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供应室对手术器械清洗包装效果的影响。方法对实施质量管理模式前后的500件手术器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质量管理实施后的器械质量合格情况和满意度较质量管理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质量管理实施前后的环境卫生学检测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毒供应室实施质量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清洗包装的效果,提高感染的控制率。

  • 标签: 供应室 手术器械清洗 消毒包装
  • 简介:随着口腔医疗行业的发展需要,口腔诊疗器械的灭菌成功与否成为口腔医疗中感染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做到器械的"一人一用"以及百分百的灭菌,来保证口腔诊疗中患者和医生的安全。根据《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凡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 标签: 口腔 器械 清洗 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省力、效果好的妇科吸头清洗的方法。方法将回收的妇科人流吸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工清洗84液消毒方法,观察组采用手工清洗加超声清洗清洗75%酒精消毒。将两组清洗后的妇科吸头表面及内壁采样,用ATP生物荧光方法检测。结果两种清洗方法,合格率均100%。结论观察组可减少84消毒剂对妇科吸头的损伤,缩短了消毒时间,延长了妇科吸头的使用寿命,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 标签: 妇科人流吸头 清洗 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集中化管理的优势。方法将2010年至2011年期间未实施集中管理前(分散管理)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至2016年期间实施集中管理后的消毒供应中心作为观察组,每个月至少抽查3-5个待灭菌包内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比较两组的清洗质量,评价两种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目测合格率、放大镜检测合格率、蛋白检测合格率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采取集中管理更有助于提升医院内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质量,更有助于提高医疗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手术器械 清洗消毒 集中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消化内镜清洗护理过程中存在问题,且提出合理的有效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分析的60件消化内镜以及20名消化内科护理人员所有资料,分析消化内镜清洗的问题,提出合理对策。结果我院消化内镜清洗过程中包括医院人员缺少专业培训、基础设备不完善、不规范护理过程等护理问题,进而采取合理措施来健全管理机制,提升消毒操作技术,切实满足消毒基本需求。结论采取健全管理制度、提升护理人员水平、改正人员防护意识来改善消化内镜清洗质量,对于以后操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消化内镜 清洗消毒 护理问题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内镜清洗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我院内镜中心内镜清洗工作130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的清洗工作设定为对照组,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的清洗工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我们予以常规的内镜清洗管理,而观察组我们则应用加入品管圈的内镜清洗管理,比较两组在内镜清洗合格率及超标细菌计数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两项评价指标上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镜清洗管理工作中,应用品管圈可提高内镜清洗质量,降低各内镜操作的交叉感染率,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品管圈 内镜 消毒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镜手工与全自动清洗的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7年3月需清洗消毒的1500例内镜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A、B组,各750例,A组行手工清洗,B组行全自动清洗,并将两组内镜经清洗消毒后的清洗合格率、清洗时间及科室满意度评分。结果B组行自动清洗清洗合格率为100.00%,与A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清洗时间为(20.35±4.36)分,科室满意度评分为(90.25±6.13)分,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内镜手工清洗、全自动洗消清洗均具有显著的消毒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全自动清洗消毒 内镜手工清洗消毒 清洗合格率 清洗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器械消毒灭菌质量对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以我院不同阶段200件手术室使用后污染器械作为对象,对两阶段手术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以及感染率进行对比。结果2015年1月-2015年6月器械清洗质量检测合格率为97.50%,消毒灭菌合格率为97.00%,手术患者感染率为0.70%;2015年7月-2015年12月器械清洗质量检测合格率为100.00%,消毒灭菌合格率为99.50%,手术患者感染率为0.12%。结论手术器械消毒灭菌质量直接可直接影响医院感染,且与之呈现为负相关。

  • 标签: 手术器械 消毒灭菌质量 医院感染 相关性
  • 简介:目的了解国内医疗机构消化内镜清洗历史及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中国部分省市医疗机构消化内镜清洗历史、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全国11个省市共278所医疗机构参与调查,其中1986、2005、2015年信息填写完整的医疗机构分别为78、175、278所。清洗人员由医生、护士和工人组成,其中护士和工人两者结合的医疗机构由1986年的2.56%上升至2015年的23.74%。1986年100%的医疗机构使用存储水进行消化内镜的清洗;2005、2015年均使用流动自来水清洗,且2005年有30.29%使用过滤水或纯化水清洗,2015年50.72%的医疗机构使用过滤水,17.63%使用纯化水进行消化内镜的清洗。1986年均未使用清洗酶,2015年已有98.92%的医疗机构使用酶液清洗化内镜;1986年消化内镜孔道冲洗以简单冲洗为主(94.87%),2015年以强化冲洗(34.53%)和自动化冲洗(53.24%)为主。2005年及之前消化内镜清洗〉90%不记录或采用人工记录,2015年采用信息化追溯系统的机构占36.33%。结论国内医疗机构消化内镜清洗人员配备、清洗用水质量、高效消毒剂的选用、监测及记录操作程序等方面较1986、2005年均有很大程度地提高,清洗逐渐规范,消化内镜消毒灭菌方法趋于多元化。

