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正>《文汇报》81年11月3日,发表艾夜《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对长篇小说《人啊,人!》进行批评。文章指出:在文艺复兴时代,当人们用后来被历史学家称为“人文主义”世界观以反对神道和君权的时候,无论是人性论还是“人类之爱”,

  • 标签: 人道主义 马克思主义 人文主义 世界观 人类之爱 文艺复兴
  • 简介:<正>当今人们在考察西方二十世纪现代主义小说发展的时候,却严重忽视了后期现实主义小说家的历史作用。其实,现代主义小说并不是突然发展的,它在十九世纪后期就默默孕育着。本文提出:从现实主义小说到现代主义小说,其间有一个过渡性阶段,这个过渡性阶段,是以十九世纪后期现实主义小说家的创作为体现的,正是这批小说家架起了通往现代主义的桥梁。

  • 标签: 现代主义作家 现代主义小说 现实主义小说 陀思妥耶夫斯基 小说创作 小说家
  • 简介:因功课需要,梁晓声接受了他儿子的“采访”,对答如下:儿子:你是哪一年下乡的?晓声:这还用问?儿子:不问我怎么清楚?……儿子:你经历过坎坷吗?晓声:这还用说?儿子:你不说我怎么会知道?瞧瞧这段父子对话,就知道彼此的隔阂。梁晓声也算得上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了...

  • 标签: 梁晓声 重点高中 生物专业 代沟 政治工作 人性基础
  • 简介:新世纪文学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现实主义的回归。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现实主义就退出了中国文学的中心位置,甚至被看成是落伍和保守的代名词,之后虽然有“现实主义冲击波”的昙花一现,但总的来说,现实主义文学是渐行渐远,被淹没在“个人化写作”的庞大洪流中。然而,进入新世纪后,现实主义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一些刊物相继推出以“现实主义”为命名的创作,不少评论家为之摇旗呐喊.在理论上进行积极的倡导。我以为,

  • 标签: 现实主义冲击波 现实主义文学 新世纪文学 个人化写作 80年代 中心位置
  • 简介:<正>一、原始主义是一股世界性文化思潮。它是以推崇原始状态下的本真、批判文明带来的痼疾为其特征的。在现代社会,人们普遍信仰进化论的社会观,认为历史是沿着直线发展的。从原始的采集——狩猎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工业社会,每一个历史阶段的跨越都意味着一次进步。在这种世界观的支配下,“原始”不啻是“野蛮”与“愚昧”的同义语。然而,原始主义却从截然不同的思路进行文化反省,力图证明人类在得到的同时也失去了什么,每一次进步的同时也隐伏着某种更大的危险。因此,原始阶段并非一片混沌与黑暗,相反,返朴归真倒是补救现代文明种种缺陷的药方。早在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其名著《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里,

  • 标签: 质朴性原始主义 西方现代文明 十八世纪 文化思潮 东方文化 文化反省
  • 简介:<正>光明日报(87年11月30)发表车文博如题一文,指出“弗洛伊德主义是企图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病态现象的迫切社会需要的产物,是德国意志主义,法国神经症理论强调心因性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作者指出这一学说的主要内容为:以无意识为基础的人格学说是弗洛伊德的核心;本能学说是弗洛伊德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的人格理论的动力学基础;以泛性论为基础的人格发展阶段既是弗洛伊德学说极端重要的内容,也是他区别于新弗

  • 标签: 新弗洛伊德主义 弗洛伊德学说 神经症 病态现象 人格学说 人格理论
  • 简介:<正>“拿来主义”是个老话题,但许多人对它还有误解.因此,旧话重提并非毫无意义的老生常谈;同时,我涉及某些论点,也不是专对某个同志,而是针砭某种“共识”.一近年以来,“拿来主义”成为外国文学工作中的一面旗帜.这是很自然的,因为这首先是对“文革”的反拨.在那时,外国文学像其他优秀文化一样,一古脑儿遭到“彻底批判”.拨乱反正是必要的.然而有些同志却不止矫枉过正,而且把问题“扩大化”,造成一种印象,仿佛我国在解放后一

  • 标签: “拿来主义” 现代派文学 论文学 鲁迅 三七二十一 现代主义文学
  • 简介:最后的理想主义者王德胜90年代以来中国的文学批评之景观,在很大程度上,已然呈现为批评家们的"自言自语"。中国的文学批评界,在相当普遍的层面上,实际成为了批评家/人文知识分子"精神的自我流放之地"。今天,不仅谈论文学理论、进行文学批评活动,迅速地成为了...

  • 标签: 文学批评 人文知识分子 文学理论 批评活动 当代中国文学 新写实
  • 简介:编者按韩国长期处于东西方冷战的前沿,特殊的地缘政治使其左翼理论界获得了独特的思想性格.本期刊发白池云先生的这篇文章,娴熟地运用当代后殖民主义等理论,剖析中国乃至东亚现代思想史的若干重大问题,见解独到,视野阔大,或许可作为中国理论界的一种参照.

