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综合干预在早产早期微量间断喂养价值,总结护理经验。方法以2013年2月~2015年7月,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144例,据入院顺序,随机对照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各72例,两组新生儿均采用综合营养支持,采用配方奶粉进行胃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口腔按摩、抚触、做好室温管理、控制噪音等。结果观察组奶量摄入量、体重增长速度、大便次数高于对照组,恢复出生体重日龄、肠外营养支持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喂养不耐受8.3%,黄疸36.1%,低于对照组25.0%、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微量间断喂养早产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喂养的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 标签: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临床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产护理技巧在早产喂养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2年7月间收治的早产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形式将其1/1纳入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喂养护理,观察组实施早产护理技巧下喂养护理;对比两组喂养成功率、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患儿体质量增长情况。结果:喂养成功率、患儿体质量增长,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喂养不耐受,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早产儿护理技巧 早产儿喂养 喂养成功率 喂养不耐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微量肠道喂养早产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02例早产,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1例,分析两组早产的体重增长、并发症、排便情况、死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消化系统类并发症,对照组为NEC11例,观察组为NEC13例,P>0.05,无统计学差异;呼吸系统类并发症,对照组早产呼吸暂停61例,观察组早产呼吸暂停56例,P>0.05,无统计学差异;正常排便时间,对照组平均5.21d,观察组平均时间为4.58d,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死亡情况,对照组死亡24例,观察组死亡8例,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体重增长观察组恢复出生体重所用时间7.53±1.4d,对照组恢复至出生体重所用时间11.08±1.1d,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早期微量肠道喂养不会导致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类并发症的出现,同时可以改善早产的预后。

  • 标签: 早期 微量 肠道喂养 早产儿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母乳营养非常丰富,含有大量免疫物质,是婴儿尤其是早产最理想的食品。这不仅是因为母乳的营养价值高,还在于母乳中的某些成份能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防御和抵抗致病因子的侵袭。由于早产的生长发育比足月儿快得多,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皮肤粘膜防御能力差,极易感染而患病,而早产母亲的乳汁除具备一般母乳的优点外.还有许多独特之处,最适合早产生长发育的需要。

  • 标签: 早产儿母亲 母乳喂养 生长发育 足月儿 营养价值 自身免疫
  • 简介:摘要早产是一种常见的产科并发症,又是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75%围产儿死亡与早产有关1。因此加强早产护理,重视早产喂养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低于34周胎龄的早产,消化能力还很低,且贲门括约肌松弛,胃排空缓慢,植物神经功能失调,非常容易导致喂养不耐受的现象出现。通过静脉营养以及鼻胃管喂养能够保证患儿对营养的需求,但尚存在其他的问题,比如奶量低、大便次数少等等。采取最佳的喂养方式不仅可以保证早产的营养供给,而且能够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早产儿 喂养管理 肠外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抚触配合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100例早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按常规治疗,观察组按抚触配合早期微量喂养治疗。结果观察组早产患者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早产患者优。结论抚触配合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早产儿 抚触 微量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抚触联合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本研究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入住我院(黄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96例经抚触联合早期微量喂养早产进行对比观察。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A组(32例)、B组(32例)、C组(32例)。A组早期给予微量喂养,同时给予抚触;B组早期给予微量喂养,C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24h以后开始喂养。观察三组早产的摄入奶量、体重、达足量肠内喂养时间及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结果A组、B组较C组每日摄入更多奶量及热卡(均P0.01),A组较B组每日摄入更多奶量及热卡(均P0.01);A组较B组、C组更快恢复出生体重(均P0.01);A组每日体重增长较B组、C组快(均P0.01),A组、B组胃肠外营养时间与C组相比明显缩短(均P0.01),A组达足量肠内喂养时间较C组更早(P0.01),A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21.9%)较B组(56.7%)、C组(75%)低(均P0.01)。结论抚触配合早期微量喂养能促进早产胃肠功能更快地发育与成熟,改善胃肠动力,提高早产胃肠道喂养的耐受性。

  • 标签: 早产儿 早期喂养 微量喂养 喂养不耐受 抚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这一时间段本院产科出生40例早产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数字双盲法将所有早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早产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和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早产的每日平均增加体重、住院时间和胎粪完全排出时间、家长满意度和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每日平均增加体重、住院时间和胎粪完全排出时间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早产,家长满意度更高、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喂养不耐受的综合护理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微量喂养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护理效果
  • 简介:国际早产喂养共识发表在2013年JournalofPediatrics第3期增刊上,其内容涵盖了不同胎龄早产的能量、蛋白质、脂类和其他营养素的需求、早产生长的评估、早产母乳喂养、晚期早产和出院后早产喂养推荐、小于胎龄儿的营养管理、重新认识围产期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重要性、益生元与益生菌、免疫营养对肠黏膜防御机能的作用、早产喂养与远期代谢与心血管疾病等。共识的主要特点是:(1)以改善预后为目标,重视远期结局;(2)以胎龄为基础,个体化的营养策略;(3)以科学为依据,共识与争议并存。

  • 标签: 喂养 营养 共识解读 早产儿
  • 作者: 高奥江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31
  • 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    71000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产护理技能在早产喂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70例早产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的形式将其中1/1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对照组例行公事。观察组采用喂养与母乳喂养,观察组采用早产,根据婴儿护理技巧进行护理;比较两组婴儿喂养成功率、食物不耐受发生率及体重增加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喂养成功率及体重增长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食物不耐受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早产喂养中实施早产护理技巧,可以预防喂养不耐受,提高喂养成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早产儿护理技巧 早产儿喂养 喂养成功率 喂养不耐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