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最近迷上了"五四运动",很喜欢周策纵的那本《五四运动史》。循着这些千丝万缕的线索,我一点点地寻找并梳理自己感兴趣的关于"五四"及受"五四"影响的蛛丝马迹。喜欢上两个人,其中一个是梁启超梁启超在晚清以来对中国政治及文化的影响不用我赘言。胡适曾说

  • 标签: 胡兰成 张爱玲 梁启超 五四运动史 汪精卫 日本人
  • 简介:1929年1月19日,一代思想启蒙大师梁启超在北平逝世,告别了这个曾给他带来许多烦恼,又让他恋恋不舍的世界。第二天,胡适约了任鸿隽、陈寅恪与周寄梅等,到广慧寺参加梁启超的葬礼,并写下挽联:

  • 标签: 梁启超 革命观 思想启蒙 任鸿隽 陈寅恪 胡适
  • 简介:大约历史到了某个阶段,人们的精神状态有某种相似处。清朝宣统二年(1910),梁启超的同学麦儒博(字孟华)因为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心情就很郁闷。按说他是我们祖爷爷一辈的人物了,又是饱读诗书的老夫子(他和梁为万木草堂的同学,都是康有为的高足弟子,

  • 标签: 人生哲学 梁启超 精神状态 宣统二年 万木草堂 相似处
  • 简介:摘要在中国近代传播思想史上,梁启超是一个异常响亮的名字,堪称“报界巨子”,为近代中国报业界第一人,执舆论界之牛耳。本文将以梁启超的新闻传播思想为研究课题,从其思想演变、思想内涵、时代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对其新闻传播思想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与评价。

  • 标签: 梁启超 新闻 传播思想
  • 简介:1912年10月8日,梁启超结束长达十五年的政治流亡生涯回到中国。这一次他的合作对象不是别人,而是政敌袁世凯。梁启超的政治声望此时已达于顶点,政治呼声也达于顶点。各派政治势力都希望这个立宪派的领袖、舆论界的骄子来增加自己的政治筹码。接下来他将面临人生又一次重大的政治抉择。在诸多政治势力中,与梁启超纠合最久最深,关系也最复杂最微妙最深刻的,无疑是袁世凯北洋系。

  • 标签: 政治势力 北洋 离合 梁启超 合作对象 政治抉择
  • 简介:1人要告别无知都离不开启蒙.一般意义上的启蒙是指开化和开发人的智力,比如对儿童或初学者进行教育,使之得到某些方面的入门知识或技能等,因此可以说,启蒙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步伐.但18世纪以来,启蒙有了它特定的含义.康德不愧是人类思想进入现代的标志性人物之一,他在回答什么是启蒙时这么说:"启蒙就是人从他自己造成的未成年状态中走出.未成年状态就是没有他人的指导就不能使用自己的知性";"启蒙就是把人们从黑暗的中世纪解放出来"①.对于中国来说,这种特定含义上的启蒙则比西方国家迟了一个多世纪.

  • 标签: 启蒙思想 鲁迅 人物 简论 现代 梁启超
  • 简介:<正>《鲁迅研究动态》1989年第7期第89页刊载朱正的《关于贵州李宗武》一文,内引郑超麟同志根据法文版《彭述之回忆录》译出的有关李宗武的材料,其中彭述之谈到李宗武与梁启超的关系,他的说法非常奇怪。他说:

  • 标签: 梁启超 鲁迅研究 郑超麟 回忆录 贵州 法文
  • 简介:摘要梁启超在文献学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在中国文献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本文主要从梁启超辨伪思想、目录学思想、图书分类体系及校勘等方面来简述其文献学贡献。

  • 标签: 梁启超 文献学 贡献
  • 简介:摘要我国近代社会变迁期间比较重大的一个历史事变就是戊戌变法,梁启超作为主要参与人提出的戊戌变法挫败以后,他不断地深刻反省戊戌变法的整个过程,尤其是在1898年逃亡日本流离的这段时间里,由于对西方近代社会和其政事轨制的接触,使梁启超思维产生了重大转变,思维日渐变得激进,1903年梁启超考察美国以后,又对中国实施民主共和制持反对的态度,继而提出君主立宪,逐步对阵营进行革新、改良,细思梁启超从最开始的激进主义转变为保守主义的演变路径,使其中国近代的政治思想受到深刻的熏陶,可想而知其背后的重要内在,不但没有使中国变得落后,而是超前思考了中国的未来。

  • 标签: 梁启超 思想演变 回归
  • 简介:记得王国维北京自沉后,同与他名列"清华四导师"之一的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在挽联中评价二人是"相逢平生师友间",令人无限感佩。但他们之间这种真挚的友谊却并非后无来者,例如张君劢与梁启超等。张君劢(1887—1969),原名嘉森,字君劢,一字士林,号立斋,别署世界室主人。政治上,他早年追随梁启超,

  • 标签: 梁启超 张君劢 清末民初 师友 王国维 陈寅恪
  • 简介:摘要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化学家梁启超是人格塑造的倡导者。他利用类似于拓扑学连锁反应的逻辑原理推演出社会变迁、文化变迁的原动力是人的内在本质结构,只有对国民原有人格采取消解和重建的方式,才能突显人的主体性、形成改变社会的最高智慧。

  • 标签: 梁启超 人格 拓扑学 逻辑
  • 简介: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亡命海外。1899年他横渡太平洋,心潮澎湃,作《二十世纪太平洋歌》,讲到自己前往新大陆的目的,是“誓将适彼世界共和政体之祖国,问政求学观其光”,但只到达夏威夷。直到四年之后,梁启超才实现了到美国访问的计划。1903年,他受旧金山保皇会的邀请,于正月廿三日,从日本前往美洲,到美国考察。他遍游美国各大城市,深入当地华人社会,与美国政要交往,用心考察美国的方方面面。后将赴美考察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写成《新大陆游记》,有新民丛报社(日本横滨)增刊本。

  • 标签: 美国政要 新大陆 梁启超 游记 会面 戊戌变法
  • 简介:  19世纪中叶以来的近代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转折时期,中外文化在这个阶段里激烈的碰撞与交汇.社会政治、经济上的剧烈大变动,势必投射于文学上,可以说,文学从思想观念到形式内容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 标签: 散文传承 时代缩影 梁启超散文
  • 简介:梁启超对屈原、陶渊明、杜甫三大诗人的研究表现出他对美学与艺术的深层思考。《屈原研究》重点分析、揭示屈原的高尚人格与悲剧精神;《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主要着眼于陶潜真实自然的个性;《情圣杜甫》突出肯定杜诗爱民的炽热情感以及情感对诗歌创作的重要作用。它们表现出梁启超文学观念的新变,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悲剧 人格 个性 情感 美学价值
  • 简介:梁启超是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思想和国家观念最重要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其思想经历了从传统的“华夏中心主义”意义上的“文化主义”转向以西方民主和国家主义观念为基础的现代民族主义,最后再回到建立在“现代性反思”基础上的中国“文明国家”论的过程,代表了近代以来中国民族主义和国家思想的基本形态。梁启超从知识和学理上阐发了现代中国应有的民族、国民素质和文化认同基础,尤其是对纠缠当下学界的诸多文化政治问题,如公民德性与现代国家、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西方现代性困境与中国文化的关系等,都极富创见。在梁启超看来,国民意识、公民的独立与自由,乃是现代国家的立国基础,如何在国家独立与公民的自由德性之间找到恰当的契合点,依然是梁启超那一代思想家留给我们的重要问题。

  • 标签: 梁启超 国家形象 文化认同 民族主义 自由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