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关于并称的时间,诸家文献所载各有不同。本文通过辨析,认为生前应无并称之现象。中唐以后,缘于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推扬,杜甫的诗名才开始与李白相齐。韩愈通过同时提升的诗名,完成并称。至于所谓抑之说。则是入宋以后才出现的倾向。《旧唐书》以元稹为优劣论的始作俑者,后世论者认为韩愈观点与元稹针锋相对,皆出于逻辑推断,并不合于历史事实。

  • 标签: 李杜 并称 韩愈
  • 简介:绵阳祠赵义元祠位于绵阳市东郊沈家村。祠背依富乐山,前邻芙蓉溪东津古渡,隔涪江与绵阳市区相望。这里“人家几户傍江村,水绕池边竹掩门。满地黄花秋色早,一龛同俸两诗魂。”为国内外仅此一处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合祀一祠的纪念地。四川省人民政府1991年...

  • 标签: 李杜 杜甫 绵阳市区 抬梁式 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面积
  • 简介:(1880—1956),辽宁义县人,抗日爱国将领。九一八事变后,率部在东北积极抗日,后担任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抗战胜利后,1946年4月时在重庆的,被解放区的吉林省人民首届临时参议会,一致推选为参议会议长。全国解放后,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关于是否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说法。

  • 标签: 李杜 中国共产党 入党问题 政治路线 党组织
  • 简介: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沧浪诗话》提出此论之后,后人着重讨论之长处,而优劣论逐渐消失了。尽管优劣论往往褒贬过甚,但这种争论突现出两大诗人的优点和缺点,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他们之间的互补特色。众所周知,李白、杜甫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形成了两大主流,他们各有各的成就。李白《蜀道难》一首中所提的蜀道地名只有太白、峨眉巅、清泥岭、剑阁四处,可见此诗作意不在于实景描写,而在于感情依托。与此相比,杜甫的蜀道诗按时间与空间的转移,以每个地名或景点来作题,从此我们可以看到“诗仙”与“诗圣”的差别。李白的《蜀道难》使人感到空灵;杜甫的蜀道诗让人觉得充实,李白诗好在于“空灵之美”;杜甫诗美在于“质实之真”。

  • 标签: 优劣 杜甫 李白 《蜀道难》 诗美 诗仙
  • 简介:摘要:如果说唐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为瑰丽灿烂的星空,那么,并称的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毫无疑问是星空中最耀眼的双子星。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风格与思想内容不同,各自的追随者亦不同。

  • 标签: 李杜 诗歌 比较 阅读
  • 简介:贺是韩(愈)孟(郊)诗派中最具个人创作特色的年轻诗人,很得韩愈的器重和赏识。当时杜甫已是“声名动四夷”的大诗人,又与贺有一层亲戚关系,故贺受到杜甫的影响当是情理中事。杜甫苦吟,贺更是苦吟的诗人。贺存诗二百余首,可谓皆苦心孤诣之作,虽绝去笔墨蹊径,但杜甫的影响还是有迹可寻的。贺诗歌创新求奇、自成一家的独特风格,在当时及其后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 标签: 李贺 学杜 影响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0-12
  • 简介:时代中李白的意义是什么呢,实在是诗人的李白被仙人的李白掩盖了,晚唐五代无论诗人或作品

  • 标签: 李杜时代 前李杜 时代李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2-15
  • 简介:在诗中与其说是要表现一种精神,这也正是李白其人其诗的诗史价值和意义所在,220多位诗人中

  • 标签: 李杜时代 前李杜 时代李杜
  • 简介:诗体选择对优劣论具有重要影响。元稹重视新题乐府和排律的创作与其扬论的提出密切相关;韩愈追踪,在用韵、炼字、奇崛化等方面学习杜甫,而在诗体选择上则推崇李白,做到了各有兼得,是其并重的重要原因。在诗文革新中,为革除西昆体和太学体的不利影响,欧阳修对于杜甫有意弹压,而把李白树立为诗文革新运动的榜样人物,对其古体诗和绝句多有学习,是其提出扬论的重要背景。

  • 标签: 李杜优劣论 诗体选择 元稹 韩愈 欧阳修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李白和杜甫及其作品中的叠词,并在“三美理论”指导下对诗歌中的叠词翻译方法展开了分析和探讨。

  • 标签: 叠词翻译 三美理论 李白 杜甫
  • 简介: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是后世公认的双峰并峙的唐诗顶峰。他们被后人奉为并世无双的诗仙和诗圣。闻一多惊为是“太阳和月亮走碰了头”(《杜甫》,《闻一多全集》第3册,三联书店1982)。郭沫若认为是唐代的“双子星座”(《诗歌史上的双子星

