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德"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东方五千年的基础,"德"已成为中华文化、伦理的核心概念,也是当今构建和谐文化的准绳。"德",社会海晏河清之源马丁·路德·金曾说过: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和品格之高下。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维系一个社会有序运行的基础。

  • 标签: 道德伦理 社会道德风尚
  • 简介:我国著名法史学家杨鸿烈先生曾对中华法系作了如下论述:“中华法系者,盖指数千年来支配全人类最大多数,与道德相混自成一独立系统且其影响于其他东亚诸国者,亦如其在本部之法律制度之谓也。”唐律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它代表了中国古代立法的最高成就。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唐律议》这部法典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国、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等许多国家的学者发表了众多研究成果,对现存《唐律议》的制作年代、版本流传、立法思想、条文内容等进行了认真的探讨。但是到目前为止,法史学界对于现存的元代刊本《唐律议》究竟是永徽四年(653年)的《永徽律》还是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的《开元律》仍存在着重大分歧。值得庆幸的是,二十世纪初,在中国西北敦煌的藏经洞发现了部分唐律、律的残卷;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新疆吐鲁番的阿斯塔那等地又发现了一些唐律、律的残卷。

  • 标签: 《唐律疏议》 敦煌吐鲁番 残卷 出土 中华法系 中国西北
  • 简介:《唐律议》是唐朝的一部主要法典,也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内容完整的法典。它与犯罪学关系密切,含有关于犯罪行为、犯罪原因、犯罪类型、犯罪对策等理论。与现代犯罪学理论相比,《唐律议》又有明显的差异,突出表现在它具有一些现代犯罪学中所没有的特权、等级关系、相隐、刑讯等内容。

  • 标签: 《唐律疏议》 犯罪学 古代犯罪学 现代犯罪学
  • 简介:<正>在法学界,"司法"或许是一个带有宏大叙事色彩的概念,涉及面广而内容庞杂往往是"司法"给人的第一印象,这也是迄今没有出现成熟的所谓"司法学"学科的主要缘由所在。其实,我更主张对司法理论采取分论式的、解剖麻雀式的研究,研究司法的微观问题也同样可以出大成果。法国著名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就"监狱的诞生"问题撰写的《规训与惩罚》一书,绝对堪称20世纪人类最杰出的学术著作之一。用随笔式的语言梳理"司法"的关键词,其实也是司法理论研究、法学研究的一种有益的尝试。笔者试图对司法的若干关键词陆续进行梳理,但愿能为读者"了解"和"理解"有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司法"的"庐山真面目"拓开一脉新思路。

  • 标签: 律师业 刑罚执行 社区矫正工作 执业律师 矫正对象 著名思想家
  • 简介:"契约团结"是实现"和而不同"的理想化社会图景的一种社会学想象。"契约团结"中的"契约"是多元的、网状的、有机的、复合的、相互交织的、并且是伸缩自如的。在社会团结的契约结构中,分工与交往是实现契约团结的基础和纽带,自由共同体是契约团结的载体,而法律则是实现契约团结的条件,它为契约团结的实现提供了土壤。法律的运作所产生的区隔效应以及通过法律对基本权利的保障,为人们的分工、交往、联合创造了一个和平、自由、公平的环境。

  • 标签: 契约团结 社会团结 自由共同体
  • 简介:<正>《犯罪学研究导论》(以下简称《导论》)一书一经出版就在我国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在当时(甚至包括现在)我国犯罪学界犯罪学的理论专著(除教材外)相当的稀少,而且是因为从社会学知识的大背景对西方犯罪学理论与我国犯罪学研究进行个体论——整体论的方法论的探讨与思考尚属开拓之作。正是这样,时经近20年,这本专著在学界仍然引述不断、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实事求是地说,将其称之为从事犯罪学研究必读的"经典性"著作也并不为过。然而,由于当时学术环境

  • 标签: 犯罪学研究导论 犯罪现象 激进犯罪学 犯罪行为 犯罪问题 犯罪原因
  • 简介:《律》在唐代的使用,有可靠的历史记载与文献证实;有关史书上的案例与《律》不符,是因有《刑部格》、议请制度与制敕断罪的影响;《律》以《刑统》的形式实际行用于宋代;唐代在《律》体制内外都有法例。在不同的法例之间,按照其位阶及性质,相互间可以发生取代、依准、类举、比附及补充等关系,以适应社会法律生活的需求。《律》的法律环境抑制了“判例”的产生与推广。

  • 标签: 唐代 律疏 法例
  • 简介:刘俊文教授《〈唐律议〉笺解》致力于法律典籍整理与法制史相关内容的整合研究,是研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必读书。由于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书中难免存在一些误。法律典籍整理研究工作,要特别注意制度变迁、历史文化知识背景、版本选择和编校质量等方面的问题。

  • 标签: 法律典籍整理研究 《〈唐律疏议〉笺解》 法制史研究
  • 简介:80年代以后的法制建设中,司法机关和社会都对据说是代表正义与公正的司法的符号及包装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热情:法官的法袍被视为“正义的行头”;法槌代表了公正和权威;而由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法院建筑反映了法律和司法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受重视程度,

