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国内外养老机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对国外指标体系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养老机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文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文章信息进行描述、分析。结果纳入15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2篇,英文文献13篇,共介绍了17个指标体系,各指标体系的结构及条目数存在较大差异,更加关注结果性指标,忽视结构及过程性指标。结论养老机构的护理质量受到了普遍关注,构建了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同时,需要对各指标的测量方法、阈值进行规定,保证质量指标的可操作性。且针对评价后所发现的质量问题制订相对应的干预措施,保证质量改进的连续性,以达到对养老机构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的目的。

  • 标签: 养老机构 质量评价 指标 系统评价
  • 简介:婴儿皮肤屏障功能的客观认识,对于婴儿皮肤疾病的预防和皮肤的健康护理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皮肤无创检测技术的更新,人们对婴儿皮肤的认识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研究从婴儿皮肤的结构、功能和成分中均认为,婴儿在出生后1年左右皮肤屏障功能尚不完善,需要特殊护理。文章侧重于成人与婴儿皮肤的比较,总结了婴儿皮肤特点、评价技术以及根据相关指南,提出符合国情的婴儿护肤意见。

  • 标签: 婴儿皮肤 屏障功能 无创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用于脑血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且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7.28%,对照组的满意率为81.08%,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脑血栓患者的预后质量,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脑血栓 优质护理 满意度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前来我院就诊的8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2例。研究组实施循证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死 循证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应用于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5~2015.4之间我院收治的142例高热惊厥患儿,在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则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消退时间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7.2%(69/71),与对照组的84.5%(60/71)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高热、惊厥症状消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达到100.0%(71/71),与对照组的90.1%(64/71)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全面考虑例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需求,护理效果得到了充分体现,有效提高了整体疗效,加速了症状的消退,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改善了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儿童病患 高热惊厥 综合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在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组织了专业的课题研究小组,并通过理论研究、临床调研、核心讨论制定了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结果课题研究小组最终总结出了三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48项三级指标。结论将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当做是骨科护理的标准,能够为护理质量和效果的评断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骨科专科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普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1.1~2016.1.1期间的120例普外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护理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试验组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分析人性化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性化护理在普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考虑在合理范围内加大推广。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呼吸内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内科护理管理引入优质护理的整体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50例在内科治疗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7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引入优质护理,以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为标准对护理效果予以评析。结果两组护理前负性情绪改善情况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的各评分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引入优质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内科护理 优质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栓塞患者在护理中实行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82例肺栓塞患者以平均分类法将其分为两组实施不同的护理,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和循证护理(研究组),分析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满意度方面比较发现,研究组的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后研究组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肺栓塞对患者影响较大,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患者有效的循证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肺栓塞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在血液净化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抽取我院于 2014年 9月~ 2016年 9月血液净化治疗患者 60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 HAMA评分、 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 96.67%,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 66.67%,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加强心理护理在血液净化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改善消除的消极心理,促使其积极参与至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液净化 心理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肺炎患儿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接收治疗并行常规护理的50例肺炎患儿作为甲组,另选择同期收治并行优质护理的50例同疾病患儿作为乙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乙组患儿体温恢复的时间、憋喘缓解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甲组患儿家长对本次护理的满意程度评分是(84.8±1.5)分,低于乙组的(98.9±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患者积极使用优质护理,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效果,促进患儿尽快恢复健康,而且还能提高临床护理满意程度,该护理模式值得在儿科临床中积极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肺炎 优质护理 临床效果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科术后护理护理程序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46例外科手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术后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3例,研究组采用术后护理程序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术后24h、72h疼痛情况以及术后72h内使用止痛药比例,结果研究组满意度为9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h和72h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72h内使用止痛药的比例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程序的实施使护理的针对性显著增强,使外科患者术后护理的质量得到提升,从而有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高及病情的有效恢复。

  • 标签: 外科手术 护理程序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术后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45例患者中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和呼吸道感染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术后感染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术后护理 综合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对产房护理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院200例分娩产妇及其助产护士共同组成实验组,另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接收的200例产妇及其助产护士组成对照组,对照组助产护士对产妇实施常规的助产护理,实验组助产护士在助产前经过严格的优质护理护理管理培训,对产妇产前进行良好的沟通,产时对产妇进行规范的指导,并在产妇产后对母婴进行随访,对优质护理管理前后的产妇的满意度、护理质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满意度、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及助产人员的满意度均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房护理中开展优质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助产护士的优质护理服务意识,使助产护士能够将被动的助产工作变得主动,进而提高医、护、患三者的满意度,进而减少了医疗纠纷,能够帮助产房管理人员更好的对产房护理工作进行有效管理。

  • 标签: 优质护理模式 产房护理管理 影响
  • 简介:【摘 要】对疼痛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转变、组织形式、标准的实施等研究进行综述 , 提示我国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正在逐步发展和健全。了解国外先进疼痛管理指南及疼痛管理质量评价体系,总结了疼痛护理质量管理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有研究 [1] 认为 , 综合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应涵盖的关键内容涉及要素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三领域。推荐的医院疼痛管理质量评价包括四方面 :1 有无建立对医护人员的培训项目 ;2 对疼痛患者有无建立初始评估 / 再评估流程 ;3 医疗方面有无根据指南提供疼痛治疗服务 ;4 对患者及家属有无提供疼痛相关宣教。为我国建立规范的疼痛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完善疼痛护理相关制度,培养疼痛护理专业人才,促进最佳疼痛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疼痛护理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哮喘症急诊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3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小儿急性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乙组给予舒适护理管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乙组临床护理效果总有效率92.5%(37例)高于甲组72.5%(29例),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也明显早于甲组(P<0.05),复发率12.5%(5例)显著低于甲组30%(12例),满意度95%(38例)高于甲组67.5%(27例)。结论针对小儿急性哮喘病例,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可提高临床效果,提高护理水平,降低复发率,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舒适护理 儿童急性哮喘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544名孕产妇,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2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产科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护理质量评价管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孕产妇在母乳喂养时间明显高于观察组[(28.3±8.5)、(19.7±7.8)min],而护患沟通时间明显少于观察组[(16.4±9.8)、(25.6±5.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孕产妇对医护人员消毒隔离、专科护理、优质护理护理质量要求(99.26%、99.63%、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96.69%、97.06%、97.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孕产妇护理满意度(81.3%)明显低于观察组(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护理中采用科学系统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可以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对产科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有着积极推进作用。

  • 标签: 产科护理 护理质量评价体系 满意度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肛瘘患者术后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本院实施手术治疗的28例肛瘘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对该28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采用VAS评量表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量表评价患者对护理的工作满意度,统计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分析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术前患者的VAS评分为(7.2±1.3)分,术后VAS评分为(3.1±1.1)分,患者术后疼痛感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本组患者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2.86%(26例),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为7.14%(2例)。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等较为全面的护理方式降低患者术后的不适感,缓解术后疼痛,同时提升护理满意度,减少尿潴留的发生,该护理干预方式可在肛瘘患者术后治疗中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尿潴留 肛瘘手术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