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法检测脉搏波速(PWV)与通过导管检测PWV相关性。方法30例行冠脉造影患者,测量主动脉两定点距离L,同时测量脉搏波传递时间(PWT1),并计算出PWV1,(PWV1=L/PWT1);30例患者并行DTI法测量电-机械时间(EMT)、左室射血前期(PEP)、求出脉搏波传递时间(PWT2),PWT2=EMT—PEP,再求出PWV2=L/PWT2。两种方法测得PWT1与PWT2,PWV1与PWV2分别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PWT1为24.26±9.35ms,PWT2为23.81±8.91ms,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具有显著相关性(r=0.939,P〈0.0001)。回归方程Y=0.986x+0.548。PWV1为14.28±5.33m/s,PWV2为14.47±5.40m/s,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亦具有高度相关性(r=0.928,P〈0.0001),回归方程Y=0.926x+0.881。结论DTI法是一种无创准确测量PWT及PWV方法。

  • 标签: 脉搏波速 动脉导管插入术 多普勒组织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容量负荷试验(扩容试验)前后有效动脉弹性(Ea)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判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收治的11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血流动力学监测,给予500 mL琥珀酰明胶或平衡盐溶液进行容量负荷试验。收集扩容前10 min和扩容后即刻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量(CO)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扩容后即刻CO升高>10%定义为容量有反应性;同理,MAP升高>10%定义为血压有反应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扩容前Ea等动脉负荷指标对容量反应性和血压反应性的判断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基线Ea与CO、MAP变化率的相关性。再将容量有反应组按照血压反应性分为血压有反应组和血压无反应组,探讨Ea和动脉负荷在循环复苏中的临床意义。结果116例患者中63例表现为容量有反应性,53例为无反应性。容量有无反应性两组患者扩容前一般情况及各项生理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容量有反应组患者扩容前Ea明显高于容量无反应组(mmHg/mL:2.51±1.08比1.87±0.68,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扩容前基线Ea能预测容量反应性,其ROC曲线下面积(AUC)=0.71,95%可信区间(95%CI)为0.62~0.81,P<0.001,当阈值定为1.97 mmHg/mL时,其敏感度为71.4%,特异度为60.4%;但基线Ea无法判断容量负荷试验中血压反应性(AUC=0.52,95%CI为0.41~0.63,P=0.73)。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基线Ea与扩容后CO变化率有良好的正相关性(r=0.47,P<0.001),但与扩容后MAP变化率则呈弱正相关性(r=0.20,P=0.03)。在63例容量有反应性患者中,27例(42.9%)血压有反应性,36例(57.1%)血压无反应性。血压有无反应性两组患者扩容前基线Ea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扩容后血压无反应组和血压有反应组Ea均较扩容前降低(mmHg/mL:2.13±0.94比2.51±1.08,P<0.01;2.47±1.18比2.69±1.30,P<0.05);同时,扩容后容量有反应组Ea变化率与CO变化率和MAP变化率均呈强相关性(r值分别为-0.50和0.58,均P<0.001)。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扩容前Ea>1.97 mmHg/mL可预测容量反应性,扩容前Ea无法准确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负荷试验的血压反应性。扩容后Ea显著降低与患者扩容后血压无反应性相关,解释了容量负荷试验中容量反应性与血压反应性非一致性变化的原因。

  • 标签: 有效动脉弹性 动脉负荷 感染性休克 容量反应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又是一节名著教学课。今天,我们要对《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主要人物进行综合评析。教学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让几位学生通过抓具体典型事例并分角色朗读,来分析人物性格。那位扮演葛朗台的学生,

  • 标签: 弹性预设 有效生成 分角色朗读 主要人物 典型事例 人物性格
  • 简介:动脉弹性是指动脉的舒张功能.动脉弹性功能不仅是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而且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动脉内皮功能状况.动脉弹性功能减退已经成为心血管危险的重要标记(marker)之一.虽然脉压也可反映动脉弹性功能,但是脉压大小是心搏量、左心室射血速率、动脉弹性和外周血管压力反射波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通常临床上肱动脉部位测得的脉压增大往往是动脉弹性功能明显减退的晚期标记,不能将脉压作为敏感与准确评估动脉弹性功能的指标.虽然血管超声、磁共振方法通过观察收缩期与舒张期动脉腔径变化也可获得动脉弹性功能状况,但这仅表示动脉某一截断面的功能,不能反映整个动脉系统的弹性功能.目前已有多种无创性手段检测动脉系统的弹性功能,例如脉搏波传导速度、压力反射波的收缩期增强指数、脉搏波舒张期衰减参数和血压测量时袖带内压力震荡波分析等.本文简要介绍这些检测的理论原理、方法,以及临床意义与评价.

