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右心室造影对导线起搏器植入位置的指引作用,评价植入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与传统单腔起搏器植入术式的优劣。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0例行导线起搏器植入的患者,根据导线起搏器是否在释放前行右心室造影分为造影组及非造影组,并均于术后行心脏三维重建CT,比较导线起搏器释放的部位差异。随访期间收集起搏器植入术中、术后的阈值、感知、阻抗等参数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传统单腔起搏器植入术比较手术时间、曝光量等。结果60例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均成功植入导线起搏器(Micra,美国美敦力公司)。造影组40例,非造影组20例,最后均通过心脏三维重建CT确定导线起搏器的植入部位。非造影组中11例(55.0%,11/20)的患者植入低位间隔,造影组中33例(33/40,82.5%)患者植入中位间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105±30)d,阈值、感知随时间推移逐渐趋于稳定,阻抗进一步下降1个月后逐渐趋于稳定。除1例患者术区发生轻微血肿外,其余患者植入器械相关并发症发生。前10例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时间[(60.00±9.28)min]、X线曝光时间[(14.90±2.28)min]、X线曝光量[(902.50±150.94)mGy]均明显高于同时期传统起搏器植入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术者熟练程度的增加,上述指标逐渐缩短并趋于稳定。后20例导线起搏器与传统起搏器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差异统计学意义,但X线曝光量明显大于传统起搏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64.00±115.90)mGy对(65.25±19.94)mGy,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通过右心室造影可以增加导线起搏器的精准定位。早期随访临床应用安全、有效。与传统单腔起搏器植入术式比较,虽曝光量增加,但手术更加微创,安全性更优。

  • 标签: 心脏起搏器,人工 无导线起搏器 右心室造影 安全性 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