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四年前的2007年夏天,我应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索库罗夫之请撰写剧本《浮士德》。这一约请对我来说并不意外,早在大学时代索库罗夫就想将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搬上银幕,似乎在列宁格勒制片厂工作之初他还曾将这一想法向主管电影的副部长汇报过。我猜,他的想法更多的是令当时我们电影工业的领导们心生警觉,而不是感到欣慰。不过到了2007年,当年的领导们早已不在其位,

  • 标签: 《浮士德》 《浮士德博士》 2007年 电影工业 亚历山大 大学时代
  • 简介:<正>在纪念德国伟大诗人兼思想家歌德逝世150周年之际,董问樵先生为我们献上《浮士德》新译本(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早在新译《浮士德》出版之前,我曾先睹为快,陆续读过其中部分译文章节,这回开卷重温,捧读之下,获益非浅。歌德的《浮士德》悲剧诗问世,迄今已有一个半世纪左右(第一部1808年,第二部1832年)。150多年来,这部博大精深的世界名著已被译成几十种文字,甚至同一文字也有多种译本,驰誉瀛寰。据笔者所悉,至今中文译本《浮士德》已有六种:有莫甦(1926年启明书店)、郭沫若(1928年上海创造社)、周学普(1934年福建永安东南书局)、顾寿昌(出版年代不详,上海北新书局)、董问樵(1982)和钱春绮(1982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指全译本而言)我曾先后读过郭、

  • 标签: 浮士德精神 歌德 福建永安 翻译 全译本 译者
  • 简介:一《浮士德》呈现的是一个人不断追求变化的精神世界——主观世界,并通过它反映了自16世纪文艺复兴到歌德晚年(19世纪上叶)将近300年欧洲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客观世界。这种通过变化的主观世界来反映变化的客观世界的方法.而不是通过描写客观世界来反映客观世界.是现代派和古典文艺最大的区别.前卫的歌德正是这种方法的先驱者。

  • 标签: 《浮士德》 客观世界 解读 主观世界 文艺复兴 精神世界
  • 简介:舞台剧《浮士德》是由余匡复教授改编、中戏前院长徐晓钟先生导演、中戏前副院长刘元声先生设计.聚齐许承先.周野芒、宋忆宁等一票大演员.倾力打造的一台文化大戏。

  • 标签: 《浮士德》 副院长 舞台剧 徐晓钟 先生
  • 简介:<正>西方对于《浮士德》的“各种研究著作堆积如山,仅仅开列一个书名目录就要超过本书的容量”。在德国,《浮士德》研究早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浮学”,较之中国的“红学”研究还要广泛、深入和持久。在中国,对于《浮士德》的研究,由于种种原因,远不如西方那么热烈。但是,在老一辈专家的带领下,几十年来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出现了不少歌德及《浮士德》的研究、评论家,发表了一批水平较高的研讨文章。本文试

  • 标签: 研究述评 浮士德精神 评论家 文学史 研究著作 评论者
  • 简介:1830年七月,柏辽兹向李斯特推荐了歌德的诗剧《浮士德》。从那时起,李斯特一直以极大的兴趣面对着这部巨著,若干年后写下了一系列与《浮士德》有关的作品。几乎就在同一时期,欧洲众多的作曲家如柏辽兹、舒曼、古诺、瓦格纳等人也都写出或酝酿一些关于《浮士德》的作品。什么使他们如此感兴趣?李斯特又从浮士德博士身上发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灵感与启示呢?

  • 标签: 《浮士德》 浮士德博士 李斯特 柏辽兹 舒曼 瓦格纳
  • 简介:少年维特与浮士德交谈时,我正好抬头,隔着玻璃窗看见那神奇的一景。我惊讶,心跳了一下一边是鲜亮的燕尾服,黄背心一边是黑白画面他们俩怎么把时间拼贴起来的

  • 标签: 浮士德 维特 少年
  • 简介:浮士德是德国古典传说中的人物。浮士德与魔鬼签订了一个契约,将其灵魂出卖以换取无限的知识,并要享尽人间各种世俗欢乐。数百年来浮士德传说成为文学、电影和音乐等各个艺术领域的创作源泉。据音乐学家詹姆斯·威廉姆·凯利(JamesWilliamKelly)统计,浮士德题材音乐作品仅歌剧就有约42余部,此外还有上百首声乐与器乐作品。本文就国外浮士德音乐创作及研究情况做简单介绍以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浮士德音乐研究打下基础。

  • 标签: 浮士德 梅菲斯特 歌剧
  • 简介:浮士德》是亚历山大·索库罗夫的电影四部曲中的最后一部,故事在难以确认的时空中展开。尽管导演本人曾在访谈中指出在自己的概念中故事是发生在歌德笔下的时代和德国,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的确是一个原始时代。它的影像风格受卡尔·施皮茨韦格①画作的启发,施皮茨韦格的作品刻画出了中世纪德国的城市风光和市井风情。影片视觉效果(美术师叶莲娜·茹科娃,服装设计莉季娅·克柳科娃)的典型特征具有夸张性和神意论含义:银幕上的时代终结了让人存在于幸福美好环境中的人文主义传统。因此,影片缺少德国比德迈风格——外光派绘画的“黄金时代”——的温暖和温情的幽默。

  • 标签: 《浮士德》 恶魔 博士 人文主义传统 影像风格 亚历山大
  • 简介:把这部二十多年前曾与上海话剧人擦肩而过的作品称之为上海话剧舞台近年来少见的真诚、严谨之作毫不为过。全剧制作精到,几乎每一个场景都经过了细细的打磨.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认真的推敲.舞美、服装、灯光.绝不敷衍但也绝不滥用.总是恰到好处.各方面的“度”都把握得极佳。在一些辅助环节也表现得出人意料.比如群体歌舞场面,觉得比最近的作为专业音乐剧的《马路天使》还要专业.顺畅而优美。

