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0 个结果
  • 简介:不少家庭主妇喜欢选购抗菌皂——保护家人的健康,当然要远离细菌。那么这些抗菌皂真的是好选择吗?未必。当今30%的抗菌皂的活性成分为三氯生——学名“二氯苯氧氯酚”,又名“三氯新”“三氯沙”等,作为一种广谱抗菌剂,三氯生被广泛应用于肥皂、牙膏等日用化学品之中,可见我们几乎天天和它打交道,然而最近科学家指出:想要有效抗菌,你得避开三氯生,因为它未必如我们认为的那样安全和有效。

  • 标签: 广谱抗菌剂 香皂 日用化学品 三氯生 家庭主妇 二氯苯氧
  • 简介:摘要笔者主要从事化学检测方面的工作。本文主要从抗菌性能评价、无机抗菌材料的测试方法与评价、无机抗菌材料的应用。这几方面介绍了题目,本文旨在同行探讨学习,共同进步。

  • 标签: 评价 方法 应用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6-16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6期
  • 机构:中风、心脏病发作以及创伤性脑损伤看似关联性并不大,但其往往存在一些共同的病理学表现,而且最终引发的结果都一样,即细胞死亡,而且患者往往会引发缺氧而引发机体损伤;在这些疾病中缺乏血液供应而受到影响的组织会开启分子信号通路从而停止能量的产生。来自班古里昂大学的研究者在寻找humanin衍生物(humanin是一种神经保护因子)的同时,发现利用细胞中线粒体基因组编码的一种天然多肽可以成功地阻断上述过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脾多肽注射液在食管癌患者辅助治疗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住院治疗的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在放、化疗同时联合应用脾多肽注射液)30例和对照组(单纯放化疗)30例。化疗患者均采用PF方案化疗(顺铂20mg/m2,静脉滴注1h,第1~5天;氟尿嘧啶500mg/m2,持续静脉注射24h,第1~5天;21d为1个周期)。放疗患者放射剂量60~70Gy/30~35f/6~7w。化疗两周期或放疗结束后评价近期疗效、毒副作用、生活质量。结果两组近期疗效相当,在胃肠道反应和肝肾功能损害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但在骨髓抑制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多肽能明显减轻食管癌放化疗患者的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减少放化疗中可能导致治疗中断的不良因素,明显提高放、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食管癌 脾多肽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身抗体结合多肽阵列重建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早期胰腺癌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并结合多肽阵列重建,分析自身抗体结合多肽阵列重建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自身抗体阳性患者25例(62.50%),多于对照组的7例(17.50%),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40例患者中,经自身抗体结合多肽阵列重建诊断39例,诊断符合率为97.50%。结论自身抗体结合多肽阵列重建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自身抗体 多肽阵列重建 胰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5月期间出院患者1000例的病例资料。其中实施分级管理制度之前的患者500例,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之后的患者500例,对比分析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实施前后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实施后,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人均使用频率及人均抗菌药物费用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级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抗菌药物滥用行为,合理指导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推广价值大。

  • 标签: 抗菌药物 分级管理 使用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科(各病区)、分品种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促进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1—12月和2013年1—12月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变化。根据医院分科分品种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前后一段时期抗菌药物使用品种、数量、时间,以各临床科室为单位分别对重点品种(使用强度排名前十、尤其是运用二联、三联抗菌药物品种)进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监测,并计算出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作前后对比;相同方法计算出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前度,并作前后对比。结果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2012年的57.12DDDS下降为目前的41.1DDDS,使用强度下降26.02DDDS。结论分科分品种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可有效达到控制、干预目的,促进我院抗菌药物管理。

  • 标签: 抗菌药物 使用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患者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今后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选用我院于2012年1-5月及2015年1-5月收治的1512例骨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分析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做相应对比。结果经对比分析,经过专项整治后骨科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强度明显降低,且在选择抗菌药物类型和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方面具有明显的改进。结论经过专项整治活动,骨科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显著提高,针对存在问题,应常态化管理,巩固并进一步促进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合理应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专项整治 骨科 药物使用情况
  • 简介:摘要“优化抗菌治疗”既能对致病病原微生物有高度选择毒性而对宿主无毒或毒性极低,或能与其他抗病原微生物药联合应用时增强疗效,杀灭病原体;细菌对其不宜产生耐药性。抗菌药的滥用易导致细菌耐药,使医院难治性感染增多,导致皮肤黏膜和重要器官的损伤、免疫系统的抑制、增加二重感染机会等,要按原则选用抗菌药,避免滥用。因此,做到抗菌药的合理使用,尽量减少毒副作用,防止产生耐药性和二重感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抗菌药物的使用使过去许多致死性疾病得以控制,但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滥用,也给治疗带来严重问题,如毒性反应,二重感染,细菌产生耐药性等。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抗菌作用,降低毒副反应,减少细菌耐药性,必须合理用药。

