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1 个结果
  • 简介:聚驱相对渗透率曲线是油田聚驱开发指标计算和预测重要资料。文中建立了基于油水两相流三维准静态孔隙网络模型,模拟了以Carreau模型为基础黏弹性聚合驱微观渗流过程。用孔隙网络模型模拟了水驱、聚驱渗流过程,得到了水驱和聚驱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变化趋势相吻合,验证了采用孔隙网络模型预测聚驱相对渗透率曲线有效性。结果表明:孔隙网络模型能充分体现毛管压力作用,在相同水饱和度下,聚合相对渗透率低于常规油/水水相相对渗透率,聚合驱残余油饱和度比常规水驱低,说明采用孔隙网络模型模拟聚驱相对渗透率曲线具有可行性。

  • 标签: 孔隙网络模型 相对渗透率 Carreau模型 黏弹性 微观模拟
  • 简介:通过砾岩成分、古流向、碎屑组成、重矿物、主量元素系统分析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水西沟群进行源分析。砾岩成分组合特征显示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沉积期.伊林哈比尔尕山、北天山和中天山北缘断裂一线为源区。古流分析数据显示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古流以北东、西向为主。表明伊林哈比尔尕山应为其主源区;三工河组古流向主要为南南西和南东向,表明当时博格达山和伊林哈比尔尕山并非源区。盆地南缘西段和东段为基性岩浆岩重矿物组合显示源可能来自北天山。而中段存在中酸性岩浆岩一基性岩源显示博格达山为源区。

  • 标签: 物源分析 古流向 重矿物 砾岩成分 准噶尔盆地
  • 简介:华庆地区长6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主要油气储层和产层,方解石胶结是导致储层致密重要因素之一。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元素组分及碳、氧同位素分析表明,方解石胶结除常见粒状胶结和嵌晶式胶结物外,还存在较少泥微晶结构方解石。泥微晶结构方解石是同沉积湖相内杂基;沉积期后形成粒状和嵌晶式方解石胶结具多种成因机制,其中在早成岩阶段A期沉淀方解石胶结与铝硅酸盐矿物和变质岩、岩浆岩岩屑水化作用有关;铁方解石胶结充填于原生孔隙同时,还充填于骨架颗粒溶蚀形成次生孔隙中,其形成与有机酸对长石等铝硅酸盐矿物溶蚀作用和黏土矿物转化作用有关,为早成岩阶段B期沉淀作用产物。大多数方解石、铁方解石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起负面影响。

  • 标签: 方解石 铁方解石 胶结物特征 长6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具有四周均发育三角洲沉积和多源供给岩相古地理特征。应用储集砂岩薄片鉴定和骨架碎屑组分、重矿物类型及其组合类型分析结果,结合沉积构造、古生物及砂岩分布三次趋势面分析等技术方法,对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源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并认为:①长8油层组沉积期该区源来自东北、西北及西南3个方向,以西北和东北为主源方向,不同源方向砂体于研究区中部半深湖区发生汇集;②不同方向源区母岩性质有差别,西北方向源区母岩为火山岩、浅—中级变质岩组合,东北方向主要为火山岩-低级变质岩组合,西南方向主要为变质岩-沉积岩组合;③长8油层组砂体和岩性油藏展布都具有同源方向延伸特点。上述研究成果为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砂体和岩性油藏预测提供了地质依据。

  • 标签: 上三叠统 长8油层组 物源分析 砂体展布 岩性油藏 姬塬地区
  • 简介:天然气水合是21世纪最具潜力清洁能源,对其进行注热开采被认为是最行之有效开采方法。以某冻土区天然气水合拟开采矿区为例,在水合分解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有限体积法天然气水合分解热力学模型,并对天然气水合温度场分布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随着注水速度增加,天然气水合高温区域逐渐增大,且分解速度加快;随着孔隙度逐渐增大,天然气水合高温区域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随着注水温度增加,天然气水合高温区域变化趋势也基本相同,但作用在天然气水合表面的温度随着注水温度增加而增加。对该矿区进行注热开采时,当注水速度为6m/s、注水温度为80℃时,天然气水合分解速度最快,具有较好经济效益,该结论可为注热开采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天然气水合物 有限体积法 注水速度 水温 孔隙度
  • 简介:AY地区构造位置位于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平缓构造区中部,为一南东一北西向倾斜单斜..综合地质、测井等资料,对研究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展开了地震层序地层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同相轴上超方向、层序等T0厚度、下切河谷走向等信息指示了源区可能位于研究区南部或东南部..据薄片资料岩屑成分排除了紧邻研究区东南部泸州古隆起作为源区可能性。推测研究区须家河组源区位于研究区南部或东南部“黔中古陆”或“江南古陆”。该项研究成果对于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下一步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地震层序 物源分析 须家河组 川中地区
  • 简介:利用砂岩薄片鉴定、重矿物及稀土元素等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8时期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沉积期源来自盆地北东和西部边缘,其中北东方向源为优势源,西部方向源为次要源;母岩区均以变质岩地层为主,其次为岩浆岩和沉积岩,并且发现2个方向源在罗庞塬地区发生了交汇。

