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不同植被恢复年限弃渣土壤侵蚀物理性质特征,可为生产建设项目弃渣水土流失防治及植被恢复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以重庆市典型弃渣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及室内综合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恢复年限弃渣的边坡不同部位土壤物理性质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恢复年限弃渣的细小颗粒(〈0.25mm)含量差异较大,其随着时间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随着恢复年限增加,弃渣容重呈减小的趋势,2月弃渣容重在1.48~1.64g/cm3,4年弃渣容重可达1.20~1.40g/cm3,而弃渣不同坡位的总孔隙度均与土壤容重呈反比;土壤水分含量明显增大,4年弃渣边坡的自然含水率为2月和2年弃渣的2倍左右,田间持水量也以4年弃渣最大,其平台及边坡的平均持水量为22.26%;在植物根系及其枯落物作用下,弃渣边坡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其增强了边坡稳定性。

  • 标签: 植被恢复 边坡 稳定性 弃渣场
  • 简介:随着各项工程建设的大规模高速发展,弃渣岩土侵蚀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回顾以往弃渣岩土侵蚀研究的资料,针对弃渣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作了分析,总结了弃渣岩土侵蚀研究的意义,探讨了岩土侵蚀的内涵,同时对国内外弃渣岩土侵蚀研究的进展情况作了综述。

  • 标签: 开发建设项目 弃渣场 岩土侵蚀.
  • 简介: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水土保持对1954—2005年黄河年输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24个备选自变量因子中筛选出的由"河口镇到吴堡区间7—8月降雨量""水土流失治理度"和"ln‘河口镇到龙门区间年降雨量’"3个自变量组成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达到0.883,在α=0.001的水平上高度显著,该回归方程"解释"了1954—2005年黄河年输沙76.5%的变化;2)水土流失治理度能够很好地"解释"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年输沙减少的趋势;3)当河口镇到吴堡区间7—8月降雨量处于最大观测值时,水土流失治理度由0增加到50%,计算年输沙减少幅度超过20亿t/a;4)治理程度相同时,水土保持对黄河年输沙的影响是降雨量大的大于降雨量较小的。

  • 标签: 输沙量 水土保持 减沙 黄河
  • 简介:以云南天宁有限公司安宁磷矿一号矿山排土为例,对排土治理措施及其效益进行分析。该排土采用"先拦后弃,由下而上"的堆渣方法集中堆存弃渣,并采取挡土墙、排水系统及坡面防护等措施进行治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治理成本上经济可行,为今后磷矿排土的防治积累了良好的经验。

  • 标签: 磷矿 排土场 效益分析
  • 简介:弃渣植被恢复是根治水土流失的最终途径,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工程的前提条件。本文回顾了近些年我国弃渣植被恢复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弃渣的特性及植被恢复生态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从植被恢复限制性因子、土壤改良、植物选配、生物多样性和群落演替、植被恢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新技术在植被恢复中的应用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指出了弃渣植被恢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弃渣场 植被恢复 生态学 群落演替 生物多样性
  • 简介:选取4年生梨枣树(ZizyphusjujubaMill.),设置4个土壤水分梯度,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梨枣树不同生育期茎直径日最大收缩(DMDS)变化规律,确定DMDS与土壤水分及气象因子(参考作物蒸发蒸散E、水汽压亏缺日均值V)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条件影响梨枣树DMDS对气象变化的敏感度,水分适宜处理梨枣树DMDS对气象变化最为敏感,其余水分处理梨枣树DMDS的变化规律与其一致,但波动幅度较小;2)不同生育期DMDS与气象因子关系存在差异,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与E、V关系均极显著,萌芽展叶期与开花坐果期相关系数较小;3)不同水分处理梨枣不同生育期DMDS与气象因子关系不同,高水分处理(T1)开花坐果期DMDS与V关系显著,与E极显著,其他处理均不显著;4)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梨枣全生育期内参考作物蒸发蒸散E是影响茎直径日最大收缩的关键因素。

