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免疫荧光对微生物快速检验的应用效果。方法 针对上呼吸道微生物感染性疾病,于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在本院随机选取研究对象180例,对其上呼吸道进行微生物快速检验,收集鼻咽部分泌物,采用免疫荧光,统计免疫荧光对病毒感染率和病毒感染种类的检测结果,并进行检测效果分析讨论。结果 结果发现,在180例患者中有155例为病毒感染者,其病毒感染率达86.11%,其中所检测出的病毒感染种类共有8种,以流感病毒A感染率最高为26.45%,其次流感病毒B感染率为18.71%、腺病毒为18.06%、副流感病毒2为10.97%、副流感病毒1为7.74%、呼吸道合胞病毒为7.10%、肠道病毒为5.81%、间质肺病毒为5.16%。结论 免疫荧光可快速检验出上呼吸道感染者的病毒感染种类,并有效检测出各病毒感染种类的感染率,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上呼吸道感染 免疫荧光法 病毒感染 微生物 快速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干预手段提升医院公共区域环境清洁消毒执行率与合格率。方法 利用生物荧光酶检测技术对本院重点公共区域100个点位进行检测,观察环境清洁前后的执行率与生物荧光酶检测(ATP)蛋白残存量。结果 生物荧光检测干预后医院公共区域环境效果执行率从17.5%%提高至87.5%,生物荧光酶检测合格率从26.25%提高到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生物荧光检测 保洁人员 医院公共区域 清洁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荧光在微生物快速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免疫荧光进行微生物快速检验,对比年龄及病毒感染类型分布。结果:检测结果显示,68例检测结果呈抗原阳性,阳性率为85.00%;流感病毒A型为7例,占比8.75%;呼吸道合胞病毒41例,占比51.25%,;腺病毒12例,占比15.00%;副流感病毒2例,占比2.50%;副流感病毒2型1例,占比1.25%;流感病毒B型2例,占比2.50%,混合型3例,占比3.75%,不同年龄段的病毒抗原阳性率对比为6个月内的患儿感染率最高。结论:采用免疫荧光在微生物快速检验中,可以快速检测出抗原阳性率,同时可以鉴别病毒感染类型,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免疫荧光法 微生物快速检验 效果
  • 简介:摘 要:随着汞及其化合物的广泛使用,汞的污染也随着现代工农业的发展越来越严重,国家更加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了对大气、水、土壤等汞元素的测试。汞元素具有易生成原子蒸气的特性,因而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测试得到广泛应用。在原子荧光测试汞元素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对其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提高原子荧光光谱仪测试的质量,发挥原子荧光光谱在检验检测中的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影响原子荧光测水中砷的因素展开了探讨,通过结合具体的实验实例,对实验的方法原理、仪器及试剂作了说明,阐述和讨论了实验所得结果,并分析了实验中的影响因素,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 标签: 原子荧光法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疫荧光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微生物快速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21年7月-2022年6月收治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80例,对其分泌物使用免疫应荧光快速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检出病毒抗原阳性者72例,呼吸道合胞病毒占比明显高于其他类型,P<0.05;不同年龄段患儿感染率存在差异,1-6月龄感染率较高(P<0.05)。结论: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微生物快速检验中应用免疫荧光,阳性检出率高,感染率呈现出一定的年龄差异,6月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

  • 标签: 免疫荧光法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微生物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荧光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微生物快速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收集了112名上呼吸道感染病的临床资料,从2020年01月至2021年01月进行了调查。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对纳入病例的鼻、咽、喉分泌物进行微生物检测,并对纳入病例的病毒感染率和类型分布进行统计。结果:在112名病人中,共检测到100名病毒感染,其中病毒感染率达89.29%;其中30.00%的患者是腺病毒感染;流感病毒 A型和 B型流感病毒的比例分别为20.00%和15.00 %;合胞病毒的比例为12.00%;副流感病毒1,2,3例分别为6.00%,7.00%,10.00%。结论: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可以快速检测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类型和类型,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 标签: 免疫荧光法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微生物快速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汞作为具有较强生物毒性的污染物之一,对水质和人体造成有害影响,近年来,为了加强对饮用水和地表水中汞的测定和分析,工作人员采用原子荧光对水中汞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鉴于此,为了快速准确地测定水中汞,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了原子荧光测定水中汞的应用原理和方法,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原子荧光法 水中汞 测定 分析
  • 简介:    摘要: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日新月貌,与环境监测相关的仪器设备更新换代迅速,特别是现场监测仪器正朝着智能、便携的方向发展,便携式设备的监测方法也越来越完善。本文主要探索使用荧光的便携式水质分析仪测定水中溶解氧与环境标准的电化学探头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采用配对样品t检验进行显著性差异的判定。

