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厚截面球墨铸铁件中易于产生碎块状石墨,这种缺陷大多出现在铸件的热节部位,生产现场用超声探伤等无损检测方法难以察觉,往往发现于机械加工之后,这种缺陷会导致铸件本体的力学性能恶化,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和冲击性能等全面下降。

  • 标签: 球墨铸铁件 厚截面 石墨 块状 原因 无损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管内膜表面温度差在判定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0只,给予球囊拉伤腹主动脉加高脂饮食喂养16周,建立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模型。存活的大白兔通过中国斑点蝰蛇毒和转药物触发,诱发斑块破裂以及血栓形成。行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和周围组织的表面温度差测定。结果16只实验兔顺利完成模型建立,在这些模型上共发现斑块24处。共进行54次斑块表面温度测量。14只兔有17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切片符合易损斑块的特征,共进行了37次测量;6只有7处符合纤维性斑块特征,进行了17次表面温度测量。易损斑块的表面温差水平为(0.94±0.25)℃,而纤维斑块的表面温差为(0.15±0.14)℃,两者有明显差异(P<0.01)。血管内膜表面温度差大于0.3℃识别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5%和85.2%。结论血管内膜表面温度差的测定有助于识别易损斑块

  • 标签:
  • 简介:川东地区二叠系结核状、条带状和团块状硅岩发育,主要分布于茅口组上段及吴家坪组,夹于石灰岩层间或层内。通过野外露头观察、室内薄片鉴定以及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对广元长江沟、旺苍双汇、宣汉立石河和巫溪尖山的二叠系硅岩进行了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重点分析了硅质来源,并对其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硅岩形态多样、分布不均,硅岩中见残余的石灰岩;硅质成分主要为玉髓及微晶石英、灰质硅岩中玉髓"侵入"方解石、相邻石灰岩中少量生屑被硅化。硅岩的化学成分以SiO2为主(52.79%~99.21%,平均为85.18%),Fe/Ti值、(Fe+Mn)/Ti值及Al/(Al+Fe+Mn)值反映其形成与热水活动有关;硅岩的部分微量元素含量与地壳中该元素的平均含量差异明显,Co/Ni值与Th/U值较低;稀土元素总量低,Ce负异常,LREE/HREE值低,δEu值相对较高。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二叠系硅岩为交代成因,硅质以热水来源为主,玄武岩淋滤及上升流提供了部分硅质。复合来源的硅质通过同生断裂、表层淋滤及上升流进入碳酸盐沉积物中,在不同的成岩阶段交代碳酸盐沉积物(岩),形成了顺层面或层内分布的结核状、条带状及团块状硅岩。

  • 标签: 硅岩 硅质来源 地球化学特征 二叠系 四川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磁共振(MRI)诊断颈动脉斑块性质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41例疑似颈动脉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经过MRI检查之后,阴性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阳性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对患者的病例结果和MRI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算MRI诊断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特异度与灵敏度。结果MRI诊断颈动脉斑块3型的特异度与林敏度分别为0.92和0.89,动脉斑块4-5型分别为0.93和0.84,颈动脉斑块6型分别为0.97和0.87,颈动脉斑块7型分别为1.00和0.88;MRI和病例检查对颈动脉斑块钙化、出血、纤维、脂肪成分的检出率分别是22.0%和19.5%、36.6%和34.1%、41.4%和43.9%、39.0%和36.6%,数据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MRI)诊断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准确性非常高,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磁共振(MRI) 颈动脉斑块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A评价颈动脉溃疡斑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256层螺旋CTA资料,观察斑块的分布情况及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并分析斑块的构成成分,重点分析其中溃疡斑块的相关情况,并分析溃疡斑块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136例患者中共发现颈动脉斑块452个,其中溃疡斑块78个,溃疡发生率为17.26%(78/452),位于颈总动脉14个,分叉部32个,颈内动脉13个,颈外动脉19个;纤维斑块7个,脂肪斑块49个,钙化斑块3个,混合性斑块19个;溃疡斑块导致管腔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分别为7、29、34和8个。溃疡斑块与脑缺血症状存在统计学关联(OR=3.433,P〈0.01)。结论256层螺旋CTA可无创地评价颈动脉溃疡斑块的特征,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梗死伴颈动脉易损斑块病人单用阿托伐他汀或联用阿托伐他汀和普罗布考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面积的影响。方法60例住院诊断为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病人于住院期间充分评估危险因素,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即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组。分别于1个月、6个月进行门诊随访。随访内容为血液化验血脂及肝酶、肌酶,彩超随访6个月时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住院时的血脂水平及彩超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LDL水平在1个月及6个月时下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在6个月时减低较对照组明显,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联用阿托伐他汀和普罗布考对脑梗死伴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脑梗死 易损斑块 降脂 抗氧化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20例经彩色超声多普勒仪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10例,对照组110例,治疗组予辛伐他汀10mg每晚顿服,对照组行其他非辛伐他汀药物治疗,观察时间为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变小,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不仅可以降低胆固醇,调节血脂,而且可以稳定斑块,甚至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辛伐他汀 彩色超声多普勒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血脂 临床观察
  • 简介:《健康日》报道,根据医学会议上公布的研究,“阻塞性动脉的形成并非千篇一律,男女患者即使冠状动脉斑块数量相同,但面临的心脏疾病风险有所区别”。在分析了480例急性胸痛患者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结果以后,研究人员发现,当女性有大量斑块形成以及动脉过度硬化时,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显著增高。但是,“当男性动脉含有‘非钙化斑块’,脂肪沉积物在动脉壁上时,却面临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增加或需要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可能性增大”。

