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归纳总结降低献血献血反应的有效方法。方法:以本站2019年1月—2020年6月无偿献血中随机抽取64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档案资料统一封存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设定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献血护理,观察组在这一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及献血反应。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及献血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在献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实施针对性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献血不良情绪,抑制献血反应的出现,提高献血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献血者 献血反应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无偿献血进行跟踪随访,探究献血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取我市2019年1月-2019年7月20000名无偿献血作为研究对象,对此20000例对象进行跟踪记录,研究记录献血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以及不同程度不良反应的比例,并回顾分析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在20000例献血中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的献血有388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1.9%,在此388例献血中,出现轻度不良反应有329例,发生轻度不良反应的概率为84.8%,中度不良反应53例(13.7%),重度不良反应有6例(1.5%)。在所有原因中,由心理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55.0%,其次为身体原因(25.0%)和环境原因(15.0%),医护人员(3.0%)与体位(2.0%)对不良反应的发生影响最小。经统计学检测所有试验结果均具有实际意义。结论:献血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有心理原因、身体原因、环境原因、医护人员的原因以及体位原因,为献血普及献血常识、打造舒适的献血环境、放松献血的心情、医护人员掌握专业的采血技能以及和善的态度均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献血者 不良反应 具体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流失的献血经电话招募的应用效果。方法:以电话沟通方式与我中心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流失的1568位献血进行沟通,深入了解献血流失原因,并统计其结果。结果:2017年、2018年、2019年流失数576、524、468位,成功捐献数为24、27、41位。献血流失原因主要包括家人反对、没时间、身体健康原因、不愿意再捐、电话失联、在外地、直接挂机、其他等因素。结论:为保持献血队伍稳定,应结合本次献血流失原因,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招募策略,通过积极改进献血服务,增加沟通,提升献血满意度。

  • 标签: 献血者 电话 招募 流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丙肝检测单试剂阳性献血不合格率,了解丙肝试剂使用情况,探究丙肝ELISA检测灰区设置的必要性以及单试剂阳性献血回归问题。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站无偿献血标本,用两种丙肝ELISA检测,阴性标本再次进行核算检测,单试剂阳性的标本实施核酸检测和丙肝确认实验。结果:2种抗-HCV ELISA试剂不相符合率高达52.52%(125/238),但2种试剂无统计学差异;125份单试剂阳性的标本中有5份(4.0%)确认试验为阳性。结论:丙肝ELISA检测灰区设置有必要性,但设置的范围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抗-HCV ELIS A检测单试剂阳性标本假阳性高,我们应根据本站的实际情况,制定反应性献血屏蔽和回归的方案,既最大限度地保证血液安全,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血液资源浪费。

  • 标签: 丙肝检测 单试剂阳性 血液分析 确证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献血献血后皮下淤血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以献血80例为对象,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40例,参照组应用常规管理,研究组应用预防干预措施,对比护理效果,并统计皮下淤血发生原因。结果:研究组皮下淤血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P

  • 标签: 献血 皮下淤血 发生原因 防范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心理护理对献血降低献血反应的效果及护理质量评估。方法:以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为时间基准,在高校所有献血当中,随机收集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按照“动态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将常规护理干预作用于前者,将常规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作用于后者,对比两组献血的心理状态、献血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献血的SAS 评分、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献血献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献血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心理护理对献血降低献血反应的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改善献血的心理状态,还能够提升护理满意度水平,适合在临床进行实施和开展。

  • 标签: 心理护理 献血者 献血反应 效果 护理质量 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站采血护士为献血提供心理护理服务的必要性,总结一系列的心理护理体会,注重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使更多献血保持积极的心态,为我国的无偿献血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方法:随机抽选100名献血,分组后展开心理护理,对照组仍以传统宣教为主,观察比较两组献血的心理变化,统计分析献血的护理服务满意度,结合相关结果准确评估心理护理理念的实际渗透价值。结果:实验组加强心理护理后,献血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情绪却未产生较大波动,护理服务满意度高达(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偿献血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提出应对策略,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发生 方法:选择本中心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发生的103例无偿献血不良反应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献血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针对原因进行总结。结果:献血不良反应发生主要与精神紧张、环境因素、、空腹、晕血、疲劳、穿刺不顺、睡眠不足、采血时间长、饱腹、群体效应、长时间未补充水分有关,其中最主要因素为紧张和环境因素。结论:在无偿献血过程中,血站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献血献血前的知识普及,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消除献血紧张心理,献血场所布置应温馨舒适,减少与医院等医疗场所相似度,减轻献血心理压力,征询时加强对饮食休息等情况的问询并及时干预,从而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献血的安全。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献血 不良反应发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站采血护理人员对献血采取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所纳入的研究对象(n=176),是我院2019.7~2020.7血站无偿献血。根据护理干预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n=88,常规护理)和实验组(n=88,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分析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与护理干预前相比,两组护理干预后焦虑量表评分有显著降低,但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2.27%、献血对护理干预方式满意度高89.77%(P

