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内容摘要:文章从源流,探讨的特点,讨论肿瘤疾病有许多相似和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点,结合肿瘤的特异性,提出伏机和表现形式,和中医的治疗思路。

  • 标签: 温病 伏邪 肿瘤 伏毒 治疗
  • 简介:慢性咳嗽属中医"久咳",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对慢性咳嗽机进行探讨,认为邪气内兼外引动是其主要机特点,其中以风邪内、寒饮内、湿热内为临床常见。并对慢性咳嗽机与气道炎症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慢性咳嗽 病因病机 邪气内伏 风邪 寒饮 湿热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络"论治艾滋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62例艾滋并真菌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包括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的相关治疗以及抗真菌感染,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西医内科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药从"络"辨证论治,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基于"络"论治艾滋并真菌感染能够明显改善其症状,提高好转率,降低其死亡率,且安全性良好,探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CD4+数有一定关系。结论基于"络"论治艾滋并真菌感染有一定治疗作用。

  • 标签: 艾滋病 真菌感染 毒邪伏络
  • 简介:整理前人有关气学说文献,并结合当代络脉络学最新理论成果,从络脉结构分布、生理病理特点发现,与络脉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运用通络法治疗中风、恶性肿瘤,往往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这也从侧面表明了络脉是潜藏的部位之一。

  • 标签: 伏邪 络脉 伏气学说
  • 简介:本文从学说角度出发,探讨中医药治疗硬皮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笔者认为痰、瘀和是本的内生,肺络是流窜的主要通路,阳虚寒凝是内生的主要机制,其与肺、脾及肾脏失调密切相关.治疗上以"化"为原则,通补肺络为先,佐以肾健脾,贯以活血化瘀解毒,还需结合脏腑辨证与临床分期.

  • 标签: 伏邪学说 硬皮病 治疗思路
  • 简介:摘要阐述学说的形成发展,分析学说发展的理论意义、临床意义和预防意义。

  • 标签: 伏邪 发展 意义
  • 简介:在《说文解字》释中:“,厚也,害人之草”,厚是指程度,害人之草是毒草。中医学说源远流长,肇始于《黄帝内经》,至汉·仲景金匮有阴阳脉证辨治,后历朝历代均有发展,近代中医更拓宽了学说的范畴。

  • 标签: 毒邪论治 辩证分型 治疗原则
  • 简介:2治疗针对治疗,方法有消除、减少的产生、促进的排除、减少的毒力、扶正祛、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等,因此出现了攻、排、解毒和托等不同的治法。

  • 标签: 毒邪论治 辩证分型 治疗原则
  • 简介:是个病因概念。以人体为界,可分为“外”、“内”两类:“外”包括:1化学致病物(药、毒品、各种污染、秽等);2物理致病物(跌仆损伤等意外伤害,水、火、雷、电等自然灾害,气候、气温变化,噪声、电磁波、超声波、射线辐射对人体的干扰等);3生物致病物(病毒、疫疠之、虫兽等)。“内”包括:1饮食变(酒、食积化、粪、糖、脂等);2水液成(水、湿、痰、尿毒、浊等),3诸气生(火、热等),4血瘀生(瘀、出血、瘢瘕等)。在发病中起着主导作用。没有毒,相应的疾病就不会发生。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据。于人体,人体正气尚可耐受制约,有的人“终生带毒”、“带毒生存”。发病与否,取决于的强弱和正气的盛衰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防治可概括为治与扶正两个方面。应治以解决主要矛盾。治“”法的选用又主要根据“”的致病特点、病理变化而定。外以避之、解之为主,使正气免遭损伤;内以排之、解之、耐之为主,增强或调节机体清除的能力,以达到祛除“”因,治愈,使“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的目的。

  • 标签: 病因 毒邪 治毒 扶正
  • 简介:摘要偏头痛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头痛发作期和缓解期,历代中医文献和现代中医临床的研究均未能对偏头痛的分期治疗机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释。运用中医理论可以较合理解释偏头痛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的临床特征,通过运用规范化、标准化的偏头痛中医证候研究的结果,总结出偏头痛致病的属性为风、瘀、痰、热,其位在肝。并由此总结出偏头痛中医病机的性质为本虚标实,其本虚是肝肾阴虚,标实为风、瘀、痰、热。此研究结论为制定符合临床实际的偏头痛分期治疗思路提供了依据,对于偏头痛中医药治疗水平的提高有较大促进作用。

