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概数助词"把"是月田话中的一个高频词,文章试从"把"对数量词的选择,"把"的句法分布和语法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与其他方言的比较来展示其独特之处。

  • 标签: 方言 月田话 概数助词 “把”
  • 简介:日语“概数”的表示方法河南大学陈庆红“概数”的表示方法,汉语有很多种,如“大概,大约,大体,约莫,左右,前后,上下,来(个),多(个),将近”等等。表示“概数”意义的方法,日语与汉语有类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日语的表示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八种...

  • 标签: 日语 表示方法 概数 生产管理委员会 形容动词 副助词
  • 简介: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生理学》第六版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中,表7—1有“营养学热价”的概念,但没有做任何注释,文中也未给出任何解释。笔者对此概念及其出处不甚理解,找到第三版、第四版、第五版《生理学》教材和7年制规划教材《生理学》做比较如下:

  • 标签: 营养学 热价 《生理学》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 规划教材 能量代谢
  • 简介:文章对日语中提示助词「ハ」和主格助词「ガ」进行了考察分析,在总结以往日本学者有关「ハ」和「ガ」的用法的基础上,对主题这个概念以及「ハ」和「ガ」的使用范围作了具体分类,就其用法要点进行了简要解释。

  • 标签: 主题 主语
  • 简介:王力最早提到“五七”说法,认为“五七”不成话,吕叔湘认为有“五七”说法,胡竹安认为,明以后“五七”在书面里很难找到,《红楼梦》只有“五六七”,陈伟武在车王府曲本中发现有“五七”用例。吕朋林说《红楼梦》中“三五”尚有11例,“五七”用例未见,其意思似乎也是清代已没有“五七”用法。我们通过历时考察发现,明代以后的“五七”用法更多,并非没有或很少,有的作品大大超过车王府曲本,而且现代作品、当代作品也仍有用例。吕朋林说“三五七”的用法只有《水浒传》1例,袁宾也只举《水浒传》剜;其实,“三五七”虽总体上数量较少,崔山佳(2009)发现白话小说的例子外,最近又发现古代作品的一些例子,不仅如此,现代和当代作品中也可看到。

  • 标签: “五七” “三五七” 概数 历时考察
  • 简介:怎样看助词“て”大连理工大学乔国钧在现代日语中,助词兼有格助词、提示助词、终助词和接续助词几种属性。作为前三种助词它具有表义性;而作为接续助词,严格地说是不具有表义性的。一、有表义作用的作为格助词主要用于较为随便的会话体中,表示引用和同位关系。就其表...

  • 标签: 接续助词 提示助词 格助词 终助词 表义性 同位关系
  • 简介:“の”不是格助词宋元明前些时候在一篇谈的文章(见本刊94年3月号)里,说到有几种词性的用法,其中之一是格助词。现在应当说明,说是格助词,是迁就现在通常的说法,其实是不正确的。不论在日本或在我国的教学界都把划为格助词,延续已久;词典上也都是这样注解的。...

  • 标签: 格助词 “の” 逻辑关系 连体修饰 名词的格 主格
  • 简介:<正>“多”和“来”都能用来表示概数,前者表示比前面的数词所表示的数目大,后者表示接近于前面的数词所表示的数目,可能略多,也可能略少。虽然“多”和“来”有共同的义域,但它们分布的情况并不完全一样,即不是完全对应的。例如,我们可以说“三十多斤”“三十来斤”,但是我们可以说“一斤多苹果”,而不能说“一斤来苹果”。搞清楚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多”,什么情况下可以用“来”,不仅有利于认识汉语的语法现象,同时,也有利于我们的汉语教学工作。关于“多”和“来”的分布情况,吕叔湘先生早在1957年就撰文作了专门研究,以后,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刘月华先生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等也都作了不同程度的论述,其中吕叔湘先生的论述最为详细。吕先生在《数量词后的来、多、半》一文中,把“多”和“来”的分布情况归纳为以下公式:

  • 标签: “多” “来” 量词 数词 全方位考察 概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一前言"呢"是现代汉语主要语气助词之一,前人对其来源和发展过程,作过许多有益的研究工作,但囿于材料等方面的限制,这个问题至今尚未能完全解决。在前人的研究中,通常认为近代汉语里"聻、那、在"等几个助词与现代汉语语气词"呢"的来源有关,这几个助词在唐五代成书的禅宗史料集《祖堂集》中均多次出现.本文拟以上述几个助词在《祖堂集》中的使用情况为中心,对比、参考唐、宋、元其它史料,对它们在近代汉语中的使用发展情况和与现代汉语语气词"呢"的关系,作一简单的描写和探索。

  • 标签: 祖堂集 现代汉语 语气助词 疑问语气词 近代汉语 用例
  • 简介:遵义方言的助词"来"其意义用法与普通话不同。"来1"用于句子或先行分句末尾表过去时—动作行为发生并完成于说话之前,同时兼有"归来"的实义,有离开某地实施动作后又回到原地或向原地移动的意思。"来2"用于分句或句子末尾,表示先完成某种动作、出现或实现某种情况或者到了某个时间再进行另一动作。

  • 标签: 遵义方言 助词 来1 来2
  • 简介:浅析格助词“ヲ”(二)石舟[解说](一)的语法功能有多种,最主要的是直接对象(受事)。什么是直接对象?承受动作作用发生变化的就是直接对象。变化一词要联系谓语的词义作广义的理解。有的是有形的,具体的,有的是无形的,抽象的。里的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本的“...

  • 标签: 格助词 自动词 基本用法 直接对象 日本语 意志性
  • 简介:下面对一次助词与二次助词进行比较详尽的考察。众所周知,句子成立,必须是语言断止。即词在此处断止。所谓词断止,是指词汇的语言形态,只看词即可。但语法的语言状态通常必须表现出某

  • 标签: 终止形 格助词 宾位 补格 语言形态 文语
  • 简介:“囖lo^33”在台山方言中使用频率较高,常常附着于句末,与普通话“了2”的语义及其功能相似。本文通过研究“囖”在各种句类中的分布规律,对其在各句类中表现出的不同但具关联性的语法意义进行整合,得出“囖lo^33”的核心语法意义是“对处于某种进行阶段(即将发生、出现并持续、已然完成)的事态的肯定,并指向当下语境”。

  • 标签: 句末助词 句类分布 肯定语气 当下事态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阅读文献以及资料收集等方法,研究分析了数字型概数词的分类与特点,并从对外汉语角度入手进行例句的偏误分析,就其原因提出了教学建议。

  • 标签: 对外汉语 偏误分析 数字型概数词 教学建议
  • 简介:元代以后,“将、着、的”等动态助词无论在功能上还是用法上均有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发展,这在由明人创作又刊行于明代的《金瓶梅词话》中得到了反映。本文对《金瓶梅词话》中的“将、着、的、子”等动态助词的使用情况作了较为详尽的考察。

  • 标签: 动态助词 《金瓶梅词话》 用法 反映 新发展 使用情况
  • 简介:本文对韩国语助词“”和“”的语法功能进行了再考察,在研究过程中没有局限于研究其语法功能,而是在兼顾考虑句子的语用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和“”的使用条件,从而得出研究结论。本文第一章阐述了研究目的和研究的必要性。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在己有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考察了“”的对比功能、旧信息标志功能和“”的话题标志功能、特别指定功能的合理性。第四章分别探究了“”和“”在使用上的具体条件。从句子的语用功能上考虑,“”的的对比功能、旧信息标志功能都可视为其话题标志功能的延伸,而“”不可作为话题标志,它主要表示“确认”和对事件的说明。

  • 标签: 语用功能 话题 信息 事件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