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马丁·路德不仅是16世纪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的领军者,同时也是路德派新教音乐文化的奠基人。作为一位素养极深的业余音乐家,路德在音乐方面的观点与实践伴随其宗教社会改革始终,深刻地影响了德意志地区音乐艺术的发展,对于德国自18世纪起一跃成为音乐巨人之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助推作用。

  • 标签: 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音乐
  • 简介:摘要关于究竟什么是民族性和世界性,大家尽可以见仁见智。为能明确说明我的观点,在此有必要就我所论述的音乐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做一个必要的界定。民族性是指文化的地域性、独特性、阶段性,同时又是一种局限性,它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杜会、历史、经济条件制约的心理素质、精神状态、和思想意识。这里的文化是一个大文化概念,它包括政治、经济、科学、教育、艺术以及风土人情等所有人类在精神领域里的认识和积累。

  • 标签: 中国音乐发展 未来趋势 民族音乐
  • 简介:《钟楼怪人》是法国音剧中与众不同的代表,凸显每个人物性格的音乐唱段是音乐剧能够经久不衰的根本。其中belly作为经典唱段融汇三个角色,三种不同的声音,笔者从人物性格与歌词进行赏析。

  • 标签: 钟楼怪人 音乐剧 belly
  • 简介:音乐是一门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同时也是人类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类共同的语言,音乐与人类生活形影不离,它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以满足人类精神文化的需要。

  • 标签: 音乐元素 欧洲音乐 中国音乐
  • 简介:郑樵是南宋初年一位十分重要的布衣文人,他的创新精神和务实的学术理念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可谓独树一帜,留给后人无尽的财富。纵观古今,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郑樵的研究,尤其是20世纪以来,对郑樵的研究更成为了"新史学体系中的样板"。在中国音图像史上郑樵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但是至今还没有专文探讨这一课题。文章通过对郑樵《图谱略》和《金石略》中的音乐图像与器物的记载,以及对其图谱学思想理论的分析,进而探讨郑樵在中国音图像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 标签: 郑樵 《通志二十略》 《图谱略》 《金石略》 音乐图像学 新史学
  • 简介:关于包括南宁在内的广西地域丧葬仪式的记录,一直以来地方志记录得都较为零散。1937年出版的《南宁社会概况》所刊录的广西首府南宁的丧葬仪式,是首份较为详细记录南宁丧葬仪式的书籍。此书将南宁丧葬仪式分为始丧筹备、入殓、孝服、讣闻、吊奠、发引、安葬、丧葬费用、丧葬琐俗九个部分,涉及了三大内容,一是“始丧、入殓、发丧、安葬”的程序问题,二是丧葬的各种仪式习俗,三是彼时丧葬所需费用。这三部分内容把当时南宁市整套丧葬习俗和具体仪式较为清晰地勾勒了出来,为后人留下了相对完整的史料记录。此书所涉及的相关丧葬仪式在40年代末后大多消失了,故而此书具有重要的民俗史价值。

  • 标签: 《南宁社会概况》 丧葬仪式 过渡性
  • 简介:大会表决产生了83名委员组成的第一届委员会,推举中国音协副主席、著名指挥家余隆为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吕思清、何沐阳、余赫、宋柯、张树荣(常务)、赵海舟、徐毅、盛文强为副主任。闭幕式上有关领导为中国音协新兴音乐群体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秘书长、副秘书长颁发了证书。

  • 标签: 中国音乐家协会 群体工作 委员会 成立大会 副秘书长 副主任
  • 简介:20世纪许多前辈学者们对中国音史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对于经历了数千年发展和演变的中国音,显然,我们还没有认识清楚,许多问题仍然摆在我们面前。史料开掘、乐谱发掘与古今联系是我国音史研究与发展的3个重要而根本的途径,中国音史学今后的前景即决定于在这3个方面所下的功夫如何。

  • 标签: 中国音乐史学 学术传统 史料开掘 乐谱解译
  • 简介:音乐剧是雅俗共赏的表演艺术2002年6月,当经典音乐剧《悲惨世界》首次引进中国上海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许多观众都是第一次看到如此震撼人心的表演艺术。3周21场演出场场爆满,最后一场连剧场台阶上都卖出了票。尽管如此,这一举动还是遭到一些人的责难和嘲讽。上海大剧院的定位是"高雅艺术的殿堂",在一些人眼里音乐剧不属于高雅艺术。

  • 标签: 音乐剧 中国 上海大剧院 《悲惨世界》 表演艺术 高雅艺术
  • 简介:摘要在有电子音乐的时候起,它独特的发声媒介和音色合成方法,就让它一定要踏上与传统“声学音乐”不一样的前进之路。比较于重视音高联系的传统声乐,电子音乐用音色合成当作它主要的生命力,必定选用音色关系当作音乐表达的主要方法。但是这种对音色的看重,是对东方音乐兴趣的流露。

