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相对于中国电视47年的发展历史来说,已经走过9年的称得上"经历了风雨,见证过彩虹".对于这个寄托着电视人诸多梦想的栏目,学界从来没有转移过他们关注的目光.然而,创办之初就立志成为"中国<60分钟>"的,在走过9年之际,是朝气蓬勃、雄心未已,还是英雄迟暮、廉颇老矣?笔者认为,中国电视的希望和力量,正是源自这些远离喧哗、保持理性和深度的电视栏目,它们理所当然地值得反复咀嚼,细细品味.

  • 标签: 《新闻调查》 中国电视 《60分钟》 电视栏目 发展历史 电视人
  • 简介: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继《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之后倾力推出的一个以记者的调查采访为主要形式,对社会普遍关注的事件或现象进行多侧面、多角度、深层次剖析的电视调查节目。走过了7年多的风风雨雨,现在,它已经成为倍受观众欢迎的名牌栏目。《新闻调查》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 标签: 《新闻调查》 成功要素 中央电视台 电视调查节目 调查性报道 深度报道
  • 简介:央视《新闻调查》十三年屹立不倒,除了借鉴西方调查性报道的节目形态.其背后的新闻策划立足中国国情、民族文化心理及习惯.更是支持这个栏目在中国走过十三年依旧处于上升状态的强大力量.其中的方法和意义值得探讨。

  • 标签: 新闻调查 新闻故事化 中国国情 新闻策划 民族文化心理
  • 简介:新闻调查》是在1996年5月中央电视台晚间9点时段竞标中脱颖而出的节目。目前这个栏目已经得到广大观众的普遍欢迎,并逐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观众群,栏目自身也正在走向成熟,鲜明的新闻性、故事性和社会性而形成了独特的电视调查形式,也标志着中央电视台的评论性节目迈向了更高的层次。在一些发达国家,电视评论性节目也很多,比如美

  • 标签: 《新闻调查》 新闻评论节目 节目发展 主持人素质 记者素质
  • 简介:但是区分调查类报道和深度报道的意义在于,调查类报道栏目,  文章的前一部分把《新闻调查》在调查类报道和深度报道之间进行了严格区分

  • 标签: 新闻调查谈 深度报道 电视深度
  • 简介:一年前,本刊发表了大连晚报张晓帆采写的《用泪水写成的“五七”空难报道》新闻幕后的文章(2002年第7期)。记者满含感情的笔端,传递了那112名乘客和机组人员遇难的惨状以及家属们悲痛眼泪的情景,仿佛仍历历在目。那次举国震惊的空难事故的原因,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南方周末记者卢嵘克服了种种困难,坚持不懈地进行了追踪查访,7个月后,刊出了独家新闻:《张丕林制造大连空难》(南方周末2002年12月20日),回答了人们关注的问题。现将卢嵘对这篇文章采写的幕后新闻刊发如下,也算是我们对这次事件报道的总结。

  • 标签: 新闻报道 大连空难 独家新闻 新闻调查
  • 简介:新闻调查》作为新闻类的电视深度报道节目,以庖丁解牛之势对社会现实、社会问题的挖掘而深为广大观众所认可。节目策划制的率先确立是其一大突出的特色,目前已形成了由固定的三人组成的“策划组”,对每期报道提供一个详细的“策划案”。从策划到采访到编辑到节目完成,《新闻调查》的节目策划不但保持了新闻事实的新鲜真实,而且达到

  • 标签: 电视新闻节目 《新闻调查》 节目策划 记者中心制
  • 简介:中国改革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动力和源泉。改革开放风起云涌,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中国的新闻工作者深深感到:仅仅用消息、通讯这些短、平、快的方式很难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给读者交代完整和清楚,而阅读层次越来越高的读者们又常常需要了解这些,他们远远不满足只要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三要素”新闻报道,他们希望了解新闻背后的故事。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新闻调查便被更多的新闻记者所采用。

  • 标签: 新闻调查 读者 新闻报道 新闻工作者 新闻记者 消息
  • 简介:摘要在过去的十年中,The BMJ《新闻调查》栏目揭露了科研造假和不端行为,促使临床研究透明度得到提高,指导指南和临床实践进行改变,并引发欧盟和英国的议会开展调查。Rebecca Coombes介绍了一些亮点事件。

  • 标签:
  • 简介:调查式电视深度报道中,也就是说在调查性电视深度报道中调动故事性因素的力量去满足受众审美心理往往意味着传播心理效果较高质量的实现,即调查式、电视、深度报道

  • 标签: 中故事性 因素开掘 开掘新闻调查
  • 简介:“记者不仅是我的职业身份,做新闻也是我生存的一种方式,记者的天职就是调查事实真相。”当年的“非典”采访,让很多人记住了柴静这个名字。“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2007年12月14日揭晓,柴静又凭借《山西:断臂治污》的报道榜上有名。一直以来,她对事实真相的不懈探寻,她对获取问题答案的执著以求,她提问方式的与众不同,更让人们对这个有着清澈眼神和凝重思考的记者印象深刻。

  • 标签: 《新闻调查》 提问方式 中央电视台 记者 力量 事实真相
  • 简介:创办于1996年的《新闻调查》,是中国第一档真正意义上的调查报道节目,也是央视最具深度的栏目。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新闻调查》以记者的调查行为为表现手段,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基本内容,以崇尚理性、平衡和深入为精神气质,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终极追求目标。从上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到如今的21世纪,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转型,

  • 标签: 中国社会转型 《新闻调查》 调查性报道 调查报道 表现手段 事实真相
  • 简介:新闻自由是宪法保障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自从新闻产生以来,新闻媒体对于新闻自由的争取从没有停止过,但是新闻自由是历史的产物,不能将其绝对化、抽象化,要把它放在特定的媒介生态下才能正确理解它。媒介生态,特别是政治生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新闻的自由度,本文试图以《新闻调查》的发展轨迹为切入点来考察媒介生态的变化与新闻自由的渐进。

  • 标签: 新闻自由 媒介生态 《新闻调查》
  • 简介:本文以山东大学威海新闻调查小组所作出的深度报道为例,分析如何认识深度报道的价值与意义,如何正确实现深度报道记者的选题定位,如何在海量的新闻信息中实现告知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在新闻各元素的价值博弈中实现其最高的社会价值。

  • 标签: 深度 严肃 定位 价值 博弈
  • 简介:1999年湖南省醴陵市进行了第一次出租车经营权拍卖,此后3年的有效期内,出租车行业在醴陵来说还比较红火。然而3年期满后,2002年12月,醴陵市进行了第二次出租车经营的拍卖,而这次拍卖引发的一场风波至今还没有完结,出租车行业也被醴陵人戏称为垃圾行业。出租车司机认为这是市政府的一系列违规行为导致的后果。而市政府却认为这是市场经济的代价。事情究竟如何,记者前往醴陵展开调查

  • 标签: 湖南 出租车经营权 醴陵市 城市交通 交通客运 市场调查
  • 简介:摘要:面对突发性社会事件,新闻媒体应该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耳目喉舌的作用,使公众可以及时获悉党和政府的工作方针计划,消除滞后信息、不实信息带来的威胁。《新闻调查》等主流媒体始终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通过议程设置突出正面报道,也不刻意回避负面信息,塑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引导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风气,为党和政府的下一步工作奠定舆论基础。

  • 标签: 《新闻调查》 正面宣传 议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