  • 标签:     环境监测 溶解氧 荧光法 比对
  • 简介:摘要:水中重金属含量超标会对生态环境、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测量水体中汞元素含量是评估水体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简单分析了水中汞元素的来源及危害,并对直接测汞和原子荧光光谱测汞两种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本文从多个角度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 标签: 汞元素 直接测汞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
  • 简介:摘要:硫是有害成分,其扩散到空气中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由于石油产品中含有硫成分,所以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检测,并将其控制在较低水平。目前,紫外荧光检测是较为常见的检测方法,但因其影响因素较多,所以需相关工作人员做好控制工作,以确保最终检测结果的精准性。本文就石油产品硫含量应用紫外荧光检测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研究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石油产品 硫含量 紫外荧光检测法 影响因素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荧光在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检验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9月-2022.9月我院收治的75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免疫荧光、被动凝集、化学发光法测定,将聚合酶链反应(PCR)联合测序、X线诊断、血清学指标等综合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测方法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效果。结果:免疫荧光与临床综合诊断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60,P<0.001);被动凝集与临床综合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425,P<0.001);化学发光与临床综合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差(Kappa=0.325,P<0.001)。结论:与其他方法相比,免疫荧光在肺炎支原体感染中具有较高的检验价值,能够提高诊断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肺炎支原体感染 免疫荧光法 检验价值
  • 简介:摘要:原子荧光与冷原子吸收均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测定水质汞的常用方式,两种检测方式得到的结果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本次研究分析并比较了两种方式测定水质汞的效果,结果发现,与冷原子吸收法相比较而言,原子荧光测定水质汞的检出限更低,线性范围比较宽,灵敏度较好,准确度比较高,在进行水质汞测定的过程中更加推荐应用此种方式。

  • 标签: 原子荧光法 冷原子吸收法 水质汞
  • 简介:摘要 本文根据土壤中汞元素的检测方法展开分析,结合相关前处理的实验流程,通过测量模型的建立,确定不确定度的来源:样品称量;样品定容;汞元素的绝对浓度;含水率测定;土壤标准样品以及重复性测定,并展开计算及评定。目的提高土壤中汞元素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性的参考数据。

  • 标签: 原子荧光法 土壤 不确定度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荧光检测技术在长江流域水质分析中的应用。作为一种先进的生物化学分析方法,荧光检测技术因其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的特点,在环境监测和水质安全评估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长江流域,这一技术不仅有助于准确测量水体中有害化学物质和生物污染物的浓度,还能有效监控水体中微生物的活动和水处理过程的效果。

  • 标签: 荧光检测技术 水质检测 饮用水安全
  • 简介:摘要:探究免疫胶体金与间接免疫荧光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共134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比较免疫胶体金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测中的感染阳性率和临床符合率。结果:使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免疫胶体金检测出的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例数为62例,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阳性例数为99例。比较两组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测方法的检测阳性率,两组检测方法的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测方法的临床符合率,免疫胶体金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阳性例数为62例,符合例数为54例,阴性例数为72例,符合例数为19例,免疫胶体金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测中的符合率为54.5%。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阳性例数为99例,符合例数为90例,阴性例数为35例,符合例数为18例,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符合率为80.6%。结论:间接免疫荧光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测阳性率以及临床符合率高于免疫胶体金。两种检测方法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免疫胶体金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 肺炎支原体感染 检测应用
  • 简介:摘要: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各种方法来检测土壤中的砷硒含量。比如,当要测量土壤中的硒时,可以采用分光光度,原子吸收,原子荧光;而在对土壤中的砷进行分析时,可以选择的是原子荧光,原子吸收荧光等。但是这几种方法不能实现对土壤中砷和硒的高效检测,且全流程操作繁琐。这些缺点对于土壤的批量分析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本文对原子荧光同时测定土壤中砷和硒的方法比较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发现,原子荧光相对较为简单测定结果较为准确。

  • 标签: 原子荧光法 土壤 砷和硒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本文讨论了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测定水中砷和硒的最佳条件,并用实验案例加以检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各种仪器、试剂的试验,筛选出最佳试验参数,构建一种新的测定方法,该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r>0.999,而砷、硒的检出限为1.0µg/L、0.4µg/L,符合实际需要;经国家环保部标准及生活饮用水标样检验和环境标样测定,其测定值和加标回收率都达到了要求,其准确性和精密度符合标准。本试验方法简便、速度快,适合于同时检测生活饮用水中的砷和硒。

  • 标签: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 生活饮用水 硒测定
  • 简介:[摘要] 目的  建立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测定大米中砷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 利用微波消解对大米样品进行样品前处理,采用重复性试验、加标回收等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性。结果  (1)砷元素工作曲线良好(相关系数=1.0000);(2)砷加标回收率为91.4%-105.0%,RSD=0.63%(n=7),检出限为1.725×10-3mg/kg。结论  应用微波消解和原子荧光测定大米中砷,消解速度快,简便快捷,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回收率,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砷含量的测定。

  • 标签: []微波消解 原子荧光法 大米
  • 简介:摘要:通过对食盐中砷、汞含量的分析,掌握食盐中砷、汞的安全状况及二次污染情况,选取食盐样品,共900种。采用制盐行业中常用的标准测试,采用硫酸尿素作为前处理试剂,将溶液中的砷转化为As3+。根据 GB5009.17—2014和 GB/T 5506—2006中的两种分析方法,在溴酸根的存在下,所有的汞都转化成了Hg2+。得出了结论,测定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6。71%,测定值为96.0%-102.8%。汞总的检测下限为0.00010 mg/kg,相对标准偏差为9.15%,标准回收率为98.8%-112.0%。经分析,砷和汞的含量均在0.016 mg/kg以下,汞的含量均在0.019 mg/kg以下,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精确等特点,适用于食盐中砷、汞的测定。

  • 标签: 原子荧光法 食盐 总汞 总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