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当前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技术和医疗水平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护理是医疗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位,当前诸多研究结果显示,有效的护理过程是改善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当前人类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使得人们对护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科研是推动护理发展的重要内容,但当前我国护理科研仍处于较为落后的状况。本文从护理实践与护理科研关系出发,分析当前护理科研的现状,并对护理科研的未来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护理实践 护理科研 关系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提高护理质量成了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护理质量除技术外,现在强调最多的是服务质量。而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是护理工作前进和发展的基础。护理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人员素质的提高,只有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才能造就高标准的护理后量,现代护理要求以人为本的服务,就同一个人的素质教育分不开。护理队伍的现状及社会的要求,促使我们在传授知识和技能时,要激发她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她们保持积极、奋发向上的工作性情。

  • 标签: 护理素质 护理质量 管理方式
  • 简介:摘要人性化护理的本质是强调以病人为中心,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在注重患者疾病的同时注重患者心理需求的满足和人格尊严的完善,即“以人为本”,要对患者进行人性化关爱,加强沟通,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提高附加值,提高整体护理的质量,这样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从而缓解医患矛盾,使医患关系上一个新台阶,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出做出贡献。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医患关系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每个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视,对儿科护理工作要求极高,儿科护患纠纷多发。因此,儿科护士务必要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服务意识,加强业务能力,强化责任心和法律意识,善于沟通,努力改进护患关系,为广大患儿及家长提供优质的护理

  • 标签: 儿科护理 护患关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护理管理中运用关系场效应理论对提高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加强科室团队精神的建设,发挥每一位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激励护士做好护理工作。结果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护士长灵活运用管理技巧实施管理,可以发挥护士潜能,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 标签: 护士长 护理管理 关系场效应理论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护患关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1月收治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经过治疗后,对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态进行评分,并请患者对护理工作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实行优质的心理干预护理服务可以为患者创造出轻松、愉悦的治疗和康复环境,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减少医疗纠纷,改善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护患关系 满意度
  • 简介:摘要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近年来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迅速,但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仍存在差距,护士队伍在数量上要进一步增加,在能力上要进一步提高,在服务内涵和领域上要进一步扩展,在权益和待遇上需要进一步保障。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护患关系 影响
  • 简介:评《江津出狱》:要是几年前看这样的文字我一定会在心里明确答案——到底是谁的错。然而现在我内心很模糊,每个人都是如此立体、鲜活、复杂,经过了吃苦、奋斗、巅峰、坠落,只能说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吧。期许美好!

  • 标签: 《江津出狱》 《人物》 阅读量 报道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与护理的临床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2月到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9例和健康志愿者89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时域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仅有SDNNIndex远低于对照组;观察组L/F值显著高于对照组;(6-22)点的L/F值显著高于(22-6)点,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会出现心率变异性异常,早上6点时加强临床护理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心率变异性 24h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对于社区医院护患关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本社区医院收取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33例患者。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率以及医疗纠纷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率分别为84.85%(28/33)、96.97%(32/33),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发生3例医疗纠纷问题,发生率为9.09%,而研究组则无医疗纠纷发生,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社区医院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总体护理满意率,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几率,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社区医院 护患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人员亚健康状况与工作年限的关系,帮助其防治亚健康,提高自身健康水平。方法采用二级整群抽样的抽样方法,在南阳市随机抽取3家综合性医院,再在这三家医院中随机抽取12个科室,采用亚健康评定量表(SHMSVl.0)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本次被调查人数为441人,亚健康人数为358人,亚健康检出率为81.18%,工作年限十年以内的亚健康检出率与工作年限呈正相关(p<0.05),工作年限超过十年者,亚健康检出率有所下降。结论工作年限十年以内的护理人员,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亚健康检出率逐渐上升,工作年限超过十年者,亚健康检出率有所下降。

  • 标签: 护士 亚健康 工作年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对细菌形成生物膜能力的影响,指导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对策改进。方法采集65例行气管切开的重症病房病人术后3天和术后10天气道分泌物拭子进行细菌培养。采用改良Moskowitz生物膜分析法,标准化稀释细菌悬浮液、生物膜培养、结晶紫染色、干燥和乙醇溶解吸附结晶紫后,用酶标仪读取595nm光密度(OD595),测量生物膜的形成量。以自身对照,比较两次气道分泌物中细菌形成生物膜的能力。结果气管切开后气道细菌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增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601,P<0.05)。结论气管切开可诱导细菌获得更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并且随着气管切开的时间延长而增强。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对策改进非常重要。

  • 标签: 气管切开 生物膜 细菌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手术室护理中沟通方法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实验选择我院于2015年8—12月期间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护理干预模式不同,分为采取常规手术护理干预的参照组以及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实验组。对比两组手术患者麻醉前心率、舒张压、VAS疼痛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患者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操作联合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从整体上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手术室 优质护理 沟通技巧 VAS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后妇女盆底肌力与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00例进行分析,按照产妇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50例采用剖宫产方式分娩,对照组50例采用阴道分娩,产后6个月后对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进行检验,应用Glazer评估法对两组产妇盆底肌表面肌电压进行评估,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5次收缩最大肌电压及盆底肌持续收缩60s平均肌电压。结果观察组5次收缩最大肌电压为(37.06±15.68)uV,盆底肌持续收缩60s平均肌电压为(22.85±10.72)uV,对照组5次收缩最大肌电压为(31.99±12.65)uV,盆底肌持续收缩60s平均肌电压为(18.04±8.94)uV,观察组5次收缩最大肌电压和盆底肌持续收缩60S平均肌电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产后盆地肌力和分娩关系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而言,剖宫产分娩方式的产妇其盆底肌力较大,采用阴道顺产的产妇,其盆地肌力较低。

  • 标签: 产后妇女盆底肌力 分娩方式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