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分析近二年焦作市捐献采血小板不良反应案例,探讨和总结临床表现及发生原因,在技术护理、心理护理献血服务方面采取的措施与对策,有效减少了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为安全供血提供保障。

  • 标签: 献血 机采血小板 不良反应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分析献血反应分布特点,为采取相应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有献血反应者,按照轻度、中度、重度分级,分析献血反应与枸橼酸钠中毒和精神精张等各种诱因的关系。结果本组调查的采血小板1520人次,共发生献血反应51人次,发生率为3.36%,其中轻、中、重度分别为34人、13人、4人。枸橼酸钠中毒和精神精张是献血反应的主要诱因,占总发生率的74.51%。献血反应经相应处理后均得到缓解和消除。结论枸橼酸钠中毒和精神精张是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可以对献血者给予预防性口服钙剂的同时,加强与献血者沟通,消除其紧张情绪;避免空腹采血小板;适当降低血液采集或输入的速度等措施,将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献血不良反应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诊断与整体护理效果。方法以本站采血小板献血者25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25例)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126例)采用整体护理,对献血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对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为3.2%、护理满意率为95.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6%、83.2%,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采血小板献血反应主要发生原因为精神紧张、枸缘酸钠中毒、空腹与睡眠不足等。结论捐献采血小板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并且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与影响因素较多,工作人员需要做好预防工作,并对献血者进行健康教育,给予有效的整体护理,以便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机采 血小板 献血 不良反应 预防 诊断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预防、诊断和整体护理。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2018年1月1日来我站采血小板200例献血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100例)与观察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采血小板献血护理方式,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比较两组献血献血不良反应情况以及献血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4例,占比4.0%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11例,占比11.0%,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献血者满意96例,占比96.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3例,占比83.0%,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主要有神经紧张、低血糖、低血容量以及疼痛过敏等,对于采血小板献血者给予整体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显著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献血 不良反应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血小板献血反应预防护理。方法选取采血小板献血者5203例,采用Amicus全自动血细胞分离和Trima全自动血细胞分离进行采集,选用ACD-A血液保存液,按照采血小板的操作规程进行采集。对献血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发生献血反应62例,发生率为1.19%,男性14例,占0.26%,女性48例,占0.92%。其中,初次献血者35人,占0.67%,劳累和睡眠不足者8人,占0.15%,枸橼酸盐中毒19人,占0.36%。采血小板中女性献血者及初次献血者更容易产生恐惧紧张心理,发生献血反应。结论对采血小板献血者采集前进行充分的心理护理,消除献血者的疑惑,使献血者保持良好的心情,采集过程中要合理调整采集速度及抗凝剂(ACD-A血液保存液)的滴速,是减少献血反应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反应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的作用和影响。方法对600例采血小板献血者,随机分2组,其中护理干预组300例,对照组300例,护理干预组从认知干预、心理干预、行为干预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仅行常规护理,观察记录两组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组的献血不良反应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5.67%),具有显著性差异(χ2=6.79,P<0.05)。结论在采血小板过程中,通过认知、心理、行为等系统性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体现献血服务过程中的人性化。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献血反应 系统性护理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并找出原因,探讨预防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所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方法按《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01及《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01选择满足采血小板条件的献血者,采集单(双)治疗量血小板。结果我站2009年7月~2011年12月采血小板供者共1078人次,通过统计学分析有14.1%的献血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选取体重较大、有献血经历、身体综合素质较好的献血者进行采血小板,可有效保障献血者的安全、保证采血小板质量。

