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正>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化工类各专业的必修课。有机物多为易燃易爆危险品,在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必要的。我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是工程技术方面的,无论在校学习期间还是进厂参加工作之后,化工类学生都要经常接触各类危险品,为了配合工厂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 标签: 安全教育 有机化学教学 危险品 学生 教学过程 有机物
  • 简介:高校"科技创安"工程经历了从无到有,功能上从简单到比较完善的发展历程,每个院校都建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安全防范系统,在硬件方面达到了技术含量比较新、性能指标比较高的水平。但是,由于各院校的安全防范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各院校之间在安全防范方面缺少横向交流与协作,这种安全防范模式上的缺陷给了违法犯罪分子可乘之机,从而导致目前高校中笔记本电脑、手机等贵重物品被盗案件数量居高不下。通过对高校"科技创安"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形成一个城域范围内高校间的安全防范平台,通过各院校间横向的交流与协作,做一次安全防范模式上的变革,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科技创安"工程发展的长远目标,充分挖掘安全防范系统的潜在功能,使"科技创安"工程为保障高校的安全稳定和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再立新功。

  • 标签: 科技创安 安全防范模式 案件 资源整合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利用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的2株石油降解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凝结芽孢杆菌)修复油污土壤,采用紫外光谱法和三维荧光光谱法对油污土壤修复过程中的水溶性有机物(DOM)变化进行了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紫外光谱分析中接种外源微生物前后油污土壤DOM的SUVA25。值和ABS285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说明DOM相对分子质量降低,含有的芳香族和不饱和共轭双键结构减少,其芳构化程度降低;2)随着油污土壤生物修复的进行,与未接种石油降解菌的土壤相比,投加降解菌的油污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物芳香族类蛋白质含量呈降低趋势,紫外区类富里酸呈增加趋势。荧光光谱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接种外源微生物可明显减小石油污染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物的芳构化程度。

  • 标签: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石油污染土壤 微生物降解 水溶性有机物 紫外光谱 荧光光谱
  • 简介:大气中二次有机气溶胶产生于光化学反应或挥发性及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气一粒转化,目前没有直接测定二次有机气溶胶的方法,一般采用间接方法估算二次有机气溶胶的贡献。通过分析对比各种二次有机气溶胶估算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条件,认为EC示踪法操作简单,参数容易获得,但参数的不确定性高;化学迁移模型法能详细反映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情况,但所需参数不易获得;有机物受体模型示踪法,不需要模拟复杂的情况,但难于保证成分谱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因此,在选择估算方法时应充分考虑到各种方法的局限性及适用范围,将试验观测与环境空气质量模型联合用于二次有机气溶胶估算应成为今后重要的发展方向。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 元素碳(EC) 有机碳(OC) 估算方法
  • 简介:为研究干建材在建筑环境空气污染中的作用机制,对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VOC)传质特性进行建模与测定。首先提出了干建材VOC传质模型,具有完全显性解析解;其次,基于模型变换发展了干建材VOC传质特性快速测定分析方法。通过复杂程度不同的木家具中多种VOC的传质试验,验证了模型与方法的可靠性。通过对模型进行无量纲分析发现,密闭舱干建材VOC传质可简化为5个无量纲准则数决定的一般性问题,且背景质量浓度会影响VOC传质的平衡方向与速度。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建筑环境 室内空气质量 干建材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传质学
  • 简介:选取我国北方某重工业城市的家具喷涂、汽车喷涂、印刷打印等典型溶剂使用行业,分析各工艺过程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的化学成分谱信息,并计算了臭氧生成潜势。现场调研获得其溶剂使用量信息,采用SUMMA罐在车间进行VOCs样品采集,使用气象色谱/质谱系统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各工艺过程排放的TVOCs(VOCs化合物浓度之和)均较高,其中汽车硝基涂料(NC)喷涂工艺排放TVOCs质量浓度最高,达5520.09μg/m^3,打印店最低,为755.32μg/m^3。对各工艺过程,家具喷涂中聚氨酯涂料(PU)、硝基涂料(NC)喷涂工艺和汽车NC漆喷涂工艺排放的VOCs都以苯系物为主,质量分数均在80%以上,主要组分包括邻-二甲苯、乙苯、甲苯、1,2,4-三甲苯、间,对-二甲苯和苯。报纸和铜版纸印刷排放VOCs以烷烃、苯系物为主,两者烷烃质量分数分别为39.51%和33.34%,苯系物质量分数分别为54.80%和51.07%,且报纸印刷排放VOCs主要组分为癸烷、乙苯及1,2,4-三甲苯,报纸和铜版纸印刷排放VOCs主要组分为1-丁烯、间乙基甲苯和对乙基甲苯。打印店排放VOCs中质量分数最高的是烷烃(65.09%)。上述行业臭氧生成潜势最高的是家具PU漆喷涂(5.863gO3/gVOCs),其次是家具NC漆喷涂(5.714gO3/gVOCs)和汽车NC漆喷涂(5.505gO3/gVOCs),苯系物为主要贡献物。基于原辅材料消耗量的排放因子法计算出各工艺过程VOCs实际排放量,研究表明家具厂1和2的PU漆喷涂工艺VOCs排放量最高,分别为623.36t/a和94.72t/a。

