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创伤后尿道狭窄或闭锁是男性泌尿外科常见病之一。尿道修复重建由于其病情复杂、术难度大、成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而困难重重。近年来尿道修复重建取得了较大进展。手术方式发生了显著地变化。微创技术、新材料、组织工程学技术在尿道修复方面研究进展,带来了新的理念,使得尿道狭窄治愈率显著提高。本文将尿道狭窄治疗现状与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外伤 尿道狭窄 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尿道成形术是治疗男性尿道狭窄的重要手段。目前尿道成形术主要分为吻合成形术和替代成形术两大类,其中吻合成形术主要包括端端吻合和非离断吻合,替代成形术主要包括带蒂皮瓣成形术和游离黏膜成形术。吻合成形术在短段球部尿道狭窄与骨盆骨折后尿道狭窄中显示出良好效果,其中非离断吻合成为医源性、单发、短段、非闭锁性狭窄的新术式。在移植物尿道成形术方面,目前一期手术使用最为广泛,但仍有许多复杂尿道狭窄病例必须通过分期手术解决。在替代材料的选择上,阴茎皮瓣与口腔黏膜目前应用较为广泛。如何个性化选择最优的术式和替代材料将是未来值得关注的问题。积累更多的长期随访资料,有助于客观比较各种术式和移植物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尿道狭窄 泌尿外科手术 尿道吻合成形术 尿道替代成形术 前尿道狭窄 后尿道狭窄
  • 简介:我院自2005年4月至2006年2月采用输尿管镜联合电切镜下钬激光技术,对15例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男性尿道狭窄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尿道狭窄 钬激光 内窥镜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治疗男性尿道狭窄问题的过程当中应用导丝尿道扩张器械设备所取得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且患有男性尿道狭窄疾病的患者当中随机无目的性的选择50名患者作为实验组参与这一次的实验研究,采取的治疗方式为导丝尿道扩张器械设备治疗法,除此之外,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接受治疗并且应用软性尿道扩张治疗法的患有男性尿道狭窄疾病的患者50人作为对照组参与这一次实验研究,对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实际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50名患有尿道狭窄疾病的男性患者尿道扩张全部成功,治愈几率为100%,患者治疗之后能够自行进行排尿,排尿过程顺畅,排尿费力、尿线变细、尿滴沥、尿不尽等症状完全消失,并且没有任何形式的不良反应,患者治疗之后尿线有明显的变粗,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假道、尿失禁、直肠损伤以及尿道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经过B超检查确认膀胱残余尿量<50ml。对照组50名患有尿道狭窄疾病的男性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后尿道狭窄疾病的症状全部消失,治愈几率为80%。结论:在男性尿道狭窄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导丝尿道扩张器械设备操作难度更低,导丝尿道扩张器械设备制作难度较低,操作使用方便,治愈男性尿道狭窄疾病的成功率相对较高,并且治疗之后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导丝尿道扩张器 男性 尿道狭窄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留置导尿致尿道狭窄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因留置导尿引起尿道狭窄患者的置管时间、导尿管材料、型号及有无插管损伤。结果58例患者中,置管时间超过2周占69%(40/58);应用橡胶导尿管占66%(38/58);应用〉F18导尿管为67%(39/58);插管时尿道有损伤占66%(38/58)。结论置管时间长、导尿管的毒性作用、尿管粗细选择不当、插管直接损伤是尿道狭窄的相关因素。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选用硅胶导尿管、导尿管型号适合及避免不当操作可减少尿道狭窄的发生。