  • 标签: 当代 左翼 思想性格 新民说 独特 东方主义
  • 简介:《莎乐美》表现了唯美主义注重当前的时间观念,鄙视灵魂的非理性主义,推崇肉体的感性至上思想,是英国文学中反启蒙、反现代性的艺术作品。《莎乐美》在中国上海的传播与接受,象征地表达了商品文化中物化的逻辑。在郭沫若和田汉那里,唯美主义背后的商品关系和感觉的物化现象被现代与传统的关系所替代。《莎乐美》体现的颓废主义瞬间观念被“再生”的现代性时间观念所置换。在中国现代文学中,莎乐美成为一个反抗传统的启蒙主义艺术形象。

  • 标签: 《莎乐美》 唯美主义 颓废主义 反抗 中国现代文学 反现代性
  • 简介:<正>人道主义,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是欧洲资产阶级的学说。近代以来的中国知识分子曾接受它的影响,但象一切外来思想一样,它在中国具体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实践过程中受到了相当明显的改造,走着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形成了某种独特的内容和形态。这,在具有特别强盛的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执着的实事求是态度的鲁迅那里,表现得非常突出。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个过程探讨清楚,那么我们既可以比较切实地体察人道主义的实质及其社会作用,也会深化对于“鲁迅精神”的理解。

  • 标签: 人性观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 社会作用 社会关系 阶级性 近代以来
  • 简介:新世纪开头,百花盛开最美好的时光,我和江波一同来参加纪念魏巍同志从事文学创作60年、祝贺厚重的《魏巍文集》出版的研讨会,感到心情特别好,同时也很感慨,像魏巍同志那一代老作家,饱经战争磨难,经过和平建设曲折复杂的斗争,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

  • 标签: 诗情 文学创作 作家 文集 开头 斗争
  • 简介:<正>李芒在《美的创作——论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外国文学评论》87年3期)一文中指出:日本唯美主义作家存在着消极的一面,特别表现在思想倾向方面。他们在艺术形式上探索新方法的同时,在内容方面也在追求新刺激。这种刺激在恋情和性爱,以及人的生死问题上表现得最为强

  • 标签: 唯美主义文学 文学评论 思想倾向 生死问题 作家 艺术形式
  • 简介:五十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理论界曾对人道主义和提出鲁迅人道主义思想的观点进行过多次批判。无论批判者还是被批判者,理论上往往陷于同一个误区:将鲁迅的人道主义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混为一谈。讳言人道主义的风气到拨乱反正的新时期已扭转过来,但是深入考察鲁迅...

  • 标签: 人道主义思想 鲁迅 托尔斯泰 被压迫者 人道主义思潮 个性解放
  • 简介:<正>关于文学艺术的暴露与歌颂问题,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一切危害人民群众的黑暗势力必须暴露之,一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必须歌颂之,这就是革命文艺家的基本任务。”这段话本已十分清楚地指明了革命文艺暴露和歌颂的对象,指明了暴露黑暗和歌颂光明一样都是革命文艺家的基本任务。但这一英明论断,长期来并没有得到正确的理解和认真的贯彻,这主要表现在忽视、甚至

  • 标签: 社会主义文艺 革命文艺 现实生活 历史进程 阶级斗争 四人帮
  • 简介:半个世纪之前,大众文化的先知麦克卢汉称,经由媒介生产线打造出来的文化“展品”,就像牧羊人正在把羔羊赶上崎岖的小道,而同时他又宣称:“我不再担任卫道士,而是成了小学生。”这位多伦多的教授,大众文化风车的勇敢战士,保守的天主教徒,其爱恨交织的批评态度,已然成为某种清晰而又复杂的尺度,让深处大众文化漩涡中的人们,在下沉旋转之中,了解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 标签: 集体主义 大众文化 理性 公民 娱乐 麦克卢汉
  • 简介:<正>李夏裔在《超现实主义的起因及其主要理论》(《法国研究》1985年1期)一文中指出:超现实主义的主要理论是不以纯然透过客观外貌看待世界为满足,而试图从探索人的内心世界入手将内外现实看作处于同一变化中的两个潜在成份。表面上相矛盾的梦和现实,终必融为一种绝对的现实,叫作“超现实”。这种肯定具体世界和抽象世界的活动的同一性乃超现实主义的基本论点。超现实主义进而渴求在内、外部真实,眠与醒,理性与疯狂这类久已彼此分割的领域之间引出一条贯通它们的导线。由于它们彼此分割对立的原因正是多少世纪以来一直在西方文化中居于统治地位的理性主义,所以,理性主义不再是认识的有效工具。

  • 标签: 基本论点 理性主义 抽象世界 超现实主义 同一性 统治地位
  • 简介:“新历史主义”作为一个批评流派的名称,是葛林布雷首先提出的。在莎士比亚研究中运用历史主义方法自本世纪20年代开始,但葛林布雷的新历史主义莎评新在他把后结构主义对权力策略的分析引入了莎剧研究。其次它明显受到美国左倾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如反种族主义.反殖民主义,反性别歧视等思潮的影响,

  • 标签: 新历史主义 批评流派 葛林布雷 莎士比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