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与淋巴瘤的CT特点,为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12例、淋巴瘤23例,对患者年龄、肿瘤最大径、平扫及增强扫描CT值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腮腺基底细胞腺瘤12例均为单侧,女性好发,淋巴瘤一侧或双侧多发,男性好发;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发病年龄较淋巴瘤小(P〈0.05);基底细胞腺瘤与淋巴瘤的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平扫期CT值较低,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静脉期明显强化、CT值较高;淋巴瘤的平扫期CT值较高,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静脉期呈轻中度强化、CT值较低;两者平扫、增强扫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和淋巴瘤的发病除具有性别、年龄差异外,CT平扫和增强扫描有明显的特征,可对两者的定性诊断提供参考。

  • 标签: 腮腺 基底细胞腺瘤 腺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前列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相对少见,为进一步明确这类患者的特征,我们检索1993—2012年CNKI、万方、PUBMED数据库,共检索前列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26例,结合本中心此例患者,共计27例,对27例患者进行分析。

  • 标签: 前列腺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双源CT对腮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33例,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腮腺淋巴瘤17例共22个病灶,腮腺多形性腺瘤16例共17个病灶,均完成双源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合病理,对其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腮腺淋巴瘤与腮腺多形性腺瘤在发病部位、生长轴线、肿瘤内低密度或囊变坏死、平扫及增强扫描CT值、肿瘤内或周边血管影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肿瘤形态、大小、左右叶分布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源CT除能显示腮腺多形性腺瘤及淋巴瘤的数目、部位、形态及周围结构情况,尤其对肿瘤内低密度组织成分或囊变坏死、增强血管影等显示有较好优势,对两者具有较好的鉴别能力。

  • 标签: 腮腺肿瘤 腺淋巴瘤 腺瘤 多形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本文对1例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超声检查、胸部CT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为临床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肺淋巴瘤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治疗与预后,并分析治疗对该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50例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均进行积极治疗,并且进行长期随访。结果患者年龄、性别和受累淋巴结数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治疗患者无瘤生存期比常规化疗患者的生存期长,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淋巴浆细胞淋巴瘤而言,不应过于积极的治疗,需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严密观察,必要时作出相应干预,开展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淋巴细胞样 淋巴瘤 临床疗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重度前列增生患者先施行前列动脉介入栓塞再进行手术切除,评估该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资料与方法  选取 13 例内腺体积> 70ml 的重度前列增生患者行高选择性前列动脉栓塞术,术后一周内行经尿道前列剜除术。术前行尿动力学评估,术中行出血量、手术时间评估,术后行自由尿流率,尿失禁恢复情况等评估。结果  13 例患者介入手术均获成功, 12 例在介入术后接受前列剜除术。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自由尿流率、排尿困难症状均获改善,均未出现无法恢复的尿失禁。结论  对重度前列增生患者,先期行高选择性前列动脉栓塞术,再择期行前列剜除术可明显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重度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动脉栓塞术 介入栓塞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LPL/WM)骨髓细胞形态学主要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 2011一 2017年确诊 LPL患者 15例的骨髓增生程度,淋巴样浆细胞 (LPC)比例及分布,浆细胞比例,骨髓活检免疫标记,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结果 LPL骨髓有核细胞增生较活跃占 66.6% (10/ 15),极度活跃 13.3% (2/ 15);淋巴样浆细胞可见集簇分布患者占 86.7% (13/ 15),骨髓浆细胞占肿瘤细胞比例平均为 9%; IgM免疫球蛋白升高占 93%( 14/15)。结论 LPL/WM是一种少见的惰性淋巴系统肿瘤, LPL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有独特的特征,系统掌握 LPL临床、骨髓形态学特征可以快速、准确诊断。

  • 标签: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 骨髓形态学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前列脓肿临床上非常罕见。2015年1月我科应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切开去顶术治疗前列脓肿1例,随访1年,效果良好。现综合文献报告如下。

  • 标签: 前列腺疾病 脓肿 经尿道等离子切开去顶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徒手淋巴引流预防的效果。方法收集6例乳腺癌患者。首先对所有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对照组术后实施基础治疗。观察组术后实施徒手淋巴引流。结果术后7天,两组患者发生上肢淋巴结水肿情况差距较小(P>0.05);术后30天、60天与90天,观察组患者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不同时间段,观察组患者的腋网综合征的发生率比对照组要低(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出现上肢淋巴水肿情况实施徒手淋巴引流,不仅预防效果理想,还可有效降低术后出现腋网综合征的情况,而且徒手淋巴引流医疗费用低,对机体有利无害,从而获得医师、患者和家属的一致认可。

  • 标签: 上肢淋巴水肿 乳腺癌术后 徒手淋巴引流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电汽化对前列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炎的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68例拟行手术治疗的前列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炎的男性患者,依据治疗意愿不同,将选择经尿道前列电汽化术者设为观察组(37例),选择经尿道前列电切术者设为对照组(31例),观察并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24例,有效8例,无效5例;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4例,无效6例;经统计,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49%,高于对照组的77.42%(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5.41%、低于对照组的12.90%(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电汽化是前列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可考虑推广运用。