  • 标签: 碎屑岩成熟度 重矿物 稀土元素 物源方向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碳酸盐胶结是东海西湖凹陷平湖组储层砂岩中最为重要自生矿物。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元素成分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西湖凹陷平湖组储层砂岩中碳酸盐胶结主要矿物类型是菱铁矿、铁白云石和方解石。其中菱铁矿胶结物主要形成于同生到早成岩早期,具有最高δ^13和δ^18值,分别为0.75‰和-10.22‰;铁白云石胶结δ^13接近同期海水,变化于-2.45‰和-2.98‰之间,δ^18值偏负,最低达-12.39‰,其形成于相对较早成岩时间。方解石胶结物主要以粒状和连生胶结方式产出,粒状方解石具有复杂多种成因机制,而连生方解石具有最低δ^13值(-6.02‰)和δ^18值(-16.94‰),主要形成于成岩晚期,其成因与有机酸溶解长石等铝硅酸盐矿物及粘土矿物转化作用有关。在对储层质量影响方面,早期形成菱铁矿和铁白云石胶结增加了岩石机械强度和抗压实能力,对研究区储层发育影响是正面的,而晚期形成连生方解石胶结普遍占据长石溶解空间,对储层发育是不利

  • 标签: 碳酸盐胶结物 储层质量 平湖组 西湖凹陷
  • 简介:随着岩性圈闭勘探深入,常规源分析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油气勘探需求。根据“动态源”概念,建立了精细刻画“动态源”系统研究方法,丰富了源分析方法体系。该方法从层序界面识别、体系域划分等层序地层学研究入手,结合压实校正、古水深校正等条件约束,利用地层定量回剥技术恢复不同体系域沉积初期古地貌,并通过刻画各体系域沉积初期源区面积来判断源供给量相对大小,从而达到预测储层发育位置目的。该方法在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东南部陵一段进行了应用,发现该区域在低位体系域时期发育面积较大局部源,它所提供砂体,形成了较大规模扇三角洲岩性圈闭,该圈闭成藏条件较好,有望成为崖南凹陷岩性圈闭勘探突破目标。

  • 标签: 动态物源 层序地层学 古地貌分析 储层预测 崖南凹陷 琼东南盆地
  • 简介:依据大量岩心、露头观察与分析测试资料,在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心深水区延长组长6段识别出3种类型沉积重力流,即砂质碎屑流、经典浊积岩和滑塌岩,其中砂质碎屑流是在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中新发现一种砂体成因类型,属于层流;而经典浊积岩由浊流作用形成,属于紊流;滑塌岩则是在深水环境中由于滑动、滑塌作用形成滑塌变形体。三者在流变学特征上存在本质差别,以往延长组深水沉积研究夸大了浊流沉积作用。从时空分布看,三者在空间上相互依存,在时间上相互转化;从含油气性看,砂质碎屑流最好,经典浊积岩A段次之,而滑塌岩较差。进一步研究认为,砂质碎屑流为湖盆中心地区油井产量主力贡献者,其平面分布控制着油气藏富集与高产。

  • 标签: 砂质碎屑流 浊积岩 沉积物重力流 含油气性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四川盆地东北部晚二叠世孤立碳酸盐台地边缘生物礁岩中发育放射轴状纤维状胶结(RFC),虽然已完全白云石化,但仍然具有双晶面弯曲(波状消光)且远端收敛特征,高锶、高钠和暗阴极发光等反映海源流体环境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层状胶结和内部沉积等RFC其它特征。RFC原始矿物是海水环境中沉淀高镁方解石,其存在说明四川盆地东北部二叠系长兴组海绵礁发育于陡峭台地边缘,并具有千万年尺度长期与海水接触地质条件。RFC中内部沉积存在说明胶结过程持续时间很长并有短时间间断,虽然这种间断与短时间海平面下降有关,但就RFC发育整个千万年尺度时间来说,海平面是上升,生物礁建造速度与海平面上升幅度基本一致。

  • 标签: 台地边缘礁 RFC 海水胶结物 长兴组 四川盆地东北部
  • 简介:依据前人对构造变换带研究,其可分为变换带和调节带2种,二者在应力机制、构造样式、发育部位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别。本次研究针对乌尔逊凹陷铜钵庙构造带、巴彦塔拉构造带、苏仁诺尔构造带这3个较大变换构造带,并运用其基本理论,结合地震解释资料,分析乌尔逊凹陷构造特征,认为铜钵庙构造带与巴彦塔拉构造带、苏仁诺尔构造带在剖面特征、平面断裂特征和剖面演化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果表明:铜钵庙构造带为构造调节带,巴彦塔拉构造带和苏仁诺尔构造带为构造变换带。