  • 标签: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的分析,促进儿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收集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7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抽取的222例病历中有79.73%的患儿(共177例)使用抗菌药物,由用药途径来分析,151人(85.31%)采用静脉滴注途径,26人(14.69%)采用口服用药途径;我院儿科使用的抗菌药物有三类分别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在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药物(包括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使用率最高占42.93%。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率,减少细菌耐药性。

  • 标签: 儿科 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 简介:摘要炎可清胶囊由黄柏、黄芩、大黄、黄连、银花等药物组成。是嘉禾县中医医院拟申报用于临床治疗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热结便秘等肺胃热盛病证的医院制剂。功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根据其功能主治,本项目研究通过观察炎可清胶囊的抑菌作用,拟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炎可清胶囊,抑菌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菌类药物的临床评价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规范、合理使用抗菌类药物。方法选自2013年11月到2014年10月,我院已经出院的,在围手术期预防性采取了抗菌类药物治疗的患者病历,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200例,回顾性分析和研究,所选取的200份使用抗菌类药物的患者病历,观察在临床上,使用抗菌类药物中的用药时机情况、用药剂量情况、用药时间情况、用药选择情况、联合用药情况等方面。结果在200份使用抗菌类药物的患者病历中,Ⅰ类切口的患者用药合理例数为62例,合理率为53.91%;Ⅱ类切口的患者用药合理例数为28例,合理率为40.58%;Ⅲ类切口的患者用药合理例数为6例,合理率为37.50%。结论对抗菌类药物进行临床评价分析,能够为指导临床使用抗菌类药物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保证临床使用抗菌类药物的规范化和合理性,从而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抗菌类药物 临床评价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住院病历500份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本组使用抗菌药物464例,其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79份,不合理应用385例;疑为细菌感染作病原学检测117例,未做病原检测347例。无应用指征64例,使用两种抗菌药物207例,应用三种抗菌药物57例。本组应用抗菌药物共计23种,按使用频率排序分别为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钠、青霉素钠等。结论我院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应用现象,必须严格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切实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临床安全。

  • 标签: 抗菌药物 应用现状 存在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注射用鹿瓜多肽全国范围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发生的相关信息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为该制剂药品不良反应再评价提供数据、技术支持。方法数据来源2009—2013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检测系统数据库,1684份该制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针对ADR患者年龄、性别、民族、不良反应史、合并用药、临床表现、制剂工艺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注射用鹿瓜多肽5年来在全国范围内的临床应用所涉及的样本报告仅一例死亡级别严重不良反应,多数严重不良反应与ADR患者与个体及用药剂量有关,多为速发型反应,大多数ADR患者停药后可以自愈,少数用药干预治愈;该制剂临床应用安全、稳定、有效,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注射用鹿瓜多肽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再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在西药房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014年西药计算机药品管理系统中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等数据,使用金额排序法以及用药频度法进行对西药房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效果的评价。结果我院2013年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总药品销售金额的18.8%,而2014年度则为22.1%,显著高于2013年度;三类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均呈上涨趋势,且以限制应用类抗菌药物比重所占最高;2014年,我院限制应用类抗菌药物以及非限制应用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有所下降,特殊应用类抗菌药物则有所上升;2014年抗菌药物在门诊处方中所占比例为32.13%,同时每季度都有所下降;显著低于2013年度的41.34%;2014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78.25DDD,显著低于2013年的97.34DDD。结论在西药房抗菌药物管理中应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可进一步控制抗菌药物的有效应用,使其更加合理化。

  • 标签: 抗菌药物 分级管理制度 西药房 应用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鹿瓜多肽联合活血通络方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08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中按入院编号随机选取54例设为观察组,采用鹿瓜多肽联合活血通络方治疗,将另外5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鹿瓜多肽治疗。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使用鹿瓜多肽联合活血通络方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鹿瓜多肽 活血通络方 早期股骨头坏死