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越来越重视中医药的发展,中药注射成为一种疗效显著,药效迅速,能够医治一些疑难杂症和危重疾病的重要诊疗方式,应用非常广泛,但是由于当前中药注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出现了一些临床不良反应等情况,人们越来越重视其安全性。本文重点分析研究中药注射质量控制研究的相关进展,以供参考。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质量标准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在无菌生产工艺当中主要包含了无菌分装工艺和过滤除菌工艺。比如说,注射用阿奇霉素,这就属于无菌分装工艺,主要是设计为冻干粉针,其主要特点在于药物溶液在进行无菌过滤之后,在无菌的条件下将其注入到灭菌容器当中进行冻干封存或者是进行无菌封装封存。我们主要对这种类型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终端过滤除菌工艺当中,所出现的一些质量风险因素和控制途径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注射剂 过滤除菌 风险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封闭过滤系统在小容量注射无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全封闭过滤系统抽出药液之后进行细菌培养,并观察培养结果。结果:通过一周培养之后,无发现细菌生长,符合无菌检查法的相关规定。结论:全封闭过滤系统在小容量注射无菌检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全封闭过滤系统 小容量注射剂 无菌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封闭过滤系统在小容量注射无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全封闭过滤系统抽出药液之后进行细菌培养,并观察培养结果。结果通过一周培养之后,无发现细菌生长,符合无菌检查法的相关规定。结论全封闭过滤系统在小容量注射无菌检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全封闭过滤系统 小容量注射剂 无菌检测
  • 作者: 孙晓龙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1期
  • 机构: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孙晓龙摘要:病人在医治的过程中,注射剂是一种经常用到的药,它的用法很简单,直接注射到血管中,药物随着血液的循环流动而到达身体的每一个角落,使其发挥作用,抑制病菌。但是,注射液在注射到人身体的前一段时间极易被微生物感染的,因此使得注射剂达不到预想种的效果,有时还会诱导产生其他损害人身体的病菌。所以,我们必须要大力控制注射液被污染的现象。该文章主要谈论了有关注射剂质量控制的一些手段,仅供参考。
  • 简介:摘要中药注射以其作用可靠、疗效确切等优势,迅速占领了注射临床市场,本文通过分析其产生可见异物的原因,阐述生产环节产生可见异物的原因及提高注射质量的有效措施。通过技术革新、质量控制等措施,促进中药注射质量发展。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可见异物 产品质控 技术革新 质量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注射不良反应情况及原因,并制定相应解决措施降低或预防不良反应发生率以提高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行中药注射治疗的2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资料结果记录分析所有患者年龄、使用中药注射种类、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生不良反应系统以及不同患者间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1)本组296例患者中,中药注射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127例(42.91%),发生率较高,其中不良反应发生最高为注射用血栓通(18.11%),其次为丹参川芎注射液(14.73%),不良反应最低为注射用灯盏花素和生脉注射液,均为2.36%;(2)年龄在60岁以上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29.92%),其次为10岁以下(18.90%),41~50岁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3)而无指征用药为其主要原因(22.90%),其次为治疗前未进行肝肾功能检查(18.90%);(4)在127例不良反应中,其中皮肤及附件组织损害最为常见(47.24%),其次为循环系统(15.75%),呼吸系统最为少见(5.55%)。结论目前临床上使用中药注射治疗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无指征用药、配伍不当、滴注速度过快以及治疗前未进行肝肾功能检查等有关,故对待需中药注射治疗的患者,临床医护人员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其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并加强对患者用药前的常规检查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用药安全性。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原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为中药注射说明书的编写、使用合理化提供参考方法。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总结近些年有关中药注射说明书中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汇总和简单探讨。结果现中药注射说明书存在本身编写错误、标注内容不详实、用语不规范等问题,导致其存在安全隐患。结论完善说明书内容、规范用语、确保说明书的严谨性是规范中药注射说明书,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必由之路。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说明书 问题 探讨
  • 简介:摘要中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药。其不良反应(ADR)的发生也逐年增加。但临床上不合理使用已成为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中药,不良反应,合理使用
  • 简介:摘要 目的:为中药注射说明书的编写、使用合理化提供参考方法。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总结近些年有关中药注射说明书中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汇总和简单探讨。结果:现中药注射说明书存在本身编写错误、标注内容不详实、用语不规范等问题,导致其存在安全隐患。结论:完善说明书内容、规范用语、确保说明书的严谨性是规范中药注射说明书,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必由之路。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说明书 问题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中药注射合理应用采取药师药学干预的具体措施以及干预效果施行分析与总结。方法将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接诊的接受中药注射进行治疗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给予对照组病人常规治疗,给予研究组病人药师药学干预,对比两组接受中药注射治疗病人的用药和理性、住院费用和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两组接受中药注射治疗病人的用药合理性、住院费用以及不良反应出现情况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在临床中药注射治疗工作中开展药师药学干预,能够保证用药合理性,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合理使用 药师药学干预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将笔者在处方点评中遇到的中药注射说明书方面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方法对中药注射说明书进行分析,结合处方点评进行总结。结果说明书中的功能主治、特殊人群用药、药理毒理等项目有不同程度缺陷。结论建议相关制药行业应加强关注,对说明书做以改进,促进中药注射的安全合理使用。