  • 标签: 冠状动脉斑块 心脏病发作 疾病风险 女患者 主要心血管事件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132例入院的脑血栓患者在尊重患者意愿的情况下,半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66例,用以阿司匹林为主的抗血栓药物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66例,除了进行对照组患者所用的基础治疗外,还配合以辛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平均颈动脉IMT指数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有显著改善比例数为59%,治疗后平均颈动脉IMT指数为(0.73±0.11)mm,颈动脉斑块面积(1.64±0.16)cm2;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77%,治疗后平均颈动脉IMT指数为(0.56±0.13)mm,颈动脉斑块面积(1.39±0.09)cm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指数均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于脑血栓患者的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减小有积极的治疗作用,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脑血栓 颈动脉斑块 他汀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色超声在吸烟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9例吸烟者颈动脉应用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管壁、内膜、以及有无斑块,斑块大小,回声及发生部位。结果89例吸烟者中有78例检出斑块,共615块,其中左侧323块,右侧292块。其好发部位依次为颈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结论吸烟者颈动脉病变以内膜增厚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为主要特点,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接反应斑块的大小、数目、位置及回声,对吸烟者因斑块成份脱落而引发的脑梗塞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斑块对于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61例确诊冠心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与7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超声颈动脉检查对比。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的IMT以及斑块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偏高。超声病理学分型情况,对照组与冠心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超声检查颈动脉,可容易检出粥样硬化斑块,而且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超声作为一种无创、准确率高的诊断颈动脉斑块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检查 冠心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口服阿维A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0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阿维A胶囊10mg,3次/d口服,同时以窄谱中波紫外线全身照射,1次/2d。对照组仅口服阿维A,8周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观察复发率。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5.42%和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两组复发率分别为14.63%和3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维A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疗效好,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

  • 标签: 银屑病 阿维A 窄谱中波紫外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服中药汤剂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斑块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同时服用固定中药汤剂,每天1剂,治疗组加用窄谱中波紫外线,对照组不加干预。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4%,对照组75%,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斑块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较好,安全,复发率低。

  • 标签: 中药 窄谱中波紫外线 斑块型银屑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肾活血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斑块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口服用辛伐他汀和氯吡格雷,实验组加服补肾活血方剂,均治疗12周;比较观察两组颈动脉斑块和血脂的变化。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颈动脉斑块和血脂的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活血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补肾活血法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与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我院住院或门诊患者共160例,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组80例、无斑块组80例,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斑块组80例中TC、LDL-C、HDL-C、TG、apoA、apoB异常者占65.00%,正常者占35.00%。血脂正常的患者中斑块组LDL-C、apoB含量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TC、HDL-C及TG的含量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LDL-C、apoB升高,HDL-C、apoA降低为颈动脉CAS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临床工作中要充分应用颈动脉彩超检查,来诊断和评估亚临床CAS和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性,对血脂正常CAS患者指导调脂治疗用药。

  • 标签: 血脂 脂蛋白 载脂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以及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及IL-6的水平的临床关系研究。方法选取从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10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取血测定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IL-6的含量;采用彩超进行常规检查颈动脉内斑块的情况,分析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及IL-6的水平变化对颈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结果实验组的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及IL-6的水平均比对照组高,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不同稳定性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及IL-6的水平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敏C反应蛋白及IL-6水平与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呈正相关。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及IL-6的水平均增高,并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有关系,多种因素联合导致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斑块 血脂 超敏C反应蛋白 白介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