  • 标签: 机采血小板不良反应献血反应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血小板献血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与治疗。方法对448名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发生不良反应者15例献血反应的情况详细记录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采血小板献血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5%,低钙反应9例,低血容量反应2例,血管迷走神经性反应1例,轻度献血反应11例,占73.33%,枸橼酸钠过敏和精神因素是献血反应的重要因素。献血反应经相应治疗后均得到缓解。结论对采血小板献血者应严格掌握献血标准,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献血不良反应 原因 治疗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用于预防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站150例采血小板献血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献血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献血者干预前后SAS评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护理干预对采血小板献血者进行系统护理,能够降低S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短期临床效果较好,但远期的临床效果仍然需要通过延长随访时间和加大样本量来进行证实。

  • 标签: 护理干预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 不良反应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采血小板由于浓度和纯度高,输注后不良反应少,能快速起到止血作用等优点,在临床得到了推广使用,满足了患者需求,但采血小板采集过程较长,环境噪音、献血者自身因素等会对献血员造成不同程度心理影响,采过程中献血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因此做好整体心理护理以及预防显得很重要。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献血反应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原因、程度、处置措施,并根据反应的程度有针对性的预防与观察,保证无偿捐献采血小板献血过程的安全。方法2009年使用MCS+血细胞分离采集血小板217人次,对发生献血反应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和随访。结果发生献血反应19例,献血反应率8.76%。轻度18例,占献血反应的94.74%,重度1例,占献血反应的5.26%。结论成分献血采血小板献血反应主要是轻度,重度较为少见且危重,应引起特别注意。对于献血者应进行严格筛检,以预防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献血反应 处置
  • 简介:摘要目的对降低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采取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献血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06—2016.01)期间,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30例)、研究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优质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献血者经优质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35.44±8.31)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36.99±8.58)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显著较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结论对降低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采取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实施。

  • 标签: 采血小板献血 优质护理 负面情绪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优质护理在降低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不良反应以及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10日-2019年3月10日在我站进行采血小板采集的86例献血者,按照每位献血者进行采血小板的采集时间将其分成B、M两组,各43例,B组实施常规献血护理,M组实施优质献血护理,对比分析B、M两组献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对比分析B、M两组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干预前后的不良情绪评分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的情况。M组优于B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采血小板献血者实施优质献血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提高采血小板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的安全性,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降低 机采血小板 献血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降低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中的效果。方法:抽取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在我站进行采血小板 100例献血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 n=50),实验组献血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献血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实验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优质护理降低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护理效果较优,有效保障献血者的身体健康。

  • 标签: 优质护理 机采血小板 献血者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献血在我国现代人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一件事情,人们为了救死扶伤,出于公益的目的,会不定期的去血站或者流动采血车进行献血。常见的献血方式有很多种,但是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单采血小板进行献血时会发生的一些不良反应,着重对这些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和实践经验来探究引起献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从而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对策,进行预防。方法选择在承德市中心血站从2017年7月—2017年12月进行采血小板献血者共计有180例,分析其在实际献血完成之后的反应和引起这些反应出现的因素,并采取合适的处理方法进行不良反应的避免和治疗。结果;在进行研究的180位献血者中,出现一定献血反应的有40例,占总体人数的22.21%。通过对这些献血者的基本信息和身体机能进行总结研究,能够发现献血反应的出现和献血者的年龄、血型、生活所在地等因素是没有关系的,而和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和是否空腹献血具有不可避免的关系。结论在进行单采血小板献血的时候,先必须要对献血者的基本信息和身体机能进行评估,对其指标进行严格的管控,从而挑选出合格的采血小板献血者,这些献血者都具备体重合格、身体素质较强、还具有相同的献血经历等条件。除此以外,在进行采血之前,对献血者进行相关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消除其紧张的心理,并提供餐饮服务,这也将有利于落实相关的采血护理工作,从而有效降低了献血反应发生的几率。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献血反应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生理指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成分输血的发展,血小板的临床需求量不断增加。特别是采血小板。其制品纯度高。临床治疗效果好。输血传播疾病的概率及副作用小。但由于采集血小板所需时间较长,循环血容量大。故献血反应时有发生,笔者对捐献者发生不良反应的诱因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献血反应 诱因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