  • 标签: 动脉弹性功能 检测 理论 实践 脉搏波传导速度 反射波增强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眼底动脉硬化级别与动脉弹性C1.C2的关系。方法选取10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别进行眼底检查分为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并进行动脉弹性指数C1.C2测定。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眼底动脉硬化级别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与C1.C2呈负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眼底动脉硬化的程度可作为反映大小动脉顺应性的一个间接指标。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眼底动脉 动脉弹性
  • 简介: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在血液透析前、后脉搏波速度(PWV)和压力反射波增强指数(AIx)水平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92例MHD患者,采用标准袖带水银血压计测量非动脉一静脉内瘘侧上臂坐位血压,动脉脉搏波分析仪检测动脉弹性指数AIx和PwV,并分别与各因素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血液透析患者的袖带血压、中心动脉压、PWV和AIx在血液透析前后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AIx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主动脉收缩压有明显相关(P〈0.05),而PWV与患者年龄、上臂舒张压、钙磷乘积、身高、透析时间和心率存在明显相关(P〈0.05);PWV与AIx之间有明显相关(P〈0.05)。结论(1)血液透析患者的AIx与PWV、中心动脉压收缩压(C_SP)、身高、血清白蛋白、性别和年龄存在相关关系,其中与PWV、性别、年龄和C_SP呈正相关;而与身高和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2)血液透析患者的PWV与AIx、年龄、舒张压、钙磷乘积、身高、透析时间和心率存在相关关系,其中与AIx、年龄、钙磷乘积、舒张压、透析时间及心率呈正相关,仅与身高呈负相关。

  • 标签: 肾透析 血压 心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大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入选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拮抗剂或噻嗪类利尿剂使血压达到160/90mmHg以下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96例,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50例,每日口服卡维地络6.25mg,1次/d,并根据每月随访情况逐渐加量至25mg,2次/d)和常规治疗组(46例,给予常规治疗)。收集所有病例有关临床资料,于治疗前、后6个月内随访测量血压、心率、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监测血脂和血糖。结果:治疗后卡维地洛组血压、脉压、c—fPWV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0.01),常规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卡维地洛组治疗后收缩压[(140.63±17.22)mmHg比(127.21±17.02)mmHg]明显降低,c-fPWV值明显减小[(13.65±4.81)m/s比(11.78±5.15)m/s],P〈0.05。结论:在经过治疗血压控制稳定的患者再加用卡维地洛可进一步降低血压并能更有效地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同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 标签: 高血压 动脉 传导测量术 卡维地络
  • 简介:目的推导颈动脉弹性传递指数(CETI),并将该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进行关联分析,探讨CET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24名同期体检正常非高血压者,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内动脉的血流速度,计算其搏动指数(pI),同时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及颈总动脉的血流速度,计算其PI值:推导出公式CET11=大脑中动脉PI/颈总动脉PI、CETI2=颈内动脉颅外段PI/颈总动脉PI、CETI3=基底动脉PI/颈总动脉PI,应用曲线拟合,分析CETI与IMT的关联性.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反映IMT、CETI变化较敏感的因素.结果CETI1、CETI2和CETI3三者与IMT均呈曲线关系,决定系数r2分别为0.665、0.601、0.573,二次方程依次为Y1=0.504+0.049x+0.203x2,r=0.815,P=0.000;y2=1.009-1.141x+0.891x2,r=0.775,P=0.000;y3=0.775-0.687x+0.641x2,r=0.756,P=0.000),其中CETI1与IMT间曲线关联性最显著.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与LDL-C、每日吸烟量、SBP、年龄有线性回归关系;CETI1与SBP及每日吸烟量有线性回归关系;CETI2与BMI、SBP有线性回归关系:CETI3与SBP、CHOL及每日吸烟量有线性回归关系.结论本研究推导的CETI随IMT的增厚而增大,提示在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和颈内动脉弹性储备的下降及当IMT增厚到一定程度,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速率较颤总动脉来的快,且影响CETI的危险因素与IMT相似.

  • 标签: 高血压 颈动脉弹性传递指数 内中膜厚度 弹性储备
  • 简介:针对弹性动脉狭窄血管中血液的流动状况,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ALE),在给定相同的边界条件下模拟出了弹性血管和刚性血管中血流速度和压力的变化情况,分析了不同狭窄程度模型的血流状态。结果表明:随着动脉的狭窄程度增加,其中心流速越来越大,窄前压力逐渐升高,窄后压力逐渐降低,狭窄前后的压差单调增加;刚性血管无法对人体正常生理状态进行比较好的模拟,其计算所得结论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说明ALE方法对血液流动的数值研究是可行的.