  • 标签: 杜甫 闻一多 唐诗 主潮 诗仙 诗歌史
  • 简介:的诗歌都有着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李白的诗歌深受南方长江流域文化的影响,有明显的道家思想和道教文化的印痕,充满着巫祝文化神话想像的浪漫楚风和不受拘束的山林派的自由作风;而杜甫的诗歌却深受北方黄河流域文化的影响,有着浓厚的儒家思想务本致用的理性意识和史官文化直面社会现实的写实传统。在唐代南北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李白适应盛唐时代道家和道教文化高涨的思想潮流,将南方的道家和道教文化与山林派自由放浪的诗风,带进了京城,客观上起了对盛唐尊道之风推波助澜的作用,对北方京城的儒家文化和典雅诗风起着思想解放和文化交融的作用。而在盛中唐社会转折之际的文化思潮转型时期,杜甫由两京南下巴蜀,飘泊江湘,客观上则起着将北方儒家务实致用的文化传统和京城的典雅诗风向南方传播和文化交流的文化使者作用。他们二人在南北的文化交流中,也从各自地域文化中汲取文化与文学的营养,丰富了各自的诗歌文化色彩;在完成唐代南北文化交流和相互交融的历史使命的同时,扩大了文化的视野,也超越了各自的文化局阈,提升了诗歌的文化内涵,成为唐代最具有文化代表性的伟大诗人。

  • 标签: 李白 杜甫 长江文化 黄河文化 南北文化交流
  • 简介:<正>比兴是诗歌创作中的常用手法、自《诗经》起,我国的历代诗人、在诗歌比兴的手法运用上、有着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且有不少传世之作。下面就唐代诗人李白、杜甫在比兴手法运用的艺术成就上,谈些看法。

  • 标签: 比兴手法 艺术成就 杜甫 比喻 诗歌创作 李白诗
  • 简介:自元稹“优劣论”以来,关于李白与杜甫的比较研究,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独特而丰富的研究景观。明代朱谏的《诗选注辨疑》,亦多处论及,呈现出具有鲜明特色的观。本文主要从两个角度对此予以阐述:一是“优劣论”,朱谏倾向于并尊,各有攸长;二是乐府论,朱谏高度评价李白乐府诗的艺术成就,并对“子无乐府”的现象加以讨论,见解独到。

  • 标签: 朱谏 《李诗选注辨疑》 李杜观 杜甫 李白
  • 简介:李白《明堂赋》《大猎赋》,杜甫"三大礼赋"及《封西岳赋》,均属光赞盛美之作。真正能表现个人性情的是咏物自喻、写景抒怀之作。李白《大鹏赋》、杜甫《雕赋》,既完成了个体生命的宏观写照,也切合着国家形象的时代建构,并以其高远的境界与卓异的品质感染着历代读者。赋作的体制风貌同而又异。"同"在:假赋试才以求仕进,以散驭骈以为新变。"异"在:李白与心徘徊,以文驭诗、化诗入赋,以至诗赋难分,由此可见赋体新进的承继与预告;杜甫随物宛转,刻意锤炼、化赋入诗,乃至以赋为诗,留给赋史的是超越传统的失败与警示。自始诗取代赋而成为文坛主流。诗赋地位的消长主要由诗赋本身的体式特征所决定,也与外部环境有关。

  • 标签: 李白 杜甫
  • 简介:关于注,自有宋以来曲折发展。宋之“千家注”多为考证、考释,少有发明;元明注多承刘辰翁批点之法,而往往流于粗疏;有清一代,注则趋向于辨本清源,广深精细,其中清初文坛盟主钱谦益首开清代注之先河,在诗史互证下渐成“以注为著”之学术创见体系。如此而言,其先导性、独特性、创见性非别家注所及,故多有学者以此为突破来进行清代诗学之研究。

  • 标签: 钱注杜诗 杜诗学 互证 文坛盟主 创见性 元明
  • 简介:三、杜甫与北方文化和北方诗人杜甫与李白正好相反,他的文化基调基本上是北方文化,或称为黄河文化、中原文化,而非南方文化或长江文化。北方文化的基本特色是崇尚儒家的理性思想,着重于现实人生的思考。有浓厚的伦理特色和经世致用思想,而不像南方文化一样富有幻想和非理性的思维。

  • 标签: 文化交流 北方文化 唐代 经世致用思想 南方文化 黄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