  • 标签: 留置导尿 尿道狭窄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冷刀尿道内切开联合电汽化术治疗男性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对12例男性尿道狭窄患者进行冷刀尿道内切开联合电汽化术治疗,术后观察其疗效并进行随访。结果12例术后均排尿通畅;术后随访12~36个月,出现再狭窄1例,经二次行尿道内切开后,恢复排尿通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冷刀尿道内切开联合电汽化术治疗尿道狭窄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 标签: 尿道狭窄 冷刀 电汽化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经尿道激光与冷刀治疗男性尿道狭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60例尿道狭窄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冷刀治疗,研究组接受经尿道激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术后1年复发率、再次手术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年复发率以及再次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相比于冷刀治疗,经尿道激光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以及再次手术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经尿道激光 冷刀 男性尿道狭窄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等离子电极经尿道内切开及切除疤痕组织治疗尿道狭窄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改良弧形等离子电极成为尖部顶角呈30°~45°的等边三角形电极,调整电极三角平面与电切镜纵轴平面呈0°~45°或根据术中需要调整电极尖部角度、与电切镜纵轴平面角度,联合使用输尿管镜、电切镜等经尿道尿道狭窄部分窥查、内切开以及等离子切除治疗。结果本组6例手术全部取得成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3.5个月,1例术后即完全治愈,5例术后配合尿道扩张,随访至今排尿效果满意。结论经过改良的三角形等离子电极具有能够准确安全打通狭窄通道、灵活调整精细确定所要切开切除的部位及深度等优点,弥补了弧形电极和柱状电极的部分缺点,器械改良简单,手术操作安全,术后效果满意,是腔内微创治疗男性尿道狭窄的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尿道狭窄 等离子 电极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筋膜扩张器在男性尿道狭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用筋膜扩张器治疗的尿道狭窄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经验。19例患者,狭窄位于阴茎部尿道8例、球部尿道5例、膜部尿道4例、前列腺部尿道2例。先直接或尿道镜下放入引导导丝,再用筋膜扩张器沿导丝循序扩张尿道。结果19例患者均用筋膜扩张器成功扩张,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对用尿道探子扩张失败的男性尿道狭窄用筋膜扩张器行尿道扩张不失为简单、安全、有效、损伤小的方法;同时还可为进一步的治疗创造条件,减少了并发症。

  • 标签: 筋膜扩张器 尿道 狭窄
  • 简介:目的探讨腔镜下钬激光内切开治疗男性尿道狭窄及闭锁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我院2007年4月~2009年11月收治男性尿道狭窄或闭锁病人17例,狭窄段长0.5~3.0cm,平均1.4cm,采用腔镜下钬激光狭窄段内切开治疗。术后留置尿管2~4周。拔除尿管后根据随访排尿状况定期作尿道扩张。结果17例病例均取得手术成功,手术时间30~90min,平均40min,术后排尿显著改善,最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平均6.5(2.8~11.5)ml/s提高到术后20.4(16.6~25.3)ml/s,无尿失禁、阳痿、尿瘘并发症。术后随访3~18个月,均排尿良好,无再狭窄发生,B超检查剩余尿<20ml。结论腔镜下钬激光内切开加定期尿道扩张治疗男性尿道狭窄及闭锁安全有效,近期治疗效果良好,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内窥镜 钬激光 尿道狭窄 尿道扩张
  • 简介:目的探讨输尿管镜联合S形尿道扩张器在男性尿道狭窄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输尿管硬镜直视下置入斑马导丝,用套入法通过S形尿道扩张器进行尿道扩张并留置相应尿管治疗男性尿道狭窄27例,术后留置尿管1~4周,定期门诊随访并行尿道扩张,观察患者排尿情况。结果全部病例拔除尿管后排尿症状明显改善,术后尿道扩张期间排尿通畅,无并发症出现。结论输尿管镜联合S形尿道扩张器在男性尿道狭窄尿道扩张中具有一定优势,选择合适的病例采用此法治疗尿道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尿道狭窄 输尿管镜 尿道扩张器 尿道扩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同时总结男性尿袋狭窄治疗中采取输尿管镜联合S形尿道扩张器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方法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男性尿道狭窄病人资料50例施行分析,所选50例病人全部接受输尿管镜联合S形尿道扩张器进行治疗。结果50例病人手术之后全部获得为期6个月的随访,在病人拔除尿管之后,排尿情况获得明显缓解,手术之后尿道扩张治疗时间为4周到20周,在此过程中病人排尿顺利,没有产生明显并发症。结论临床中对于男性尿道狭窄病人采取输尿管镜联合S形尿道扩张器进行治疗效果理想,治疗方式简单,治疗安全性较高,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男性尿道狭窄 输尿管镜 S形尿道扩张器 效果理想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男性尿道狭窄的安全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男性尿道狭窄患者16例。其中12例前列腺术后后尿道狭窄。2例尿道球部瓣膜狭窄合并尿道结石。1例2年前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后,膜部尿道完全闭塞。1例膜部瓣膜狭窄。全部病例狭窄均小于2cm。全部病人用冷刀内切开+汽化电切术治疗。结果:全部病人术后排尿困难症状好转,尿线变粗。精阜处狭窄和膜部狭窄的2例患者术后并发压力性尿失禁,经括约肌功能锻炼及口服盐酸米多君等治疗渐好转。结论:冷刀内切开加汽化电切术治疗短段尿道狭窄安全、有效。

