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超低出生体重早产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应用母乳强化后的 生长 效果。 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于 20 1 9 年 1 月至 201 9 年 8 月时间段 60 例超低出生体重早产,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母乳强化治疗的实验组和非母乳强化治疗的对照组各 30 例。比较 两组 患儿的身高 、 体重 、 头围等基础生长生化指标。 结果 : 两组患儿 同步治疗 3 个月后实验组患儿的身高 、 体重 、 头围增加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实验组患儿的白蛋白 、 前白蛋白 、 磷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实验组患儿的酸性磷酸酶 、 钙显著高于对照组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 结论: 对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母乳强化辅助母乳喂养,可以有效的促进早产身高体重头围得到显著的增长,有利于早产更好的发育。

  • 标签: 母乳强化剂,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生长情况, 血生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低出生体重早产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应用母乳强化后的生长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于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时间段60例超低出生体重早产,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母乳强化治疗的实验组和非母乳强化治疗的对照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身高、体重、头围等基础生长生化指标。结果:两组患儿同步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患儿的身高、体重、头围增加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母乳强化剂,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情况,血生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母乳添加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体重增长的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6.1-2017.10收治的早产43例,回顾性分析早产体重长情。结果通过母乳添加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显著改善早产体重长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体重增长中实施母乳添加,有效增加早产营养状况,促进早产健康生长

  • 标签: 母乳添加剂 早产儿 体重增长 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评价延续护理对于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VLBWI/ELBWI)的护理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间收入的66例早产,均是VLBWI/ELBWI。随机法分组,一组实行延续护理,二组实行常规护理,对比护理作用。结果:一组的体格发育以及智力发育水平均高于二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能够改善早产的体格发育以及智力发育水平。

  • 标签: 延续护理 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 早产儿 生长发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干预对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生长发育的临床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21年6月期间于本院出生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共79例纳为研究对象,将新生儿随机分组后,对比组(n=40)接受常规出院准备,试验组(n=39)接受延续护理干预。比较新生儿出院后6月内体质量、智力发育情况及家属心理负担、护理成就感情况差异。结果:出院前家属HAMA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出院3月、6月时体质量、智力发育评分及护理成就获得感均高于同期对比组,且出院3月时家属HAMA评分低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延续护理干预实施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院外身体发育、智力发育水平的稳定提升具有积极意义,且可改善家属心理负担感,使其在护理中获得抚育成就感。

  • 标签: 延续护理干预 极低体重 超低体重 早产儿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VLBW)和低出生体重(LBW)早产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例VLBW和16例LBW早产作为研究对象,检测骨代谢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VLBW和LBW早产血清OC水平与β-CTx、Ca2+、25(OH)D3呈正相关;血清β-CTx水平与Ca2+、25(OH)D3呈负相关;血清Ca2+水平与25(OH)D3和PTH呈正相关。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和低出生体重早产生后应注意补充钙、VitD和接受充足的日光照射,以降低代谢性骨病的发生率。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 低出生体重 骨代谢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出生体重早产0~4岁体格生长特点和规律。方法按真实世界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电子病历信息登记系统中的8 496例早产横断面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以同期随访203 123名足月儿作为对照。早产出生体重分为正常出生体重(NBW)组、低出生体重(LBW)组和极低出生体重(VLBW)组;观察不同组别男、女童48月龄内的体重、身高(长)变化,并构建数值表,分析其生长水平、生长速度和匀称度,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8 496例早产中男4 839例、女3 657例,其中VLBW组525例,出生体重(1.28±0.14)kg;LBW组3 862例,出生体重(2.07±0.28)kg;NBW组4 109例,出生体重(2.86±0.35)kg。NBW组2~<3月龄体重[男(5.61±0.96)比(5.64±0.78)kg,女(5.11±0.67)比(5.18±0.71)kg]和8~<10月龄身长[男(70.3±2.4)比(70.6±2.4)cm,女(68.9±2.2)比(68.9±2.4)cm]与足月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BW组24月龄前体格指标随年龄增长与足月差距减小,24月龄后接近足月平均水平,体重相差0.64~0.95 kg,身高相差1.3~1.7 cm;VLBW组48月龄体重、身高仍低于足月平均水平,体重轻2.80~2.86 kg、身高低3.3~4.3 cm。VLBW组2~12月龄体重增长值分别高于LBW、NBW组0.35、0.71 kg;但在0~2月龄、12~48月龄VLBW组体重增长值分别低于LBW、NBW组(0.64、0.76)kg,(1.04、1.49)kg。24~<36月龄时,VLBW组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检出率最高,NBW组低于LBW组(P均<0.01);NBW组超重或肥胖率最高,VLBW组低于LBW组(P<0.01)。结论4岁前,不同出生体重早产体格指标达到足月儿平均水平时间不同,有必要对早产生长的校正胎龄时间深入研究。正常出生体重早产超重肥胖发生率高,极低出生体重早产生长障碍发生率高,两者都是值得重视的营养不良高危人群。

  • 标签: 婴儿,早产儿 出生体重 体格生长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不同护理模式在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进行了浅显的分析。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30例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分为实施延续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及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生长发育情况、再次入院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儿生长发育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再次入院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干预在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中的应用价值显著,有效改善了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延续护理 极低出生体重 超低出生体重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VLBW儿的临床护理经验,降低死亡率。方法对我科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5例VLBW儿,采取保暖、合理喂养、预防交叉感染及并发症等,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5例VLBW儿均存活,存活患儿3至5个月随诊体重均能达到理想生长指标。结论注重VLBW儿的细节护理是提高其存活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儿 早产儿 护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早产的抢救成功率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得到存活。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越来越得到重视。改善早产的生命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胎龄<37周,出生体重低于2500g的新生儿。合理的营养支持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环节之一。不仅关系到近期生长和疾病的转归,而且影响到远期预后。充足的均衡营养是保证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我院关于早产出生后早期的营养状况不佳的报道越来越多。发生营养不良的比例远远大于国外低体重儿的体重评价,出生时营养状况的占50.8%,而出院时营养状况不良的达82.9%。据调查我院我科近5年住院病例154例的早产,以体重评价出生时的营养状况不良占22.7%,而出院时占49.7%。我国其它地区调查的数字也明显高于国外报道。说明我国早产在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的营养状况令人担忧。而且已到刻不容缓的时间。因此需要一个有针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科学化、合理化的喂养建议。