  • 标签: 电子音乐 音色合成 中国音乐传统
  • 简介:李荣有教授三十年前便开始关注音乐图像研究,《中国音图像学概论》既是他承接的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传统与现代接轨的中国音图像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音乐图像学在我国逐渐发展成形的过程中,在基础理论建设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收获。学科不断细化、深化,不同学科、方法间更多交叉渗透,是当今世界学术发展一大趋势,笔者希望学界对中国音图像学这一新学科宽容、扶持的同时,也鼓励它以著名科学学家库恩判断学科成熟的标准,即拥有自己的专属对象、行之有效的"科学范"以及自觉遵循这一范式的"学术共同体",作为努力方向而茁壮成长。同时,也希望这一新学科注意防止当前学术碎片化及学科相互割裂的弊病,注意加强与友邻学科的联系,加强对研究对象的整体观照。

  • 标签: 音乐图像学 科学范式 学科碎片化 整体观照
  • 简介:以二维码技术与云服务平台为技术支撑,提出基于“二维码”的民国文献数字化模式。同时围绕民国文献服务创新,提出民国文献同类推荐服务、标识定位服务、语音文件传递服务、数字化阅读推广服务等新思路。

  • 标签: 民国文献 二维码 文献数字化 创新服务 云服务
  • 简介:音乐的发展历程悠久,发展路径多样,尤其是民族音乐,由于不同地域文化发展背景的不同,其发展更为丰富。就我国而言,由于我国文化进程的久远和民族的多样性,民族音乐发展颇为丰富。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导致我国民族音乐在近代以来的发展十分曲折,对民族音乐的研究也经历了种种波折,甚至一度处于一种与外部隔绝的无奈境地。所幸的是,研究者们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凭借自己对传统文化、民族音乐的一腔热忱以及在长期实践中反复考察积累的丰富资料和所得感悟,获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 标签: 民族音乐 音乐发展 传统文化 音乐学 访谈录 教授
  • 简介:国音的理论话语应为中国之音乐文化传统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受诸种因素制约所成形而下和形而上话语系统的综合体。可分为实践型理论话语和理念型理论话语。建立中国音理论话语体系,应该回归历史语境,把握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创造的深层内涵,在厘清整体架构的前提下,多视角把握,方能真正有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数代学者孜孜以求,在文化自觉的前提下努力探索,不断增强理论自信,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化自觉并非“御敌于国门之外”,而是要明确文化基因,否则变异了也无从认知,这才是一种悲哀。应该自省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何以步履艰难,建立中国音理论话语体系究竟有怎样的意义。

  • 标签: 中国音乐 理论话语 实践型 理念型 体系 自觉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音院校表演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专业教学与艺术实践的紧密结合是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教学的重要目标和要求。因此,在专业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入艺术实践这一环节已经成为改变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大音乐院校陆续开展艺术实践活动,这一措施的实施,对表演专业学生舞台艺术实践能力的提高收效显著。中国音学院多年来一直重视探索艺术实践的新模式,自2010年启动“音乐·艺术·人生”的艺术实践周,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笔者将对其分析,阐述艺术实践周的作用及策略。

  • 标签: 音乐学院 艺术实践周 作用 策略
  • 简介:中国铁路的历史,开始于清代末年。大概在光绪年间,中国铁路已经有了不少线路,但大多是外国投资修建的,民国后逐渐赎回路权。拿北京来说,常用的火车客站有三个,一个是东车站,一个是西车站,一个是西直门车站。东西两个车站非常近,就在前门的两侧:西车站稍微往西一点儿,基本上是现在北京市供电局对面那个位置.

  • 标签: 中国铁路 民国 光绪年间 外国投资 北京市 车站
  • 简介:作为一位对广西的现代民俗研究方面有着重要贡献的学者,陈志良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赴广西任教期间,力图从现代学科体系的方法出发,广泛收集诸多广西地域民俗文化资料。在他收录的广西本地民俗当中,“放阴”和“看花”这两个民俗较具有代表性,从这两个民俗可看到外来文化是如何影响并逐步融入广西本土文化之中。

  • 标签: 民间信仰 广西 陈志良 民俗文献
  • 简介:国音史课是高校音乐专业的必修课,学生通过对音乐史的学习,能掌握中国音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不同时代音乐的类型,以及近现代作曲家的作品创作、风格特征,为学生在演唱、演奏中对作品的理解以及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该门课程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探讨多种教学模式在高校音乐专业的运用。

  • 标签: 教学模式 中国音乐史 运用
  • 简介:本文对2013—2017年我国音类慕课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研究,期望能对以后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 标签: 音乐 慕课 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