  • 标签: 尿道狭窄 内切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直视下钬激光内切开治疗尿道狭窄的疗法,探讨DVIU的手术适应症,降低DVIU术后再次狭窄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0年39例尿道狭窄行DVIU术临床资料,对DVIU术后再次尿道狭窄病例进行分析,术前狭窄长度≤1.0cm7例,1.1-2cm21例,2-2.5cm8例,≥2.5cm3例,狭窄部位后尿道20例、前尿道18例,尿道球部1例。结果DVIU1次成功35例,2次成功4例,术中加用电切6例,术后留置尿管时间7天-3月。术后随访1年,再次发生尿道狭窄9例,其中术后3月4例,术后半年5例。结论选择≤1cm的尿道狭窄作为手术适应证,术中轻柔操作,合理选择留置尿管时间等,能降低DVIU术后再次尿道狭窄的复发率,应当有选择性地应用DVIU。

  • 标签: 直视下尿道内切开术 尿道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男性生殖器硬化性苔藓样变导致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癌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19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治疗的16例男性生殖器硬化性苔藓样变导致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平均53.7(45~69)岁,生殖器硬化性苔藓样变病程平均15(6~35)年;因前尿道狭窄排尿困难接受尿道扩张或内切开治疗时间平均10(8~15)年。所有病例均表现为阴茎头白斑或硬皮样变,尿道串珠样瘢痕,尿道内出血,有血性分泌物。5例合并阴囊部实质性肿块伴局部疼痛,平均直径4.5 (3~7) cm;11例合并会阴部肿块或脓肿,平均直径6.0(4~10)cm,其中9例有尿道皮肤瘘或破溃。阴囊、会阴肿块组织活检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尿路上皮癌12例,鳞状细胞癌4例。盆腔CT、MRI检查示,9例肿瘤侵犯尿道和阴茎海绵体,未见淋巴结肿大;5例肿瘤侵犯尿道和阴茎海绵体,伴一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2例肿瘤累及阴茎海绵体、前列腺包膜外及膀胱颈部,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中1例累及左侧睾丸。TNM分期:9例T2~3N0M0期,5例T2~3N1M0期,1例T3N2M0期,1例T4N2M1期。5例尿道癌合并阴囊部实质性肿瘤患者中,2例行保留阴茎的阴囊肿瘤和尿道肿瘤切除+尿道近端造口术;3例行阴茎部分切除+远端尿道肿瘤切除+尿道会阴造口术。11例尿道癌合并会阴部感染性肿块患者中,2例行肿瘤组织扩大切除+耻骨上膀胱造瘘术;8例会阴肿瘤感染合并尿道皮肤瘘,其中2例行尿道肿瘤、窦道及周围肿块切除+膀胱造瘘术,4例有一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行尿道肿瘤、窦道及周围肿块切除+一侧腹股沟淋巴结切除+膀胱造瘘术,2例合并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行阴茎、尿道全切+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切除+膀胱造瘘术。1例会阴部感染性肿块伴尿道皮肤瘘及一侧淋巴结转移患者(T2~3N1M0期),对手术顾虑大而放弃肿瘤切除。结果阴茎头和尿道病变组织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上皮角化,基底细胞空泡变性,真皮层淋巴细胞浸润等典型生殖器硬化性苔藓样变表现。尿道尿道周围肿瘤组织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12例,P53、Ki-67、GATA3表达阳性;鳞状细胞癌4例,Ki-67、P40、GATA3表达阳性。所有患者接受平均4.8(2~6)个疗程化疗(顺铂+吉西他滨)和局部放疗[照射剂量(50~70)Gy/5周]。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26(3~48)个月,尿道尿路上皮癌和尿道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分别为29(18~48)个月和18(3~24)个月。所有患者均死于肿瘤远处转移,6例肺转移,2例骨转移,3例肝转移,2例脑转移,3例肺和骨转移。结论男性生殖器硬化性苔藓样变可进展导致尿道狭窄尿道癌,临床表现为排尿困难、尿道肿块、反复感染和尿道瘘等,可行肿瘤切除和尿流改道治疗,尿道尿路上皮癌和鳞状细胞癌是常见的病理类型,术后可联合放化疗,但总体预后差。