  • 标签: ALE方法 弹性动脉 狭窄 血液流动
  • 简介:目的:研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河南省AIDS患者50例为AIDS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病程平均(14.93±3.82)年,均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选取当地健康村民50名为对照组,采用内-中膜自动测量(QIMT)及血管弹性功能定量(QAS)技术检测受试者右侧颈动脉,获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顺应性系数(CC)、僵硬度(β)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2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AIDS组与对照组受试者颈动脉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AIDS组颈动脉CC降低[(0.59±0.21)mm2/kPavs(1.04±0.41)mm2/kPa)]、β升高(13.01±6.10vs8.14±1.37)、PWV升高[(8.70±1.65)m/svs(6.81±1.37)m/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IV感染时间与颈动脉IMT无相关性(r=0.191,P&gt;0.05),与颈动脉弹性参数CC呈负相关,与β、PWV呈正相关(r=-0.575、0.380、0.417,P值均<0.05)。CD4+、CD8+细胞计数与颈动脉IMT、CC、β、PWV均无相关性(r=0.000、1.012,r=-0.093、-0.097,r=0.096、0.012,r=0.056、0.024,P值均>0.05)。结论AIDS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较正常人减低,且与HIV感谢染时间呈弱的正相关,提示HIV可能在AIDS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减低中起一定作用。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动脉弹性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颈动脉内中膜正常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弹性。方法选择2015年12月到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102例颈动脉内中膜正常的脑梗死患者,依据患者是否伴有颈动脉斑块症状将其分为正常脑梗死组与伴有颈动脉斑块脑梗死组,分别为50例与52例,同时选取同时期50名健康人员,使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三组人员的颈动脉弹性进行测量,分别比较三组人员的颈动脉弹性参数,包括僵硬度(β)、压力弹性应变系数(Ep)、顺应性(AC)、膨大系数(AI)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等情况。结果正常死亡组与斑块组的β、Ep、AI与PWVβ明显高于健康组,AC降低;并且正常死亡组的β、Ep、AI与PWVβ明显低于斑块组,但AC却高于斑块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颈动脉内中膜正常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弹性具有显著作用,能够有效的检测出颈动脉内中膜正常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弹性下降。

  • 标签: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 颈动脉内中膜正常 脑梗死 颈动脉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糖尿病患者检查中的应用。方法:抽选我院 6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甲组,同期选取 6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乙组,给予两组患者颈动脉高频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甲组患者 IMT、 Ep与 β、 AC几个参数值同乙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可较好反映出临床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弹性变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颈动脉 弹性 高频超声
  • 简介:目的: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TE)评价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并探讨其评价SSS-TOAST1型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超声科常规超声检查伴有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SSS-TOAST1型脑梗死患者113例,为脑梗死组,及选取伴有颈部动脉硬化斑块但未患有脑梗死的患者48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比较2组间弹性成像检查结果。将脑梗死组根据梗死后病情变化分为梗死后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比较2组间弹性成像检查结果。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间颈动脉斑块长轴长度、斑块厚度、斑块短轴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0.88、0.33,P均>0.05)。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弹性成像以黄绿色为主,非梗死组斑块弹性成像以绿蓝色为主。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弹性值、管壁弹性值及斑块硬度较对照组低,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1、10.77、4.52,P均<0.05)。脑梗死后进展组与非进展组间颈动脉斑块长轴长度、斑块厚度、斑块短轴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0、1.34、0.17,P均>0.05)。脑梗死组中梗死后进展组比非进展组颈动脉斑块弹性值、管壁弹性值及斑块硬度低,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9、2.30、3.80,P均<0.05)。结论RTE可以评价斑块的软硬度以反映斑块的易损性,SSS-TOAST1型脑梗死组患者斑块弹性值、管壁弹性值及斑块硬度较对照组低,其易损性高;且RTE对评价梗死后病情变化有一定作用。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性 梗塞 大脑中动脉 弹性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双源CT检查升主动脉弹性情况。方法选择75例我院冠心病患者,纳入时间为2017年6月—2018年6月,全部患者均采用双源CT检查,对比不同冠状动脉狭窄冠心病患者升主动脉弹性指标。结果中度、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升主动脉弹性指标无差异(P>0.05),与轻度狭窄患者相比,中度、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相对直径变化、膨胀性、顺应性较低,中度、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僵硬度水平高于轻度狭窄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主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狭窄呈现明显相关性,通过双源CT对升主动脉弹性予以检查,判断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并评估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

  • 标签: 冠心病 双源CT检查 升主动脉弹性 冠状动脉狭窄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racking)技术在颈内动脉(internalcarotidartery,ICA)颅外段闭塞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弹性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例右侧ICA颅外段闭塞的住院患者作为ICA闭塞组,20例ICA正常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E-Tracking技术实时跟踪描记右侧颈总动脉管壁运动轨迹,得出血管的收缩期内径(diameterofsystolic,Ds)、舒张期内径(diameterofdiastole,Dd)、压力-应变弹性系数(pressurestrainelasticmodulus,印)、硬度指数(stiffnessparameter,β)、顺应性(arterialcompliance,AC)、脉搏波放大指数(augmentationindex,Al)和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one-pointpulsewavevelocity,PWVβ),对两组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与对照组颈动脉弹性相比较,JCA闭塞组Ep、β、AI及PWVβ明显升高;AC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差异对ICA闭塞患者的颈动脉弹性参数改变无明显影响。结论应用E-Tracking技术可评价血管功能改变,它是评价血管动脉血管弹性功能的简便实用的方法。

  • 标签: 超声检查 脑梗死 颈动脉疾病 弹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所谓的“课堂作业”是学生在课堂中完成并得以反馈的作业。它是一堂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和学生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因此,教师有效地设计、处理课堂作业,师生当堂完成并反馈,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就小学数学弹性有效的作业设计方法进行研究。

  • 标签: 小学数学 作业 弹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