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很多人发现皮肤上出现,会想这个是什么呢?会不会是肿瘤?一想到肿瘤,继而就会紧张。其实,绝大部分人身上都有皮肤肿瘤,而这些肿瘤大多数是良性不需要处理的。那什么是皮肤肿瘤呢?皮肤肿瘤是发生在皮肤细胞内的增生性疾病,临床上分为良性和恶性以及易演变为恶性者的癌前期皮肤病。易发年龄:婴幼儿到年长者都可发生。易发部位:任何部位。根据痣细胞的分布部位分为交界痣、混合痣、皮内痣。若痣出现疼痛、瘙痒、灼热、刺痛、破溃、出血,或者突然增大,颜色加深,边缘出现卫星小点,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 标签: 皮肤癌 肿物 皮肤肿瘤 增生性疾病 易发部位 交界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面部皮肤切除术后的美容修复方法。方法2008年1月至2019年1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对156例患者(男95例,女61例,年龄17~91岁,平均54.6岁)面部皮肤行手术切除,继发创面采用直接缝合、局部及远位皮瓣予以修复。结果良性肿瘤101例中39例继发创面采用皮瓣修复,62例予以直接缝合;23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术区功能与外形均满意。面部恶性肿瘤55例中3例继发创面以自体或全厚皮片修复,32例以皮瓣修复;20例直接予以缝合。移植皮片与皮瓣均全部成活,所有伤口均一期愈合。44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9例术后局部复发。结论面部皮肤切除术后继发创面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出个体化的修复方案,方能取得较好的美容修复效果。

  • 标签: 面部 皮肤肿物 手术切除 继发创面 美容修复
  • 简介:肉芽皮肤松弛症(granulomatousslackskin,GSS)是皮肤T细胞淋巴瘤中低度恶性的一型,临床罕见,现报道1例。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主因右臀部结节、斑块10余年,局部破溃疼痛3个月,于2014年5月22日就诊。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臀部反复出现大小不等的肤色或黄红色的丘疹、结节,偶有痒痛感。皮损数目逐渐增多,并有融合倾向。

  • 标签: 蕈样肉芽肿 淋巴瘤 皮肤松弛
  • 简介:摘要:后躯干皮肤切除+局部皮修复术。患者刘某,性别男,年龄57岁,门诊以“背部”收住我科。术前诊断:后躯干皮肤物性质待查?术中诊断:后干浸润性鳞癌。术后复查及结论: 本例后躯干皮肤切除+局部皮瓣修复术皮瓣成活良好,伤口愈合良好。供区愈合良好,未见明显的功能障碍,无剩余部分肌肉坏死表现。皮瓣质地、厚薄及颜色均较好,局部外形较好,功能恢复满意。

  • 标签:
  • 简介:摘要以咽部为典型表现的巨大食管临床上罕见,本文报道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3例巨大食管均来源于环后区,随着肿瘤生长,向食管管腔内延伸。我们分别采用咽侧切开和经口直达喉镜的方法给予切除,病理为错构瘤及脂肪瘤,术后随访2~20个月,未见并发症及肿瘤复发。针对此类病变手术的关键及难点在于肿瘤根蒂部的识别、显露及周围重要解剖结构的保护。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唇沟皮下蒂皮瓣修复鼻唇部切除后皮肤缺损的方法和经验。方法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面颈整形美容中心收治鼻唇部色素痣患者43例、脂溢性角化病12例、角化棘皮瘤3例,共58例,其中男24例,女34例,年龄17~55岁,平均33岁。面部面积0.8 cm×0.8 cm~2.2 cm×2.0 cm。鼻唇沟区设计携带皮下组织蒂的局部皮瓣,通过皮下隧道或者游离周围组织推进方式,将皮下蒂皮瓣转移至缺损区域,切除同时一期闭合皮肤缺损。术后总结并发症,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58例皮瓣转移切口均一期愈合,皮瓣均成活、皮瓣血运良好、术区瘢痕平整。随访6~48个月,1例口唇周围切除术后,鼻唇沟供区瘢痕较明显。满意57例,占98.3%。结论鼻唇沟皮下蒂皮瓣修复鼻唇部切除后皮肤缺损有一期防止器官牵拉变形,远位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等优点,且皮瓣厚度、颜色与缺损处相近,供区瘢痕不明显,术后外观和功能均获得满意效果。