  • 标签: 梨枣 土壤水分 茎直径日最大收缩量 气象因子 相关分析
  • 简介:区域土壤侵蚀估算是土壤侵蚀调查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利用抽样调查数据定量估算区域土壤侵蚀状况,以2011年第1次全国水利普查中的水力侵蚀抽样调查资料为基础,利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通过地理信息系统估算2011年辽宁省的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地形、水土保持措施等侵蚀因子及侵蚀,在此基础上对全省的水力侵蚀强度进行分级和面积统计,并与抽样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全省各土壤侵蚀因子的估算结果与抽样调查结果较为接近;土壤水蚀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每年全省约85%的土地处于微度侵蚀(〈1000t/km2),而强度侵蚀(〉5000t/km2)面积仅占2%;抽样调查得到的独立工矿用地、果园、旱地和其他土地的侵蚀模数较估算得出的侵蚀模数大,而在草地、其他林地等土地利用类型上抽样调查得到的侵蚀模数却较估算得出的侵蚀模数小,主要原因可能是省域和抽样单元计算地形因子的DEM数据精度不同。总体上,该研究为如何利用抽样调查数据估算全国土壤侵蚀状况提供参考。

  • 标签: 抽样调查资料 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 GIS应用 区域土壤侵蚀 辽宁省
  • 简介:降雨条件下小流域的产流过程是水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广西猫儿山代表性林区,利用三角形量水堰,对地表产流过程及其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外降雨、地表径流和河川径流曲线波动基本一致;洪水产流曲线陡峭,随降雨变化洪水起伏较大,但洪水回落较慢,历时时间较长。河川径流洪峰最大流量与最大雨强几乎同时出现,洪峰的滞后效应不明显;河川径流对大气降水的响应有迟缓型、敏感型和平稳型的特点。河川径流与林外降雨量及前48h降雨量呈极显著相关。

  • 标签: 广西 猫儿山 小流域 场降雨 产流过程
  • 简介:通过对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设置的库区型弃渣进行施工期洪水影响分析,进而优化堆置方案,合理调运弃渣,有针对性地布设防护措施,有效地防治工程施工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该水土保持设计过程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 标签: 库区型弃渣场 洪水影响 水土流失
  • 简介:工程建设所产生的废弃土石料需要专用的场地进行堆放,本文选取了广东省大型水利项目的弃渣从渣的类型到具体的设计进行剖析与论证,提出不同类型的弃渣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相关技术要求。

  • 标签: 广东省 水利工程 弃渣场 水土保持
  • 简介:半干旱黄土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生态环境脆弱,其生态恢复过程受到全世界生态学者的普遍关注。生物是生态系统获取能量的表现形式。以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植被自然恢复10a的合沟流域地上生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立地因子对地上生物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立地类型地上生物从大到小依次为沟底、阴向沟坡、阴向梁坡、阳向沟坡、梁顶、阳向梁坡;2)梁坡和沟坡的地上生物随坡度升高均呈现反S形态,梁坡的地上生物最大值出现在20°~25°处,最小值出现在35°~40°处,沟坡的地上生物的最小值出现在30°~35°处,最大值出现在40°~45°处;3)坡向对地上生物的影响是显著的(P=0.049),其余因素的影响不显著。可知,该区地上生物的分布规律是植被对不同立地类型水分、光照等自然条件综合利用的结果。

