  • 简介:用Bt杀虫蛋白(ICP)Cry1A汰选的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抗性种群和同源对照种群分别测定了4种不同类型BtICP的抗虫毒力,结果表明:4种杀虫蛋白对对照种群的毒力顺序为:CrylAc>CrylAc+1C>Cry2A>Cry1C;对抗性种菌的毒力顺序为:CrylAc+1C>Cry1Ac>Cry2A>CrylC,其中CrylAc+1C表现出对抗性种群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采用从Bt液体发酵上清液中提取的增效粉,与CrylAc以1:1和1:2的比较混合,对Cry1Ac有显著的增效作用,用抗性种群测定的增效比值明显大于对照种群,处理5d的增效比值大于14d的。

  • 标签: 苏云金杆菌 杀虫蛋白 棉铃虫 抗虫毒力 增效作用 杀虫剂
  • 简介:将高盐胁迫及水稻再生相结合进行化学药剂筛选的方法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筛选方法,通过该法筛选出稻瘟灵对诱导水稻抗性的适宜浓度为20mg/L.同时以一种水稻脂合酶基因cDNA(RCI-1)作为指标,克隆出相应探针.通过Northern杂交检测,发现稻瘟灵在不同的逆境条件(低温,高盐,病害)下可使RCI-1表达增强或提前,进而推断稻瘟灵对水稻抗逆性具有诱导作用,是一种抗逆化学诱导剂.

  • 标签: 水稻 稻瘟灵 脂氧合酶 RCI-1 诱导抗性 逆境
  • 简介:为了寻求新的杀菌先导化合物,通过2噻唑烷酮与氯甲酸酯的缩合反应得到11个N烃羰基2噻唑烷酮衍生物(5a~5k),其中10个为新化合物,其结构均经1HNMR、MS、IR和元素分析表征。初步离体杀菌实验结果表明,大多数化合物较之母体2噻唑烷酮具有更高的杀菌活性。在浓度为2000mg/L下,化合物5c、5d、5e、5f、5g、5h、5i、5j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的抑制率为100%,5i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柑桔青霉病菌Penicilliumitalicum和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率均为100%。

  • 标签: N-烃氧羰基-2-噻唑烷酮衍生物 合成 杀菌活性
  • 简介:为了对氯氟吡乙酸1-甲基庚酯对映体进行分离分析,合成了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CDMPC),并将其涂敷在球形氨丙基硅胶(APS)上制成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采用该固定相在正相色谱条件下首次成功地对氯氟吡乙酸对映体进行了拆分.考察了流动相中异丙醇含量以及流速对拆分的影响,并对拆分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当流动相组成为正已烷+异丙醇(99∶1,体积比),流速为0.5mL/min时,对映体分离因子a为1.16,分辨率Rs为1.13.结果表明,氯氟吡乙酸1-甲基庚酯对映体在氨丙基硅胶柱上能得到较好的拆分,依此可建立一个有效的对映体分析方法.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 氯氟吡氧乙酸1-甲基庚酯 手性固定相 对映体拆分
  • 简介:通过芳乙(丙)酸与O,O′-二烃基硫代磷酰肼的缩合反应合成了8个未见报道的标题化合物,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具有很好的选择性除草活性,其中化合物3a、3b、3g和3h对单子叶植物稗草和双子叶植物油菜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油菜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其效果接近、有些甚至优于对照化合物2,4-D.

  • 标签: 芳氧羧酸 硫代磷酰肼 合成 除草活性 除草剂
  • 简介:为了寻找高效、安全的具有除草活性的新化合物,利用2-取代乙酰氯和2H苯并[b][1,4]嗯嗪-3-酮反应合成了9个N-(7-氟-3--3,4-二氢苯并[b][1,4]噁嗪-6-基-)乙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NMR确证。初步除草活性测试表明:在有效剂量75g/hm^2下,化合物5d芽后茎叶处理对刺苋Amaranthusspinosus等4种杂草显示出90%以上的抑制率。

  • 标签: [1 4]噁嗪乙酰胺 合成 除草活性
  • 简介:为了进一步研究前期发现的除草先导化合物2-仲丁氨基-5-(2-氯吡啶-4-基)-1,3,4-噻二唑(BCPT)的结构-活性关系并提高其除草活性,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N-(1-甲羰基)乙基-N-[5-(2-氯吡啶-4-基)-1,3,4-噻二唑-2-基]酰胺类化合物.其苗后除草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的活性都远低于BCPT本身.说明BCPT可能具有与传统酰胺类除草剂不同的作用机制.

  • 标签: 1 3 4-噻二唑 丙氨酸酯 酰胺 除草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