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长期致力于教学理论反思和建设的徐继存教授,在最近出版的著作《教育的学科立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以下简称《立场》)中,对自己的教育研究经历做了回顾:从初识教学论、再学教学论、教授教学论、问题教学论、守望教学论到践行教学论,我们就不难理解他在本书中对教育的关切和认识,是基于他自己的教育生活,也能体会出他这是由心发出、由行诠释的教育者的立场。

  • 标签: 教育学研究 教育学者 教育生活 教育学知识 教育实践 教育知识
  • 简介:教育的变革行为是由教育者承担并在教育认识领域进行的,但教育的变革从来就不是一种纯粹的教育认识行为。教育的变革的动因可以用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理论加以解释,即教育的变革应有其自身所面临的困境,此困境使人们觉察到某种威胁的到来,为了消除威胁,人们开始努力,变革教育就是这样一种努力。教育的变革需要考虑两个必要的条件:其一,教育研究者对教育危机的普遍、共同的认知。其二,卓越变革者的出现。教育的变革是有界限和范围的,其界限是学科基本立场亦即追求永不退场;其范围主要集中在研究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上。教育变革所追求的效果,是要使教育在现实的意义上具有更好的形象和更强的功能。需要指出的是,教育的变革必将触碰到思维的极限。当基本的东西不变时,教育的发展就是教育思想、理论的内涵发展,更深刻、更智慧会成为相对稳定的努力方向。

  • 标签: 教育学 教育学变革 研究的价值观 研究的思维方式
  • 简介:何谓科学?有众多不同的说法。父母送小孩上学,学科学去。这个语境下的科学,就相当于文化,相当于知识。科学一词,science,其最狭窄的含义是指物质科学的基础理论部分,但也足够广泛了。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海洋、冰川、生命科学等等。在狭义下,科学不包括工程技术。

  • 标签: 桥梁学 冰川学 服装学 表演学 工程技术 理论部分
  • 简介:高尔基曾经说过,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而基于教育的立场,我愿意一再强调:美学是未来的教育。作为苏联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高尔基的上述预言显然不是主张美学在未来取代伦理学。他的意思非常明确:伦理要真正变成自由、有效的实践,就必须具有审美的气质。与高尔基异曲同工的另外一个表达则来自德国美学家席勒。席勒

  • 标签: 席勒 德国美学家 教育工作者 德育美学观 立美 教育生活
  • 简介:在人类交流日益频繁的21世纪。学术研究中的跨学科探索已成为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研究者意识到多学科视野的整合有助于学术的整体现照.音乐教育也不例外。本文旨在探讨音乐教育对人类观念与方法的借鉴与应用,择取几点加以论述,以表达笔者对该论题的部分思考。

  • 标签: 音乐教育学 人类学 文化 局内人局外人
  • 简介:来自学术界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双重质疑导致了教育的合法性危机。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现代学科制度得以确立。科学知识型通过学科化知识治理方式重新定义了知识标准,建立了新的知识帝国并占领了最高位置。在科学知识型的傲慢与偏见诱导下,教育学科建设步入误区。实践乃是教育的家。我们需要的是能够满足教育实践需要的教育教育实践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横跨自然世界、社会世界和人文世界"三个世界",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三种文化"。教育实践的特点决定了教育术的形态。与其沉迷于建立统一的教育,不如基于教育实践分别建立科学教育、社会教育和人文教育三分天下、各司其职的"大学教育"。

  • 标签: 教育研究 教育实践 教育学危机 科学知识型 学科化知识治理方式
  • 简介:具身理论的兴起与发展直接来源于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研究.多学科视角下的身体研究,使得身体从哲学、心理学、社会等学科中由“隐身”转向“显身”传统观念对身体的贬斥正在消解,身体正在走向复魅.身体哲学、具身认知与默会知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个体与世界的互动和交流具有源初的具身性.在教育上,身体的复归是当务之急.相应地,教学论、知识论和方法论的具身性应该得到重视.在教育过程中,身体应由规训走向解放.

  • 标签: 具身 身体哲学 教育学 意义
  • 简介:教育本土实践即他国教育在中国大陆的实践。强国、救国的民族主义是西学东渐中的教育被引进和较普遍实践的根本动力。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教育本土实践具有多样化、自主性、多元化、全面化、自由化的特点。体现这些特点的教育本土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现今主动开放时期并不比被动开放时期的教育本土实践的效果更好,其根本原因是囿于个性的教育中国化取向、文化相对主义、经济民族主义、教育行政化对教育本土实践的阻隔。今天我们缺乏文化教育的保守开放的保守主义。如果文化教育的保守开放的保守主义能够兴起,就会开掘出一条教育本土实践的自由而更富成效之路。

  • 标签: 教育学 本土实践 教育家 文化相对主义 经济民族主义
  • 简介:学前教育、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是学前教育工作者认识幼儿心理发展之特殊性的起点,也是其它教学法的基础。在学前教育、心理学专业教学中,要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心理教育,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提升作业的实效,大幅度改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效果。

  • 标签: 学前教育 教育学 心理学 专业课程 研究
  • 简介:生活教育社陶行知先生:三月十五日,是晓庄成立十五周年纪念。谨代表本会同人,向你和生活教育社诸位先生致以崇高的敬礼和最热烈的庆贺。

