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长庆油田第三采油厂6000t/a规模的间接解吸含油污泥处理厂实际运行后的产物渣土对不同植物进行了种植实验和掺混制砖实验,以产物渣土的成分分析为理论基础,以种植实验中植物的成活率和制成砖的抗压强度为依据,证明了利用渣土、本地黄黏土、农家有机肥土按5:3:2比例调配的混合土壤可以供作物正常生长;5%比例渣土含量的普通烧结红砖的抗压强度满足建筑制砖技术要求。对含油污泥经过高温间接解吸后的渣土用作植被种植、建筑制砖的最终处置方式进行可行性探讨,为含油污泥的“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置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究。

  • 标签: 间接热解吸 含油污泥 渣土 种植 烧结制砖 处置方式
  • 简介:解吸是一种现代样品前处理技术,由于它能实现全部进样,极大地提高了分析的检测限,因此广泛应用于环境样品中低浓度挥发性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检测与分析.通过实验研究了解吸一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的沙林,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灵敏度高,最低检测量可达485pg,而且该方法采样方便,操作简单.

  • 标签: 空气 沙林 热解吸 气相色谱法 检测 挥发性有机物
  • 简介:摘要:含油泥砂数量巨大,含有一定量的苯系物、酚类等对人体以及周围动植物有害的有机物,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含油泥砂已经成为油田生产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污染物来源,也是制约油田环境质量提高的一个关键因素。 2 0 世纪 80 年代,发达国家开始对含油污泥处理进行系统研究,将含油污泥最终处置的工艺分为农用、焚烧、工业再利用以及填埋,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含油污泥农用和含油污泥填埋提出了严格要求。

  • 标签: 油田含油废物热解吸 一体化处理技术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污染的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详细介绍了室内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检测的方法原理,过程及注意事项。着重探讨了在此法中如何提高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的问题。

  • 标签: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色谱分析 标准曲线相关系数
  • 简介:涂料是引发室内空气污染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其中以TVOC释放所引发的问题尤甚,当前采用最多的是利用解吸-气相色谱仪测定其释放量。本文是针对解吸一气相色谱仪在涂料TVOC释放量测定中的应用研究介绍。

  • 标签: 热解吸-气相色谱仪 涂料 TVOC释放量 测定
  • 简介:化工厂丙烯腈装置萃取塔下段出现严重腐蚀,先后进行了两次喷涂金属防护层,但均使用不到两年即失效。为此进行了腐蚀机理和喷涂防护层失效的分析,并提出了用酚醛环氧树脂粘接剂衬贴耐酸瓷砖作防护层的新方法,用该方法做的防护层,经四年多的实际运行,防护层仍完好,可继续使用。

  • 标签: 萃取塔 腐蚀 防护层 改进 丙烯腈
  • 简介:士耳其Gaziantep大学食品工程系F.Gogus等人在“JournalofSeparationScience”杂志2006,29(9),1217页用英文发表的文章报道作者用直接解吸法(简称DTD)从切达干酪中分离挥发性化合物,然后用二维GC(即GC×GC)耦合TOF/MS方法分析这些成分。

  • 标签: 挥发性成分 TOF GC 干酪 MS法 热解吸
  • 简介:摘要:方法:用TenaxTA吸附管收集室内空气中的样品,通过热解吸、GC、MS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2个特征靶物质的线性关系在5~200μg/m3范围内均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3~0.84μg/m3,定量限为(0.13~3.36)μg/m3。研究结果表明,固体吸附—解吸GC-MS在测定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固体吸附—热解吸 GC-MS 室内空气 挥发性有机物
  • 简介:页岩气主要以游离气和吸附气形式存在于富含有机质页岩中,含气量的大小受页岩储集层压力、温度等多种因素影响。页岩吸附气量是评价页岩气资源量的关键性参数,也是评价页岩气是否具有开采价值的一项重要标准。在分析页岩气吸附与解吸机理的基础上,开展F页岩气田龙马溪组-五峰组岩心等温吸附、解吸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等温吸附线法是获得朗氏体积(VL)和朗氏压力(pL)的有效途径;钻井现场页岩快速解吸获得的总含气量主要为吸附气量,游离气量占比较小;页岩朗氏体积(VL)与样品的有机碳含量(Cto)成正相关,达到饱和吸附后温度升高,吸附能力明显下降。

  • 标签: 页岩 吸附气 等温吸附法 解吸法 朗格缪尔方程
  • 简介:摘要通过对菊花吸附与解吸实验室研究,着重分析了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平衡含水率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驰放气回收装置运行后,回收了丁辛醇装置羰基合成反应器排放气、高压蒸发器排放气、低压蒸发器排放气和稳定塔排放气中的丙烯及丙烷组份,为丁辛醇产品实现降本增效做出了贡献,装置开停是关键操作,本文初步探讨驰放气装置吸收解吸系统的停工操作方法和步骤,更好地做好停工后的处理置换工作,为检修提供便利,为装置开工后长周期运行提供保障。