  • 标签: 地上生物量 立地 土壤含水量 光照 黄土区
  • 简介:在总结分析前人有关黄河下游冲淤平衡时不同含沙的临界流量和水体污染物质量浓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花园口、高村水文站逐日水沙资料,推算不同水文年黄河下游水沙冲淤平衡时的临界输沙为平水年6.54亿t、丰水年8.83亿t、枯水年3.95亿t,平均6.44亿t。以氨氮和全磷为指标,分析三门峡、花园口和高村断面因水土流失引起的非点源污染状况,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得到黄河下游河道达到Ⅲ类和Ⅱ类水质标准的临界输沙三门峡至高村河段平均为7.93亿和5.20亿t。同时,以黄河下游河道水沙平衡和满足某一水质标准为河流健康的约束条件,结合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减沙、头道拐水文站多年平均输沙和黄土高原泥沙输移比的研究成果,推算黄河下游河道水沙平衡且分别达到Ⅲ类或Ⅱ类水质标准时,黄土高原土壤容许流失相应为9.41亿和8.41亿t。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冲淤平衡 水质污染 输沙量 土壤容许流失量 黄土高原
  • 简介:界定了水土保持的水资源与水环境效应的概念;采用基于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型(WEP-L模型),以黄河流域的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区——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为例,对水土保持的水资源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水土保持使广义水资源增加72.6亿^m3,增幅27.1%,使狭义水资源减少9.0亿m^3,减幅14.4%,使狭义水资源的构成发生了变化,即地表水资源减小、不重复和地下水资源增加。以北京市为例定量分析了水土流失区域综合治理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说明,水土保持措施是防治非点源污染,保护水源水质,保障饮水安全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分布式水文模型 水土保持 水资源效应 水环境效应 非点源污染 综合治理
  • 简介:有色金属矿山排土(废石场)是矿山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本文以某有色金属矿山排土(废石场)为例,探讨其防洪设计标准,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 标签: 矿山 排土场 水土流失
  • 简介:工程边坡植物防护的主体是植物,灌草种选择需以气候条件、边坡坡度、弃渣特性等为基础。以金沙江干流河道金安桥水电站同时具有明挖和洞挖弃渣的2#渣为例,通过渣边坡可绿化条件分析,对植物措施灌草种进行选择确定。弃渣颗粒径级分析结果显示,洞挖边坡弃渣颗粒〉4mm的粒径组成百分含量为91.63%,〉2mm颗粒的累计百分含量高达96.75%,比农地表土层同径级颗粒含量分别高48.87和27.45个百分点,保水保肥能力差,植物防治绿化前需覆土改良。10种灌草种发芽和播种试验结果表明,明挖边坡弃渣的发芽率和苗木保存率最好,木豆的发芽率和保存率最高;明挖弃渣播种后发芽率在60%以上,56d苗木保存率〉80%的6种灌草种的适应性依次为:木豆、大翼豆、狗牙根、麻风树、银合欢和车桑子,均可用于渣边坡植物防治灌草种,满足渣边坡的防护要求。

  • 标签: 水电站 弃渣场 植物防治 灌草
  • 简介:为研究不同施氮对土壤各层次和烤烟各生长期土壤中无机氮质量含量的影响,大田试验中设置5个氮肥施用量并分配在基肥、苗肥和追肥时期施用,烟苗移栽后第5周开始分7次钻取3个土层样,样品冷藏贮存并用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硝态氮和铵态氮质量含量。结果表明:各施氮处理在移栽后第6周前0~20cm土壤中硝态氮质量含量大于铵态氮,施用氮肥越多,土壤中无机氮质量含量提高幅度越大,施氮肥对0~20cm土壤中无机氮质量含量的影响在烟株生育前期要远大于对20~40cm土壤中无机氮质量含量的影响,同一时期不同深度比较,0~20cm土层中硝态氮质量含量略大于20~40cm和40~60cm土层的硝态氮质量含量;烟株移栽7周后,0~20cm土层中硝态氮被极大耗竭。各施氮在各土层铵态氮质量含量变化幅度远大于硝态氮,铵态氮质量含量从第6周即开始上下波动,并在50mg/kg附近上下变动,第8周土壤各层铵态氮质量含量有一个上升峰,而硝态氮质量含量在第7周停止快速下降后进入0~100mg/kg范围的较平稳波动阶段。认为:不同施氮对于生育前期和0~20cm土层硝态氮质量含量影响深刻,但促进烤烟打顶前足量吸收并形成健壮烟株的合适施氮还需结合烟草产量与品质而定;铵态氮调控是调节后期氮供应的关键。

  • 标签: 施氮量 烤烟 土壤 硝态氮 铵态氮
  • 简介:通过研究金安桥水电站废弃渣种子库和周边群落种子库以及渣场地面和周边群落地面植被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周边群落土壤种子库和地面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大于渣,从地面与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分析得出,渣植被恢复正处于由一年生草本植物向多年生草本植物过渡的阶段;②周边群落地面植物与土壤种子库的物种丰富度(30,33)及数量(186,1962),渣场地面植物与土壤种子库的物种丰富度(10,12)及数量(35,1784);③由于植物种子寿命短,加之土壤环境差,导致周边群落地面植物与种子库相似度(0.09)和渣场地面植物与种子库的相似度(0)差异性大。

