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针刺是指针头不小心刺入皮肤深处并且出血意外伤害,如果针头是被污染,则患者可能有患上血液传播疾病危险,特别是乙肝、艾滋病等。大量研究证明护士群体是针刺高危职业和群体。因此如何有效预防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着重探究如何有效提升护理人员防范意识,降低针刺发生率。

  • 标签: 针刺伤 预防 危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刺危险因素预防。方法:针对90名针刺护理人员进行研究,分析针刺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针对所有人员临床资料开展统计学处理,对比所有人员临床资料特征、对多元化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具体原因,并研究具体防范方法进行干预,来提高实习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实习100名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合理完成调查自行设计,并对实习生发放,就针刺例数进行统计,并分析具体针刺原因、针刺环节以及采取防范措施。结果:对于本次研究100名,52名呈现出针刺现象;就具体原因进行分析,主要体现为:15名因为工作忙乱、13名因为粗心、10名因为技术不熟练、7名因为操所不规范、5名因为未及时处理、2名因为光线昏暗;就针刺环节进行分析,15名发生在配液时、11名发生在为患者拔针时、8名发生在静脉封管时、6名发生在分离针头时、5名发生在患者躁动时、4名发生在传递锐器时、3发生在双手回套针冒时;就针刺后采取防范措施进行分析,20名查阅患者化验单,15名寻求老师帮助,10名预防接种,5名进行血液检查,2名上报医院感染部门。结论:对于实习而言,因为经验不足等系列因素影响,存在较高概率表现出针刺现象,对此就针刺具体原因加以明确后,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干预,对于实习安全性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针刺伤 护生 原因分析 防范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务人员开展临床工作时遇到针刺时间原因防护对策。方法:针对性抽调我院2019年247名临床医务人员作为甲组,2020年326名临床医务人员作为乙组,对乙组326名医院人员分别进行职业防护培训医疗垃圾处置流程相关培训,最后对比甲乙组临床医务人员遭所遇针刺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乙组针刺不良事件发生率较甲组有了非常明显改变,其下降9.6%,通过对比分析来看,发生针刺事件主要为实习医护人员护士;而发生原因主要有:整理医疗物品、套回针头套未对准或戳破等。结论: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应注重对实习医护人员护士开展严格职业防护培训,提升其安全防护观念,减少错误诊疗操作,以免发生血缘性传播疾病不良事件。

  • 标签: 医务人员 针刺伤 调查分析 防护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护理人员发生针刺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整改措施。方法:本院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期间,随机选取本院工作31名护理人员,分析护理人员发生针刺原因,对比护理人员整改前后发生针刺概率和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结果:整改后护理人员发生针刺概率和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均要优于整改前(p

  • 标签: 针刺 整改措施 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境式体验教学降低针刺发生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本院心血管内生为研究对象,行历史对照试验;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生为对照组,共72人,其中男14人,女58人,年龄(19.59±1.12)岁,实施传统带教教学;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生为观察组,共76人,其中男17人,女59人,年龄(19.67±1.04)岁,在对照组基础实施情境式体验教学。采用自制调查表统计两组针刺发生率、针刺知识认知率。结果对照组针刺发生率为8.33%(6/72),观察组为1.31%(1/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13)。对照组基础知识得分[(3.39±3.19)比(11.01±3.03)]、态度得分[(38.89±13.17)比(43.28±10.09)]、行为得分[(37.81±14.09)比(68.39±17.15)]均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情境式体验教学可降低针刺发生率,提高针刺认知预防能力,有助于提高临床实习效果。

  • 标签: 针刺伤 针刺伤认知 情景式体验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该系列文章介绍了核医学背景下机器学习(ML)。第一讨论了ML历史,描述了常见算法并举例说明ML何时可用于核医学。第二聚焦于ML在当下对核医学领域贡献,讨论了未来对ML预期和局限性,并对ML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进行非常严谨评估。

  • 标签: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核医学 算法
  • 简介:摘要:医疗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针刺带来感染危险依然很高,如何预防以及针刺如何规范处理再成为探讨热点。因此,本文围绕急诊科护理人员针刺展开研究,分析了针刺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以期保证急诊护士身心健康。

  • 标签: 急诊科 针刺伤 防范
  • 简介:【摘要】针刺是当今医护人员面临严重职业危险因素之针刺所造成血源性疾病感染暴露潜在危险日趋严重。现就护理人员针刺发生现状发生原因、危害性相关防护措施进行综述,旨在更好地预防血源性传染病发生

  • 标签: 护理人员,针刺伤,原因,防护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导致医院医务人员发生针刺危险因素并总结相应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于大英县人民医院工作400例医务人员,观察医务人员针刺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预防策略。结果:共有20例医务人员发生针刺发生率为5%。发生针刺科室主要为急诊科(40%)、外科(30%)、手术室(15%)。导致针刺发生危险因素有防范意识不足(45%),操作不当(30%),废弃物处理不规范(20%),环境因素(5%)。结论:防范意识不足、操作不当、废弃物处理不规范、环境因素是导致医院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主要危险因素,我们应给予相应防范措施,以减少针刺发生

