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汉人引经决狱深刻反映了秦汉之际儒、法两家融会合流的趋向.入汉以后,儒家思想以经典形式不断对政治和法律进行渗透与改造.哀平时期,学取代,成为当时官方决狱断事的理论根据和'法律'依据.经典的诠解归根结底是为皇权服务的,曲意解经,牵强附会,实为人治之一大弊.

  • 标签: 诗经 文吏 儒生
  • 简介:“玩味儿”是个说不清的概念,但可以肯定,武汉人喜欢说“玩”这个字。比如游泳就叫“玩水”。又比如谈恋爱,北方人叫“搞对象”,武汉人则叫“玩朋友”。这话叫外地人听了肯定不自在,武汉人却很坦然,谁也不会认为是“玩弄异性”。

  • 标签: 武汉人 游泳 概念 对象 生命 恋爱
  • 简介:很多人认识正大集团是从中央电视台的《正大综艺》节目开始的。正大集团是泰籍华人创办的跨国企业,1987年跻身世界500强,至今已在中国境内拥有近180家企业,总投资高达44亿美元,年销售额36亿美元。正大集团(在香港股市称作卜蜂集团)的前身是1903年泰国华侨谢易初在曼谷唐人街开办的菜籽行。谢易初有四子:谢正民、谢大民、谢中民、谢国民。谢家四兄弟的名字合起来为“正大中国”,这四个字曾给邓小平留下深刻印象。

  • 标签: 正大集团 谢易初 美元 企业 中国 世界500强
  • 简介:在蒙元史的研究领域中,金元之际的汉人世侯是个颇受人们关注的课题。然而,有关山西汉人世侯方面的问题,迄今尚未得到系统的研究。本文拟就山西汉人世侯的身世、降附、作战与统治的地区及其地位和作用,以及与蒙古宗亲的关系等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一13世纪初,以成吉...

  • 标签: 汉人世侯 金元之际 郝和尚拔都 成吉思汗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元史》
  • 简介:河洛地区是指黄河和洛水相交汇处的这一广大地区。关于它的具体范围,朱绍侯先生曾指出:“即指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郑州,南至汝颍,北跨黄河而至晋南、济源一带地区。”显然这个范围要大于我们通常所说的洛阳平原或洛阳盆地,但洛阳平原无异是河洛地区的核心部位。在同一篇文章中,朱先生又指出:作为河洛文化圈,实际要超过河洛范围,即应该涵盖目前河南省全部地区。

  • 标签: 河洛文化 汉人南迁 客家文化 河南 大谷关遗址
  • 简介:进三大寺当喇嘛的学问三大寺是指藏传佛教格鲁派最出名的三大寺庙哲蚌寺、甘丹寺和色拉寺.进入三大寺当喇嘛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外地来的人想入三大寺学经,更是不易.因为很难查明来人的底细与背景,万一不小心进了不法之徒,寺庙的清净与庄严便有可能毁于一旦.寺庙规定,凡是新来的人,一定要有人推荐担保.

  • 标签: 喇嘛特殊 汉人喇嘛 特殊经历
  • 简介:河洛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和核心,它构成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西晋八王之乱、永嘉之乱迫使中原汉人大规模南迁,成为客家人的第一批先民,客家人"根在河洛",客家文化源于河洛文化;在洛阳和河洛地区,至今保留了许多有关的遗迹、遗物.

  • 标签: 河洛文化 汉人南迁 客家文化 遗迹遗物
  • 简介:758万。晋绥军区部队在春、夏、秋季攻势作战中,共攻克据点106处,歼灭日伪军1万余人,解放村庄3100余个、人口40余万。晋冀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解放区军民坚决贯彻党的“七大”路线,在各个战场上积极对日伪军继续展开攻势作战。八路军在

  • 标签: 十六国时期 中原汉人 人口比例 匈奴 黄河下游地区 坞壁
  • 简介:乐浪郡是西汉武帝于公元前108年在朝鲜半岛设置的汉代殖民地,王莽新及东汉、魏、晋诸王朝也相继承,直到西晋末年313年灭亡,共约420年,作为半岛上汉人势力的一个大据点而存续下去。这期间,3世纪初在乐浪郡的南方分置了带方郡,韩族、秽族、直至海东的倭人都知道汉人的威势。在远离中央权力的边地,420年这么长的时间,汉人的统治是不可能一贯安泰的。早在1世纪前后,高句丽和秽族就开始不断骚动,在中国王朝交替的混乱时期,势必要出现原住民对汉人统治的激烈反抗。本文着眼于半岛原住民的反抗,在考证乐浪、带方郡历史的同时,也追寻一下与这二郡的兴亡共命运的汉人的去向。

  • 标签: 乐浪郡 带方郡 汉人遗民 中国 历史发展 西汉时期
  • 简介:中国古代汉人从'席地而坐'及坐姿以跪坐为主。转化为普遍使用椅、凳、杌及坐姿以垂脚高坐为主,是一个涉及到生活起居方式根本性交化的进程。本文的研究指出,中古汉人从席地而坐到普遍使用高足家具,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直到北宋末南宋初才基本完成;而由于习惯势力的影响,直至南宋末,仍有许多人席地而坐。'席地而坐'时期的坐姿,前期以跪坐为主,后期以盘坐为主。

  • 标签: 北宋末 南宋初 北宋前期 绳床 南宋末 正宰相
  • 简介:<正>秦汉时期,福建人烟稀少,到处深林丛莽,“林中多蝮蛇猛兽,夏月暑时,呕泄霍乱之病相随属”。秦置闽中郡,汉设冶县,直至东汉末,福建仍然是地旷人稀,经济状况十分落后。可是,经过魏晋南朝时期的开发,到了隋唐五代,福建经济有了很大的变化,人口迅速增加,各项生产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应该看到,隋唐五代福建经济的进步是建立在魏晋南朝福建经济开发的基础之上,而魏晋南朝时期福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大量北方汉人入闽,福建经济开发离不开他们。对于魏晋南朝时期入闽汉人的数量、成分、生产生活状况,历来记载极少,且有的记载互有歧异,造成这一时期真实情况模糊不清,本文根据有关记载和考古发掘资料,着重探讨北方汉人的入闽时间、人员组成、分布状况及其对福建经济的影响,以期有助于对这一时期福建经济史的进一步研究。一、北方汉人入闽的四个时期和四次高潮秦汉以前,福建的居民主要是被称为“七闽”的闽越族所民住。秦汉时划,北方汉人开始逐渐南迁入闽,但是数量很少。东汉末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侯官长商升为会稽太守王朗起兵,根据汉代官制,万户以上称令,万户以下称长,则可知冶县初立时人口尚不足万户。从东汉末年起,北方汉人开始大批入闽,直至隋灭陈统一中国的三、四百年间,北方汉人入闽持续不断,

  • 标签: 汉人 魏晋南朝 福建经济发展 孙吴 会稽 永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