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植入式输液相关血流的原因及护理防治对策。方法对乳腺癌患者植入式输液并发血流进行分析及治疗护理。结果患者诊治及时并取得良好的预后。结论植入式输液虽有出现感染等并发症,但只要执行严格的护理程序,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置管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植入式输液 港相关血流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 : 总结 1例输液置管 8月后出现导管相关血流 ,应用导管抗生素锁技术联合全身抗感染治疗后 ,患者输液成功保留 ,并得以长期使用案例。并对该患者输液相关血流的原因进行总结和分析,分享抗生素锁技术的应用方法和技巧,并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

  • 标签: 输液港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抗生素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中心静脉导管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导管相关血流(CRBSI)是其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不仅影响原发病的治疗、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病死率,还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增加住院费用。而CRBSI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医院感染,因此我们要分析引起其感染相关因素,感染途径,采取措施积极预防,从导管的选择、插管部位、消毒液的选择、操作环境、无菌技术、敷料更换、接头的消毒、输液装置的更换、导管堵塞的预防以及导管的维护等各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总结经验,依靠循证医学证据,使其可防可控可治,实现零风险、零感染、零宽容的目标。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并发症 预防
  • 作者: 何洁冰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辽宁省肿瘤医院 辽宁省沈阳市110042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中心静脉导管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导管相关血流(CRBSI)是其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不仅影响原发病的治疗、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病死率,还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增加住院费用。而CRBSI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医院感染,因此我们要分析引起其感染相关因素,感染途径,采取措施积极预防,从导管的选择、插管部位、消毒液的选择、操作环境、无菌技术、敷料更换、接头的消毒、输液装置的更换、导管堵塞的预防以及导管的维护等各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总结经验,依靠循证医学证据,使其可防可控可治,实现零风险、零感染、零宽容的目标。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并发症 预防
  • 简介:【摘要】中心静脉导管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导管相关血流,本文通过全面检索CNKI、万方、迈特思创、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从导管相关血流的定义、诊断、流行病学,以及导管相关血流集束化预防策略进行了分析,为预防导管相关血流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

  • 标签: 重症患者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 危险因素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导管相关血流的原因,临床预防控制方法。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某医院重症医学科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262例,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病人日数3430,感染例数19例,感染率5.54例/1000个导管日。结论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的医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严格选择导管及插管部位,加强手卫生及无菌操作,掌握置管、留管指征,加强置管后的护理等,降低了导管相关血流发生率。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良好的血管通路是尿毒症患者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维持生存的生命通道,是血液净化完成的必要前提。对于动静脉内瘘尚未成熟、肾移植前以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过渡、生命期有限、心功能差、血管条件差的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成为重要的及最佳的血管通路,在CRF患者中被广泛应用。近年来导管相关血流(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s,CRBSI)发病率逐年增加,对CRBSI认识不足、诊断困难、抗菌药物选择错误及已出现耐药的现状都是临床工作中面临的困难。故本文围绕导管相关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病原菌特点、治疗加以综述。

  • 标签: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 耐药性
  • 简介:摘要:导管留置在ICU患者救治中较为常见,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控制和治疗患者的病情。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导管留置可能会导致ICU导管相关血流的出现,对患者病情治疗效果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患者的痛苦。笔者在本文中研究分析了ICU导管相关血流的危险因素,并提出了几点预防及护理对策,以期能够进一步提高导管护理管理的水平。