  • 标签: 《浮士德》 真诚 严谨 诗剧 《马路天使》 话剧舞台
  • 简介:浮士德》作为歌德的代表作历经两百年而不减其魅力,充分显示了小说文本的经典意义。本文从《浮士德》的故事缘起说起,旨在通过《浮士德》这部作品,展现人性善恶交织的复杂结构。浮士德内心当中居住着有两种精神:一个沉溺于迷离的爱欲之中,执着于尘世;另一个激烈地想要脱离凡尘,向那崇高的境界飞驰。这种动力的哲学,能够给人们很多智慧上的启迪。

  • 标签: 歌德 《浮士德》 人性结构 动力哲学
  • 简介:歌德的《浮士德》从开始到完成历时近60年。《浮士德》对于歌德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忠实记录了歌德的精神追求;另一方面,创作《浮士德》又一次次将歌德从精神危机中拯救出来。它是歌德一生智慧的总结,又成就了歌德这位伟大诗人。

  • 标签: 歌德 《浮士德》 精神危机 诗剧 德国
  • 简介:歌德诗剧《浮士德》中,作为现代无神论者的主人公浮士德"翻译"《圣经》"约翰福音",其目的就是试图弃绝神性-自然秩序,否定此在涵义,意欲建立一个人本-自由世界,即人本主义的世界。从"夜"场开始对此在境况的抱怨,对传统和权威的彻底否定,到"书斋"中对黑色精灵的主动吁求,试图将神性特征"翻译"到人本层面上来,都是现代人浮士德的主体性诉求,这一主题在戏剧情节结构、诗剧的韵律、节奏中得以彰显。浮士德挪迻《圣经》的行为全喻了现代人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

  • 标签: 歌德 浮士德 《圣经》 挪迻 自然秩序 人本自由
  • 简介:歌德在《浮士德》中塑造了数以百计的各色人物,其中的浮士德和糜非斯托贯穿全剧始终,而浮士德的形象内涵最为丰富。歌德笔下的浮士德体现了人类在不断发展和探索中的迷茫与困惑,这一形象被赋予了深刻的哲学性。浮士德对无限的追求和对理想的渴望及其对欲望的释放都呈现出现代人的特征。本文通过分析浮士德面临的有限与无限、理想与现实、欲望与道德三重困境,及其面对困境时的抉择与感悟,揭示了现代人无法摆脱三重困境的现实,从而引发如何朝向'真、善、美'而生的哲学思索。

  • 标签: 浮士德 现代人 困境 困惑
  • 简介:浮士德球(Faustball)是一项非常古老的运动,流行在中欧(特别是德语与意大利语系国家)以及南美洲和非洲几个德语系国家。Faustball是德文,其英文名称为Fistball,直译叫拳头球。浮士德球是德文音直译,另一名称叫“草地排球”是它结合排球与网球技巧在草地上比赛之故。

  • 标签: 浮士德 排球 草地 英文名称 南美洲 意大利
  • 简介:浮士德》是西方文学史上一部重要著作,作者歌德是18世纪德国人,一生著作比肩。《浮士德》是他倾毕生精力.前后耗时60年写就的不朽名著,能与之媲美的除了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外再没有什么别的了。它不仅主题积极,表达了人类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而且艺术上获得极高成就,历来被文学界、戏剧界奉为最高经典.但同时.由于它的长达一万多行的诗剧特点和大量的隐喻、象征、典故、比拟.对要将它搬上舞台的话剧人来说.又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所以,排演《浮士德》历来被看作是对话剧人的重要挑战。

  • 标签: 《浮士德》 西方文学史 18世纪 《神曲》 莎士比亚 进取精神
  • 简介:1831年8月,“《浮士德》下卷的全部手稿就装订成册,算是完工了”。歌德(1749—1832)“感到非常快活”。他对艾克曼说:“我这一生的今后岁月可以看作一种无偿的赠品,我是否还工作或是做什么工作,事实上都无关宏旨了。”歌德花费近60年时间创作完成《浮士德》;并把它视为自己活在世上最紧要的事情,足见《浮士德》对歌德的重要性。

  • 标签: 《浮士德》 时代精神 歌德
  • 简介:徐晓钟:这次很荣幸.因为我一直没有在上海排过戏.这次在中国话剧的发源地上海,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艺术表演家们合作、学习和研究歌德这部作品.并且非常紧张地请诸位老师、诸位前辈、诸位同行来看这个戏.我特别希望听到各位的意见。不仅是演员们需要.我作为一个导演也很需要。因为这么多年.我前面一直跟演员们讲.研究《浮士德》应该说研究了多年。我想真正更本职的研究是见到观众的时候.

  • 标签: 《浮士德》 专家研讨会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世界名著 中国话剧 发源地
  • 简介:为了演出《浮士德》(刘盛亚先生据歌德名著,莱辛原作并参考其他有关浮士德之作品二十余种改译)一剧,中央青年剧社决定在排演之前,做一个时期的研究工作,包括讲演、座谈与阅读等等,好让每一个参加演出的演员和职员,都有一点比较系统的认识和了解。第一次讲演,于十二月二十七日上午十时在该社排演室举行,特请最先介绍歌德和《浮士德》到中国来的郭沫若先生讲《歌德与浮士德》,并欢迎戏剧界人士参加。天阴雨着,听讲的社员和来宾挤满了排演室。准十时,郭沫若先生由张骏祥先生陪着冒雨而来。开始由张骏祥先生说明举行讲演的意义:郭先生是无须介绍的,他在热烈的掌声中走近了讲桌。

  • 标签: 浮士德 郭沫若先生 张骏祥 莱辛 刘盛 《时事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