  • 标签: 处方点评 中药注射剂 说明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促进中药注射合理应用的干预方式。方法选择我院100例2018年1月-2018年9月中药注射治疗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常规用药+用药干预治疗。比较两组中药注射治疗控制率;病情改善的时间、中药注射合理应用的认知水平;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指标;不合理用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药注射治疗控制率、病情改善的时间、中药注射合理应用的认知水平、生活质量的指标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0.05。生活质量的指标。结论常规用药+用药干预治疗中药注射治疗效果好。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合理应用 干预方式
  • 简介:中药注射引起的不良反应168例,王晓瑜等[3]分析413例中药注射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皮肤及附件损害)占ADR总数的68.75%,王振中.中药注射质量控制有关问题的探讨[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应注意 注射剂应
  • 简介:中药注射引起的不良反应168例,王晓瑜等[3]分析413例中药注射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皮肤及附件损害)占ADR总数的68.75%,王振中.中药注射质量控制有关问题的探讨[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应注意 注射剂应
  • 简介:用药监护不到位鱼腥草注射液等中药注射能引起过敏反应等严重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中药注射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是不可避免的

  • 标签: 不良反应原因 中药注射剂 原因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注射的不良反应特点和合理用药方法。方法:本研究收集 2015年 1月 -2018年 1月我院中药注射不良反应报告,共 80例,根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对 80例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病例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给药途径、药品类型、症状表现、不良反应转归情况等等。 结果:80例患者, >60岁占比为 28例, 40-59岁占比 24例, 18-39岁占比 16例, 18岁以下 12例。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24h病例占比为 4例, 1-24h病例占比为 8例, 0.5-1h病例占比为 8例, <0.5h病例占比为 60例。给药途径:静脉滴注病例占比 64例,口服病例占比 16例,外用病例占比 0例。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类型:红花注射液 20例,舒血宁注射液 10例,丹参注射液 10例,参麦注射液 5例,注射用血塞通 5例,肺炎合剂 20例,其他 10例。全部患者停止用药以后,患者的不良反应自行消失。 结论:中药注射由于多方面因素,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必须加强中药注射的管理,从而提高用药安全程度。

  • 标签: 中药制剂 不良反应 药房管理 合理用药 用药禁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注射的不良反应特点和合理用药方法。方法本研究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中药注射不良反应报告,共80例,根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对80例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病例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给药途径、药品类型、症状表现、不良反应转归情况等等。结果80例患者,>60岁占比为28例,40-59岁占比24例,18-39岁占比16例,18岁以下12例。不良反应发生时间>24h病例占比为4例,1-24h病例占比为8例,0.5-1h病例占比为8例,<0.5h病例占比为60例。给药途径静脉滴注病例占比64例,口服病例占比16例,外用病例占比0例。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类型红花注射液20例,舒血宁注射液10例,丹参注射液10例,参麦注射液5例,注射用血塞通5例,肺炎合剂20例,其他10例。全部患者停止用药以后,患者的不良反应自行消失。结论中药注射由于多方面因素,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必须加强中药注射的管理,从而提高用药安全程度。

  • 标签: 中药制剂 不良反应 药房管理 合理用药 用药禁忌
  • 简介:摘要:目的:古代时期我国治疗疾病的方法几乎都是中药治疗,当前中医治疗在我国各大医院也得到了推广,但是患者在进行中药注射后,身体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出现不适反映,本文研究主要是分析患者在中药注射治疗后出现不适的危险因素。并且对出现不适的患者实施中药药学服务干预,探析对患者的影响。方法:从 2017年 6月至 2018年 8月在我院接受中药注射治疗疾病的患者中选择 128例进行本实验的研究。出现过不良反应的一组叫做 A组,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的一组叫做 B组,每组的人员都是 64例。主要是运用单因素分析法来研究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还要从此时间段在我院接受中药注射治疗的患者中选择 66例进行药学干预效果研究, 33例进行普通治疗和护理的患者叫做 C组,其他的 33例进行治疗后施加药学干预,叫做 D组。治疗结束后分析施加药学干预对患者治疗的影响。结果: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导致患者在接受中药注射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有很多,例如在用药期间同时服用的其他种类的药物,药液配置好以后,经过时间过长才给患者注射等。对患者进行人为的药学干预后,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远远低于没有实施人为药学干预的。结论:中药注射在配置好后,如果存放的时间超过 15分钟,或者是联合用药,就极有可能造成接受治疗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经过对患者实施人为的药学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有所改善,因此,这种人为的药学干预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危险因素 药学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