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市2008年-2013年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五种性传播性疾病发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市2008-2013年上述五种性传播疾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报告疫情总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以淋病和尖锐湿疣为主,降幅分别为72.8%,53.0%;生殖器疱疹感染以及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病例数占比很小,呈散发情形;梅毒报告疫情在年878例至1088例间波动,无显著增长趋势。结论某市五种性传播疾病疫情呈下降趋势;16~45岁为常见发病年龄段,提示应重视社区以及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 标签: 淋病 梅毒 尖锐湿疣 生殖器疱疹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本文以我国主要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春节效应”研究为题,展开相关论述,首先对其进行了必要的概述,通过时间序列分解法结合传染病发病特征及相关指标,讨论了可能具有“春节效应”的7种疾病。

  • 标签: 法定报告 传染病 春节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4—2018年全国法定报告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确诊发病和死亡病例的特征,为流感监测和病例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信息系统报告的发病日期在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流感病例数据进行描述分析。结果2014—2018年,全国共报告流感病例数1 939 842例,包括631 434例确诊病例和1 299 798例临床诊断病例,其中死亡病例为301例(确诊病例253例,临床诊断病例48例)。确诊病例中0~4岁儿童报告发病数最多,为225 184例(35.66%),≥65岁组报告发病数最少,为34 071例(5.40%);确诊死亡病例集中在18~49岁和≥65岁组,分别为90例(35.02%)与72例(28.02%),最低为5~17岁组,报告19例(7.39%)。确诊死亡病例的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6(3,10)d,长于确诊存活病例的3(1,7)d。西部地区确诊存活病例的发病-确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6(2,11)d,长于东部的2(1,6)d和中部的3(1,7)d;2014—2018年间隔中位数从4(1,8)d缩短至2(1,5)d。确诊病例中流感病毒感染集中在≤17岁儿童,其中乙型流感构成比高;确诊死亡病例中甲型H1N1感染占79.20%(103/130)。结论以中国人口和WHO发布的流感罹患及死亡数据进行推算,我国每年法定报告的流感发病和死亡病例数远低于公认的流感发病和死亡水平。流感高危人群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尽早开展实验室检测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以降低出现严重结局的风险。

  • 标签: 流感 甲型流感病毒 乙型流感病毒 法定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法定报告传染病与总发病率的影响关系,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基于灰色理论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原始统计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按照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关联系数和关联度的计算公式求得关联系数及关联度,根据关联度的排序结果,不同类型法定报告传染病与总发病率的关联程度依次为虫媒及自然疫源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结论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与总发病率动态趋势关联性相对较差,显示这两类传染病这几年间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应为今后预防和控制的工作重点。同时,该方法对不同类型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并为今后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 标签: 灰色理论 传染病 发病率 灰色关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苏州市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方法分析《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系统报告质量综合评价数据。结果2016年苏州市传染病诊疗机构网络正常运行率为100%、及时报告率为99.99%、有效证件号完整率为98.67%、及时审核率为100%、重卡率为0%,综合率为99.73%在全省处于中等水平。结论苏州市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较好,但仍存在薄弱环节,建议各医疗机构、疾控部门共同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各个环节的管理,稳步提高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

  • 标签: 法定传染病 网络直报 质量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河源市2007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适合本地区的传染病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该市2007年法定传染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按照审核日期统计。结果2007年全市共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22种10041例,年发病率为410.9745/10万;报告死亡40例,病死率为0.3984%,年死亡率为1.6372/10万。肺结核、肝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占法定传染病82.26%(8260/10041)。结论该市2007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数比2006年增加,主要体现在丙类传染病,另外免疫针对疾病如乙脑、麻疹等上升明显。特点病例总数青壮年人较多,男性多于女性,职业以农民为主,部分传染病季节性明显;传播途径以呼吸道、血源及性传播为主;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发病三间分布情况各有特点;各病2月份报告病例数明显低于其他月份。

  • 标签: 法定传染病 发病率
  • 简介:目的:了解近5年报告地方患者法定传染病病例疫情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医院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SPSS17.0统计软件对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告的传染病以及性病监测点监测性病29种16628例,报告传染病前5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手足口病,水痘,上述5种传染病13627例,占全部报告病例的81.95%。结论:传染病中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首位,其中以丙型肝炎为主,其次为呼吸道传播的肺结核,加大对上述主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 标签: 传染病 疫情 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开展现场调查。共调查16个区县58家机构,抽查法定传染病病例671例。结果北京市传染病报告率100.00%,报告及时率99.70%。总体上,北京市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日益提高,管理现状日渐完善。结论规范诊断名称,稳定人才队伍,完善医疗机构HIS系统,鼓励医疗机构开展与网络直报系统数据对接。

  • 标签: 法定传染病 报告质量 现状调查
  • 简介:2014年11月18日消息: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18日发布的统计数字,2014年10月,全国(不含港澳台)共报告法定传染病609509例,死亡1448人。在10月报告法定传染病中,甲类传染病鼠疫2例,已死亡,霍乱4例,无死亡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死亡报告,其余22种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01589例,死亡1421人。