  • 标签: 生活教育社 陶行知 教育学会 延安 周年纪念
  • 简介:“三分钟教育”栏目包括“礼记”、“师语”、“教学手记”和“课堂智慧”四个主要内容。札记(1500字):用随笔短论的形式呈现教育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的个性化思想。以形成一种更具个性色彩、个人风格的教育研究取向。

  • 标签: 教育学 征稿启事 教育研究 实践过程 个性色彩 个人风格
  • 简介:“三分钟教育”栏目包括“札记”、“师语”、“教学手记”和“课堂智慧”四个主要内容。

  • 标签: 教育学 征稿启事 课堂 教学
  • 简介:全球化运动的出现要求21世纪具有新的学习模式,因此,必须转变正规教育,激活新学习模式以应对全球挑战。有关这个话题的各种文献为教育实现转型,更好地支持获得21世纪技能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然而,我们大大忽视了如何最佳教授这些技能的问题。尽管专家都已经意识到,"传递"模式或讲授模式对于教授21世纪的能力是根本不管用的,但这种模式仍然随处可见。尽管大家得到的共识是,学习者需要诸如批判性思维、有效沟通、创新、协商和合作解决问题等能力,但当下的教育几乎难以应对这些挑战。因此,反思21世纪教育和澄清当今学习者需要发展的新能力一样,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是"学习的未来"系列的最后一篇,探讨了有助于发展和掌握21世纪能力、提升学习质量的教学法和学习环境。

  • 标签: 21世纪能力和技能 新学习模式 21世纪教育学 学习环境
  • 简介:全球化运动的出现要求21世纪具有新的学习模式,因此,必须转变正规教育,激活新学习模式以应对全球挑战。有关这个话题的各种文献为教育实现转型,更好地支持获得21世纪技能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然而,我们大大忽视了如何最佳教授这些技能的问题。尽管专家都已经意识到,"传递"模式或讲授模式对于教授21世纪的能力是根本不管用的,但这种模式仍然随处可见。尽管大家得到的共识是,学习者需要诸如批判性思维、有效沟通、创新、协商和合作解决问题等能力,但当下的教育几乎难以应对这些挑战。因此,反思21世纪教育和澄清当今学习者需要发展的新能力一样,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是"学习的未来"系列的最后一篇,探讨了有助于发展和掌握21世纪能力,提升学习质量的教学法和学习环境。

  • 标签: 21世纪能力和技能 新学习模式 21世纪教育学 学习环境
  • 简介:暨南作为华侨教育的唯一最高机关,由最初的中学教育机构发展成为大学教育机构,校名亦从"暨南学校"变更为"暨南大学"。教育在其羽翼之下,亦随之得以发展:从最初的师范科的课程之一,发展成为教育系,《大学组织法》颁行后进而再变为教育院。然正在蓬勃发展之际,却先遇兵灾、后遇"灾"、突遭裁撤,个中缘由耐人寻味。维护与裁撤的理由都有一定的道理,从论争中可见外来之教育始终面临着水土难服的问题。

  • 标签: 教育学 师范科 教育学系 教育学院 华侨教育
  • 简介:职业教育是关乎人的生命之学、生存之学与生活之学。现有的职业教育内涵的揭示存有种种缺陷,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与此有重要关联。引入人权的视角,将"职业生命"、"职业生存"、"职业生活"等概念引入职业教育内涵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职业教育是以培养"职业人"为目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以探索职业生命、职业生活、职业生存技能为规律的学科(教育价值的主要内容);该学科可以有效发展职业生命,和谐职业生活,规训职业生存技能,展现职业的创造价值,维护职业尊严,彰显职业声望(教育价值的意义作用)。新视角的突破意义在于:还原职业教育生命之学的本质,凸显职业教育生存之学的价值,强化职业教育生活之学的重要地位。

  • 标签: 职业教育学 内涵 突围 人权学
  • 简介: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概念,不包括自然物的使用性价值,只包括蕴含在人的行为中的精神性价值。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中所使用的"价值"概念包括双重维度,即以"善"为原则的道德价值和以"正义"为原则的政治价值。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学 道德价值 政治价值
  • 简介:教育原理是教育的重要学科,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把握教育的整体内涵,对教育有更深刻的认识,以便在今后的实践中展示出更强的能力。文章针对教育原理学科发展的需求,提出了几条教育原理改革的途径。

  • 标签: 教育学原理 发展需求 改革途径
  • 简介:潘懋元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深厚的研究功底和丰硕的学术成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建立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在高等教育理论界产生广泛影响,在高等教育实践界亦成就斐然。其学科思想体系结构完整、逻辑严密,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拓展与深化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从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思想、学科方法论思想以及学科发展思想三个维度来解析,可以理解其教育思想的精髓,也可为研究高等教育的学科发展提供参照。

  • 标签: 潘懋元 高等教育学 学科思想体系
  • 简介:由大陆和台湾两地家庭教育专家学者合著、赵刚和王以仁两位先生共同主编的《中华家庭教育》,在2016年底前正式公开出版发行了。

  • 标签: 家庭教育 教育学 中华 专家学者 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