  • 标签: 前列腺增生症 前列腺电汽化 慢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电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7年7月间新诊断的8例肺MALT淋巴瘤病例。结果患者中位年龄59.5岁,ⅠE-ⅡE期6例,ⅢE-ⅣE期2例。观察者1例,放疗1例,单纯化疗3例,单纯手术1例,手术+化疗2例。中位随访时间30月,1例单纯手术者疾病进展,其余患者疾病稳定,8例患者均存活。结论肺MALT淋巴瘤通常呈惰性临床进程,但有转化及终身复发风险,应长期随访。

  • 标签: 肺淋巴瘤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 MALT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列液检验的基本方法。方法对50例有临床症状疑患前列炎患者开展了前列液常规检验以及支原体培养,对一部分患者开展了衣原体检测以及细菌培养,将支原体培养阳性组和阴性组与正常组进行综合性对比,同时应结合CT检查结果对前列液检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论MP呈阴性还是阳性,前列液中的卵磷脂小体、白细胞PH值的变化无相关性。CT与MP阳性兼有卵磷脂小体、白细胞PH值的差异具有相关性,细菌培养阳性与正常前列液当中的卵磷脂小体及白细胞PH值具有相关性。结论疑患前列炎患者需采用前列液检测的方式开展有关项目的检验,同时也是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 标签: 前列腺液 检验 脓肿
  • 简介:目的分析子宫肉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探讨可能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子宫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1例表现为阴道异常出血,巨检:肿瘤均为息肉样肿块,可带蒂或伴坏死,病理检查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确诊。其中子宫肉瘤伴肉瘤过度生长者2例、伴骨化1例、宫颈肉瘤1例。按FIGO分期(2009)标准:宫体肉瘤ⅠA期2例、ⅠB期3例、ⅠC期5例、ⅡB期1例、ⅢB期1例、宫颈肉瘤ⅠB1期1例。6例血清CA125高于正常,最高者达3248U·mL-1。均采取手术治疗辅助放化疗。结果术后随访率为92.3%(12/13),随访1~94.2个月,中位随访52.2个月。6例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现已健康存活平均55.8个月(20~85个月),且在继续随访中。复发转移3例经对应治疗生存良好;死亡3例;失访1例。结论子宫肉瘤恶性程度低,预后良好,治疗以手术为主,放、化疗为辅,早期患者行术后辅助放化疗的毒副反应大于可能的收益。预后不仅与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年龄有关,还可能和血清CA125有关,与肿瘤大小的关系不密切。

  • 标签: 子宫腺肉瘤 病理 CA125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电切术治疗前列增生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此段时间作为研究区间,针对性选择此段时间内所在科室收治的80例前列增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排序,单号作为常规组(n=40)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双号则为研究组(n=40)实施经尿道前列电切术进行治疗,而后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恢复状况和各项手术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IPSS、MFR、AFR、RU等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得到显著的改善,而研究组恢复状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前列增生的患者,采取经尿道前列电切术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可有效的促进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的改善,并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作为前列增生的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前列腺增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尿道前列电切术治疗前列增生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抽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之间234例我院前列增生患者,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全部23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7例,并且分别采用经尿道前列电切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3%,对照组为88.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经尿道前列电切术应用于对前列增生患者的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前列腺增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前列增生症经尿道前列电切术患者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2016年 3月 ~2017年 3月我院收治的 96例前列增生症经尿道前列电切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 48例。常规组行一般护理干预,护理组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几率以及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护理组并发症发生几率 3例( 6.25%)显著低于常规组 11例( 22.92%),护理组膀胱冲洗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组, 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前列增生症经尿道前列电切术患者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

  • 标签: 前列腺增生症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 针对性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观察手法淋巴引流综合消肿疗法(ComplexDecongestiveTherapy,CDT)治疗各类肢体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对102例不同病因和部位的肢体淋巴水肿患者给予CDT治疗1个疗程(4周),治疗期间采用多频生物电阻人体成分分析仪监测组织水肿程度和人体BMI变化,卷尺测量患肢周径变化。治疗结束后嘱患者行自我CDT治疗。结果102例患者经CDT治疗后患肢组织水肿程度、BMI指数和肢体周径均显著下降(P<0.001)。治疗前后水分、周径、BMI变化均具有明显相关性(r=0.445、0.567、0.572,P<0.001)。随访6个月,90%的患者坚持自我CDT治疗,无明显复发病例。结论CDT治疗可显著减轻各类淋巴水肿患者的肢体水肿程度、降低BMI,后续坚持自我CDT治疗亦不可或缺。

  • 标签: 淋巴水肿 手法淋巴引流 综合消肿疗法 身体质量指数 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