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随着李安作品的热度再一次提升,很多专家、学者也开始把研究的目光放在了电影的物象隐喻中,以挖掘出李安电影中的深层含义。现本文就简要分析了其电影中饮食隐喻、“虎”的隐喻和身体隐喻等物象隐喻,以细细品读李安的电影作品,感受来自导演大师的才华。

  • 标签: 李安电影 物象隐喻 隐喻象征
  • 简介:单音物象名词的直接缀合,是杜诗中频繁出现然而至今尚未引起人们足够注意的语艺形式。这种形式从一个方面表现出杜甫的艺术创造精神。本文探讨了这种缀合的结构类型、特征和艺术效应,指出两个单音物象名词的并置、叠加是杜诗意象建构的一种最简约的形式。这种形式扩大了诗歌的容量,使诗歌呈现出简约丰关、朦胧浑厚等多种艺术效果。杜诗风格的形成与此有相当关系。

  • 标签: 杜诗 单音名词 缀合 艺术
  • 简介:物象是中国诗歌创作中的重要元素之一,自古即有“月”寄寓思乡、圆满之情;“云”表达游子、漂泊之感;而“岁寒三友”(梅、竹、松)则是坚强与高洁之意,此类物象在传统诗歌中比比皆是。大量的客观物象在文化历史的承袭过程中成为诗人潜意识中跃动的诗歌因子。同时,客观物象本身承载着人类丰厚的历史文化符码,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地被历代诗人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在人与物的对话中

  • 标签: 客观物象 诗歌创作 文化历史 语言特征 文本 简论
  • 简介:从某种角度上讲,诗歌比起其他文体,其概括的特征更加凸显,因为诗歌的形成过程,决定了它是一门精炼的艺术、情感的艺术、语言的艺术等等;诗人要对诗歌语言进行提纯,提纯的过程实则就是概括的过程,因为提纯必须以剔除芜杂为前提,因而,它首先必须以意识为先导,也就是诗人必须具有比常人更多的判断、综合、概括的能力。精炼的过程就是有的放矢概括的过程。当然,

  • 标签: 概括性 诗歌艺术 形成过程 提纯 概括力 正午
  • 简介:《红楼梦》后四十回总体艺术水平不及前八十回,尤其是在人物场域④的建构上。从物象描写的角度来看,八十回前后的林黛玉及围绕其展开的小说叙述呈现出雅与俗的龃龉不合。前八十回中的林黛玉极少关注切身的日常物质细节,以黛玉的话语或视线呈现的物象描写多围绕宝玉展开,用以表现宝黛的感情,同时塑造出一个心系宝玉、襟怀清雅的黛玉形象。后四十回则围绕黛玉展开了更为写实具体的物象描写,让黛玉投注于切身相关的物质细节,沉湎于世俗之虑中;同时,由于续作者对雅文化的程式化再现而悖论性地陷黛玉于刻露斧凿的庸俗之境。

  • 标签: 林黛玉 物象描写 人物场域 雅俗
  • 简介:仅就表现对象而言。五四小说除了小说家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自我反思之外,更多的就是其以启蒙者的姿态对传统落后、几近停滞的乡村的观照,而1930年代的小说则在关注乡村生活新变的同时,又不约而同地开始了对于新奇现代、变动不羁的都市的聚焦。对于现代小说而言,都市生活的深度介入无疑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件。它不仅极大地拓展了现代小说的表现领域,为其提供了真正具有“现代”意味的生活原型;更为重要的是,它给传统乡村生活的表现提供了无法回避的参照。

  • 标签: 中国小说 30年代 沈从文 穆时英 物象 茅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