  • 标签: 水电站 土壤种子库 地面植被 组成
  • 简介:通过外业调查,结合实验室分析法对南京近郊8种人工林地表枯落物累积及持水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森林枯落物特性受林分组成的影响大,不同群落枯落物厚度、累积呈现显著差异(P〈0.05)。枯落物厚度变化区间为2.105.24cm,大小顺序依次为香樟林(Ⅰ)、乐昌含笑林(Ⅱ)、女贞林(Ⅲ)、马褂木林(Ⅳ)、淡竹林(Ⅷ)、朴树林(Ⅴ)、榉树林(Ⅶ)、槭树林(Ⅵ),总累积也呈现类似的变化趋势。相关分析表明:1)枯落物累积(M)和其厚度(d)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线性方程为M=1.4054d+0.6654(R2=0.8234,P〈0.05)。2)不同群落枯落物的持水量随浸水时间的变化动态一致,即随着浸水时间的延长,持水量依次增加,并呈现出倒"J"型曲线,持水量(W)与浸泡时间(t)的拟合方程为W=alnt+b。不同群落枯落物吸水速率(v)呈现出"L"型递减变化,即随着浸水时间(t)的延长,吸水速率(v)依次减小,并符合如下关系式:v=atb。3)榉树林(Ⅶ)、槭树林(Ⅵ)、朴树林(Ⅴ)3种人工林群落的持水能力较高,其最大持水率(Rmax)均值分别为667.56%、462.90%、341.18%;相对的,马褂木林(Ⅳ)、香樟林群落(Ⅰ)群落的持水能力较低,其Rmax均值分别为191.38%、271.99%;其余几种群落的Rmax均值中等。4)比较不同群落的有效拦蓄(WSV)以榉树林群落(Ⅶ)最大,达26.32t/hm2;槭树林(Ⅵ)、女贞林(Ⅲ)群落的WSV较大,分别为16.64t/hm2、16.44t/hm2;马褂木群落(Ⅳ)的WSV较小,仅为9.55t/hm2。不同人工林群落水分拦蓄能力有明显差别,城市人工林建设中树种组成及群落类型的选择对成林后林地的持水拦蓄和水源涵养能力有重要影响。榉树林表现为较强的水分拦蓄能力,是当前南京城市森林建设较为合理的发展方向。

  • 标签: 城市人工林 枯落物 累积量 持水性
  • 简介:研究长江三峡库区泥沙来源,并以此为依据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对于保障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在长江三峡花岗岩地区选定的典型小流域内,采用土壤剖面法及土壤侵蚀调查、坡面径流小区等方法,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现状下的土壤物理特性及其与土壤侵蚀的关系,不同土地利用坡面及沟道的土壤侵蚀.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状况土体内,土壤颗粒特性与土壤流失程度密切相关.随着土壤流失程度的增大,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状况下的A层土壤颗粒粒径分选系数降低.不同土地利用状况下,土壤颗粒粒径组的对称性均较低;长江三峡花岗岩区的泥沙,主要来源于坡面土壤侵蚀;坡面侵蚀的泥沙主要来源于坡耕地,25°以上陡坡耕地侵蚀的泥沙,约占坡面产沙总量的50%.

  • 标签: 花岗岩区 土壤颗粒 土壤侵蚀 地类 土壤流失量 土壤物理特性
  • 简介:土壤侵蚀降雨物理学是一门尚待建立的学科。从土壤侵蚀降雨物理学的概念出发,探讨土壤侵蚀降雨物理学的主要内容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在回顾土壤侵蚀降雨物理学的相关理论发展简史的基础上,认为土壤侵蚀降雨物理学是气象学、水土保持学的交叉学科,是值得发展的新学科。

  • 标签: 土壤侵蚀降雨物理学 降雨的物理特征 降雨动能 降雨侵蚀力 交叉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