  • 标签: 尿道肿瘤 硬化性苔藓样变 尿道狭窄 干燥性闭塞性阴茎头炎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影响男性外伤性尿道狭窄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多中心的237例外伤性尿道狭窄的初次治疗效果,采用多因素分析,用卡方、卡方分割分析的统计方法分析临床疗效。结果在狭窄复发的因素中,狭窄长度分组(0~2cm,2~4cm)的P〈0.05,围手术期尿路感染的P〈0.05,狭窄初次治疗方式(尿扩,尿道内切开,尿道吻合)的P〈0.05;狭窄的初次治疗方式,尿扩与尿道吻合比较P〈0.01,尿道内切开与尿扩比较的P〉0.05,尿道内切开与尿道吻合比较P〈0.01。结论外伤导致的尿道狭窄长度、围手术期尿路感染、狭窄初次治疗方式是影响尿道狭窄复发的重要因素;尿道狭窄的长度与尿道内切开的疗效相关,狭窄长度〈2cm复发率低,〉2cm复发率高;尿道吻合术的影响因素与狭窄长度、狭窄部位、既往手术史无关,与围手术期尿路感染及手术本身有关,与其他手术方式相比,尿道吻合治疗外伤性尿道狭窄复发率最低。

  • 标签: 尿道狭窄 外伤性 治疗效果 男性 多因素分析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重度尿道下裂手术后尿道狭窄患儿尿道扩张治疗的经验。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度(阴茎阴囊型、阴囊型和会阴型)尿道下裂患儿10例,年龄1.5~6.0岁,平均年龄3.0岁。回顾其手术治疗情况及手术后复查期间尿道扩张术治疗尿道狭窄情况,包括手术术式及分期,尿道扩张时间及过程,扩张后排尿情况。结果10例患者均在术后1个月左右尿线开始变细时行尿道扩张治疗,其中6例可以顺利进行常规尿道扩张,扩张后排尿满意,间隔1个月进行再次扩张,术后3个月结束尿道扩张治疗进入常规随访,无排尿困难;4例患者常规尿道扩张困难转入全身麻醉下膀胱镜直视尿道扩张治疗,其中2例在9F镜鞘下膀胱镜可顺利通过吻合口,随后常规扩张后置入10F硅胶导尿管并留置,1周后拔管,另2例因9F镜鞘下膀胱镜难以通过吻合口,故在监视下置入硬膜外麻醉导管入膀胱,随后在导管引导下置入8F硅胶导尿管成功,留置1周后拔出,此4例患者均间隔1个月再次扩张,此后随访无明显排尿困难。结论对于难以常规尿道扩张的重度尿道下裂术后严重尿道狭窄患儿,膀胱镜技术是一个安全有效的辅助手段,可以提高成功率,降低盲目扩张造成尿道损伤和盲道发生的可能。

  • 标签: 尿道下裂 尿道狭窄 尿道扩张术 膀胱镜
  • 简介:<正>目的:探讨女性尿道狭窄的诊断和治疗。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8~2010年女性尿道狭窄的资料。研究标准包括:①临床诊断为尿道狭窄,②膀胱镜可见狭窄,③以Blaivas-Groutz计算图为标准,影像尿流动力学显示尿道梗阻和/或④尿道口径小于17Fr。术后复发诊断标

  • 标签: 尿道狭窄 尿道成形术 女性患者 尿道梗阻 材料与方法 尿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