  • 标签: 法制建设 司法公正 司法机关 法律文化
  • 简介:调解是我国传统的解决纠纷的重要方式。调解因其在社会治理、解决纠纷、发展法律等方面所具有的功能,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对调解的功能需求也有不同的侧重。审视调解在现阶段应当具备和发挥的功能,对于调解制度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正确定位和良好运行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调解 功能
  • 简介:19世纪中期,强调法的确定性、热衷于法律结构体系构造的概念法学产生。19世纪末,新的社会问题的出现,在法典中找不到答案,促使崇尚"活的法律"的社会法学、利益法学兴起。在现存的三大法系中,各有各的确定性机制和灵活性机制,这是各国法律实践发展的产物。当前就我国的法治建设而言,首先应当尊重法的确定性,树立起法律的权威,其次应适当的引入灵活性机制,但这种灵活性应受到有效的规制。

  • 标签: 法律 确定性 灵活性 法系
  • 简介:专利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是专利授权程序和专利侵权判定的核心。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大量采用结构、组分或步骤难以描述的技术特征,不可避免的采用功能性限定进行撰写。但是,在行政授权领域和司法侵权领域对功能性限定采用不同的解释规则,造成了社会公众和专利权人无法分辨专利权的界限,亟须寻找统一的解释规则。

  • 标签: 功能性限定 功能性技术特征 具体+等同 全部技术方案
  • 简介:所谓合同的目的,是指当事人订立合同所要实现的期望。合同目的在当事人意愿中居于核心地位,用以确定合同内容的文句和行为都表现这一目的。合同目的是合同当事人的主观意志的反映,因此通常是抽象的;合同目的普遍存在于各类有名合同中,通过合同的类型化,合同的目的是可以客观认识的。因此,合同目的是通过合同的客观形式表现的主观目的,这就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合同目的提供了基础。

  • 标签: 合同目的 合同当事人 订立 有名合同 主观目的 适用
  • 简介:民事诉讼保全中的担保存在程序功能不足以及实体保障功能缺失的问题,不利于被申请人保全损害赔偿的实现。完善担保的程序功能,确定担保的实体功能,应从保护被申请人利益的角度出发。

  • 标签: 担保 实体功能 程序功能
  • 简介:<正>美国学者大卫·葛兰在《惩罚与现代社会》一书中对惩罚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惩罚与其他社会制度一样,都扮演着复杂的功能,拥有丰富的意涵,从而足以挑战原先的社会学理解并提出新的社会分析。"刑罚作为一种最严厉的惩罚,其功能在刑罚学

  • 标签: 监狱学 多元视角 自由刑 教育改造 侵害人 死刑制度
  • 简介:'适法习惯'是法官在司法过程中运用法定的识别标准对民间习惯的适法性予以检验和认定的产物,在现代性语境中,对习惯的司法识别实质上是以现代法精神对传统民间习惯予以有目的的重构的行为。'适法习惯'因此就具有了建构性、适法性、过渡性和工具性的特征,并在司法过程中发挥着证明法律事实、充当法律推理大前提、补充实在法乃至变革实在法的功能。'适法习惯'概念的提出,为进一步探索民间习惯的司法化提供了现实化进路,具有相当的法律方法论意蕴。

  • 标签: 适法习惯 民间规范 司法识别 司法功能
  • 简介:法律的社会团结功能,指恰当地组织各种社会要素为良性循环系统的功能。具体表现为制度安排、组织社会、亲密关系。法律的团结功能,决定于轻刑、程序发达、社团发达、刚性执行、精巧统一的法律结构。宪法和部门法各有其特殊的团结功能,如宪法有阶级团结功能、民族团结功能和公民团结功能

  • 标签: 法律 团结功能 宪法
  • 简介: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赋予国家宏观调控目标新的内涵和外延。宏观调控法规范各种宏观调控关系保障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转化,宏观调控法的功能也随之转化并保障新的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追求'美好生活'可以概括为人民对经济社会发展满意度的不断提高。提高人民的满意度应作为新时代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提高满意度目标与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目标相吻合;提高满意度目标可以进行技术上的衡量和测度;提高满意度作为宏观调控法的目标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发挥宏观调控法的权利和利益再分配功能

  • 标签: 宏观调控法 美好生活 满意度 目标与功能
  • 简介:每一个社会都有它自己的必然会通过法律秩序力图实现的目标反映出来的价值指向。任何一个社会的法律秩序得以形成和定型的内力无疑是各该社会中全体或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附加在各该法律秩序之上的价值。虽然法律并不是完全奠基在价值观的基础上的,但法律对人类基本价值和价值共识的尊重和接受乃是其获得权威性的前提。法对人类价值的承栽功能主要体现在其对秩序、自由、公平、正义、博爱等人类价值的关涉和包含方面。

  • 标签: 价值 承载 秩序 自由 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