  • 标签: 医务人员 针刺伤 危险因素 干预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士针刺防护知信行现状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1-12月在岗临床护士624名,采用针刺防护知信行调查调查护士针刺发生情况、针刺防护知信行评分,分析针刺防护认知针刺防护态度、针刺防护行为与针刺发生相关性。再根据护士针刺防护知信行状况将护士分为防护良好组与防护不当组,对影响临床护士针刺防护知信行状况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针刺发生率为20.35%(127/624);护士针刺防护认知评分、针刺防护态度评分、针刺防护行为评分分别为(76.24±6.98)、(77.46±6.41)、(74.35±7.56);护士针刺防护认知评分、针刺防护态度评分、针刺防护行为评分与其针刺发生密切相关,均呈负相关(r=-0.819、-0.834、-0.876,均P<0.05)。经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工作年限、职称、针刺经历、接受针刺防护教育是影响临床护士针刺防护知信行状况主要因素(χ2=7.328、27.845、11.695、14.035,均P<0.05)。结论临床护士针刺防护知信行状况不容乐观,其针刺防护知信行现状受到工作年限、职称、针刺经历、接受针刺防护教育等因素影响。

  • 标签: 护士 针刺伤 认知 信念 行为 因素分析,统计学 防护 教育 管理
  • 简介:摘要90Y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越来越多被用于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了解此技术相关物理特性、剂量相关问题和影像技术特点,对介入科医师和核医学科医师来说尤为重要。尽管该治疗方法确实存在并发症可能,但90Y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技术总体还是有效且安全。该文对90Y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适应证进行了全面深入地分析,回顾了术前血管造影技术和99Tcm-大颗粒聚合人血清白蛋白(MAA)显像作用,比较了不同给药技术药物载体(树脂和玻璃微球),并阐述了可能存在并发症。

  • 标签: 90Y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 肝细胞癌 肝,恶性肿瘤 MAA
  • 简介:摘要第一概述了机器学习(ML)核医学中应用,第二重点介绍神经网络。该文先用个例子说明神经网络是如何工作,并讨论其潜在应用。重点关注ML图像重建、低剂量PET、疾病检测以及诊断和预后预测最新进展。目前核医学中应用ML算法呈现多样化,迫切需要对算法设计和结果指标解读进行规范,该文给出了个规范清单以供业界参考和遵循。

  • 标签: 机器学习 核医学 神经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究血透室护士预防动静脉内瘘针刺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86例检查并采用动静脉内瘘透析患者。按照随机表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保留动静脉内瘘针针帽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包括护士被针刺次数、以及对于床单、地面和治疗车污染次数。护士被针刺次数越少、床单、地面和治疗车被污染次数越少证明实验组采取保留内瘘针针帽治疗效果越好。结果:实验组护士被针刺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床单、地面和治疗车污染次数也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了预防血透室科室中护士动静脉内瘘针护理过程中被刺伤,本文决定探究保留动静脉内瘘针针帽是否能有效降低护士被刺伤次数。[1]根据结果显示,在给患者进行动静脉内瘘针治疗过程中实施反手回套针帽能有效减少护士被刺伤次数以及能明显降低环境污染率,值得临床上研究推广。

  • 标签: []血透室 动静脉内瘘 针刺伤 护理方法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柯式模型探讨标准化情景模拟教学法针刺防护教学中应用方法效果。方法采用历史性对照研究设计,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8至2019学年203名实习列为实验组,采用标准化情景模拟方法完成针刺防护教学;将2017至2018学年196名实习列入对照组,采用课堂讲授教学法完成针刺防护教育。运用柯式模型,分别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四个层面比较两组针刺防护教学效果。结果两组生年龄、性别、学历和实习前护理专业知识测试成绩等基线资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反应层:实验组对教学方式(t=25.149,P<0.001)和教学环境(t=12.827,P<0.001)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习层:实验组针刺知识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t=8.221,P<0.001)。行为层:实验组针刺防护相关行为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9.250,P<0.001),实验组知识转化率高于对照组(t=6.054,P<0.001)。结果层:实验组针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5.815,P<0.001),针刺上报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4.185,P<0.001)。结论实施标准化情景模拟教学可以有效提高针刺防护学习有效性,降低针刺发生率。

  • 标签: 模拟训练/方法 针刺伤/预防与控制 护理教学 柯式模型
  • 简介:摘要影像介导操作在世界范围内用于治疗原发性肝肿瘤和肝转移。这些局部区域治疗包括局部肿瘤消融和经动脉疗法,偶尔也可将无法手术患者降级至可手术状态。数据表明,对于小于2 cm肝细胞癌,消融可能优于手术。这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也表现出相同结果。导管介导治疗,如单纯栓塞、经动脉化学栓塞和载药微球是为不能手术患者提供生存获益代表性潜在技术。该综述重点介绍了最常用技术和支持其当前治疗肝肿瘤适应证证据。文章还简要回顾了与温度敏感脂质体或免疫疗法联合使用以提高消融效果发展情况。

  • 标签: 肝脏 肝细胞癌 转移 消融 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质管理圈活动对体检中心护理人员针刺发生影响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2月到2021年4月中10名体检中心接受培训后上岗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人;对照组接收常规护理培训,研究组接受品管圈护理培训。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出现被针刺概率。结果:两组护理人员接受不同护理培训后,研究出现被针刺概率低于对照组。所有指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品质管理圈活动 体检中心护理人员 针刺伤发生率 影响
  • 简介:摘要:中职教育近些年来受到了高度重视和关注。中职院校学生存在着特殊性,很多学生自律能力较低,而且因为学习基础弱所以往往存在着自卑心理,因此这些学生心理问题更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学生心理问题也成为了中职教育中不可或缺。本文将针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解决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可以给中职教育些启发。

  • 标签: 心理问题 中职教育 学生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