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元代以后,“将、着、的”等动态助词无论在功能上还是用法上均有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发展,这在由明人创作又刊行于明代的《金瓶梅词话》中得到了反映。本文对《金瓶梅词话》中的“将、着、的、子”等动态助词的使用情况作了较为详尽的考察。

  • 标签: 动态助词 《金瓶梅词话》 用法 反映 新发展 使用情况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0-19
  • 简介:考察2.1形容词带动态助词,而我们考察的是形容词带动态助词的情况,一种认为形容词带动态助词是其语法特点之一

  • 标签: 动态助词 助词考察 形动态
  • 简介:<正>0.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动态助词“了”是个突出的难点。这首先是因为对“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它究竟表达了什么样的语法意义,尚有争论。本文想就有关问题谈一些看法。

  • 标签: 动态助词 语法意义 语义特征 动词 支点 时间量
  • 简介:摘要:动态助词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的热门话题,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也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之一。与其他动态助词相比,“了”和“过”在其使用上有相似点,更容易导致偏误。因此我们通过对比分析“了”和“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其偏误的类型和成因,提出具体的对汉语教学建议,以期对动态助词“了、过”的对外语教学有所帮助,

  • 标签: 动态助词“了”与“过” 语法意义 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
  • 简介:文章对日语中提示助词「ハ」和主格助词「ガ」进行了考察分析,在总结以往日本学者有关「ハ」和「ガ」的用法的基础上,对主题这个概念以及「ハ」和「ガ」的使用范围作了具体分类,就其用法要点进行了简要解释。

  • 标签: 主题 主语
  • 简介:在讨论“把+N+V+了”句式中动词与动态助词“了”的扭曲关系的基础上,总结了制约“把+N+V+了”句式成立的条件,认为动词与“了”对称的前提是能够反映说话者对“把+N+V+了”句式描述“事件”的主观评价。因此,凡不能与“了”直接搭配的动词,需要对名词或动词添加其他成分来突显动词的结果义,动词与“了”才能形成对称关系。

  • 标签: “把+N+V+了”句式 动词 事件 动态助词 扭曲关系
  • 简介:怎样看助词“て”大连理工大学乔国钧在现代日语中,助词兼有格助词、提示助词、终助词和接续助词几种属性。作为前三种助词它具有表义性;而作为接续助词,严格地说是不具有表义性的。一、有表义作用的作为格助词主要用于较为随便的会话体中,表示引用和同位关系。就其表...

  • 标签: 接续助词 提示助词 格助词 终助词 表义性 同位关系
  • 简介:“の”不是格助词宋元明前些时候在一篇谈的文章(见本刊94年3月号)里,说到有几种词性的用法,其中之一是格助词。现在应当说明,说是格助词,是迁就现在通常的说法,其实是不正确的。不论在日本或在我国的教学界都把划为格助词,延续已久;词典上也都是这样注解的。...

  • 标签: 格助词 “の” 逻辑关系 连体修饰 名词的格 主格
  • 简介:本文在英漠、漠英平行语料的基础上,通过封汉语原本与英语的汉语译本中动态助词“了”的功能负荷量的对比研究,发现动态助词“了”英译时主要对应于英语的过去时、完成体及少量其他形式。究其原因,这主要与动词分类以及助词“了”的语用功能、语境意义等因素有关。

  • 标签: 翻译 语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一前言"呢"是现代汉语主要语气助词之一,前人对其来源和发展过程,作过许多有益的研究工作,但囿于材料等方面的限制,这个问题至今尚未能完全解决。在前人的研究中,通常认为近代汉语里"聻、那、在"等几个助词与现代汉语语气词"呢"的来源有关,这几个助词在唐五代成书的禅宗史料集《祖堂集》中均多次出现.本文拟以上述几个助词在《祖堂集》中的使用情况为中心,对比、参考唐、宋、元其它史料,对它们在近代汉语中的使用发展情况和与现代汉语语气词"呢"的关系,作一简单的描写和探索。

  • 标签: 祖堂集 现代汉语 语气助词 疑问语气词 近代汉语 用例
  • 简介:遵义方言的助词"来"其意义用法与普通话不同。"来1"用于句子或先行分句末尾表过去时—动作行为发生并完成于说话之前,同时兼有"归来"的实义,有离开某地实施动作后又回到原地或向原地移动的意思。"来2"用于分句或句子末尾,表示先完成某种动作、出现或实现某种情况或者到了某个时间再进行另一动作。

  • 标签: 遵义方言 助词 来1 来2
  • 简介:浅析格助词“ヲ”(二)石舟[解说](一)的语法功能有多种,最主要的是直接对象(受事)。什么是直接对象?承受动作作用发生变化的就是直接对象。变化一词要联系谓语的词义作广义的理解。有的是有形的,具体的,有的是无形的,抽象的。里的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本的“...

  • 标签: 格助词 自动词 基本用法 直接对象 日本语 意志性
  • 简介:下面对一次助词与二次助词进行比较详尽的考察。众所周知,句子成立,必须是语言断止。即词在此处断止。所谓词断止,是指词汇的语言形态,只看词即可。但语法的语言状态通常必须表现出某

  • 标签: 终止形 格助词 宾位 补格 语言形态 文语
  • 简介:“囖lo^33”在台山方言中使用频率较高,常常附着于句末,与普通话“了2”的语义及其功能相似。本文通过研究“囖”在各种句类中的分布规律,对其在各句类中表现出的不同但具关联性的语法意义进行整合,得出“囖lo^33”的核心语法意义是“对处于某种进行阶段(即将发生、出现并持续、已然完成)的事态的肯定,并指向当下语境”。

  • 标签: 句末助词 句类分布 肯定语气 当下事态
  • 简介:本文对韩国语助词“”和“”的语法功能进行了再考察,在研究过程中没有局限于研究其语法功能,而是在兼顾考虑句子的语用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和“”的使用条件,从而得出研究结论。本文第一章阐述了研究目的和研究的必要性。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在己有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考察了“”的对比功能、旧信息标志功能和“”的话题标志功能、特别指定功能的合理性。第四章分别探究了“”和“”在使用上的具体条件。从句子的语用功能上考虑,“”的的对比功能、旧信息标志功能都可视为其话题标志功能的延伸,而“”不可作为话题标志,它主要表示“确认”和对事件的说明。

  • 标签: 语用功能 话题 信息 事件说明
  • 简介:摘要《论语》成书于战国初期,属上古传世文献。助词在古代汉语语法学中被归为虚词一类,其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繁。经计算,在《论语》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助词分别是“之”、“者”、“所”。本文借鉴古代汉语语法学理论对它们进行整理,并对其用法进行讨论和总结。

  • 标签: 《论语》 虚词 助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