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莫高窟第205窟是武周时期开凿的一个重要洞窟,壁画题材比较复杂。本文主要对西壁2铺观音图像进行考察,辨识出一些榜题文字,其中“圣历”年号的发现为确定此窟建造年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西壁2铺观音像所表达的内容是观音向世俗信仰者施予财宝、施予甘露,具有观音与信仰者互动的图像特征,可能受到密教观音的影响。在以观音为主尊的佛教造像中,这可能是现存最早的观音与信仰者互动的图像,而后有密教观音中的“甘露饿鬼、七宝贫儿”的图像以及产生于中国的引路菩萨、送子观音等大量互动或观音图像,因此205窟这组观音图像是研究观音信仰的一个重要材料。

  • 标签: 武周造像 莫高窟第205窟 施宝观音 施甘露观音
  • 简介:近年来,随着突骑钱币在我国发现和出土的不断增多。研究和讨论突骑钱币的文章也常见诸钱币杂志及网页。虽然关于突骑钱币的许多问题还没有真正明晰。但对其出土发掘、历史背景、铸造者、铸地、流通时间、流通范围、流通中的作用、钱文的释读、版式版别等问题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研究成果。

  • 标签: 钱币 流通时间 研究成果 出土 发掘 钱文
  • 简介:和珠襦是中国古代玉殓葬的两种重要形式。鳞是专用殓葬玉,东周流行;珠襦在东周既为生服,亦作殓服,至汉代仍可见。鳞仅用于男性高等级贵族,珠襦的使用则无性别限制。鳞和珠襦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同时使用,是春秋战国厚葬风俗的产物,是东周特有的玉殓葬方式,体现当时人们以珠、玉为贵的崇玉思想。

  • 标签: 珠襦 鳞施 东周 玉殓葬
  • 简介:从词源学角度看,tyrkis(=twrkys,=tiirgas,=tiirkis)是由tyrk(=turk,=twrk)附加印欧语复数词尾-is构成的,但作为专称,其语义却与该词的突厥语复数形式tyrkler全然不同。后者仅用于指称复数意义的“突厥人”,前者却是用于指称中亚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群体——“五咄陆部”。由于西突厥汗国的统治集团出自该部,

  • 标签: 突骑施 钱币 复数形式 统治集团 突厥汗国 词源学
  • 简介:近年来,在同内外不断有突骑钱币出土,这些钱币已成为“丝绸之路”上一枝奇葩,倍受泉友所茁爱。第一次见到突骑钱币是2006年存,笔者孑F焉耆一家古玩店看到一枚样式特殊的钱币,在钱币的一面有少数民族文字,另一面有一形似弓形的图记,青铜材质,出于好奇,笔者曾上手把玩,在和老板的攀谈中得知这就是大名鼎舳的“突骑钱币”;2007年秋,笔者在焉肴另一家占玩店,第二次见到了这种钱币,钱型和我上次见到的差不多,为生坑品,我所见到的这两枚突骑钱币,据称都来自焉耆博格达沁古城。

  • 标签: 突骑施 钱币 “丝绸之路” 少数民族文字 2007年 古玩店
  • 简介:近年来,笔者有幸在焉耆淘得3枚突骑钱币,现介绍给各位泉友,并请专家、泉友鉴赏、赐教。1、钱经23.3mm,穿5.8mm,厚1.67mm,重4.1g。生坑品,绿锈生根。青铜质,圆形方孔,正面为一圈粟特字母的突厥文和“”形的部落印记,背面有凸起的弓形图案。外缘和内穿的正背面均有郭,正面内轮廓线较细。

  • 标签: 突骑施 钱币 突厥文 背面 铜质 部落
  • 简介:徽记的运用,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欧亚大陆上的草原游牧部落为了区分各自的牲畜,渐次启用传承有序的标记,以示产权的归属,由此产生这么一种符号化的特殊文化基因标签。

  • 标签: 突骑施 钱币 新石器时代 游牧部落 欧亚大陆 文化基因
  • 简介:众所周知,唐武则天统治时期,统领西突厥的阿斯那塞罗东归唐朝,依附于突骑部首领乌质勒,乌质勒初建突骑汗国,其可汗始终接受唐朝册封,为唐朝守卫西方疆土。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唐朝改金山都护为北庭都护府。

  • 标签: 突骑施 可汗 版别 钱币 唐朝 武则天
  • 简介:笔者藏有一枚安徽都督省长颁赠的“乐善好”纪念章(如拓),材质为黄铜镀银。今借《安徽钱币》一角公之于众,供广大藏友鉴赏评析。

  • 标签: 纪念 都督 钱币 省长 鉴赏
  • 简介:提起《中国近代铸币汇考》这本书,很多人都知道它的作者嘉干先生,因为正是通过这一本书,很多人对中国近现代货币才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 标签: 施嘉干 中国 铸币 货币
  • 简介:<正>1986年1月,四川大学博物馆、成都市博物馆联合发掘了成都指挥街古代遗址。遗址文化堆积层共有六层。在其中的第四层即唐宋层的大量出土文物中,有一件骨制骰子特别引人注目。此骰子呈正方体,边长0.9厘米,六面分别钻有一至六个小圆窝,其中代表“四”的一个面圆窝内红彩,其余面的圆窝内黑彩。此骰子现藏于成都市博物馆。

  • 标签: 骰子 双陆 点施 考论 正方体 博戏
  • 简介: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一支重要的史前文化。该文化因浙江余杭良渚遗址而得名。1936年,原西湖博物馆的昕更主持发掘了良渚遗址,开长江下游地区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之先河。他撰写的《良渚》一书,是良渚文化研究的奠基之作,被认为是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考古报告之一。昕更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开拓业绩和治学精神,将载入史册。

  • 标签: 良渚文化 发现者 施昕更 简评
  • 简介:之字纹是于筒形罐上最具代表性的纹饰系统,加强对其研究可以突破以往侧重于器形及器物组合分析的思维模式,而对于一些常见的问题,诸如红山文化与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之间的关系,红山文化分期及早期遗存等,能够提供新的认识和新的解释。诚然,仅从纹饰方面考察依然有失偏颇,但却不失为一个新的视角。因此,本文希望从之字纹筒形罐纹风格的层面,对红山文化研究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此求教于方家,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 标签: 红山文化 兴隆洼文化 金龟山 东山嘴 器形 处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