  • 标签: 修复外科手术 外科皮瓣 皮下蒂皮瓣 鼻唇沟皮瓣 肿物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替尔式皮片在广基型外耳道切除术后耳周缺损修复中应用的可行性及远期疗效。方法分析2009年10月至2012年11月我科收治的31例(40耳)外耳道病人,病理。结果外耳道乳头状瘤22耳、外生性骨疣5耳、耵聍腺瘤2耳、外耳道胆脂瘤11耳。将术中显微镜下切除后出现外耳道环形缺损1/2周以下的患者20耳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10耳。外耳道环形缺损1/2周以上的患者20耳随机分为A1、B1两组,每组各10耳。A、A1组选择行耳后替尔式皮片修复,B、B1组患者未行耳后替尔式皮片修复,让创面自行修复。结果各组外耳道完全上皮化时间(天)A组(17.00±1.56),治愈率100%;B组(27.60±1.71),治愈率70%,两组上皮化时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A1组(18.30±4.32),治愈率100%。B1组(34.60±3.34),治愈率60%,两组上皮化时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A、A1组临床观察随访6—29月未有外耳道新生物复发和外耳道狭窄出现。结论耳后替尔式皮片在修复外耳道切除术后耳周缺损效果可靠,大大缩短了术后愈合时间。可用于外耳道切除术后外耳道缺损的修复。

  • 标签: 外耳道乳头状瘤 替尔式皮片 外耳道肿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眼部切除术后对患者行旋转带蒂皮瓣修复治疗对其皮肤缺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26例眼部切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此26例患者均接受旋转带蒂皮瓣修复治疗,统计对比患者在旋转带蒂皮瓣修复治疗前后的美学评分。结果:与诊疗前相比,诊疗后26例眼部切除术后患者的眼部美学评分显著更高,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眼部切除术后皮肤缺损患者行旋转带蒂皮瓣修复治疗,不仅能促进患者移植皮瓣处的愈合速度,还能提升其创伤修复处的外观美感度,能提升患者眼部外观的美学评分,避免患者因眼部皮肤缺损,而对其面部外貌造成过多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唇沟皮下蒂皮瓣修复鼻唇部切除后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共有58位患者接受鼻唇沟皮下蒂皮瓣修复鼻唇部切除后皮肤缺损的治疗,其中包括43例鼻唇部色素痣,12例脂溢性角化病以及3例角化棘皮瘤病例。患者中男性有24人,女性则为34人。在鼻唇沟区域,设计并实施带有皮下组织蒂的局部皮瓣手术。利用皮下隧道技术或周边组织游离推进法,将皮瓣转移到受损区域,以填补切除肿瘤后的空缺,并在同一步骤中封闭皮肤伤口。手术后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了评估。结果:所有58个皮瓣转移手术的切口都一次性愈合并保持良好的血流供应,皮瓣全部存活,手术区域的疤痕平滑。在6至48个月的随访期间,发现一例在口唇周围肿瘤切除后,鼻唇沟供区的疤痕较为显著。其中57例患者对结果表示满意,满意度高达98.3%。结论:利用鼻唇沟的皮下蒂皮瓣来修复鼻唇部位因切除造成的皮肤缺失,能有效防止器官拉伸变形,同时也能远距离修复面部皮肤缺陷。皮瓣的厚度和颜色与原本组织相近,供区疤痕不明显,术后无论从外观还是功能上,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

  • 标签: 鼻唇沟皮下蒂皮瓣 修复鼻唇部 肿物切除 皮肤缺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股沟的临床诊断与特点。方法了解病史,鉴别诊断思路,各种辅助检查等。结论通过综合检查分析腹股沟疾病的临床特点,根据疾病不同的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腹股沟指腹股沟韧带周围的区域,位于此处的包块称为腹股沟部肿块。腹股沟是外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按发病率高低,其种类大体可分为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股疝、淋巴结炎、淋巴结转移瘤、淋巴瘤、脂肪瘤、纤维瘤、鞘膜积液、大隐静脉膨大结节及髂腰部结核性寒性脓肿等。这些疾病的主要共同表现是腹股沟部出现,诊断上常易混淆。