  • 标签: 偏头痛,分期治疗,中医病机,伏邪理论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226-02
  • 简介:摘要丹毒(erysipelas)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和皮肤下组织内的淋巴管网的急性炎症。石建华教授结合诸家观点认为,为慢性丹毒反复发作的主要机。其在传统清热利湿法治疗基础上加用扶正固本、驱除募原之药物并根据临床症状辨证加减,在治疗慢性复发性丹毒方面取得良好疗效。

  • 标签: 伏邪 慢性丹毒 驱除募原 石建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贴联合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44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三贴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联合组患者联合针灸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5%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3.7%,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三贴联合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的效果较为理想,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三伏贴 温针灸 颈型颈椎病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分布规律探讨''在肺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纳入具有明确病理诊断的NSCLC患者114例,采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技术结合染色体原位杂交,检测NSCLC患者外周血中CTC计数,并将计数结果与肺癌临床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114例NSCLC患者中,CTC阳性检出率达93.86%(CTC≥1个/3.2ml,107/114)。Ⅰ期与Ⅱ期、Ⅲ期、Ⅳ期患者比较,CTC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Ⅱ期、Ⅲ期、Ⅳ期患者之间两两比较,CTC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TC计数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r=-0.279,P=0.003),即CTC计数与临床分期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CTC在肺癌各期患者中均有高分布,其计数与肺癌临床分期之间具有负相关性;CTC与中医''特征具有相似性,在肺癌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应成为预防早期术后转移的靶点。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循环肿瘤细胞 临床分期 伏毒
  • 简介:近年来雾霾天气日益严重,不仅给交通带来极大不便,而且其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现从中医学""角度对雾霾进行讨论,首先提出"霾"这一概念,认为霾属"外-环境"(大气污染之),常与六淫邪气之燥、湿兼夹为患,导致致病力更强,其侵袭人体后发病与否及其致病亦有独特之处,并从肺为娇脏,主气司呼吸,主悲忧,朝百脉,主治节等生理机能出发,对雾霾导致机体患病的病因病机进行简单阐述。

  • 标签: 毒邪 雾霾 霾毒
  • 简介:摘要抽动障碍是儿童学龄时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病因复杂,多可因遗传、外感、情志等因素诱发或加重。临床不仅影响患儿的自我认知、学业水平、社会功能,还易造成家长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影响家庭和睦。因此,临床除应重视本治疗外,还应重视该病的预防与调护。理论是中医重要理论之一,不仅被用于治疗疾病,亦可用于疾病的预防。具有感时未发、而后发的致病特点,抽动障碍的病变过程与其致病特点相似,故本文从理论探讨儿童抽动障碍的预防与调护。

  • 标签: 儿童 抽动障碍 伏邪 预防 调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中医理论深入理解肺结节的成因、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了文献回顾和临床案例分析的方式,结合现代医学诊断,从中医角度对肺结节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研究显示,肺结节与中医的概念有着密切关联,特别是与肺脏功能失调、气血瘀阻等因素有关。结论:通过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等中医方法,可以有效辅助肺结节的治疗,减轻患者症状。

  • 标签: 肺结节 中医 伏邪理论 辨治 病理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肺功能损伤严重,后期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肺纤维化样改变。根据内伤气致病学说,其病理特点包括气虚、阴虚、、痰、瘀等方面。为了更好地为恢复期患者提供中医药服务,分享治疗经验,优化治疗方法,本文旨在以气致病学说为指导,认识新冠肺炎恢复期的病因病机,为中医对该病的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康复期 中医 肺纤维化 理论
  • 简介:很多人在进入伏天后,会感到四肢乏力、全身发困、浑身酸困、汗出过多而黏腻不爽,有时候吃东西也感觉没有胃口,吃下去难以消化,整天肚子胀胀的。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推拿科副主任医师张世卿表示,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湿,而对付湿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用热水泡脚。伏天阳气最盛,热水泡脚可以通过刺激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等足部的六条经络,从而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

  • 标签: 泡脚 足太阳膀胱经 祛湿 足阳明胃经 推拿科 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