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弱视儿童治疗前后对比敏感度(CS)改变及与正常儿童CS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弱视患儿作为弱视组。根据弱视程度诊断标准将患儿弱视眼分为轻、中、重3组;对弱视组中的单眼弱视患儿再细分为弱视眼组和对侧眼组。选择同期就诊的视力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共纳入弱视组83例(137眼),对照组26例(52眼)。双眼弱视54例(108眼);单眼弱视共29例(29眼),即弱视眼组29眼,对侧眼组29眼。轻、中、重度弱视组分别为45、69、23眼。检查单眼弱视对侧眼组及轻、中、重各组治疗前、治疗后1年及正常对照组的CS。采用配对t检验、LSD-t检验、Spearman相关性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各空间频率上,各组治疗前CS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均P<0.05)。同一组内,治疗后CS均比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在空间频率18.0 cpd下,对侧眼组和轻度弱视组治疗后CS与正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空间频率下治疗后CS与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空间频率6.0、12.0、18.0 cpd上,中度弱视组治疗后CS与正常组仍有差别(P<0.05),在空间频率3.0 cpd下,中度弱视组治疗后CS与正常组无差别。各空间频率下重度弱视组治疗后与正常组仍有差别(P<0.05)。弱视治疗前,在各空间频率下,弱视眼CS与弱视程度呈负相关(r=-0.52、-0.60、-0.55、-0.54,均P<0.001)。结论:不同严重程度的弱视患儿的CS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CS会有一定程度提升,其中轻度弱视眼比中、重度弱视眼更容易恢复。

  • 标签: 弱视 对比敏感度 正常对照 儿童
  • 简介:目的比较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在乳腺癌、甲状腺癌和大肠癌组织及相应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Mfn2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经病理检查确诊的乳腺癌、甲状腺癌和大肠癌标本各20例,另取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对Mfn2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和对比分析.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乳腺癌、甲状腺癌、大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相应正常组织(P〈0.01).结论Mfn2在乳腺癌、甲状腺癌和大肠癌组织中表达低于正常组织,Mfn2与这3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三种恶性肿瘤转移及其预后的参考指标.

  • 标签: 线粒体融合基因 MFN2 肿瘤
  • 简介:用普通的视觉经验来看,很容易就能看出彭方山作品的画而是来自生活某种场景的投射,整个画面忠实地捕写自然,一丝不苟,但是,每一件作品都有着自己对现实生活场景的概念,谨慎运用黑白调制造画面所需的层次感,来暗示其空间的存在,强有力地说明艺术家所注重的概念化的本质。

  • 标签: 感性 意外 纯粹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瘢痕疙瘩患者的瘢痕疙瘩与其周围正常皮肤的皮肤水屏障功能的差异并初步探索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横断面观察性研究方法。2020年10月—2021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接诊3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瘢痕疙瘩患者,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0~48岁。接诊当日采用多功能皮肤测试仪测定30例患者瘢痕疙瘩皮肤及其周围正常皮肤的经皮水分丢失(TEWL)。对5例患者瘢痕疙瘩修复术后的瘢痕疙瘩皮肤及其周围正常皮肤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测表皮厚度,取其中3例患者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瘢痕疙瘩皮肤及正常皮肤细胞角蛋白10、内披蛋白和聚丝蛋白的表达。对数据行配对样本t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接诊当日,30例患者瘢痕疙瘩皮肤TEWL为9.0(6.9,13.4)g·m-2·h-1,正常皮肤的TEWL为8.1(6.4,18.1)g·m-2·h-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P>0.05)。瘢痕疙瘩修复术后,5例患者瘢痕疙瘩皮肤表皮厚度为(194±44)μm,明显厚于正常皮肤的(44±11)μm(t=6.88,P<0.01);且瘢痕疙瘩区域均存在角质形成细胞(KC)数量增多、正常皮肤的表皮脊结构缺乏、表皮明显增厚等现象。瘢痕疙瘩修复术后,3例患者瘢痕疙瘩皮肤细胞角蛋白10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皮肤(t=8.50,P<0.01),而瘢痕疙瘩皮肤表皮的内披蛋白和聚丝蛋白表达均与正常皮肤相近(t值分别为0.07、0.96,P>0.05)。结论瘢痕疙瘩患者瘢痕疙瘩皮肤组织中存在KC增多、表皮增厚的现象,但瘢痕疙瘩区域的水屏障功能与周围正常皮肤组织相近,TEWL可能并不是影响瘢痕疙瘩持续发展的主要机制。