  • 标签: 腹股沟 肿物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外耳恶性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耳轮及对耳轮鳞癌需行广泛切除手术。

  • 标签: 外耳恶性肿物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的外科(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近6年来进行的甲状腺手术治疗的306例进行统计、整理、分析。结果306例手术病人无1例死亡,无1例切口感染,发生暂时性声音调低13例,永久性调低2例,永久性声音嘶哑1例,暂时性咳呛9例,甲状腺危象2例,甲状腺功能低下2例。术后无大出血、窒息及气管切开病例。结论术前对甲状腺物性质的正确评估,恰当的术中处理对甲状腺的治疗和并发症的预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甲状腺肿物 外科治疗 并发症
  • 简介:我院自1998年以来,用超声诊断前臂皮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47例诊断和治疗结果及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超声诊断 皮下肿物 前臂
  • 简介:摘要目的甲状腺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4.元月-2010.8月我院医治甲状腺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无1例死亡,出现声嘶6例、半年内全部恢复,甲状腺功能减退5例,低钙抽搐3例。结论甲状腺的病理性质评论,正确细致的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并发

  • 标签: 症的发生。甲状腺肿物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回盲部误诊的相关资料,为进一步提高回盲部诊断准确率奠定基础。方法时间在2017.3-2018.4月,研究对象为50例回盲部误诊患者,回顾分析其误诊的相关资料。结果患者最终经手术病理证实或者结肠镜配合气钡灌肠造影明确诊断。回盲部物主要误诊为回盲部肿瘤、粘连性肠梗阻、肠结核、阑尾炎、卵巢附件囊肿、肠套叠等。结论常见的阑尾脓肿、炎性肉芽、肠系膜淋巴结核、克罗恩病以及回盲部肿瘤等均可引起回盲部表现,在具体诊断中需要通过结肠镜、手术病理进行鉴别诊断,避免因为误诊而造成误治。

  • 标签: 回盲部 肿物 误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鼻前庭的诊断治疗原则,提高鼻前庭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鼻前庭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鼻前庭的发病规律,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结果本组52例鼻前庭患者中男女比例约为2:3。36例鼻黏膜下囊肿和14例良性肿瘤,均手术一次性完整切除,术中出血较少,术后随访无复发。恶性肿瘤2例中,1例右鼻前庭鳞癌(男)手术切除后放疗72Gy痊愈,但18个月后再次复发,经完整切除术后观察2a未见复发。另1例外周型T细胞淋巴瘤,活检病理确诊后,患者拒绝治疗自动出院。结论鼻前庭以囊肿和肿瘤良性居多,彻底手术切除预后良好。恶性肿瘤少见,需早期发现、综合治疗并密切跟踪观察。

  • 标签: 鼻前庭 肿瘤 囊肿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盆腔彩色多普勒超声误诊原因,以提高盆腔的超声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盆腔超声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声像图特点,并与其他影像学资料或临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盆腔脓肿误诊为卵巢癌4例;卵巢癌误诊为盆腔脓肿2例,误诊为畸胎瘤2例,误诊为浆膜下肌瘤2例;陈旧性宫外孕误诊为浆膜下肌瘤2例,误诊为盆腔炎性包块4例;月经黄体误诊为卵巢囊实性或实性8例;阑尾黏液性囊腺瘤误诊为卵巢囊肿2例;肠系膜淋巴结炎误诊为子宫穿孔1例;巨输尿管误诊为卵巢囊肿1例;盆底直肠前壁畸胎瘤误诊为巧克力囊肿1例;腹膜后肿瘤误诊为附件囊实性包块3例;宫颈多发潴留样囊肿误为附件囊肿1例;左卵巢成熟畸胎瘤扭转误诊为右侧扭转1例.结论临床经验不足是盆腔常见病误诊的主要原因,病变不典型及少见病易误诊.掌握盆腔病变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结合不同病变的超声声像图特点,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盆腔肿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