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作者简介余德松,男,大学本科,主管药师,从事医院药学工作。摘要目的建立活血痛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活血痛颗粒中当归、苏木进行定性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方中丹参酮ⅡA进行含量测定研究。色谱柱AgilentElipse-C18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7525);流速1.0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70nm。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丹参酮ⅡA在浓度为2.48-12.4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4%,RSD=1.98%(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以作为活血痛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 标签: 活血消痛颗粒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丹参酮ⅡAStudy on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Huoxuexiaotong Granule
  • 简介: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冲剂中茶碱的含量,回收率为98.22%±1.72,线性范围为0.16μg~0.78μg。该法为冲剂中茶碱提供了准确、灵敏、快速的含量测定方法。

  • 标签: 消风冲剂 茶碱 含量测定 HPLC
  • 简介:散是临床治疗皮肤病的经典处方。笔者自1998-05~1999-10,用散治疗慢性湿疹患者32例,并对其甲襞微循环情况作了治疗前、后的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 标签: 消风散 慢性湿疹 微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散对寻常型痤疮的治疗效果。方法76例患者不完全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3例以散加味治疗,对照组33例以局部使用和口服抗生素治疗,治疗30天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散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显著。

  • 标签: 消风散 寻常型痤疮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行气活血化瘀止痛在中医骨科临床的应用。方法:在我院 2013年 2月到 2015年 2月收治的骨伤科患者中选取 66人。结果:运用行气活血化瘀止痛口服中药治疗,观察治疗的效果。结论:其中有 25例治疗有效, 38例治疗效果明显, 3例治疗无效。行气活血化于止痛的方法在中医骨科临床运用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可以比较有效的缓解。同时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受伤组织的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医骨科。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骨科在临床上进行行气活血瘀止痛治疗的效果。方法:调查时间是从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在该院中医骨科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32例作为调查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行气活血瘀止痛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在疗效方面较优,在不良反应方面较少,和对照组之间形成对比,P<0.05。结论:中医骨科的患者在行气活血瘀止痛治疗之后可改善其病症,提高疗效。

  • 标签: 中医骨科 行气活血消瘀止痛 疗效
  • 简介:"内",又称"风气内动",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所涉及的病证范围很广,主要包括中医称之为中风、眩晕、痫证、颤证等现代临床常见的脑血管意外、脑动脉硬化症、高血压脑病、癫痫病、震颤麻痹综合证等.临床研究发现其发病机理大多与瘀血有关,采用活血化瘀的方药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从而证明活血化瘀法是治疗各种内证的有效法则,为确立活血熄风法奠定了临床基础.

  • 标签: 内风病证 活血熄风法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活血癥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肌瘤体积、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法:将 60 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用中药活血癥方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活血癥方治疗,以 14 天为 1 个疗程,治疗 3 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0.00%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6.67%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子宫肌瘤体积均较治疗前显著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活血癥方治疗子宫肌瘤可提高临床疗效,显著缩小子宫肌瘤体积,改善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具有实际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子宫肌瘤 针刺疗法 活血消癥方 疗效 肌瘤体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徐州杏林保安堂于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七日,由中国中医泰斗原卫生部中医局局长吕炳奎为赞赏蒋沁霖大夫精求学术、济世救人而题名。

  • 标签: 消风散 皮肤病 临床经验
  • 简介:[摘要]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湿热型湿疹,皮肤可见红斑肿胀,丘疹水疱脓疱糜烂渗液较多,浸淫成片瘙痒较剧烈,可伴有发热疲乏倦怠,或有腹痛便秘或腹泻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数。治疗本病应祛风除湿,清热凉血,方中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开发腠理,透解在表风邪,因痒自来,故止痒必先疏。湿热相搏水液流溢,故用苍术散除湿,苦参清热燥湿,木通渗利湿热,使风邪从小便排出。毒内蕴则气血壅滞,郁久化热,故以石膏、知母清热泻火。热伤阴血,血热淤阻,故以生地、当归凉血活血,养血润燥。生甘草解毒和中,调和诸药。

  • 标签: []  中药消风汤 慢性湿疹 分析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湿疹患者采用散合黄连解毒汤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90例湿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一组(45例)接受盐酸西替利嗪片作为对照治疗,另一组(45例)接受散合黄连解毒汤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清水平(IL-4、IFN-y)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效果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反应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上所述,使用散合黄连解毒汤治疗湿疹安全性良好且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消风散 黄连解毒汤 湿疹
  • 简介: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文通过散的证析方解及以药为主,配伍理血药、祛湿药及补益或扶正之品的组方结构,浅论对后世医者治“疹”方剂组方思路的影响。

  • 标签: 消风散 方剂 风(瘾)疹/湿疹 组方思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散加减治疗急性荨麻疹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对象为120例在我院2015年7月—2018年7月接受治疗急性荨麻疹患者,将所有纳入研究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荨麻疹患者采用抗组胺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散加减治疗,治疗一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和症状积分。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是80.00%,比对照组高25.00%,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结果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荨麻疹患者应用散加减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具有较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消风散加减治疗 急性荨麻疹患者 临床疗效
  • 简介:植物群落是河岸带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河流护坡生态系统的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实地调查和测定研究京杭运河淮安段天然芦苇群落对风速、噪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植物对照地相比,有芦苇分布的背风面风速变小,噪音降低,其日变化也呈现一定变异。不同芦苇群落由于宽度及密度等结构特征的差异其作用强度明显不同。密集芦苇群落和中密芦苇群落的减噪效应明显好于稀疏芦苇群落,日平均率分别为63.95%和66.25%;日平均减噪率分别为9.81%和6.13%。气流与声波穿越苇群后,在苇群内部形成明显的低弱噪区,但越过苇群后二者呈现不同的变化曲线。通过苇群的风速变化拟合方程为:y1=-0.0005x3+0.0336x2-0.5428x+2.7416(R2=0.8216);通过苇群声级变化的拟合方程为:y2=-0.0012x3+0.0806x2-1.5362x+65.09(R2=0.8452)。芦苇群落对航道行船具有明显的抵浪与消音降噪功能,是一种值得保护和应用的河岸带生态护坡模式。

  • 标签: 河岸带 芦苇群落 消风减噪效应 京杭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