  • 标签: 瘢痕疙瘩 表皮 皮肤水屏障功能 角质形成细胞 经皮水分丢失
  • 简介:目的探讨男性鼾症患者中体重超重与体重正常者的血压、血脂、血尿酸的差异,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4月-2005年3月查体患者中的男性鼾症者共302例,分为体重超重组[210例,体质指数(BMI)≥25kg/m^2],和体重正常组[(92例),BMI〈25kg/m^2],分别测定血压、血脂、血尿酸、血红细胞、血红蛋白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体重超重组舒张压(87.81±11.56)mmHg、甘油三酯(2.99±3.14)mmol/L、血尿酸(384.68±137.76)mmol/L、血红蛋白(157.62±11.94)g/L、血红细胞(4.97±0.41)×10^120/L均高于体重正常组,t值分别为4.537(P=0.000)、3.332(P=0.001)、2.890(P=0.004)、3.542(P=0.000)、3.588(P=0.00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8±0.32)mmol/L低于体重正常组(1.35±0.27)mmol/L,t值为-4.245(P=0.000)均有显著性差异。2组问收缩压、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968(P=0.050)、-0.922(P=0.357)、-0.547(P=0.585)。结论在对男性鼾症患者的护理中应根据体重不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尤其是在肥胖的鼾症者中,应特别注意控制舒张压、甘油三酯、血尿酸,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要积极治疗鼾症,预防夜间低氧血症,防止血红细胞进一步增多。

  • 标签: 鼾症 体质指数 血压 血脂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采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0例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20mg/次阿托伐他汀钙展开疾病治疗)和研究组(采用40mg/次阿托伐他汀钙展开疾病治疗),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斑块面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直径、IMT以及斑块厚度。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高于常规组(75.56%)(P0.05);治疗后,研究组斑块面积(21.35±5.43)mm2、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直径(3.89±1.05)mm、IMT(1.42±0.13)mm以及斑块厚度(1.65±0.24)mm均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 阿托伐他汀钙 斑块面积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直径 IMT 斑块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中国健康成年女性人群定量CT(QCT)腰椎骨密度(BMD)正常参考值,并探究其地区差异。方法收集中国健康定量CT大数据项目符合纳入标准的健康女性人群35 431例。采用美国 Mindways 的定量CT系统,测量L1、L2椎体中心层面BMD,取平均值。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段之间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女性腰椎BMD差异。按10岁年龄间隔,同年龄段不同地区之间两两比较。结果中国健康成年女性人群峰值骨密度出现在20~29岁年龄段[东北(183.01±24.58)mg/cm3、华北(188.93±24.80)mg/cm3、华东(187.54±27.71)mg/cm3、华南(186.22±33.72)mg/cm3、华中(176.33±24.91)mg/cm3、西南(182.25±28.00)mg/cm3],随后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各地区BMD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70岁以前,华中和西南地区BMD[(176.23±24.91)至(90.38±28.12)mg/cm3,(182.25±28.00)至(88.55±25.68)mg/cm3]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低于东北[(183.01±24.58)至(99.69±27.85)mg/cm3)、华北(188.93±24.80)至(95.89±26.12)mg/cm3]、华东[(187.54±27.71)至(95.65±27.86)mg/cm3]地区(P<0.01);≥70岁各地区BMD趋于一致(P>0.05)。华中和西南地区在40~60岁年龄段BMD值接近(P>0.05),≥60岁各地区BMD均低于骨量异常值(均P<0.05)。≥50岁女性西南地区骨质疏松检出率最高(25.65%),华北地区最低(17.30%)。结论建立了中国健康女性人群的QCT骨密度参考值数据库,西南地区BMD值最低,华南地区BMD值最高。

  • 标签: 骨质疏松 健康成年女性 定量CT 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