  • 标签: 消化内镜 清洗 消毒 现状 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功能腔镜清洗槽在腔镜器械清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使用后的500件腔镜器械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50件)与对照组(250件)。对照组采用常规清洗方式,观察组采用多功能腔镜清洗槽实施清洗,对两组腹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在腹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上,观察组为99.2%,对照组为91.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器械清洗中,对多功能腹腔镜清洗槽加以应用,能够显著提高腹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腔镜器械 清洗消毒 多功能腔镜清洗槽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胃镜清洗质量控制中质控管理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对胃镜清洗流程实施护理干预的记录共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质控组与常规组,各45例,质控组在胃镜清洗流程中实施质控管理,常规组在胃镜清洗流程中未实施实施质控管理,对两组胃镜清洗合格率及消毒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质控组的胃镜清洗合格率(100.00%)明显优于常规组(82.00%);质控组胃镜清洗内腔质量评分、外表面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镜清洗质量控制中实施质控管理有助于提高胃镜清洗质量,从而提升胃镜清洗合格率,预防医院感染,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胃镜 清洗消毒 质量控制 质控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腔镜器械清洗的最佳方法,以提升其管理质量。方法在我院手术室中选取90套腔镜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5套。A组器械进行集中式清洗,B组器械进行分散式清洗,对两组器械的清洗质量,我们采用目测法和低温等离子水分过多循环取消两种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检测出A组器械的清洗合格率高于B组器械,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对腔镜器械实施集中式清洗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器械的清洗合格率,确保器械灭菌效果,为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提供有利条件。

  • 标签: 腔镜 清洗消毒 集中式 分散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消毒供应室质量对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的影响。方法现阶段的手术室绝大多数都是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后再进行重复使用,而这种复用通常是利用消毒供应室来完成的。通常做法是由消毒供应室护理骨干人员,按照既定的机械洗涤流程与保障流程,参考治疗标准进行处理、包装,利用氧化氢离子灭菌与灭菌器来完成精密消毒,并对这部分器械的卫生水平与包装质量进行监督、管控,同时采取护士长负责制进行督导,最终将消毒完成的手术室器械转交给相关人员进行集中处理与发放。结果在消毒供应室参与到整个的手术室器械清洗后,其包装质量有所明显提升(p<0.05),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消毒供应室通过科学的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流程展开工作,可以显著提升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质量,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工作人员的满意程度,为新时期的医疗护理工作质量提升奠定了基础保障。

  • 标签: 消毒供应室质量 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室内镜器械及辅助设备的特殊清洗消毒及保养方法进行整体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行腔镜手术的12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自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行腔镜手术的112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研究组对手术室内镜器械及辅助设备进行特殊的清洗消毒及保养,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方法进行清洗消毒及保养,对比两组内镜消毒合格率和医源性感染率。结果研究组内镜消毒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医源性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室内镜器械及辅助设备进行特殊有效的清洗消毒及保养,有利于提高内镜的清洗消毒的质量,有效地延长内镜器械的使用寿命,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促使手术治疗达到最佳效果。

  • 标签: 手术室 内镜器械 辅助设备 清洗 消毒 保养
  • 简介:本部分4.2.1.3、4.2.2.2.1、4.4.1.7、4.4.4.3.2为推荐性条款,其余均为强制性条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WS310《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从诊疗器械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角度,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操作、监测予以规范的标准,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管理规范;——第2部分:清洗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第3部分:清洗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 标签: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消毒 灭菌 标准 管理规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改进内镜消毒流程是否可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临床诊断中降低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5月医院的内镜抽检结果以及在同期该医院病人感染的发生情况,改进内镜消毒流程后,统计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该医院内镜抽检结果以及同时间段医院病人感染的发生情况,抽检内镜及其附件500件,调查病人1000例,对比流程改进前后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改进内镜清洗流程后,明显的提高了合格率,有效的降低了医院感染率和内镜细菌阳性率,有利于提高临床患者的疗效。结论内镜清洗流程可显著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内镜消毒清洗 流程改进 医院感染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腔镜器械清洗的最佳方法,以提升其管理质量。方法在我院手术室中选取90套腔镜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5套。A组器械进行集中式清洗,B组器械进行分散式清洗,对两组器械的清洗质量,我们采用目测法和低温等离子循环取消两种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检测出A组器械的清洗合格率高于B组器械,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对腔镜器械实施集中式清洗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器械的清洗合格率,确保器械灭菌效果,为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提供有利条件。

  • 标签: 腔镜 清洗消毒 集中式 分散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不同保存方法对医疗器械消毒后的影响。方法:筛选 2014年 5月 -2016年 4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消毒后的 20根呼吸机螺纹管,以能够耐受高温为依据分组:实验组(给予干燥柜烘干),参照组(给予 95%酒精冲洗干燥),于消毒后 1周、 2周、 3周、 4周、 5周在呼吸机螺纹管内表面进行采样,各组不同时间点分别行细菌学检测 45次,比对 2组对呼吸机螺纹管消毒后保存时间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消毒后 3周开始,参照组消毒不合格率 4.44%( 2/45),而后消毒合格率慢慢下降;实验组消毒后 1-4周消毒合格,消毒后 5周,消毒不合格率 6.67%( 3/45);实验组螺纹管消毒 4周、 5周的消毒合格率,明显高于参照组,( P< 0.05)。结论:对呼吸机螺纹管消毒后,选择不同保存方法处理,对呼吸机螺纹管消毒后保存时间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且干燥柜烘干保存时间比 95.0%酒精冲洗处理效果更好。

  • 标签: 保存方法 医疗器械 消毒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