  • 标签: 血站采血 献血者 心理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为了满足不断攀升的血小板临床用量,存在对献血频繁采集的情况,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献血单采前血常规参数变化情况。方法 2020.2~2021.6,对连续采集血小板20次的献血,收集并分析每次捐献前血常规。结果 有49位献血(女性5;男性44),身高170±7cm;体重70±9kg;年龄39±8岁。49位献血完成了980次单采,MCS+ 54.8%,Amicus 31.6%,Trima 13.6%。红细胞参数和淋巴细胞计数,在第1次和20次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淋巴细胞计数(LYM)呈现下降趋势,红细胞计数(RBC)呈现上升趋势。结论 频繁采集血小板对红细胞参数和LYM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关注,防止频繁采集对献血造成不良影响。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献血者 多次捐献 血红蛋白 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无偿献血采用ELISA法进行梅毒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样本数据来源于我站2017年1月-2021年7月收录的8269份无偿献血的血液标本,所有标本均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TPPA(梅毒螺旋抗体明胶颗粒聚集法)进行梅毒筛查,对比最终的筛查结果。结果 ELISA法的梅毒检出率与TPPA法相比结果具有相似性(P>0.05)。结论 将ELISA法应用于无偿献血的血液检验中,可以进行梅毒的有效筛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 标签: ELISA法 无偿献血 梅毒检测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献血频次对单采血小板献血血清钙、镁和甲状旁腺素的影响。方法:本院中心单血小板固定献血66例,依据献血频次高低划分为高频次组、低频次组各33例。结果:血小板采集后时间点处于0、30、60、90min,高频次组与低频次组献血血清钙、血清镁与0min比较均下降,两组血清钙差异大(P<0.05);两组血清镁差异不大(P>0.05)。两组献血血清甲状旁腺素水平上升后逐渐降低,且于采集30min到达采集的最高数值(P<0.05)。与高频次比较,30min时低频次献血的血清PTH较高(P<0.05)。

  • 标签: 献血频次 单采血小板 献血者 血清钙 甲状旁腺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期献血的招募措施及人性化服务效果。方法:研究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12月间的428名延期献血为研究对象,依据其献血时间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214名纳入时间2019年6月-2020年5月,采取常规超募措施及服务;观察组214名纳入时间为2020年6月-2021年5月,基于对照组进行优化招募并试试人性化服务。对比两组延期原因及召回比。结果:经统计,导致延期献血的因素主要为ALT 偏高[47.66%、42.06%]、Hb偏低[16.36%、13.08%]、心理因素[14.95%、14.02%]及饮食因素[12.15%、15.89%];而通过人性化服务实施后,观察组召回率[72.43%]较对照组[48.13%]得到了明显提升(P

  • 标签: 延期献血者 招募措施 人性化服务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电话保留成功的单采血小板献血特征进行分析,为后续单采血小板保留策略的制定进行依据的提供。方法:对1年内至少有1次单采血小板捐献的记录进行收集,随后通过拨打电话的方式,进行单采血小板献血的保留管理工作。结果:本次研究中电话保留成功的单采血小板献血共计1210人,其中有效保留献血的人数达到了703人,成功率达到58.10%;男女成功率分别达到了58.01%(402人)、45.07%(233人)。结论:在本次研究中,近一年内的单采血小板献血有着比较高的保留率,因此可以构建一支固定的献血队伍,为我国临床医学提供安全充足的血液供应。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电话保留 献血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血站采血护理人员对献血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研究时段选取范围2019年01月~2021年01月,入选此次研究80例均为我中心接收的献血人员,结合此间献血人员应用护理方法的差异,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依次实施常规护理以及心理护理,比较在不同干预措施应用下的护理满意度、S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分析护理满意度,经护理后,观察组献血的护理满意度(97.50%)得到了显著提升,和对照组(80.00%)相比,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和对照组(12.50%)相比,观察组(2.50%)更低,但两组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前,两组S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评分更低,P<0.05。分析不同时间段VAS评分,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在血站采血护理期间,通过予以心理护理,减少焦虑情绪的同时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献血人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水平。

  • 标签: 血站采血 献血者 心理护理 SAS评分 不良反应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检测分析锦州市无偿献血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感染情况,为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HBV、HCV、HIV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筛查出阴性标本,而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确定感染情况;TP采用ELISA确定感染情况。结果 2018年-2020年,我站共检测63271例无偿献血血液标本,2018年,四种传染病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阳性率最高;2019年,2020年与2018年相同。HBV的阳性率,在这三年间,2020年最高(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