  • 标签: ICU 导管护理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于造血干细胞患儿输液相关血流的效果研究。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21年1-12月造血干细胞患儿出现输液血流问题,并应用PDA方式进行管理。结果:输液相关血流问题发生率得到显著降低,其中在2021年1月-12月10例造血干细胞植入输液患儿中,共出现2例相关感染,发生率为20%。在应用PDA管理模式后,2022年1月-12月共收治16例植入输液患儿,未发生相关血流,发生率为0%。结论:对于造血干细胞患儿输液相关血流问题进行PDCA循环护理模式的应用,可有效降低发生率,提升护理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护理模式    造血干细胞  输液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导管相关血流(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s,CRBSI)的风险因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实ICU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803例,其中发生CRBSI46例,分析发生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对策。结果46例患者发生CRBSI的原因与操作不当、导管的类型和材料、置管部位、时间及患者因素等有关;其中4例患者更换导管,7例拔除了导管,其余35例感染得到控制。结论患者、导管及置管因素均影响CRBSI的发生,通过纠正诱发因素,降低CRBSI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血透中心导管相关血流病原菌及危险因素,以便为我院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与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6年3月476例血液透析的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置管患者以及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在我院住院的46例血透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76例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置管患者中,发生血流46例,发生率9.6%;共分离培养50株病原菌,革兰氏阳性球菌33株,占比6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多;革兰氏阴性杆菌17株,占比34%,以大肠埃希菌多见;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与留置时间,插管部位,基础疾病明显相关(P<0.05),经验性予以万古霉素封管及全身抗感染治疗89.1%的导管得以保留。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缩短留置导管时间,尽可能选择颈内静脉置管可有效降低感染率,采用万古霉素封管及全身抗感染治疗,可有效保留导管。

  • 标签: 血液透析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 封管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相关血流的危险因素。方法:使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21.02-2023.09新生儿病房PICC相关血流情况进行分析,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方法对血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PICC置管新生儿共计100例,其中40例新生儿发生血流。一共检测出57株病原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比较多。小于1500克以及治本时间超过20天等因素都是导致新生儿出现血流的危险因素。结论:医护工作者需要对新生儿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新生儿血流的发生概率,以此来保障新生儿身体健康。

  • 标签: PICC 新生儿 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总结1例输液置管3月后出现导管相关血流,结合延续优质护理、抗生素使用、患者依从性提高等多方面努力下,患者输液成功保留,并得以长期使用案例。对该患者输液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分享此病例运用的方法及护理重点,并探讨相关的预防措施,减少输液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输液港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保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引起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CRBSI)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监测我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ICU病房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423例。观察并记录他们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置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体温、各种检测报告(尤其是血常规、各类培养结果)等内容,分析常见致病菌及感染危险因素。结果(CRBSI)感染率13.5%;主要的病原菌为真菌;置管部位、置管时间、病情严重程度、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与CRBSI有关,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是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的重点部门,应重视目标性监测工作。严格中心静脉置管护理,选择合适的置管部位,缩短置管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加强手卫生和穿刺部位消毒,对防止CRBSI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中心静脉导管 血流感染 目标性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与真菌血流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30例真菌血流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未有真菌血流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降钙素原并进行对比,分析降钙素原与真菌血流相关性、降钙素原在不同真菌血流中的差异、降钙素原与真菌血流预后关系。结果观察组3例感染球孢子菌,3例感染荚膜组织胞浆菌,8例感染隐球酵母菌属,16例感染假丝酵母菌属;观察组4例降钙素原<0.5ng/L,4例降钙素原在0.5ng/L-2.0ng/L,22例降钙素原>2.0ng/L。对照组23例降钙素原<0.5ng/L,3例降钙素原在0.5ng/L-2.0ng/L,4例降钙素原>2.0ng/L。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观察组感染不同真菌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行单因素方差分析,F值为3.298,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有效控制患者与死亡患者的降钙素原均值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降钙素原与真菌血流具有相关性,临床应加以重视,给予积极有效的控制。

  • 标签: 降钙素原 真菌血流感染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流相关影响因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本院行PICC置管的302例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发生PICC相关血流相关影响因素。结果302例患者中出现导管相关血流27例(8.94%)。导管相关血流组年龄≥70岁、穿刺次数>3次、合并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14 d、营养不良、未定期更换辅料、股静脉穿刺比例高于非导管相关血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性别、体质量指数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穿刺次数>3次、年龄≥70岁、合并糖尿病、营养不良、导管留置时间>14 d、股静脉穿刺、未定期更换辅料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PICC相关血流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且均OR≥1)。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发生PICC相关血流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临床需针对各危险因素加强防治,以降低导管相关血流发生,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血流感染 血液透析 影响因素 预防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患儿预防导管相关血流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9月我院重症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研究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规范护理模式预防导管相关血流的发生,比较两组患儿应用不同护理模式后导管的留置时间、导管相关血流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应用规范护理模式后导管的留置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导管相关血流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对此次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结论:对重症患儿采取规范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导管的留置时间,降低导管相关血流率,并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效果明显,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重症患儿 导管 血流感染 规范护理 留置时间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