  • 标签: 构造变换带 变换带 调节带 乌尔逊凹陷
  • 简介:在概述了油气成藏理论和油气分布规律研究现状基础上,首次系统总结了岩性油气藏发育区油气不均一分布特征,详细论述了油气不均一分布影响因素及其成因机制。油气不均一分布具有层次性,不同层次油气不均一分布主控因素也有所不同:沉积凹陷油气分布不均一性,可以用油源以及圈闭条件来进行解释;沉积凹陷内某一区带(如洼陷带)内部油气不均一分布,除了受油源和构造条件制约,还明显受到储集条件非均质性影响;造成区带内单一砂体或油藏内部油气不均一分布根本原因则是储层非均质性。储层非均质性影响油气成藏、导致油气不均一分布是文章强调核心思想。油气不均一分布是一种普遍现象和客观规律,尤其对于包括岩性油气藏在内隐蔽油气藏以及包括古潜山油气藏在内各种复杂油气藏,这一现象更加明显。油气不均一分布提出对于岩性油气藏和复杂油气藏勘探以及高勘探程度区精细勘探和开发具有启示作用。

  • 标签: 油气不均一分布 储层非均质性 岩性油气藏 复杂油气藏 控藏理论
  • 简介:勘探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勘探工作者具有较好整体素质。整体素质由科学知识技术器具层面和文化层面构成。提高整体素质,就要同时重视这2个层面素质提高,特别要注重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科学思维方式、系统整合能力培养。为此就要建立与之相呼应价值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克服层级文化影响.提高哲学素质、思维素质和人文修养,改变传统工作方式,给人素质提高留出空间。

  • 标签: 器具层面 文化层面 哲学素质 思维素质 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 简介:由于某些稠油油藏没有明显泥岩盖层,导致有学者提出了顶水油藏这个概念,但该概念违背了科学原理,容易使油藏工程领域产生混乱。为了纠正这一认识,分析了盖层封堵机理,认为盖层不一定非得是泥岩,物性较差岩石也可做盖层。顶水油藏并非没有盖层,只是没有泥岩做盖层而已,其有物性盖层封堵油气,并且油藏中油水正常分布。因此,建议今后不要再使用顶水油藏这个概念。

  • 标签: 盖层 毛管压力 物性圈闭 底水油藏 顶水油藏 稠油
  • 简介:生长断层往往作为沉积盆地边界断层控制和影响着盆地演化。国外学者通过对野外断层位移量和断层长度观测与分析,指出了断层生长表现为断层位移量和断层长度增加:断层生长和连接有2种方式;单条断层生长表现为断层最大位移量与断层长度之间呈比例关系常规生长模型.以及先进行断层长度生长再进行断层位移量生长补充生长模型。断层生长后期在断层端相互作用下发生断层连接是形成大型断层重要方式。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断层生长研究主要模型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断层生长连接特点。

  • 标签: 生长断层 断层长度 断层位移 断层连接
  • 简介:培养创造性思维,要掌握创造性思维本质特点和原理,克服思维定势,丰富想象力,扩大知识面,提高直觉能力,培养专注力,养成分析和综合习惯,把急待解决问题作为研究课题,优化科研组织。

  • 标签: 创造性思维 思维定势 想象力 直觉 专注力 侧向思维
  • 简介:描述岩石性质、岩相和岩石孔隙中流体等变化波阻抗参数,目前所使用单位比较繁杂,也比较混乱,给油藏描述等工作以及文献规范著录带来了诸多不便。查阅文献发现,波阻抗参数单位主要采用表示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 标签: 单位 波阻抗 阻抗参数 岩石性质 岩石孔隙 油藏描述
  • 简介:库车坳陷中部石油地质条件优越,但由于地震资料品质差,制约了勘探进程。该区地震勘探难点主要表现在:地面山体高大、地形条件复杂、地表类型多、地震采集困难、表层结构复杂、调查建模不准、求准静校正难、激发接收条件差、资料信噪比低、构造落实难等。针对库车坳陷中部地震勘探面临诸多难题,开展了地震采集技术攻关。检波器大组合是使用大量检波器.并且在纵向上大量增加检波器组合基距一种地震勘探接收技术,可以较好地压制噪声并且提高单炮资料信噪比。该技术在库车坳陷吐孜阿瓦特地区使用,较好地提高了单炮和剖面资料信噪比,压制了侧面反射和次生干扰波,提高了弱信号接收能力,是一种比较有效提高资料信噪比地震采集技术。

  • 标签: 复杂山地 噪声 信噪比 大组合
  • 简介:为了进一步推动地震储层学快速发展,有必要进一步阐述地震储层学相关概念、研究内容和关键技术、提出背景以及与其它相关学科关系。地震储层学是一门刚刚处于萌芽阶段地震地质交叉学科,是储层地质学一门分支学科,适用于从勘探到开发各个阶段。地震储层学继承了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思想,又在此基础之上有更深刻内涵和更广外延,即利用地震和地质资料对储层岩性、空间几何形态、储集空间、物性、所含流体进行研究,半定量、定量化描述储层三维空间特征,使井间储层和储层非均质性以及储层三维空间特征得到更精细、更准确描述。随着地球物理技术快速发展,地震储层学将不断发展和完善。

  • 标签: 储层地质学 地震地层学 层序地层学 地震沉积学 地震储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