  • 标签: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喂养 营养状况 方法 喂养原则
  • 简介:摘要总结极低出生体重早产的护理经验,做好患儿平稳渡过呼吸关、营养关、感染关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提高极低出生早产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保温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生后早期及校正胎龄足月时头颅超声检查结果与神经发育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生后24 h内入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出生体重<1 500 g且存活出院并规律随访早产的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早期头颅超声的检查时限为生后0~14 d,观察指标为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aemorrhage,PVH-IVH)(分为无、Ⅰ°、Ⅱ°、Ⅲ°、Ⅳ°)和脑室旁白质回声(分为正常、轻度增强/轻度病变、显著增强/病变)。校正胎龄足月头颅超声的检查时限为校正胎龄37~44周,观察指标为脑室旁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和脑室增宽。神经发育以随访期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评估。应用SPSS 16.0完成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200例早产符合入选标准,胎龄(30.1±1.9)周,出生体重(1 203±186)g。住院期间完成头颅超声检查的中位数是3次,完善Gesell发育筛查的月龄为(11.8±4.0)月,校正月龄为(9.7±4.0)月,大运动能区发育商低于适应性、精细运动、语言和个人社交四个能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早期头颅超声提示PVH-IVH Ⅲ°/Ⅳ°、脑室旁白质病变,校正足月头颅超声提示PVL、脑室增宽均与大运动落后相关(P<0.05),其中PVL与五个能区发育商低均相关(P<0.05)。结论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以大运动落后最为突出。生后早期头颅超声提示Ⅲ°/Ⅳ° PVH-IVH、脑室旁白质病变,校正足月头颅超声提示PVL、脑室增宽均为校正中位年龄9.7个月大运动落后的危险因素。其中,校正足月头颅超声提示PVL者神经发育全面预后不良。

  • 标签: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婴儿,超低出生体重 超声检查,头颅 神经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母乳喂养中运用母乳强化的方式对促进早产生长发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研究特定时段( 2018年 01月至 2018年 12月)于儿童医学中心进修期间收集的 80例早产为临床对象 ,按照研究对比方法(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 40例)与观察组( 40例)。对照组接受母乳喂养的常规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方法基础上接受母乳强化的方式进行母乳喂养。评估和对比两组早产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出生一个月后的体重增长、身长增长、头围增长的速率均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早产出生一个月后的 PA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而二者在 ALB、 ALP水平比较, P>0.05。结论:在母乳喂养中运用母乳强化的方式对促进早产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母乳喂养 母乳强化剂 早产儿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母乳喂养中运用母乳强化的方式对促进早产生长发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研究特定时段(2018年01月至2018年12月)于儿童医学中心进修期间收集的80例早产为临床对象,按照研究对比方法(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接受母乳喂养的常规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方法基础上接受母乳强化的方式进行母乳喂养。评估和对比两组早产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出生一个月后的体重增长、身长增长、头围增长的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出生一个月后的P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二者在ALB、ALP水平比较,P>0.05。结论在母乳喂养中运用母乳强化的方式对促进早产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母乳喂养 母乳强化剂 早产儿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相关研究明确母乳强化母乳喂养早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8月份到2021年8月份,在我院内进行治疗的60名早产为实验对象,然后对其进行平均分组,其中30名为对照组,另外30名为观察组,对照组进行配方奶的喂养,观察组则使用母乳强化进行母乳喂养。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早产生长状况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无论是在日平均体重增长率还是周平均身长增长率方面,观察组早产的整体生长状况均要优于对照组。结论:因为与配方奶喂养相比,母乳强化母乳喂养过程中,能够使早产体重和身高增长更快,所以要加强母乳强化的应用与推广,并且在母乳喂养过程中合理使用母乳强化

  • 标签: 母乳强化剂 母乳喂养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生长发育健康指导对低出生体重早产生长发育、营养状态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6月在该院出生的低出生体重早产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低出生体重早产出院后均给予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生长发育健康指导。比较两组早产生长和神经系统发育、营养状态及生化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低体重早产出生后1、3、5、7及9个月的体重和身长均超过对照组,观察组的交往、语言、适应性、大运动及精细运动五个方面的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低体重早产的血清微量元素钙、铁、锌的改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低体重早产的血清前蛋白、胆红素及尿素氮水平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低出生体重早产进行延续性护理生长发育健康指导,能够明显促进早产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发育、补充营养及改善生化指标

  • 标签: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延续性护理 生长发育健康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早产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尽量避免院内感染;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4日至2014年8月19日我院NICU内出生体重<1500g且住院时间≥72h极低出生体重儿共625例,其中院内感染败血症病例共226例,对发生医院感染败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病例回顾研究。结果早产医院感染败血症发生感染日龄的中位数为22(8~55)d。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55.2%,革兰阳性菌29.4%,真菌占15.0%。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出生体重、胎龄、中心静脉置管和肠外营养时间是极低出生体重早产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765、3.051、0.156、1.305,均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医院感染败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出生体重、胎龄、中心静脉置管和肠外营养时间。

  • 标签: 败血症 院内感染 高危因素 极低出生体重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