  • 标签: 环境学 溶剂使用 VOCs成分谱 臭氧生成潜势
  • 简介:用一定量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对天然沸石改性,制备了CTMAB改性沸石和SDS/CTMAB改性沸石两种有机改性沸石。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水中痕量邻苯二甲酸酯在天然沸石、CTMAB改性沸石、SDS/CTMAB改性沸石上的等温吸附情况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天然沸石对邻苯二甲酸酯的吸附等温线呈非线性,为表面吸附;两种有机沸石的等温吸附曲线呈线性,主要为分配作用所致,分配作用的大小与有机碳含量、改性的表面活性剂种类有关。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有机改性沸石 邻苯二甲酸酯 表面活性剂 吸附
  • 简介:以西安北石桥污水净化中心出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臭氧-生物陶粒与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工艺的对比研究,分析比较了两种生物过滤系统的生物活性及有机物去除特性,建立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在有机物降解过程中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的量化计算方法,探讨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有机物降解过程及去除机理。研究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是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降解的协同作用,其中生物降解占主导作用,约占有机物总去除量的65%,生物降解作用去除的有机物几乎全部是易于降解的溶解性有机物;而吸附作用去除的有机物约占有机物总去除量的35%,去除的有机物中难降解和易于降解的有机物的量基本相当。

  • 标签: 环境工程 生物活性炭 生物降解 吸附 降解机理
  • 简介:通过涂覆热分解法制备了Ti/RuO2-ZrO2-SnO2、Ti/RuO2电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循环伏安(CV)对电极材料进行表征,考察了电流密度、NaCl质量浓度、pH值及电极间距对废水COD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i/RuO2-ZrO2-SnO2电极对COD具有更高的降解率,对其进行工艺优化。电极材料对废水降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电流密度40mA/cm^2,NaCl质量浓度4g/L,pH=5.0,电极间距10mm,COD的降解率达到90.5%。Ti/RuO2-ZrO2-SnO2电极中SnO2与RuO2生成固溶体,有利于增强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力,提高电极的稳定性;ZrO2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致使电极表面粗糙度增加,增强了电极的电催化性能,且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电极 电催化氧化 有机废水 COD
  • 简介:建立了水果、蔬菜食品中有机磷农药的提取、净化及其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测定法.用水和丙酮溶剂提取,填有无水Na2SO4和Al2O3的层析柱净化,浓缩后采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到样品中甲胺磷、对硫磷、马拉硫磷、甲基对硫磷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1%~90%,82%~90%,84%~102%,80%~90%,变异系数均小于8.0%.实验表明,该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灵敏度高,净化效果好,适用性广等特点,可以作为一种常规测定方法.

  • 标签: 环境科学 有机磷农药 残留量 气相色谱 毛细管柱
  • 简介:为了研究平顶山十矿各含水层的水化学特征差异,检测分析了地下水中天然有机质含量和荧光特性的垂向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天然有机质含量在垂向上先急剧减少后逐渐稳定,且浅部含水体与深部含水层存在显著的有机质含量差异,深部含水层之间则难以区分;浅部含水体中有机质含量高,各荧光指纹区的荧光峰均有显现,且荧光峰强度较高,第四系水中各荧光峰强度略小于地表水;深部含水层中,荧光峰数量与含水层深度成负相关,Ⅱ区和Ⅳ区的荧光峰强度先增加后减小,其他荧光峰的强度则逐渐减小。研究表明,利用天然有机质含量和荧光特性,能够建立各含水层在垂向上的水化学特征。

  • 标签: 安全工程 天然有机质 地下水 荧光性 平顶山十矿 垂向分布
  • 简介:采用生物培养和物理化学试验研究了水溶性有机物(DOM)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芘生态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溶性有机物具有表面活性。水稻根的芘毒害敏感区间为0—200mg/kg,100mg/kg是土壤中芘对水稻根伸长最大抑制率质量比。DOM的存在会降低芘的生态毒性,且芘生态毒性的降低程度随DOM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试验条件下,DOM和表面活性剂单一作用对芘生态毒性均有减轻的趋势;当DOM和表面活性剂共存时,芘的生态毒性则比DOM单独作用时的结果弱,而强于表面活性剂单独作用的结果。

  • 标签: 环境学 水溶性有机质 根伸长抑制率 发芽指数 生态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