  • 标签: 驰放气  停工  吹扫  置换  能量隔离
  • 简介:摘要:通过测量页岩的含气量,对探明资源储量和下一步的资源开采能够提供依据。目前页岩含气量的测定方法有多种,比较常见的有现场解吸法、等温吸附法等。对比来看,现场解吸法具有操作相对简便、结果比较精确等特点,应用范围较广。但是这一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提出了高温解吸、增设水蒸气处理两种优化思路,并分析了对现场解吸方法、所用仪器设备进行优化的策略。最后通过效果对比,证明了现场解吸方法优化策略的可行性。

  • 标签: 页岩气 现场解吸 水蒸气处理 残余气
  • 简介:为了探讨煤层气储层升温解吸效果,设计了高中低三种煤级不同温度吸附/解吸实验。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升温解吸在高阶煤中的解吸效果尤为明显,提高(高阶煤)储层温度有利于降低高阶煤储层排采过程中的煤基质收缩负效应,改善储层渗透率。揭示出相同的废弃压力和含气量下,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煤层气采收率,减少残余气,最终提升产气量。

  • 标签: 煤层气 排采 升温解吸 解吸率
  • 简介:摘要主要通过对载金炭解吸电解设备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分析,进一步探讨载金炭解吸电解设备的相关应用,希望为今后相关内容的研究给出一定的指导与借鉴。

  • 标签: 载金炭解吸电解物联网技术物流行业
  • 简介:摘要从载金炭中提取金的工艺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一、载金炭解吸金—解吸过程;二、从解吸出来的含金电解液中沉积金—电积过程;三、金泥的提纯还原。本文就这个过程进行阐述。

  • 标签: 载金炭 解吸 王水 还原
  • 简介:本论文以延川南区块部分煤层气参数井数据为基础,从实际问题出发,仔细分析临界解吸压力实验值计算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和影响因素,根据已知数据,对主要影响因素如储层压力、实测含气量、实测含气量饱和度等进行分析,总结了该区域的误差规律,对现场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临界解吸压力 煤层气 延川南区块
  • 简介:摘要煤层气(煤层瓦斯)含量指煤体单位质量中含有的气体总量。煤层气含量是煤层气和煤炭资源勘探、评价与开发的基本参数,也是煤矿井下瓦斯涌出量预测和瓦斯危险性评估的主要依据。煤层气勘探和排采开发都需要在取到煤样后的几十个小时内获得气含量测值,以便设计下一步的排采压裂等工序。但目前现采用的自然解吸法测试周期一般长达几周甚至几个月,无法满足煤层气勘探和开发项目的基本要求。因此为了达到煤层气勘探和开发的需求都非常需要煤层气含量快速、准确的测定方法。

  • 标签: 基于 加温解吸法 煤层气 含量 实验研究
  • 简介:用延展X光吸收精细结构光谱(EXAFS)研究了重金属Zn(Ⅱ)在水锰矿(Y-MnOOH)上吸附产物的微观结构及其吸附机制。结果表明,Zn(Ⅱ)-水锰矿体系中(pH7.5,0.1MNaNO3介质,25℃),Zn(Ⅱ)离子主要是通过Zn-O键结合到水锰矿固体表面上的,平均Zn-O原子间距为1.9984-0.010A(n=3)。同时,第二配位层(Zn-Mn相互作用)的EXAFS图谱解新证明存在两个典型的Zn-Mn原子间距,即R1=3.08±0.024A(n=3)和R2=3.54±0.018A(n=3)。这两个Zn-Mn原子距分别对应于水锰矿结构单元MnO6八面体与Zn水合离子ZnO多面体结合的两种方式,即边-边结合与角-角结合。边-边结合是较强的吸附位,Zn-Mn原子距较短(Rl=3.08A),吸附较不可逆。角-角结合是较弱的吸附位,Zn-Mn原子距较长(R2=3.54A),吸附较为可逆。宏观的吸附一解吸热力学实验表明Zn(Ⅱ)在水锰矿上的吸附是不可逆的,EXAFS结果指出这种不可逆性主要是由Zn水合离子中Zn0多面体与水锰矿结构单元MnO6八面体之间的边-边结合所导致的。

  • 标签: EXAFS ZN 水锰矿 吸附-解吸机制 光谱 同步辐射技术
  • 简介:摘要:在化学工程领域,尿素生产是一个关键过程,而解吸废液的处理与控制对于保证生产效率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尿素解吸废液指标的优化控制,以实现环境友好和成本效益的平衡。首先,本文简述了尿素生产中解吸废液的生成及其组成,突出了废液处理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中的重要性。本研究的目的是为化学工程领域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吸废液处理和控制策略,以促进尿素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化学工程 尿素解吸 废液 指标优化控制
  • 简介:煤层瓦斯吸附解吸实验经常采用煤样粒度.为了解煤样粒度对煤层瓦斯解吸效果的影响,通过等温吸附解吸实验的高压容量法对不同煤样柱度吸附解吸数据进行测定,并对实验数据拟合分析,结果表明,燥样粒度大于0.25mm对煤层瓦斯解吸影响基本可以忽略,煤样粒度选择0.25~0.5mm左右时,既能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又能节省实验时间.

  • 标签: 煤层瓦斯 吸附 解吸 煤样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