  • 标签: 死亡病例报告 法定传染病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甲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
  • 简介:目的了解安徽省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发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全省16个市和2个直管县抽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医疗机构开展现场调查。共调查89家机构,抽查法定传染病病例1268例。结果安徽省各级CDC和医疗机构对传染病报告管理状况日趋完善,法定传染病报告率为95.19%,但各地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仍存在待改进的问题。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淮北地区报告率显著低于江淮之间地区和江南地区。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江淮之间地区CDC得分显著低于淮北地区和江南地区(t_1=-4.618,P_1=0.002;t_2=-3.395,P_2=0.013),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前3位的地市为合肥市(0.9534)、铜陵市(0.9523)、马鞍山市(0.9456)。结论安徽省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报告质量进一步提高。各级各类卫生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完善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建设,鼓励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积极开展与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直接数据交换功能。

  • 标签: 法定传染病 管理 质量 调查 评估
  • 简介:2018年9月(2018年9月1日0时至9月30日24时),全省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7种33656例。无甲类传染病发病、死亡报告。乙类传染病中除新生儿破伤风、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流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白喉8种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外,其余18种乙类传染病共报告12520例,死亡34例。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痢疾、淋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7.73%。

  • 标签: 法定传染病 疫情
  • 简介:2018年12月(2018年12月1日0时至12月31日24时),全省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5种30297例。无甲类传染病发病、死亡报告。乙类传染病中除新生儿破伤风、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脊髓灰质炎、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白喉8种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外,其余18种乙类传染病共报告12923例,死亡44例。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痢疾.

  • 标签: 法定传染病 疫情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和探讨安仁县 2018年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管理现状。方法 通过对安仁县 2018年县人民医院、安仁县疾控中心、安平镇中心卫生院和乡镇卫生院等十家医疗机构进行现场调查的方式,重点查看上述机构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并对其进行评价。结果 本次调查共随机抽取 10个不同性质、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其中县属医疗机构 4家,即安仁县人民医院 1家和中心卫生院 3家;疾控中心 1家;乡镇卫生院 5家。其中安仁县人民医院和安平镇中心卫生院、疾控中心的法定传染病管理行政项目管理最为齐全和完善;而其他各机构法定传染病管理行政项目管理仍存在漏洞。本次共抽查 10家医疗机构 2018年 543例比例,报告 514例。其中安仁县人民医院和安平镇中心卫生院、疾控中心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达到 100.00%;且报告及时率均高于 95.00%,其中疾控中心和县人民医院的报告及时率达到 100.00%;疾控中心和县人民医院的报告完整率为 100.00%;疾控中心和县人民医院的报告一致率为 100.00%;疾控中心的报告准确率达到 100.00%。结论 安仁县 2018年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较为理想,其中行政级别较高的医疗机构对法定传染病的重视程度越高,具体表现为行政管理的项目和内容齐全;而且在法定传染病的报告质量上也呈现明显的优势。

  • 标签: 传染性疾病 报告质量 管理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丘北县2013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丘北县2013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丘北县2013年法定报告传染病21种,报告发病数1883例,报告发病率为389.86/10万,报告死亡病例28例,死亡率为5.80/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报告13种,报告发病数889例,占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总数的47.21%,发病率为184.06/10万,丙类传染病报告8种,报告发病数994例,占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总数的52.79%,发病率为205.80/10万,前三位病种发病数(率)从高到底依次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结论应加强对丘北县其它感染性腹泻病、肺结核和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的监测及防治工作。

  • 标签: 传染病 流行病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1年吉水县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2011年吉水县法定传染病发病与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吉水县报告法定传染病病15种1487例,总发病率为296.61/10万,死亡6例,死亡率1.20/10万,病死率0.40%。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9种809例,发病率为161.37/10万,与上年相比上升6.67%;报告丙类传染病5种678例,发病率为135.24/10万,与上年相比上升55.32%。报告病例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肺结核病、手足口病、乙肝、其他感染性腹泻、痢疾,占病例总数的85.41%,肠道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8.47%,呼吸道传染病占24.88%,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20.98%,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占0.07%,丙类传染病占45.60%。结论在吉水县法定传染病中,肺结核、手足口病、乙肝、其他感染性腹泻和痢疾仍是严重危害当地居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 标签: 法定传染病 疫情 流行病学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禹城市2010~2016年期间乙类传染病的报告情况,了解我市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和特点,为制定我市相关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监测数据和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6年禹城市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0~2016年禹城市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7种,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痢疾、猩红热。结论:禹城市乙类传染病发病率逐年递增,各类、各种传染病都不同程度升降变化,应加强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 标签: 传染病 发病率 流行趋势
  • 简介:2006年全国近1.3亿农民外出务工,比上年增长5%。根据《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04~2006年间报告的职业仅为“民工”的传染病个案信息进行分析,2004~2006年间民工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平均以15%的速度逐年增加,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和其在社会保障中所处的弱势地位,易于与传染病流行的危险因素相联系,给传染病控制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因此针对农民工的特点,加强农民工传染病控制对策的研究,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是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 标签: 疾病报告 传染病控制 流行病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